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滨海电厂阴极保护用辅助阳极的性能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杰[1](2021)在《苏南地区中高压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结构的不断升级,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其需求量和消费量激增。苏南地区作为经济发达的代表区域之一,其天然气消费体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已建成的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管道和在建以及计划建设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规模可观,呈现出长距离、大口径、跨地区、高压力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电力、交通等行业迅猛发展,致使管道沿线的环境日趋复杂,管道、设备等金属构件腐蚀日趋严重,对天然气的安全输送构成巨大的威胁。本文以苏南地区省级天然气输送管道为研究对象,对管道沿线的阴极保护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勘查苏南地区管道沿线周围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建构筑物布局等,分析和了解该地区输气管线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特殊性。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段管道进行长期连续性监测,获得管道沿线保护电位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规律:管道沿线直流管地电位基本处于-1.53V~-0.90V之间,部分桩位管地电位过负,存在过保护情况,需进行保护参数调整处理;对与高压交流电气化铁路交叉的管段,当高速铁路经过时,交流管地电位变化明显,峰值可达6.5V,存在一定的腐蚀风险,应进行排流保护处理;对与高压交流电气化铁路并行的管段,因相距较远(大于500m),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变化很小,基本不形成干扰。利用杂散电流干扰实验测量装置系统,通过改变干扰的强度和位置,对并行、交叉两种情况的管道管地电位干扰进行测试,验证了目标管段管道的干扰规律,并总结得出如下结论:管道的直流管地电位基本不受周围交流干扰的影响;交流管地电位发生变化,变化的大小与干扰源的强弱,以及干扰源和管道的垂直距离有关,干扰电压越强,距离管道越近,管地电位的变化越大,造成的干扰越严重;恒定持续的干扰对管地电位没有影响,干扰影响只发生在开始的瞬间,几秒后就慢慢平稳并恢复到正常状态。结合苏南地区天然气管道的现状和特点,在现场勘查调研和基础数据检测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一套管道完整性管理平台,为管道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晓东,李岩,韩晓明,麦雷,杨举,闫敏[2](2020)在《小口径不锈钢管道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文中认为通过研究海水环境的腐蚀机理和分析小孔径不锈钢管道的腐蚀原因,研发出针对小口径不锈钢管道的线状辅助阳极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该技术具有施工难度小、风险低、电流发散均匀等特点,可用以解决小孔径不锈钢管道在海水环境的腐蚀问题。
朱仔野[3](2020)在《基于STM32的阴极保护用恒电位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为了保证海洋结构物在服役期间的安全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对其进行防腐保护。恒电位仪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关键设备,在海洋工程防腐中应用广泛。但是,海洋工程阴极保护用的恒电位仪存在以下缺点:体型庞大、精度不高、结构繁杂、系统控制差和智能化低。针对以上不足,本文以实际海洋工程应用为出发点,基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技术,研究和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阴极保护用的恒电位仪,提升了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和智能化,满足了海洋工程现场使用的需求。本文首先调研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恒电位仪在阴极保护系统中的发展趋势与当前阶段该领域所在的一些问题。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原理出发,对恒电位仪的基本理论、嵌入式系统、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规划设计了恒电位仪的硬件系统架构以及软件系统架构。然后针对硬件系统的架构设计,逐一对系统的硬件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该硬件系统采用高精度的A/D转换芯片TLC2543、D/A转换芯片DAC8534、16位真彩显示触摸屏TFTLCD等外设,系统的控制核心则采用STM32F103ZET6处理器,凭借其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可以更好实现恒电位仪的数据测量采集、远程通讯、恒电位恒电流设定、屏幕显示等多种功能。