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拟代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魏六朝,拟代诗,内容,风格
拟代诗论文文献综述
张克娜[1](2017)在《汉魏六朝拟代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六朝是中国政治比较混乱的时代,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古代文学的发展却呈现出勃勃生机,各种文学传统和规范都处于形成过程中,前期优秀的文学成果在此期间也不断成长壮大。同时,随着文学自觉的渐渐深入,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吐露出新的生气。“拟代”作为这一阶段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受到众多作家的青睐,并最终在诗歌领域大放异彩。萧统《文选》立“杂拟”一类,收录了大概63收拟代诗,逯钦立编选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收录了200多首汉魏六朝的拟代作品,数量之多,可见一斑。拟代诗可谓汉魏六朝文学的一大主流,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汉魏六朝拟代诗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汉魏六朝拟代诗的类型和创作情况进行归纳与整理,尝试从主要内容和风格特征两方面考察魏晋南北朝拟代诗的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探究拟代诗与时代文风嬗变的关系,力求准确地诠释出汉魏六朝拟代诗的价值。《诗经》“赋诗言志”的传统与《离骚》“香草美人”的意象为拟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从汉代到魏晋,再到南北朝,拟代诗的创作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繁荣期叁个阶段,在汉魏六朝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汉魏六朝拟代诗可以划分为拟乐府诗、拟古诗、拟体诗、泛拟诗、代言诗等五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作品都是作者自身审美趣味以及当时文坛审美风尚的体现,都隐含着作家的创新与开拓精神。针对汉魏六朝拟代诗的内容,本文主要将其分为闺怨、征戍、宫怨、故事、赠答和补亡六种加以论述。诗歌创作的风格特征因时因人而异,因此本文对这一时期拟代诗风格的研究,首先在纵向上以时代先后为序,分别对各朝代拟代诗的风格特征加以概括,并对其形成的文学发展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考察。其次在横向上选取同一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分析他们所作拟代诗的内容与风格,以期更加全面地探析汉魏六朝拟代诗的发展脉络及创变过程。汉魏六朝拟代诗是以前期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积淀,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了从兴起到兴盛的转变,数量的逐渐增多,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法的日臻完善,等等,这些都说明拟代诗在汉魏六朝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汉魏六朝的拟代诗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4-01)
朱晓灿[2](2016)在《鲍照与六朝的“拟代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拟代诗是六朝时期诗歌拟古潮流和模拟风尚中形成的一类模拟性诗歌,表现了六朝诗人对诗歌的固有美感和特殊价值的认识。鲍照正是该时期代表性的拟代诗人之一。虽然鲍照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但尚未以拟代诗视角详加研究。本文紧抓于此,从鲍照的拟代诗切入,进而分析六朝拟代诗。论文共四大章。由于拟代诗的定义一直以来尚未明确,故而第一章主要根据六朝拟代诗的发展状况进行归纳,整理出拟代诗的命题特征,以及拟篇、拟古、拟体叁大类别。再由最终得出的拟代诗特性,给拟代诗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第二章依据拟代诗体将鲍照的拟代诗分类详论鲍照拟代诗各体的特性。鲍照拟代诗中“代”和“拟”的不同,拟具篇和泛拟的不同,以及拟古和拟体等各类拟代诗体之间的细微差别与联系,说明鲍照对拟代诗各体都经过认真地思考和区别,具有和六朝其他诗人不一样的拟代诗创作态度。第叁章根据上一章的详细研究,总结鲍照各拟代诗体的主要拟代手法。鲍照最擅长于沿袭旧篇一部分主旨的情况下,在情境上加以补充延展,进而作出既具古风又富含新意的拟代诗。由于鲍照拟代手法的娴熟运用以及作有大量各体的拟代,证明其拟代诗是一个完整的拟代系统,并且具有较成熟的拟代观念。他在保证继承汉魏诗风的前提下,积极于创新,以多样灵活的手法,创作出了明显不同于同时代人的拟代诗。