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活动时间分配论文-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

昼活动时间分配论文-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昼活动时间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活动时间节律,休息

昼活动时间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1](2019)在《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日活动时间分配及活动时间节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影响活动时间节律的因素,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3月份,采用瞬时扫描(5 min)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黑叶猴(1雄,2雌)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72.5%、摄食12.3%、移动5.4%、乞食5.3%、玩耍3.4%、梳理0.6%,其他0.5%;雌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67.3%、摄食11.5%、乞食6.7%、玩耍6.4%、梳理4.8%、移动1.8%,其他1.5%。雄雌性别间移动和梳理行为在不同季节中差异显着(P<0.05),并且黑叶猴具有明显的日活动时间节律性。通常上午出现摄食及移动高峰,中午长时间休息,下午出现明显的移动、玩耍及乞食高峰。下午乞食高峰的出现与游客数量较多有关。不同性别间移动、梳理及玩耍行为的日活动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各季节间雄性个体的移动及乞食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雌性个体的玩耍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说明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节律受人为(游客投食)、性别及季节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3期)

王伍英,陈浩春,黄天鹏,周春晖,向左甫[2](2019)在《投食条件下川金丝猴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投食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但也影响了非人灵长类的日常行为活动时间分配.为探究投食对川金丝猴日常活动的影响,2017年7月~2018年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基地投食川金丝猴群(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在上午10:00~12:00和下午16:00~18:00为两个取食高峰期,且在中午14:00~16:00为较长的休息期.取食、移动和休息行为构成了川金丝猴昼间活动的主体(81.99%),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休息行为55.45%、取食行为13.34%、移动行为13.20%、理毛行为8.33%和其他行为9.68%.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组个体间的活动时间分配也存在显着的季节性差异.这可能是不同性别-年龄组在生长发育、繁殖投入等过程中的差异,反映了其对环境的生存适应.(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钰慧,陈泽柠,黄中豪,周岐海[3](2018)在《广西弄岗熊猴的雨季活动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7—9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山森林中的1群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观察,收集猴群的行为数据以探讨影响其活动时间分配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熊猴(n=14)的活动行为类型以休息为主,占活动时间分配的40.9%±21.6%;其次为觅食行为,占29.9%±19.4%;再次为移动行为,占19.8%±5.0%;最后是理毛、玩耍以及其他行为,分别为7.1%±5.8%、1.4%±2.5%和1.1%±1.3%。猴群的休息时间与其采食嫩叶和芸香竹Bonia saxatilis的时间比例呈正相关,与觅食果实的比例和食物种类多样性呈负相关;觅食时间与觅食嫩叶和芸香竹的比例呈负相关,与觅食果实比例和食物种类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是影响熊猴休息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果实的觅食比例是影响猴群觅食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广西石山森林中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主要受食物因素的影响,与猴群的主要食物种类芸香竹的数量和分布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致荣,王爱善,滕丽微,朱建青,何静[4](2018)在《丰容对圈养雌性岩羊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对岩羊行为和活动节律的影响,于2017年3月—7月,以上海动物园的5只雌性岩羊(Pseudois nayaur)为研究对象,设计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试验,利用瞬时扫描法对岩羊进行行为学观察,分析岩羊丰容前后昼间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环境丰容,岩羊的运动行为和反刍行为显着增加,卧息行为和其他行为显着减少,取食行为无明显变化。在环境丰容基础上,开展食物丰容后,运动行为明显减少,取食行为明显增加。卧息行为有所减少、反刍行为和其他行为有所增加,但变化均不明显。丰容后岩羊的昼间活动节律也发生了变化。取食行为呈现2个高峰期(8:00—11:00和15:00—18:00),取食行为普遍提高;运动行为在13:30—17:30时段较丰容前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发生;卧息行为有相似的波动规律,但丰容后其昼间发生频次在16:00之前均降低;反刍行为波动最大,呈现出明显的2个高峰期(6:00—9:00和10:00—15:00)。