最后根据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各模块注重“低耦合高内聚”,在Keil MDK开发平台上,以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μC/OS-III为基础,编写了各个功能模块的程序代码,通过JLINK下载完成系统代码的仿真和调试。对所实现的恒电位仪进行实验室环境下的调试,验证数据采集、电位输出、触摸控制、屏幕显示、恒电位和恒电流等功能的实现;并进行实海的性能测试试验,试验内容是验证恒电位仪的稳定性、可靠性、精度以及阴极保护的有效性。经过调试和试验分析,所设计的恒电位仪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测量和输出精度符合预期要求,恒电位和恒电流控制的最大误差均在1%以内。另外系统与上位机通讯正常,系统满足设计需求,并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
梁翰石[4](2019)在《ICCP-SS系统复合加固简支梁的疲劳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工程实践中桥梁结构的突然破坏时有发生,产生后果也是非常严重。排除设计时极限承载力不足后,主要是由于桥梁结构属于较特殊结构,它不同于房屋建筑等主要承受静载,桥梁结构还要承受大量往复的汽车动荷载,即疲劳荷载。另一方面,许多桥梁结构还处于较恶劣环境,常年服役下会出现钢筋锈蚀的情况,进而进一步影响使用寿命。本课题基于上述现实问题,将阴极保护(ICCP)与结构加固(SS)有机统一,不仅能有效阻止钢筋继续锈蚀,还能恢复结构的力学性能,有效延长桥梁结构使用寿命。正式试验通过对13根简支梁进行干湿循环模拟自然腐蚀,大部分经过ICCP-SS复合加固防护后对比少量不通电或不加固梁,最后进行疲劳加载,考察对比弯曲疲劳性能。试验设计与准备阶段,所有简支梁浇筑养护后先进行9个月的干湿循环模拟腐蚀,然后11根梁用两层CFRP格栅与三层水泥基组成的CFRCM进行加固,剩下2根为不加固的梁;同时在阴极保护时分别引入0、20、60、100mA/m2电流密度的变量,一共通电15个月。通电期间用参比电极、万用表对相关电化学信号进行监测,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继续进行干湿循环模拟腐蚀。疲劳试验阶段通过压-压循环,以0.85、0.75、0.65、0.55的荷载比作为疲劳上限荷载,而疲劳下限根据固定的应力比0.2确定,加载频率为5Hz,波形为正弦波曲线。疲劳试验完成后将梁纵向钢筋取出测锈蚀率并补充钢筋静载与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简支梁的疲劳寿命在高荷载比时低于低荷载比,并且通过加固寿命提升超过100%。但由于ICCP系统的通电会使CFRCM产生劣化,而试验模拟的钢筋锈蚀速率较低,可能出现CFRCM劣化速度大于钢筋腐蚀速度。同时,大电流密度下(100、60 mA/m2)简支梁疲劳寿命明显低于小电流密度(20mA/m2)或不通电的疲劳寿命。小电流密度(20 mA/m2)和不通电简支梁疲劳寿命的比较,在0.65荷载比下表现出小电流密度的简支梁疲劳寿命更长,在0.75、0.55荷载比则为不通电的简支梁疲劳寿命更长,这可能是由于疲劳试验的离散性,也可能是小电流密度下ICCP-SS系统比SS纯加固效果好。同时,由于额外抗力的增加,加固简支梁在破坏破坏阶段,从主裂缝突然延伸至最终破坏之间的疲劳次数多于未加固梁,显示出一定的“延性”。另一方面,对于同样构件尺寸、同样加固下的简支梁呈现不同且有梯度的疲劳寿命,这说明平截面假定不太适用于中高荷载比下运用ICCP-SS系统复合加固的简支梁,且CFRCM疲劳加载过程中已经进入其抗力下降段提供抗力。接着对几种常用疲劳寿命估计方法的介绍对比,并将试验数据进行S-N曲线公式拟合,最后从中国规范GB50010-2010、日本规范JSCE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Concrete Structures-2007(Design)、欧洲规范Fib model code2010、美国规范ACI 215R-1992(R1997)提供的有关疲劳设计参考进行分析对比。中国和美国规范采用限制钢筋应力的无限疲劳寿命设计方法,没有与疲劳寿命N建立关系式;而日本和欧洲规范通过研究给出与钢筋应力、疲劳寿命有关的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发现两本规范都较为保守,达到相关疲劳寿命时限制的钢筋应力水平较低。
李婉倩[5](2019)在《碳纤维网格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多功能免拆模板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由碳纤维网格布(CFRP网格)和水泥基胶凝材料共同浇筑而成的碳纤维网格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M板),不仅可以进行结构加固(SS)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还可以作为辅助阳极用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ICCP)中阻止钢筋的继续腐蚀,保障ICCP-SS体系双重保护功效的实现;同时能够参与结构承重,具备运用于建筑模板的潜力,有望提供多功能免拆模板的性能。因此,本文针对C-FRCM板作为多功能免拆模板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分别探讨了C-FRCM板的弯曲性能,以及C-FRCM板与混凝土在ICCP-SS保障体系下界面工作性能的演变情况。