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软开关论文-潘盈盈,刘丛伟,刘胜斌,马宇鸣,邓和睿

控制型软开关论文-潘盈盈,刘丛伟,刘胜斌,马宇鸣,邓和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型软开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型预测,准Z源整流器,软开关,THD

控制型软开关论文文献综述

潘盈盈,刘丛伟,刘胜斌,马宇鸣,邓和睿[1](2019)在《基于模型预测的叁相准Z源整流器软开关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叁相软开关准Z源整流器的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一个控制周期内,根据最小化目标函数原则,选择最优开关状态和作用时间,并结合软开关换流过程时序,实现对叁相软开关整流器的直接控制。当准Z源网络中电感在断续模式工作时,Z源网络开关实现零电流开通,叁相桥臂开关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通或关断,叁相桥臂开关反并联的二极管实现零电流关断。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与传统SVM(空间矢量调制)相比网侧电流THD(总谐波含量)明显降低,动态性能明显改善。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双矢量模型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二届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6-26)

朱自伟,刘宝泉,吕杨蒙[2](2019)在《软开关条件下DAB变换器叁重移相最小回流功率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有源桥式变换器(Dual-Active-Bridge,DAB)在宽电压范围输出条件下存在回流功率,增大了功率器件以及磁性元件的损耗,降低变换器的效率.采用叁重移相的控制方式可有效减小此回流功率,但是开关器件多工作在硬开关状态,使得开关损耗增大,限制了其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的进一步增加.针对此问题,论文以软开关作为约束条件,推导出输出功率及回流功率与桥间移相比及桥内移相比的关系,得到优化的移相控制函数.在实现变换器最小回流功率控制同时,可保证全部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论文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世乾,赵长伟,王旭东,赵风松,霍现旭[3](2019)在《基于机会约束的有源配电网智能软开关电压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等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导致有源配电网电压越限、支路电流过载等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影响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与供电可靠性。本文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全年的光伏出力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典型场景集及各场景出现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的有源配电网智能软开关电压控制模型,并采用大M方法将难以求解的电压控制模型转化成混合整数二次约束规划模型。在IEEE 33节点算例上对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潘盈盈[4](2019)在《叁相软开关准Z源整流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PWM整流器已广泛应用于电力拖动、电力系统和交通等领域。为了满足系统对动态响应,功率密度等指标越来越高的要求,开关频率随之增高,PWM整流器损耗也相应增加,使用软开关技术可解决这些问题。叁相准Z源整流器工作在软开关模式时,可大大降低开关损耗。传统的叁相软开关准Z源整流器采用基于SVM(空间矢量调制)的双闭环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其内外环控制均采用PI调节器,具有参数设计调试复杂、动态响应慢和叁相电流谐波较大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叁相软开关准Z源整流器的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每个控制周期中,根据最小化目标函数的原则,选择最优开关状态和作用时间,并结合软开关换流过程时序,实现对叁相软开关整流器的直接控制。当准Z源网络中电感工作在断续模式时,Z源网络中开关实现零电流开通,叁相桥臂中开关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通或关断,叁相桥臂中开关的反并联二极管实现零电流关断。文中所提出的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相较于传统SVM降低了网侧电流THD,并改善了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2)

徐乃珺,张德华[5](2019)在《单相逆变器的新型混合软开关电流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零电压软开关的控制模式可使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提高,但在传统的边界电流零电压控制方法下,由于边带宽度快速变化,调制会使开关管的导通损耗和电感磁芯损耗增大。为了提升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并缩小开关管开关频率的变化范围,提出一种新型混合软开关电流控制模式,使开关管通过在零电流和零电压的混合软开关环境中工作来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搭建了一个全桥逆变器硬件试验平台,采用全数字电流控制的方式对所提新型控制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该电流调制策略可使逆变器的工作效率较传统的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开关管开关频率范围缩小,电感通态电流值减小。(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孟明,魏怡,朱国林,张建森[6](2019)在《基于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直流主动配电网符合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智能软开关(SOP)是一种可以灵活控制系统功率的电力电子装置,可以有效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电网波动。首先构建了交直流主动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详细分析了背靠背电压源型SOP的控制策略。针对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带来的系统损耗增加和节点电压越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OP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策略,该策略以改善功率损耗、调节电压越限为优化目标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了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构建的配电网模型和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力》期刊2019年02期)

