长篇白话小说论文-赵刘昆

长篇白话小说论文-赵刘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篇白话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代小说,女性,生成,转换

长篇白话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赵刘昆[1](2019)在《论明代长篇白话小说中女性主体性力量的生成与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长篇白话小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女性"形象在明代文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长篇白话小说中,"女性"形象系列见证了明代长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其主体性力量也在其中孕育、发展,并在特定时期出现了"转换"。(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8期)

苗娟[2](2017)在《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的法语翻译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法国题目学理论,中文小说题目可被划分为叁类做分析基础:单一题目,主体题目和加长题目。通过翻译例子可以总结出这些题目在中译法过程中常被采用的叁种方法。进一步对比中法文小说题目的叁个分类和中译法常用的叁种方法可以发现,从形式上看,中法文小说题目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种认识已经影响到对应的法文翻译。其实,中法文小说题目有共通之处,可以通过完善目前常用的叁种翻译题目的方法来提高该时期中文题目的法语翻译质量。(本文来源于《法语学习》期刊2017年05期)

鱼茜[3](2017)在《明清长篇白话小说话语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言语交际行为中,“话语”是发话人传达命题信息并影响受话者感情和评价因素的言语结果,包含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基本话语传达命题信息,元话语则引导受话人理解、评价命题信息。话语标记在话语成品中是对基本话语进行叙述的话语,它不参与基本话语的命题信息,而是在话语成分间具有连接作用,是组织篇章的一种手段,同时发话人通过使用话语标记建立与听话人之间的联系,帮助听话人理解发话人的说话或写作意图,是传达发话人修辞意图的一种标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明清长篇白话小说中的话语标记,在对明清时期长篇白话小说进行筛选并收集大量文本语料之后,对其中出现的话语标记进行分类和功能上的描写,进一步讨论话语标记在中国长篇白话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共分为叁个小节,第一节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对象;第二节梳理了国内外对话语、话语标记的研究状况和相关理论成果;第叁节是本文的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和语料筛选方法。第一章是相关概念的辨析,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是元话语标记的概念及分类,详细描述了元话语标记的概念、作用及分类;第二节分析了元话语标记和话语标记密切的关系和区别;第叁节描述了话语标记和话题标记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章回体长篇小说语篇中的话题进行层级的划分和界定,以便和一般言语交际中的话题相区分,为进一步研究做铺垫;第四节对明清长篇白话小说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认为话语标记在文本中的指向功能同它的篇章、人际互动功能具有同样的研究价值。第二章讨论明清长篇白话小说的篇章标记,是明清长篇白话小说中使用频率最高、种类最多、特征最明显的话语标记,一共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讨论了明清长篇白话小说当中的话题标记语,分为话题开始、转换和结束标记语;第二节是逻辑关系标记语,分为递进、推理、举例式、阐述式、总结式标记语;第叁节是证据来源标记语,分析了最典型的“云”类话语标记和“道”类话语标记以及其他类话语标记;第四节是注释说明标记语,主要是“乃是”,并且和出现在其他子类下的“乃是”进行区别描写。第叁章是明清长篇白话小说人际互动标记,分为两节。第一节是评价性标记语,主要为两类,一类是“见”类话语标记,一类是“是”类话语标记,并和篇章标记中的重迭部分从功能和搭配上进行区分;第二节是指称性标记语,分析明清长篇白话小说中典型的“看官”、“列位”等人际互动标记语的功能。第四章是明清长篇白话小说指示标记,分为叁节。第一节是内指标记语,对“书”、“话”、“文”、“回”、“传”等在章回体小说中的指向功能和所指进行分类和区分;第二节时间指示标记语,主要分为“时”类标记语和其他类标记语,分析两者的功能和差异以及在文本内时间建构的不同;第叁节是空间指示标记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方位名词做标记语,一类是代词做标记语,分析了这两类在篇章中的所指部分和功能差异。第五章对比分析了话语标记在明清长篇白话小说和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中的使用差异。最后一章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30)