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C-FRCM板的三点弯曲试验,探究短切碳纤维的含量对C-FRCM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水泥基胶凝材料下C-FRCM板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结果表明:(1)C-FRCM板中间的CFRP网格增强了水泥基胶凝材料的塑性,硅灰掺量的增加也使得C-FRCM板的延性略有提高;(2)C-FRCM板在短切碳纤维含量为1.2%时抗弯能力最高,均匀分散的短切碳纤维有较好的交联效果;(3)掺入短切碳纤维的水泥基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加固性能,能够满足C-FRCM板作为免拆模板的功能。通过钻芯拉拔实验,探究在ICCP-SS保障体系下C-FRCM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工作性能,得到了水泥基胶凝材料的配方、电流密度和电量密度对界面关系的影响。通过电化学信号分析和氯离子滴定结果验证阴极保护效果,并开展SEM和XRD试验探究辅助阳极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1)在365天的ICCP实验周期内,在外加电流密度为20mA/m2、60mA/m2和100mA/m2的实验条件下,试件内部的钢筋均得到很好的保护。外加电流导致阴极附近的氯离子迁移到辅助阳极,阴极保护效果得到很好的体现;(2)C-FRCM板与混凝土的界面粘贴性能良好,试件的拉拔强度均满足结构加固当前国际规范的要求;(3)未加短切碳纤维的试件的拉拔强度在电量密度超过0.9×106C/m2后,由于辅助阳极的劣化,会随着电量密度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4)辅助阳极的主要劣化并不是发生在基体材料中,而是由于CFRP网格中碳纤维的破坏造成的;(5)短切碳纤维的导电性能够减轻CFRP网格的劣化程度,保证界面拉拔强度不受电量密度的影响。短切聚丙烯纤维不能够减缓CFRP网格的劣化,但是其加固机理能够降低界面拉拔强度受电量密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双剪试验,进一步探究在ICCP-SS保障体系下C-FRCM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工作性能,同样分析了水泥基胶凝材料的配方、电流密度和电量密度对界面关系的影响,并且利用DIC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实施监测。结果表明:(1)进一步说明电流密度为20mA/m2、60mA/m2和100mA/m2时,试件内部的钢筋均得到很好的保护;(2)试验的主要破坏模式是C-FRCM板中CFRP界面的破坏,再次证明C-FRCM板与混凝土界面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3)未加短切碳纤维和加了短切聚丙烯纤维的试件的剪切强度在电量密度超过0.9×106C/m2时,由于辅助阳极的劣化,会随着电量密度的增强而迅速下降;(4)短切碳纤维的导电性能够减轻CFRP网格的劣化程度,保证界面剪切强度不受电量密度的影响;(5)DIC可以实时监测试件整个试验的破坏过程,能够更为直观地观测到裂缝的发展情况。
徐传鑫[6](2019)在《典型牺牲阳极材料在硫回收催化剂中的阴极保护性能》文中认为浮式天然气液化系统硫磺回收装置内部处于严酷的腐蚀环境中,腐蚀问题突出,再加上位处深、远海,维修难度大、成本高,因此需要施加有效的防腐措施以保证硫磺回收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牺牲阳极保护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腐蚀防护技术,具备应用于硫磺回收装置腐蚀防护的可行性。硫磺回收催化剂溶液具有一定的碱性,牺牲阳极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的研究较多,但在偏碱性溶液中的性能研究鲜见报道,因此论文研究了6种牺牲阳极材料在硫磺回收催化剂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评价了不同牺牲阳极材料在脱硫催化液中的适用性,为硫磺回收装置牺牲阳极保护设计及选材提供科学依据。作者首先选取了6种应用广泛且性能优异的牺牲阳极材料,分别在20℃、40℃和60℃的硫磺回收催化剂溶液中进行了恒电流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牺牲阳极材料的开路电位、工作电位、表面溶解状态、实际电容量、理论电容量以及电流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高硅铸铁牺牲阳极具有足够负且稳定的开路电位和工作电位、较高的理论电容量、高的电流效率以及表面溶解均匀等一系列优点,综合性能最好,且高硅铸铁牺牲阳极的溶解产物为Fe2+,不会对催化剂造成影响,初步判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硫磺回收装置保护用牺牲阳极材料。作者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技术进一步分析了6种牺牲阳极在脱硫催化液中的活化溶解性能,对其溶解机理进行了分析,解释了恒电流试验中铝合金牺牲阳极发生的异常现象,最后通过自放电试验以及在脱硫催化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单质S来验证高硅铸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性能,结果表明高硅铸铁牺牲阳极在硫磺回收催化剂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阴极保护效果,不过,悬浮的单质S会使高硅铸铁牺牲阳极的性能下降。基于以上研究,作者对硫磺回收装置反应器内壁的牺牲阳极保护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于φ3×10 m的20R钢硫磺回收反应器内壁,保护年限15 a,需要安装8块尺寸为600×200×150 mm的高硅铸铁牺牲阳极。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R建立了模拟仿真模型,验证高硅铸铁牺牲阳极对硫磺回收反应器内壁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硫磺回收装置内壁腐蚀电位负移360 m V左右,腐蚀电流密度很小,说明高硅铸铁牺牲阳极对硫磺回收反应器内壁具有显着的保护效果。