钱杭,张立炎,陈启宏,全书海[7](2019)在《动态无线充电的软开关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即在行驶路面间隔铺设一系列能量发射线圈,在电动汽车上安装能量接收线圈,对行驶中的汽车持续充电,从而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逆变器的软开关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系统损耗,对于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而言,耦合系数的动态变化和次级后级DC/DC变换器均会对逆变器开关管的工作状态造成影响。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和逆变器软开关的实现条件。通过在次级后级DC/DC变换器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在提高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的基础上,保证初级逆变器工作于软开关状态。搭建了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实物平台,验证了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中的软开关及高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的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徐乃珺[8](2019)在《基于滞环电流控制的高效混合软开关逆变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和光伏装机容量2018年继续蝉联世界第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仅带来了工业的飞速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在电能使用方面,为了达到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以分布式能源作为重要载体的新能源发电在整个能源生产侧必然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而作为连接分布式电源和大电网的枢纽,逆变器的发展及应用将在这场能源革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能量转换单元,逆变器被广泛应用在微电网、工业控制系统及其他电力供应系统中,逆变器的拓扑特点和控制性能决定了整个能量转换系统是否能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低的成本。本文综合并网微逆变器的研究现状,在系统分析逆变器高效控制方法的理论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从原理分析、仿真搭建、电路设计的全链路过程提出一套基于单相逆变器的新型混合软开关电流控制方案,为了验证新型控制方案的有效性,设计并搭建了全数字化控制的全桥逆变器硬件实验平台对其进行实验波形验证和效率等指标分析。文章针对滞环控制下滤波器设计困难的问题,总结了LC型滤波器的设计步骤。通过仿真实验建立了滞环宽度与输出THD的数学关系式,方便了滞环控制中滞环宽度的设计。文章首先在对比逆变器的众多模拟和数字控制方法后,选取滞环控制这种实时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特点进行重点介绍。分析了控制型软开关对电路的基本要求,建立了叁种不同的滞环电流边界控制(BCM)方法的数学模型,并从频率范围、通态损耗等角度对叁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保留了传统边界控制方法的零电压软开关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合零电流零电压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此方法通过结合两种不同的软开关工作模式,优化了之前传统边界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通态电流值高、频率变化范围大的问题,提升了逆变系统的效率,减小了开关管的工作频率范围。并针对电流调制中可能存在的死区时间影响输出电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建立了以混合软开关电流控制模式为内环的逆变器双闭环控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文章介绍了新型逆变系统的设计过程。在硬件电路方面,介绍了电流电压采样电路、滤波电路的设计过程及参数选取。在软件方面,介绍了基于DSP TMS320F28035的全数字控制方法。最后,在所建立的全数字控制的全桥逆变器平台上,对传统的边界电流调制方法和新型混合控制方法进行实验比较。实验所输出的实验波形理想,对四种不同的调制方法进行了工作效率、通态电感电流、频率范围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最终证明新策略能够实现逆变器工作效率的提高及其他功能参数的优化。所采用的数字化控制策略由于不需要额外的辅助电路,具有控制简洁,算法修改方便,可降低逆变器生产成本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1)

丛鹏伟,唐巍,娄铖伟,张博,张璐[9](2019)在《含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两阶段柔性软开关与联络开关协调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配电网要求配电网满足灵活可控、弹性坚强的要求,然而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REG)的接入给主动配电网的经济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REG出力的时序性与随机性,考虑REG预测误差,建立两阶段柔性软开关(SOP)与联络开关协调优化控制架构。在日前阶段以网损最小、弃风弃光最少为综合目标建立了SOP与联络开关时序协调优化模型;在日内滚动优化阶段,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建立SOP反馈滚动优化控制模型,以减少REG出力随机性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提出网络重构约束的二阶锥模型转化方法,以实现利用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方法统一求解SOP与网络重构的协调优化。算例结果表明,通过日前、日内滚动两阶段协调优化控制能充分考虑REG出力的波动性与随机性,增强配电网对REG的消纳能力,在提升配电网电压水平的同时改善配电网的经济效益,保障配电网经济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汪泓,孙海翔,季振东[10](2018)在《具有软开关特性的模块化直流固态变压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块化直流固态变压器(DC-SST)可以实现不同直流电压等级之间的电气隔离、电压变换和功率传输,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不同调制策略下DC-SST系统内高频变压器的电压、电流特性和功率传输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准方波调制策略下DC-SST系统能保证高效的电能传输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准方波调制下DC-SST系统的子模块工作模态进行了分析,推导了系统的软开关约束条件,并研究了系统的子模块均压策略和总体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中对准方波调制下DC-SST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并验证其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8年20期)

控制型软开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有源桥式变换器(Dual-Active-Bridge,DAB)在宽电压范围输出条件下存在回流功率,增大了功率器件以及磁性元件的损耗,降低变换器的效率.采用叁重移相的控制方式可有效减小此回流功率,但是开关器件多工作在硬开关状态,使得开关损耗增大,限制了其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的进一步增加.针对此问题,论文以软开关作为约束条件,推导出输出功率及回流功率与桥间移相比及桥内移相比的关系,得到优化的移相控制函数.在实现变换器最小回流功率控制同时,可保证全部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论文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型软开关论文参考文献

[1].潘盈盈,刘丛伟,刘胜斌,马宇鸣,邓和睿.基于模型预测的叁相准Z源整流器软开关控制策略[C].2019年第二届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2019

[2].朱自伟,刘宝泉,吕杨蒙.软开关条件下DAB变换器叁重移相最小回流功率控制策略[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3].马世乾,赵长伟,王旭东,赵风松,霍现旭.基于机会约束的有源配电网智能软开关电压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9

[4].潘盈盈.叁相软开关准Z源整流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5].徐乃珺,张德华.单相逆变器的新型混合软开关电流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2019

[6].孟明,魏怡,朱国林,张建森.基于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电力.2019

[7].钱杭,张立炎,陈启宏,全书海.动态无线充电的软开关及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9

[8].徐乃珺.基于滞环电流控制的高效混合软开关逆变技术[D].浙江大学.2019

[9].丛鹏伟,唐巍,娄铖伟,张博,张璐.含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两阶段柔性软开关与联络开关协调优化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9

[10].汪泓,孙海翔,季振东.具有软开关特性的模块化直流固态变压器控制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

标签:;  ;  ;  ;  

控制型软开关论文-潘盈盈,刘丛伟,刘胜斌,马宇鸣,邓和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