试验表明,在进行环境和食物丰容后,岩羊的活动增加,优化了时间分配,福利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郭家强[5](2018)在《岷山山系两个川金丝猴种群间活动节律与活动时间分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地区动物的生境各异,动物会采取不同的行为适应策略。川金丝猴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然而迄今为止,作为其主要分布区之一的岷山山系的相关研究甚为缺乏。为深入了解该区域不同地理种群的生存策略,我们于2015年7月到2017年10月,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两个川金丝猴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二者的活动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的结果如下:1.唐家河川金丝猴在上午的8:00~10:00和下午的14:00~16:00各有一个取食高峰,中午12:00~13:00有一个休息高峰;在上午的10:00~11:00和下午的15:00~17:00各有一个移动高峰。白河川金丝猴在上午的8:00~10:00和下午的15:00~18:00各有一个取食高峰,中午12:00~13:30有一个休息高峰,在下午的14:00~16:00有一个移动高峰。两地川金丝猴其他行为类型的节律均没有明显的峰值。不同季节间活动节律有所不同,但没有改变全年日活动节律的总体趋势。对比发现,两地川金丝猴移动和休息的活动节律差异不大,但白河川金丝猴上午的取食峰值出现较唐家河更早,而下午较唐家河更迟,其他行为类型的节律也有所不同。2.唐家河川金丝猴全年平均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占40.80%,其次是移动,占30.90%,平均用于休息的时间占23.67%,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最少,仅占4.63%。不同季节之间,用于取食和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分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取食时间冬季最多,占48.55%,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夏季最多,占7.03%。移动和休息的时间分配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不大(P>0.05)。白河川金丝猴也是全年平均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占41.54%,其次是移动的时间,占32.90%,用于休息的时间较少,占22.71%,用于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最少,仅占2.85%。不同季节之间,用于移动、取食及休息的时间分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移动时间在春季最多,占37.19%,休息时间在夏季最多,占32.68%,取食时间在冬季最多,占48.99%,分配于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在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3.两地川金丝猴全年的活动时间分配仅在其他行为类型上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春、夏、秋叁季,白河川金丝猴分配在其他行为类型上的时间均显着性较唐家河的低(P<0.05);秋季,白河川金丝猴分配分配在取食行为上的时间(占45.90%)较唐家河的(占36.44%)明显更多(P<0.05);冬季,两地川金丝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差异不显着(P>0.05)。4.川金丝猴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有所不同。其中,两地川金丝猴成年雌性用于取食的时间明显多于其他个体(P<0.05),唐家河的占28.53%,白河的占44.14%。青年猴、婴幼猴在移动行为上所花费的时间明显多于成年组的(P<0.05),尤以青年组所占的比例最大,唐家河的占48.76%,白河的占46.14%。青年组和婴幼猴从事其他类行为的时间较成年组的也更多。成年雌性分配用于其他行为类型的时间较成年雄性也更多。成年组个体较未成年组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以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带来的能量损失。此外,不同季节之间,两地川金丝猴同一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也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郭家强,范元英,白洢露,胡杰,黎大勇[6](2018)在《岷山地区一群川金丝猴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理解岷山地区川金丝猴对冬季恶劣环境的行为适应策略,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川金丝猴的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数据。冬季川金丝猴群在上午(9∶00~10∶00)和下午(13∶00~17∶00)各有一个取食高峰,在中午(12∶00~13∶00)有一个休息高峰。日活动时间分配中,取食占49.92%,移动占31.29%,休息占16.87%,其他行为占1.92%。这一结果表明: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移动和取食也许是该区域川金丝猴应对冬季恶劣环境的一种行为适应策略。此外,群内不同性别年龄组个体间的活动时间分配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郭家强,范元英,白洢露,胡杰,黎大勇[7](2017)在《岷山地区一群川金丝猴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理解岷山地区川金丝猴对冬季恶劣环境的行为适应策略,2016年11月—2017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川金丝猴群的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数据。冬季川金丝猴群在上午(9:00—10:00)和下午(13:00—17:00)各有一个取食高峰,在中午(12:00—13:00)有一个休息高峰。日活动时间分配中,取食占49.92%,移动占31.29%,休息占16.87%,其他行为占1.92%。这一结(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27)