林伟浩[7](2018)在《基于ICCP-SS双重修复技术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针对滨海环境下钢筋腐蚀造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两种有效解决方法——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简称为ICCP)和结构加固技术(Structural Strengthening,简称SS)。然而,ICCP和SS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ICCP能抑制钢筋腐蚀,但无法恢复先前因钢筋腐蚀而下降的力学性能;SS虽可恢复或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但并不能阻止钢筋的持续腐蚀。因此,本课题组提出了“标本兼治”的保障方法——通过将ICCP和SS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阴极保护-结构增强(ICCP-SS)双重修复技术,该技术采用CFRP网格布作为辅助阳极与结构加固材料,以水泥基胶凝材料作为粘结剂,实现了保护钢筋并加固结构的双重功能。然而,在关于连续梁力学性能的研究中,尚未有使用ICCP-SS双重修复技术的先例,且相对于简支梁而言,连续梁在实际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本文开展了基于ICCP-SS双重修复技术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力学性能的研究。本文对9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对应用ICCP-SS技术的连续梁在不同位置修复下的保护效果、裂缝情况、内力重分布以及极限承载能力等力学性能。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出:ICCP-SS修复技术不但能够抑制连续梁内部钢筋的锈蚀,而且能够提高结构承载力。不同位置的修复对钢筋保护效果与结构承载力提高幅度各不同。由于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特性,ICCP-SS双重修复技术不但能够提高修复截面的屈服荷载,也能间接提高未修复截面的屈服荷载。ICCP-SS双重修复技术能有效限制裂缝宽度和减小裂缝间距。ICCP-SS修复技术的应用会影响连续梁弯矩重分布,且这种影响与修复位置有关系。应用ICCP-SS修复技术的连续梁弯矩调幅系数取值不能按照国内外规范规定的受压区高度法来确定。最后,本文在合理假定基础上,对原有“虚梁法”进行改进,提出采用ICCP-SS技术修复后的海砂混凝土连续梁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朱耀腾[8](2018)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导致的CFRCM-混凝土界面性能劣化研究》文中提出海洋环境和不合理使用海砂引起的钢筋腐蚀是造成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的主要原因。针对受氯盐侵蚀的既有混凝土结构,其内部钢筋持续发生电化学腐蚀导致结构力学性能劣化这一问题。本论文模拟沿海地区受氯盐侵蚀的既有混凝土构件(试件内掺入含量为水泥质量3%的NaCl),采用碳纤维增强水泥基预制板进行结构加固(Structural Strengthening,SS),以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Matrix,CFRCM)中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双向网格布作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ICCP)技术的辅助阳极,在ICCP-SS保障体系下,对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展开了系统地研究和分析。结构加固的成败取决于加固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界面的粘结质量,运用ICCP技术能保护混凝土内钢筋,但是否会对加固材料与混凝土界面产生影响,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论文在不同电量密度和不同水泥基材料条件下,采用正拉试验和双剪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主要内容包括:1.开展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界面正拉试验研究。研究了三种不同组成材料的水泥基胶凝材料(C1、C2、C3)、三种电流密度(20mA/m2、60mA/m2、100mA/m2,简称i20、i60、i100)以及两种通电时长(4个月、6个月,简称t1、t2)等因素对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影响。