崔春雨[4](2016)在《明代长篇白话小说中的战争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叁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叁部小说为例,对明代长篇白话小说中的战争书写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叁部小说战争叙事的基本模式,探讨了战争描写与古代军事文化、神秘文化的关系,分析了小说中战争叙事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论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叁种各具特色的战争书写模式。将叁部作品的战争叙事归纳为叁种模式,即:《叁国演义》长于从各个角度全面审视战争,重在对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战争叙事中有对“智慧”类情节的偏爱;《水浒传》展示的是草莽英雄征战的历程,注重在战争描写中完成英雄形象的塑造,在战争叙事中比较偏重对打斗情节的细致描述;《封神演义》写的是发生在人间的神魔之战,偏重于对各种法宝、阵法的描述,战争叙事偏于程式化。第二部分:战争书写与古代军事文化、神秘文化的关系。这叁部作品从成书到完善再到流传,受到了古代军事文化、神秘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传统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智慧在道德观、谋略观、战争观、将帅论等方面给小说创作提供了指导,各式各样的兵法也影响了小说中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发展。神秘文化则使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带上了神奇的色彩,增加了小说的魅力。第叁部分:小说中的战争是艺术化了的战争,几部小说对历史题材都做了艺术化的处理,作品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虚构和想象使战争叙事更为具体、生动,《叁国演义》和《水浒传》还注意了对战争叙事的艺术化处理,注重人物个性,注重叙述手法的变化,使作品中的战争更具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期刊2016-06-01)

杜明娜[5](2016)在《乾隆时期长篇白话小说中的士人形象及创作心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期,受社会文化风气和文学传统的影响,乾隆时期文人独创的长篇白话小说空前繁盛,较多的读书人以作家的身份从事小说创作。这时期小说的特点不仅仅是指作者的身份是文人,而且小说中表现的多是文人的诉求。文人将自己写进了小说,把小说创作作为抒情言志甚至是炫耀才学的媒介,因此使小说创作具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品格。全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章对乾隆时期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的背景做了分析,主要涉及到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小说家身份的变化。文人特殊的生存状态导致小说创作独具特色,即小说作者的主体意识加强,具有强烈的自我纾解性,“自况”成为此时期长篇白话小说的共性。第二章对乾隆时期长篇白话小说中所塑造的士人形象进行了分类,研究以他们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作为标准将他们分为四类士人:汲汲于功名的腐儒,徘徊、游离于科举之路的逆子,具有另类追求的科举失意者和无意功名的贤人君子。这些典型人物颇具时代烙印,他们是作者对所处时代里真实形象的艺术化塑造。第叁章探究乾隆时期长篇白话小说里的创作心态,挖掘他们的追求与理想、落寞与哀感、批判与反省。受文艺创作传统的影响,“发愤着书”的传统仍然是乾隆时期作家创作的一种重要目的。小说家们借人物之口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同时儒家思想里士志于道的精神,又激发了他们以醒世的态度来批判社会。(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期刊2016-05-01)

周雪楠[6](2015)在《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夫妻关系叙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夫妻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礼制上要求夫妻之间要有尊卑贵贱的秩序;法律上,面对同样的违法行为,对丈夫处刑轻,对妻子处刑重,出现双重标准。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出现了多种模式的夫妻关系,尤其是“妻强夫弱”的夫妻关系更是有悖于传统道德观念。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不同阶层的夫妻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无一例外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和谐的。在这些小说中,礼制的约束力减弱,家庭之中夫妻尊卑、主从的关系取决于金钱、才能、夫妻双方的个性等因素。礼制还要求夫义妇顺,但是小说中的大部分丈夫和妻子或多或少出现品德上的缺失。这与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家的心态息息相关。夫妻关系不和谐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继承传统儒家夫妻伦理道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当今时代的夫妻相处之道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3)

