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分解及氧化论文-万倪彤,王志耕,梅林,薛秀恒

脂肪分解及氧化论文-万倪彤,王志耕,梅林,薛秀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分解及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油,1,3-甘油二酯,脂肪酸,酸值

脂肪分解及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万倪彤,王志耕,梅林,薛秀恒[1](2018)在《酶法改性1,3-甘油二酯猪脂肪过程中脂质的分解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酸值(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为指标,结合脂肪酸的变化,研究甘油酶解法制备1,3-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G)猪脂肪工艺过程中,脂质被氧化分解的特性,评估酶法制备获得的1,3-DG猪脂肪的食用卫生安全性。结果表明:酶法改性后的1,3-DG猪脂肪中富含20种脂肪酸,其中含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32.73%,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40.82%,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24.20%。酶法改性制备过程中,制备各阶段对脂肪酸含量占比影响不显着(P>0.05);AV值随制备时间呈增长变化,制备2 h后AV值超出国家卫生标准控制值(1.5 mg KOH/g);POV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并于6 h后稳定;丙二醛含量呈现先增后减并最后趋于平稳变化,POV与丙二醛质量分数在制备任何阶段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0.10%和0.25%)。酶法改性制备1,3-DG猪脂肪工艺不影响脂肪酸组分,过氧化值及丙二醛含量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但酸值指标劣化变化显着。如何改善工艺,控制酸值指标劣化变化是酶法改性制备1,3-DG猪脂肪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贾洋洋,刘小莉,胡彦新,周剑忠,刘源[2](2016)在《茶多酚对白鱼脂肪分解氧化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鱼体脂肪酶活性、脂肪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对鱼体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茶多酚及增效剂对白鱼中脂肪分解和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40℃、光照条件下24 h后,浓度为0.15%茶多酚+0.05%柠檬酸处理对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力的抑制效率分别为46.00%、85.90%,对丙二醛和过氧化值的抑制率分别为59.03%、32.78%,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0.15%二丁基羟基甲苯处理)。GC-MS分析显示,抗氧化剂处理的白鱼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其中抗氧化效果最优的是0.15%茶多酚+0.05%柠檬酸处理。(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伍慧方[3](2011)在《乳脂肪分解及氧化对米酒奶风味与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米酒奶,也称宫廷奶酪、扣碗酪,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乳制品。它是由鲜牛奶和江米酒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米酒中的凝乳酶使牛奶凝固而成的。米酒奶外观呈乳白色,兼具牛奶和米酒的香味,口感细腻爽滑。利用传统江米酒制备凝乳剂来制作米酒奶。凝乳时间在10-20 min之间的江米酒做出来的米酒奶效果较好;用碱性滴定法测定江米酒脂肪酶脂肪水解活力为1.0~(-1).5 LU/mL。对米酒奶成熟前后和贮存期间的酸度值(ADV)分析表明脂肪酸的积累主要发生在凝乳期间。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游离脂肪酸的的结果表明,棕榈酸、油酸、豆蔻酸和硬脂酸占有较高的比例。实验表明,奶酪会在储藏期内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氧化。酸度值从0.79μmol·g~(-1)增加到了3.1μmol·g~(-1),这为米酒奶的氧化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过氧化值和TBA值的检测发现:过氧化值在前期变化较快,到后期变化缓慢,TBA值到后期变化较快。同时通过色差变化同样观察到了米酒奶氧化的发生。通过pH值、滴定酸度和持水力的变化速率及感官评价判断产品的质量变化;同时,使用电子鼻对相同贮藏期的样品的顶空气味指纹进行检测。采用电子鼻分析系统中的PCA(主成分分析法)和LDA(线性判别法)两种聚类模型,发现LDA更能准确判别出不同储藏时间的米酒奶;借助SPME(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产品贮藏期间风味成分的变化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醇类、酮类、酸类以及酯类等是米酒奶的主要风味物。(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1-05-01)

李昌盛,邹鲤岭[4](2010)在《切达干酪成熟期间脂肪分解和氧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切达干酪(Cheddar cheese)成熟过程中脂肪的分解和氧化。结果表明:切达干酪在成熟过程中酸度值(ADV)、羰基价(CB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过氧化值(POV)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郭月红,李洪军,韩叙[5](2005)在《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肪氧化分解及其与风味形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在腊肉风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脂肪在腊肉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水解和氧化,以及与风味形成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武凤兰,王温,陆林[6](1998)在《静脉脂肪乳剂的氧化及其过氧化物分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静脉脂肪乳剂分别在充氮、充氧及空气存在条件下于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规律。结果表明,氧的存在是影响脂肪乳剂氧化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所测定的脂肪乳剂中过氧化物的分解动力学参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分解活化能Ea为92.21kJ·mol-1,25°C下的速度常数k为5.54×10-4h-1。(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1998年05期)

脂肪分解及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鱼体脂肪酶活性、脂肪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对鱼体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茶多酚及增效剂对白鱼中脂肪分解和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40℃、光照条件下24 h后,浓度为0.15%茶多酚+0.05%柠檬酸处理对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力的抑制效率分别为46.00%、85.90%,对丙二醛和过氧化值的抑制率分别为59.03%、32.78%,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0.15%二丁基羟基甲苯处理)。GC-MS分析显示,抗氧化剂处理的白鱼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其中抗氧化效果最优的是0.15%茶多酚+0.05%柠檬酸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分解及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万倪彤,王志耕,梅林,薛秀恒.酶法改性1,3-甘油二酯猪脂肪过程中脂质的分解氧化[J].中国粮油学报.2018

[2].贾洋洋,刘小莉,胡彦新,周剑忠,刘源.茶多酚对白鱼脂肪分解氧化的抑制作用[J].江苏农业学报.2016

[3].伍慧方.乳脂肪分解及氧化对米酒奶风味与品质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

[4].李昌盛,邹鲤岭.切达干酪成熟期间脂肪分解和氧化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

[5].郭月红,李洪军,韩叙.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肪氧化分解及其与风味形成的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05

[6].武凤兰,王温,陆林.静脉脂肪乳剂的氧化及其过氧化物分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

标签:;  ;  ;  ;  ;  

脂肪分解及氧化论文-万倪彤,王志耕,梅林,薛秀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