第四章从五个角度将鲍照与六朝其他代表性拟代诗人的作品详细对比分析,说明鲍照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多题拟代诗扩展了六朝的拟代范围。重情但不偏废德行的女性描写,打破了六朝末对女性纯赏玩的宫体式作诗方式,为后世塑造德与情结合的女性形象做出示范。拟代乐府中对细节的重视和叙述性语言的使用,使他的拟代诗表现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状态。他以类似的拟古手法表现出和陶渊明不一样的拟古风格,影响了后世拟古抒情传统的形成。他与谢灵运、江淹的拟体组诗各自表现了对诗风的不同理解。叁人拟体中对“身份”、“情感”、“神魂”的发现,引导诗人的目光从文本转向作者,从作者的个性入手理解诗风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家玲[3](2015)在《魏晋拟代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拟代诗的创作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逯钦立就收录了大约68首的拟代作品,在南朝梁萧统《文选》里收录了大约63首拟代诗。其中收录的魏文帝曹丕所作拟代诗约为13首,魏陈思王曹植所作拟代诗约为12首。西晋陆机所作拟代诗约为18首、陶渊明所作拟代诗有12首。这些直观的数据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拟代诗的创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直都是一个很突出的文学现象。拟代诗作为魏晋文坛上的一大主流,对中国后期模拟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及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本文尝试以魏晋拟代诗为研究对象,对“拟代”这一内涵进行辨析,考察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其改变,希望能够尽量具体地阐述出魏晋拟代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里所起到的重要意义。从汉代的文人以“缘身世之感,披文以入情①”的创作方法开始模拟《诗经》、《楚辞》进而产生了大量的拟骚体,至魏晋时期阮籍、陆机、鲍照等诗人对古诗、汉乐府等作品的模仿创作,到最终促成了六朝时期拟代之风大为盛行的文坛现象,拟代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魏晋拟代诗划分为“拟乐府诗”、“拟体诗”、“代言诗”和“泛拟诗”四种主要类型。拟代诗的创作实质上是在模拟过程里实现作品持续创新的创造性模拟。这样的自发性的拟代行为除了与诗人自身学习属文的学习目的和在拟作里抒发情感共鸣有关,同时还体现了自身的审美趣味及其文坛当时的审美风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力求将魏晋时期的拟代诗总体风貌进行细致深入的叙述。并且将魏晋拟代诗置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进行了探索与分析。首先,对魏晋拟代诗的文学发展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考察;其次,本文将拟代诗置于魏晋这一较为突出的时期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探析,以期能达到准确把握住魏晋时期拟代诗的发展特点。除此以外,笔者还力图能够通过研究魏晋拟代诗发展变化的过程,揭示出魏晋拟代诗得以发展的内部原因及在一过程里文坛审美思想的演进情况。正因为有了前人大量创作的作品作为积淀,诗体才能在持续地继承和创新过程里得到发展与进步。可以说每一种诗体的兴盛都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魏晋拟代诗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步伐实现了彬彬之盛的场面。这一时期的拟代诗数量开始增多,并且作品里也开始表现出了高超的表现手法,这都使魏晋拟代诗在古代诗歌史中占据了难以替代的一席之地。魏晋拟代诗不但是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的集合体,同时还是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状况、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造成的文学现象。对魏晋时期拟代诗进行研究能够有力的证明拟代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里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之一。(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杜红亮[4](2012)在《建安拟代诗的源流与范本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拟代"是建安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建安拟代诗角色意识浓郁,具体有乐府歌诗与文人古诗两个体系、拟作与代言两种体式,其范本在创作动机的"述""作"转变、抒情对象的同情共感、艺术形式的趋丽求美等叁个方面显现出独特的自觉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崔婵娟[5](2009)在《唐代拟代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唐代拟代诗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拟代诗的概念范围作了比较严格的界定,指出本文所要研究的拟代诗是男作女声的性别拟代诗,尤其重视具有政治托寓意义的那部分诗作,这是本文立论的关键点。