结果显示:(1)C1、C2系列试件平均正拉强度高于没加粉煤灰、硅粉的C3系列试件平均正拉强度,表明粉煤灰、硅粉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填充能力提高了界面粘结性能;(2)随着电量密度的增大,C1系列试件平均正拉强度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C2、C3系列试件则没有下降趋势;(3)通过SEM试验对辅助阳极表面观察发现,加有短切碳纤维的C1水泥基胶凝材料辅助阳极劣化比没加短切碳纤维的C2和C3劣化更加快;(4)通过EDS、XRD试验发现,在外加电流的驱动下辅助阳极中的Ca2+会向阴极方向转移,并且随着电量密度的增大,转移量也增大;(5)通过氯离子滴定试验发现,阴极附近及电场内混凝土中的Cl-将会向辅助阳极转移,并且随着电量密度的增大,转移的量也增大。2.开展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界面双剪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组成材料的水泥基胶凝材料、不同电流密度、不同通电时长等因素(与正拉试验一致)对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M)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影响。结果显示:(1)C1、C2系列试件平均剪切强度高于没加粉煤灰、硅粉的C3系列试件平均剪切强度,表明粉煤灰、硅粉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填充能力提高了界面粘结性能;(2)随着电量密度的增大,C1系列试件平均剪切强度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C2、C3系列试件则没有下降趋势;(3)随着电量密度的增大,C1、C2、C3系列试件刚度基本不变;(4)通过双剪试验破坏模式确定复合试件薄弱面为CFRP/水泥基界面,通过DIC监测试件应变变化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
刘健[9](2017)在《新型AAM/CFRP复合辅助阳极的设计及其在ICCP-SS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钢筋的锈蚀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下降,从而有可能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周期达不到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因此,针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将研究提高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钢筋锈蚀的原因有许多,但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氯离子的入侵,特别是在滨海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受大量的氯离子入侵。基于目前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方法有结构加固技术(Structural Strengthening,SS),研究者大部分都采用环氧树脂结构胶粘贴碳纤维增加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然而结构加固技术只能够弥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但不能够抑制钢筋的继续锈蚀,并且环氧树脂遇水容易老化失效。另一部分研究者针对氯离子入侵引起钢筋锈蚀,采用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ICCP)抑制钢筋的锈蚀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本文将结合结构加固技术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形成一种新型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即ICCP-SS系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需要整个系统是一个连通的导电体;结构加固技术用环氧树脂粘贴碳纤维增加材料中,环氧树脂是一种不导电材料。因此,粘结剂制约了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与结构加固技术的结合。由于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AASM)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力学性能以及耐酸碱性能,本文将采用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作为粘结剂,应用到ICCP-SS系统中。即用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加电流阴极保护,从而组成了ICCP-SS系统,并且研究ICCP-S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性能的变化规律。