朱荣华,黎大勇,姚刚,胡杰[8](2016)在《圈养川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7—8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于成都动物园进行圈养川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并得出如下结果:在所有活动中,休息行为占60.36%,比例最大;其次为移动和摄食行为,分别占15.39%和17.08%;其他行为最少,占7.17%。不同年龄组时间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成年猴休息行为所占时间百分比极显着高于未成年猴(P<0.01);未成年猴移动行为所占时间百分比极显着高于成年猴(P<0.01),且其摄食行为显着高于成年猴(P<0.05)。这可能与成都动物园圈养川金丝猴食物容易获取、活动范围受限以及未成年猴处于成长期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崔振伟,王振龙,赵国亮,路纪琪[9](2015)在《成年雌性太行山猕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季节性变化:食物和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时间分配是指动物根据环境和自身需求从事各种基本行为和活动的过程,受季节性变化的食物和温度等生态因素的影响。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坛山管护区,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观察并记录了一个野生太行山猕猴群(WW-1群)内成年雌性个体的活动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旨在了解成年雌性猕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成年雌性猕猴的活动时间分配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雌性猕猴花费52.9%时间于休息、19.5%时间于取食、11.8%时间于移动;夏季,用于休息、取食、移动的时间比例分别为53.4%、18.0%和11.3%;秋季,猕猴花费35.9%时间于取食、30.0%时间于休息,15.9%时间于移动;冬季,用于取食、休息和移动的时间比例分别为35.4%、39.7%和8.0%;(2)春季,成年雌性太行山猕猴主要取食种子(35.4%)和树叶(34.3%);夏季,树叶(73.5%)主导其每日食物组成;秋季,主要取食种子(98.1%);冬季,树皮(82.1%)则成为猕猴的主要食物;(3)当每日食物组成以草和树叶为主时,猕猴用于取食的时间增加,移动时间减少;当每日食物组成以种子为主时,则取食时间减少,移动时间增加;(4)随着气温降低,猕猴取食时间增加,而移动时间减少。总之,成年雌性太行山猕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主要受季节性变化的食物资源和气温的影响,它们可通过日活动时间的调整以适应食物和环境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陈敏杰,王荣兴,杨士剑,余梁哥,师蕾[10](2015)在《笼养雄性倭蜂猴夜间活动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倭蜂猴为夜行性灵长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其夜间活动规律尚未见报道。以连续记录法对5只笼养雄性倭蜂猴夜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为减少人为干扰,采用监控摄像记录动物夜间的活动,时间为每日19:00至次日7:00。结果显示:在夜间的12h中,倭蜂猴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达(5.85±0.25)h,其次是移动((4.17±0.16)h)、摄食((0.94±0.10)h)和其他行为((0.45±0.04)h),用于理毛的时间最少((0.40±0.02)h);不同倭蜂猴个体间除理毛以外,休息、移动、摄食和其他行为所消耗的时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各研究对象摄食行为主要集中在每日19:00至21:00;移动行为则主要集中于3:00至4:00之间。倭蜂猴每天的夜间活动中,前2h为摄食高峰,这与大多数昼行性灵长类动物白日活动开始先摄食后进行其他活动的节律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昼活动时间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投食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但也影响了非人灵长类的日常行为活动时间分配.为探究投食对川金丝猴日常活动的影响,2017年7月~2018年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基地投食川金丝猴群(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在上午10:00~12:00和下午16:00~18:00为两个取食高峰期,且在中午14:00~16:00为较长的休息期.取食、移动和休息行为构成了川金丝猴昼间活动的主体(81.99%),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休息行为55.45%、取食行为13.34%、移动行为13.20%、理毛行为8.33%和其他行为9.68%.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组个体间的活动时间分配也存在显着的季节性差异.这可能是不同性别-年龄组在生长发育、繁殖投入等过程中的差异,反映了其对环境的生存适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昼活动时间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coisi)日活动时间分配及活动时间节律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王伍英,陈浩春,黄天鹏,周春晖,向左甫.投食条件下川金丝猴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钰慧,陈泽柠,黄中豪,周岐海.广西弄岗熊猴的雨季活动时间分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张致荣,王爱善,滕丽微,朱建青,何静.丰容对圈养雌性岩羊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5].郭家强.岷山山系两个川金丝猴种群间活动节律与活动时间分配的比较[D].西华师范大学.2018

[6].郭家强,范元英,白洢露,胡杰,黎大勇.岷山地区一群川金丝猴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郭家强,范元英,白洢露,胡杰,黎大勇.岷山地区一群川金丝猴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C].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8].朱荣华,黎大勇,姚刚,胡杰.圈养川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崔振伟,王振龙,赵国亮,路纪琪.成年雌性太行山猕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季节性变化:食物和温度的影响[J].兽类学报.2015

[10].陈敏杰,王荣兴,杨士剑,余梁哥,师蕾.笼养雄性倭蜂猴夜间活动时间分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标签:;  ;  ;  ;  

昼活动时间分配论文-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