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出血论文-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

基底节出血论文-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底节出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抽吸术

基底节出血论文文献综述

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1](2019)在《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9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97和参照组97例。参照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以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出血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郭桥,蔡强,李知阳,王文举,冀保卫[2](2019)在《经颅神经内镜额部入路在基底节出血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神经内镜额部入路在基底节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2月-2019年5月用经颅神经内镜额部入路治疗基底节出血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血肿排出率为91.56%,手术后GCS评分逐渐提高,出院前增加GCS评分为5.8分。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术后并发2例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无再出血病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经颅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出血安全有效,额部入路对纤维束干扰较少,相对颞部入路更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19年05期)

张尚明,刘海兵,魏梁锋,王守森[3](2019)在《弥散张量成像及皮质脊髓束示踪技术在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通过多个数据参数进行量化评估各疾病相关纤维束的损伤类型和预后;还可通过纤维束示踪技术(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在活体上以叁维形式显示白质纤维束的空间走形,用于指导手术,以更好地保护重要纤维束。基底节区出血以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引起偏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基于DTI技术对CST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逐渐增多,意在提高临床干预能力以及预测病情转归。本文就该技术在基底节区(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蔡嵩,王平,张强,刘柱,王旭光[4](2019)在《CT影像引导体表定位法穿刺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一种CT引导体表定位法下微创穿刺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的方法。方法对10例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术前通过常规CT影像,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利用空间立体定向的原理,将定位点准确的投影在体表,标记手术穿刺的正位及侧位体表投影线,在这两线的辅助引导下穿刺、液化、引流清除血肿。结果本组无死亡患者;术后3个月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I级4例,Ⅱ级5例,Ⅲ级1例。结论本方法更为直观、简易、快捷,能有效提高手术穿刺的准确性,用最小的创伤、较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6期)

王孟阳,段发亮,吴京雷,丁伟,徐兴华[5](2019)在《内镜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40例采用内镜血肿清除术,4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并引流,手术均使用神经导航进行定位指导,比较其疗效。结果按血肿量40mL为限分为两个亚组,血肿量小于40mL为Ⅰ组,血肿量大于40mL为Ⅱ组,两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1d、第3d、第7d,Ⅰ、Ⅱ亚组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2.18±15.74vs40.55±15.35%、70.95±13.33vs58.57±14.49%、74.50±19.05vs71.48±5.11%),大血肿Ⅱ组内镜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钻孔引流术(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清除血肿,针对较大血肿,应优先考虑内镜血肿清除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8-16)