由于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使用的激发剂有多种,如氢氧化钠溶液,水玻璃溶液,碳酸钠溶液等碱源,本文首先采用了用氢氧化钠溶液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然后采用钠水玻璃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比较两种不同激发剂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应用ICCP-SS系统的电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根据利用ICCP-SS系统提高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目的,本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1)首先优化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基于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粘贴碳纤维增强材料既作为结构加固中一种加固材料又作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中一种辅助复合阳极材料,需要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与碳纤维增强材料协调共同工作的能力,本文从两个参数(硅粉掺量、碳纤维短丝掺量)三个方面(抗折强度、抗压强度、面内剪切强度)来优化及评价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当硅粉掺量为矿粉质量的10%,碳纤维短丝掺量为矿粉质量1%时,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性能最佳。(2)然后用NaOH激发矿渣胶凝材料中,为了得到较好的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主要研究了NaOH溶液的浓度、硅粉与碳纤维短丝的掺量分别对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的抗折实验(拉拔实验)、抗压实验的抗折抗压力学强度,结合单剪实验(拉拔实验)的面内剪切强度与破坏时的破坏模式,选择最优性能的NaOH溶液激发矿渣胶凝/CFRP复合材料。当NaOH溶液浓度为10 mol/L时,且硅粉掺量为矿粉质量的20%时,碳纤维短丝掺量为矿粉质量的1%时,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的抗折抗压强度、面内剪切强度及剥离形式最好。(3)采用性能最佳的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基于ICCP-SS系统相关性能研究,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作为一种粘结剂,碳纤维作为一种加固材料同时作为一种主阳极材料。在ICCP-SS系统施加阴极电流密度为20 mA/m2、80 mA/m2,研究ICCP-SS系统中的电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通电分别为2个月,4个月时间,发现无论2个月还是4个月时间,ICCP-SS系统电化学性能稳定,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力学强度与没有通电的试件的力学强度相当。因此,ICCP-SS系统都可以保持长期且稳定的运行。(4)对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与碳纤维形成复合阳极材料进行机理分析,当ICCP-SS系统通电2个月后。从电镜扫描(SEM)可以看出碳纤维短丝能够抑制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的微裂缝,并且CFRP与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界面连接紧密。对能谱(EDS)对比分析,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中Na原子没有减少,但是Ca原子随着电流的增加慢慢减少,形成了一种“脱钙”现象。
李川,赵志军[10](2016)在《某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文中认为某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管道采用重防腐涂料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联合防护。本文对其选择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理论依据,以及其外加电流技术的设计原则、主要参数选取以及设备材料选型等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供其他滨海电厂循环水系统管道防腐设计参考。
二、滨海电厂阴极保护用辅助阳极的性能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滨海电厂阴极保护用辅助阳极的性能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苏南地区中高压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1.2 苏南地区天然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 |
1.2.1 阴极保护系统的组成 |
1.2.2 苏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
1.3 国内外阴极保护技术发展 |