在对唐代拟代诗进行剖析之前,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拟代诗的文学源流、表现形式、抒情传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其次指出,拟代诗发展到唐代出现彬彬之盛的局面,既是对前代成果的继承,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其叁大拟代对象可以作为透视唐代社会政治面貌和价值取向的一个窗口,其艺术审美和社会价值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拟代诗在宋、元、明、清的诗里明显减少,却在宋词里大放了光彩,在戏剧里找到了最为本色当行的表现舞台,这是拟代发展的历史轨迹。拟代诗以及拟代现象所关涉的领域既深且广,文学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个性心理气质等叁方面是解释拟代现象的重要视点。其中文学传统中重寄托、重微言大义的政教诗学对男女喻君臣的写作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体制,和以儒道为主的文化价值体系,造成了中国形刚实柔的社会特点,而身处其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社会性别也因之具有两重性,与生俱来的臣妾意识,是他们通过性别身份转换创作拟代诗的隐秘心理动机。此外,荣格的男女同体观、以及后来的女性主义的性别视角等,对男作女声的性别代言也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解和解释的空间。(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拟代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拟代诗是六朝时期诗歌拟古潮流和模拟风尚中形成的一类模拟性诗歌,表现了六朝诗人对诗歌的固有美感和特殊价值的认识。鲍照正是该时期代表性的拟代诗人之一。虽然鲍照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但尚未以拟代诗视角详加研究。本文紧抓于此,从鲍照的拟代诗切入,进而分析六朝拟代诗。论文共四大章。由于拟代诗的定义一直以来尚未明确,故而第一章主要根据六朝拟代诗的发展状况进行归纳,整理出拟代诗的命题特征,以及拟篇、拟古、拟体叁大类别。再由最终得出的拟代诗特性,给拟代诗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第二章依据拟代诗体将鲍照的拟代诗分类详论鲍照拟代诗各体的特性。鲍照拟代诗中“代”和“拟”的不同,拟具篇和泛拟的不同,以及拟古和拟体等各类拟代诗体之间的细微差别与联系,说明鲍照对拟代诗各体都经过认真地思考和区别,具有和六朝其他诗人不一样的拟代诗创作态度。第叁章根据上一章的详细研究,总结鲍照各拟代诗体的主要拟代手法。鲍照最擅长于沿袭旧篇一部分主旨的情况下,在情境上加以补充延展,进而作出既具古风又富含新意的拟代诗。由于鲍照拟代手法的娴熟运用以及作有大量各体的拟代,证明其拟代诗是一个完整的拟代系统,并且具有较成熟的拟代观念。他在保证继承汉魏诗风的前提下,积极于创新,以多样灵活的手法,创作出了明显不同于同时代人的拟代诗。第四章从五个角度将鲍照与六朝其他代表性拟代诗人的作品详细对比分析,说明鲍照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多题拟代诗扩展了六朝的拟代范围。重情但不偏废德行的女性描写,打破了六朝末对女性纯赏玩的宫体式作诗方式,为后世塑造德与情结合的女性形象做出示范。拟代乐府中对细节的重视和叙述性语言的使用,使他的拟代诗表现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状态。他以类似的拟古手法表现出和陶渊明不一样的拟古风格,影响了后世拟古抒情传统的形成。他与谢灵运、江淹的拟体组诗各自表现了对诗风的不同理解。叁人拟体中对“身份”、“情感”、“神魂”的发现,引导诗人的目光从文本转向作者,从作者的个性入手理解诗风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拟代诗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克娜.汉魏六朝拟代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7
[2].朱晓灿.鲍照与六朝的“拟代诗”[D].广西民族大学.2016
[3].李家玲.魏晋拟代诗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4].杜红亮.建安拟代诗的源流与范本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崔婵娟.唐代拟代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