李如兟,谢乃健,沈浩男,陈功煌[6](2019)在《侧裂与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侧裂与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依据入路方法将患者分为侧路组和颞路组,每组30例,侧路组给予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颞路组给予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内皮功能、并发症、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侧路组血肿清除率、GOS评分明显高于颞路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颞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内皮素(E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但侧路组术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颞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改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内皮功能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保护脑血管及提高近远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孟阳,段发亮,吴京雷,丁伟,徐兴华[7](2019)在《内镜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2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40例采用内镜血肿清除术,4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并引流,手术均使用神经导航进行定位指导,比较其疗效。结果按血肿量40 mL为限分为2个组,血肿量小于40 mL为Ⅰ组,血肿量大于或等于40 mL为Ⅱ组,两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1、3、7天,Ⅰ、Ⅱ组钻孔术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2.18±15.74)%vs.(40.55±15.35)%、(70.95±13.33)vs.(58.57±14.49)%、(74.50±19.05)%vs.(71.48±5.11)%,Ⅱ组内镜术组疗效优于钻孔术组(均P<0.05)。结论 2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清除血肿,针对较大血肿,应优先考虑内镜血肿清除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少伟,袁军辉,吕岩松,董超峰[8](2019)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引流组),3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随访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与开颅组相比,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残余血肿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祁金良,安晓博,金永生,谢巧凤,王玉锁[9](2019)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阜城县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3例/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与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相比,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清除患者颅内的血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徐瑞[10](2019)在《丘脑和基底节出血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丘脑和基底节出血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按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明确诊断为急性丘脑和基底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同期来自体检中心的从未患有过脑血管病及慢性炎性疾病人群进行匹配。入组标准包括年龄在18~80岁,出血量5~30ml,发病3天内入院且格拉斯哥评分(GCS)≥6分;排除标准包括GCS评分<6分,出血量<5ml或>30ml及计划外科手术者,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既往或长期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根据入组、排除标准每组收入13例。入组后记录患者基线信息,分别于发病3d和7d采集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样本,正常对照组仅采一次。使用流式细胞仪及Flow Jo软件检测Th1、Th2、Th17及Treg占CD4+T细胞比例,同时计算Th1/Th2及Treg/Th17比值变化。结果:1、发病3d,丘脑出血组、基底节出血组Th1、Th2、Treg及Th17细胞检测结果:与非卒中组相比:(1)Th1细胞:两脑出血组Th1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2)Th2细胞:两个脑出血组均明显增加(P<0.01,P<0.05)。(3)Th1/Th2细胞比值:基底节出血组明显减少(P<0.01),丘脑出血组无统计学意义。(4)Th17细胞:两脑出血组均明显增加(P<0.01,P<0.05)。(5)Treg细胞:丘脑出血组明显减少(P<0.01),基底节出血组无差异。(6)Treg/Th17细胞比值:两脑出血组均明显减少(P<0.01,P<0.01)。2、发病7d,丘脑出血组、基底节出血组Th1、Th2、Treg及Th17细胞检测结果:(1)Th1细胞:两脑出血组Th1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2)Th2细胞:两个脑出血组均明显增加(P<0.01,P<0.01)。(3)Th1/Th2细胞比值:两组均明显减少(P<0.01,P<0.05)。(4)Th17细胞:两脑出血组均明显增加(P<0.01,P<0.01)。(5)Treg细胞:丘脑出血组明显减少(P<0.05),基底节出血组无差异。(6)Treg/Th17细胞比值:两组均明显减少(P<0.01,P<0.01)。3、丘脑出血组、基底节出血组发病3d和7d各细胞变化趋势:(1)丘脑出血患者,Treg细胞随时间推移明显上升(P<0.05),Th1、Th2、Th17和Th1/Th2、Treg/Th17无明显差别。(2)基底节出血患者Th1、Th2、Treg、Th17和Th1/Th2、Treg/Th17均无明显差别。4、丘脑出血组与基底节出血组各细胞变化趋势对比:丘脑出血患者Treg细胞水平升高程度略高于基底节出血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80),Th1、Th2、Th17、Th1/Th2和Treg/Th17变化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脑出血后患者免疫系统的促炎作用和抗炎作用均被激活,随时间推移丘脑出血者机体逐渐向抗炎方向发展。2、脑出血后,Th2细胞可能发挥主要的抗炎作用,Th17细胞可能发挥主要的促炎作用。3、丘脑出血与基底节出血后免疫系统变化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基底节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颅神经内镜额部入路在基底节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2月-2019年5月用经颅神经内镜额部入路治疗基底节出血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血肿排出率为91.56%,手术后GCS评分逐渐提高,出院前增加GCS评分为5.8分。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术后并发2例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无再出血病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经颅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出血安全有效,额部入路对纤维束干扰较少,相对颞部入路更具有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底节出血论文参考文献

[1].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2].郭桥,蔡强,李知阳,王文举,冀保卫.经颅神经内镜额部入路在基底节出血中的应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

[3].张尚明,刘海兵,魏梁锋,王守森.弥散张量成像及皮质脊髓束示踪技术在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4].蔡嵩,王平,张强,刘柱,王旭光.CT影像引导体表定位法穿刺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J].当代医学.2019

[5].王孟阳,段发亮,吴京雷,丁伟,徐兴华.内镜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对比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6].李如兟,谢乃健,沈浩男,陈功煌.侧裂与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对比[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9

[7].王孟阳,段发亮,吴京雷,丁伟,徐兴华.内镜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对比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张少伟,袁军辉,吕岩松,董超峰.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9].祁金良,安晓博,金永生,谢巧凤,王玉锁.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9

[10].徐瑞.丘脑和基底节出血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D].吉林大学.2019

标签:;  ;  

基底节出血论文-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