1.3.1 起源 |
1.3.2 近现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2 自然条件对苏南地区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 |
2.1 目标管段的自然条件 |
2.1.1 无锡-张家港管段 |
2.1.2 郑陆站-戚墅堰电厂管段 |
2.2 自然条件影响下的阴极保护系统运行情况 |
2.2.1 管道沿线调研勘察 |
2.2.2 土壤电阻率测量 |
2.3 本章小结 |
3 人文条件对苏南地区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 |
3.1 苏南地区的人文条件 |
3.2 锡张线沿线人文条件的影响 |
3.2.1 管地电位测量 |
3.2.2 管道沿线保护参数测量 |
3.2.3 管道沿线总体情况分析与对策 |
3.2.4 特殊桩位检测与对策研究 |
3.3 郑戚线沿线人文条件的影响 |
3.3.1 沿线管道保护参数检测 |
3.3.2 管道沿线总体情况分析与对策 |
3.3.3 特殊桩位检测与对策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实验室模拟实验验证规律 |
4.1 实验装置及其主要组成 |
4.2 装置的主要功能 |
4.3 实验检测 |
4.3.1 土壤腐蚀性测量 |
4.3.2 管地电位测量 |
4.3.3 杂散电流干扰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5 管道完整性管理平台的开发 |
5.1 系统的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管道信息采集与录入 |
5.2.2 信息管理 |
5.2.3 数字管道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STM32的阴极保护用恒电位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
1.2.1 恒电位仪的发展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及恒电位仪技术理论研究与设计 |
2.1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工作准则 |
2.2 恒电位仪结构及工作原理 |
2.3 恒电位仪自动控制技术 |
2.4 恒电位仪架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STM32的阴极保护用恒电位仪硬件控制系统的实现 |
3.1 恒电位仪主控模块设计 |
3.1.1 STM32微控制器选择 |
3.1.2 STM32外围电路设计 |
3.2 电源模块设计 |
3.2.1 供电模块设计 |
3.2.2 基准电压源模块设计 |
3.2.3 可编程电源设计 |
3.3 A/D、D/A转换模块设计 |
3.3.1 A/D转换模块设计 |
3.3.2 D/A转换模块设计 |
3.4 通信模块设计 |
3.5 触摸屏、按键触控模块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STM32的阴极保护用恒电位仪软件控制系统的实现 |
4.1 下位机软件设计方法概述 |
4.1.1 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
4.1.2 操作系统内核介绍 |
4.2 主程序设计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4.3.1 D/A电位输出模块设计 |
4.3.2 A/D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4.3.3 按键触控、触摸屏模块设计 |
4.3.4 通讯模块设计 |
4.3.5 恒电流、恒电位模块设计 |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4.1 开发环境简介 |
4.4.2 上位机软件功能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阴极保护用恒电位仪性能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
5.1 实验平台和测试环境 |
5.2 系统调试及性能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
5.2.1 输出控制电路测试 |
5.2.2 数据采集电路测试 |
5.2.3 通信测试 |
5.2.4 整体联调现场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ICCP-SS系统复合加固简支梁的疲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锈蚀钢筋疲劳性能与腐蚀机理 |
1.2.1 钢筋腐蚀的严峻性 |
1.2.2 钢筋腐蚀机理 |
1.2.3 钢筋腐蚀对结构的影响 |
1.2.4 钢筋腐蚀对梁疲劳性能的影响 |
1.3 钢筋防腐 |
1.4 结构加固(SS)技术 |
1.4.1 增大截面法 |
1.4.2 外粘型钢法 |
1.4.3 纤维增强加固法 |
1.4.4 置换构件法 |
1.5 CFRP作为加固与辅助阳极材料 |
1.6 阴极保护 |
1.7 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 |
1.8 ICCP-SS系统 |
1.9 本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1.9.1 本文主要内容 |
1.9.2 本文创新点 |
1.9.3 本文技术路线 |
1.10 课题来源 |
第2章 ICCP-SS系统下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疲劳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性试验 |