董群[7](2010)在《元明词话与早期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成书》一文中研究指出词话是元明时期流行最为广泛的说唱文学形式,它对早期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成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历来学者在研究早期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成书时,都曾关注词话的影响,但其研究零散而不成系统,且以表明的陈述居多。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文本比较的方法,并辅以文献考证,对词话和早期古代长篇白话小说成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查。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前人的论述的基础上,对词话的内涵、渊源和流变做了一番简略的梳理。第二部分通过对《大唐秦王词话》等词话文本的分析,从词话的题材内容、情节安排、语言形式等方面总结出词话的文本特点。第叁部分从文本比较的角度重点考查词话与《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长篇白话小说成书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以文本比较的方法探讨一下词话与《金瓶梅》的关系。全文重点对词话的文本特点以及词话与长篇白话小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论文通过对《大唐秦王词话》的细致分析,总结出词话文本的主要特点:它是一种典型的说唱文学,在题材内容上追求传奇性;在情节安排上重视故事性和曲折性;而在语言形式上则表现为有说有唱、韵散交替的特点。在总结出词话文本特点的基础上,论文又将词话的文本特点与《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长篇白话小说中存留的说唱韵语进行了比较,发现这类小说中存在着许多明显的词话痕迹,因而推断出词话在这些长篇白话小说成书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长篇白话小说产生的近源。最后论文又从文本比较和文献考证的角度对词话与《金瓶梅》的关系进行了考查,认为《金瓶梅》词话本虽以“词话”命名,但并非真正的词话,只是一种“拟词话”体的小说。(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0-05-01)

赵能侃[8](2010)在《鲁迅创作过长篇白话小说吗》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9月26日,《人民日报》第3版《人民英模》中有一句话:"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长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呼声。"(本文来源于《咬文嚼字》期刊2010年02期)

张蕾[9](2008)在《明清至20世纪四十年代长篇白话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演进轨迹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小说人物描写的一个层面即心理描写的演变的具体分析,试图对中国长篇白话小说从明清直至20世纪四十年代的发展有所描述。本文以人物心理描写与小说整体的人物塑造、小说结构中心的转变的关系为线索,把人物心理描写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即浅层次人物心理描写,服务于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阶段;人物心理描写不断向人物内心世界掘进、短暂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的阶段;心理描写成为表现人物的关键层次,逐步摆脱了必须服务于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心理描写着力于表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成为小说整体行文的结构中心。每一阶段分别从内心独白的特点、内心分析的特点等两方面来描述。(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5-31)

关爱和[10](1998)在《稗官争说侠与妓——19世纪中国长篇白话小说的创作主旨与主题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稗官争说侠与妓———19世纪中国长篇白话小说的创作主旨与主题模式关爱和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19世纪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的思想特征与主题模式进行了考察和探讨。文章认为:19世纪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创作趋向,是长篇白话作品中侠、妓题材的空前盛行,形成了稗官争说侠与...(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1998年02期)

长篇白话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法国题目学理论,中文小说题目可被划分为叁类做分析基础:单一题目,主体题目和加长题目。通过翻译例子可以总结出这些题目在中译法过程中常被采用的叁种方法。进一步对比中法文小说题目的叁个分类和中译法常用的叁种方法可以发现,从形式上看,中法文小说题目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种认识已经影响到对应的法文翻译。其实,中法文小说题目有共通之处,可以通过完善目前常用的叁种翻译题目的方法来提高该时期中文题目的法语翻译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篇白话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赵刘昆.论明代长篇白话小说中女性主体性力量的生成与转换[J].大众文艺.2019

[2].苗娟.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的法语翻译问题探究[J].法语学习.2017

[3].鱼茜.明清长篇白话小说话语标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崔春雨.明代长篇白话小说中的战争叙事[D].陕西理工学院.2016

[5].杜明娜.乾隆时期长篇白话小说中的士人形象及创作心态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

[6].周雪楠.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夫妻关系叙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7].董群.元明词话与早期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成书[D].广州大学.2010

[8].赵能侃.鲁迅创作过长篇白话小说吗[J].咬文嚼字.2010

[9].张蕾.明清至20世纪四十年代长篇白话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演进轨迹初探[D].复旦大学.2008

[10].关爱和.稗官争说侠与妓——19世纪中国长篇白话小说的创作主旨与主题模式[J].文艺研究.1998

标签:;  ;  ;  ;  

长篇白话小说论文-赵刘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