2.2.1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试验 |
2.2.2 水泥基胶体抗折抗压试验 |
2.2.3 CFRP束静力抗拉试验 |
2.2.4 C-FRCM拉伸试验 |
2.2.5 疲劳作用后钢筋静力拉伸试验 |
2.2.6 疲劳作用后锈蚀钢筋疲劳试验 |
2.3 试验方案 |
2.3.1 试件设计与制作 |
2.3.2 实验梁模拟锈蚀 |
2.3.3 引入ICCP-SS系统 |
2.3.4 静载试验 |
2.3.5 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 |
2.3.6 疲劳试验测试内容与方法 |
2.3.7 钢筋锈蚀量补充试验 |
2.4 电化学信号、预试验及疲劳试验的数据结果与分析 |
2.4.1 电化学信号数据分析 |
2.4.2 钢筋锈蚀量情况 |
2.4.3 梁的破坏模式与形态 |
2.4.4 试验梁的应变与变形发展 |
2.4.5 CFRP加固对试验梁挠度的影响 |
2.4.6 通电量对试验梁挠度的影响 |
2.4.7 荷载水平对试验梁挠度的影响 |
2.4.8 试验梁的疲劳寿命 |
2.4.9 ICCP-SS系统下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机理 |
2.5 小结 |
第3章 ICCP-SS系统下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分析 |
3.1 引言 |
3.2 ICCP-SS系统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计算的关键问题 |
3.3 若干方法估算疲劳寿命 |
3.3.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3.3.2 Miner准则 |
3.3.3 基于S-N曲线 |
3.3.4 雨流计数法 |
3.4 混凝土材料的疲劳性能 |
3.5 锈蚀钢筋的疲劳性能 |
3.6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 |
3.7 影响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疲劳寿命主要参数分析 |
3.7.1 荷载比的影响 |
3.7.2 C-FRCM加固的影响 |
3.7.3 钢筋锈蚀的影响 |
3.7.4 电流密度与通电量的影响 |
3.8 小结 |
第4章 试验构件疲劳情况与各规范对比 |
4.1 引言 |
4.2 国内外规范介绍 |
4.2.1 中国规范 |
4.2.2 美国规范 |
4.2.3 欧洲规范 |
4.2.4 日本规范 |
4.3 构件疲劳情况与规范对比 |
4.4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疲劳情况设计方法建议 |
4.5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碳纤维网格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多功能免拆模板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免拆模板的研究现状 |
1.3 ICCP-SS体系的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
1.3.1 ICCP-SS体系的概述 |
1.3.2 ICCP-SS体系的研究现状 |
1.4 C-FRCM板的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
1.4.1 C-FRCM板的概述 |
1.4.2 C-FRCM板用于结构加固的研究现状 |
1.4.3 C-FRCM板作为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6 课题来源 |
第2章 C-FRCM板的三点弯曲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概况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件制作 |
2.3 试验方法 |
2.3.1 力学试验 |
2.3.2 SEM试验 |
2.4 力学试验结果 |
2.4.1 荷载-位移曲线结果分析 |
2.4.2 试件的破坏模式 |
2.4.3 试件抗弯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的计算与对比 |
2.5 微观试验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C-FRCM板与混凝土的界面钻芯拉拔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方案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件设计 |
3.2.3 ICCP试验 |
3.2.4 钻芯拉拔试验 |
3.2.5 微观试验 |
3.3 试验结果讨论 |
3.3.1 阴极保护效果 |
3.3.2 钻芯拉拔试验结果 |
3.3.3 XRD试验结果分析 |
3.3.4 SEM试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C-FRCM板与混凝土的界面剪切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方案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件设计 |
4.2.3 ICCP试验 |
4.2.4 双剪试验 |
4.2.5 DIC试验 |
4.3 试验结果讨论 |
4.3.1 阴极保护效果 |
4.3.2 双剪试验结果分析 |
4.3.3 DIC描述试验破坏过程 |
4.4 剪切强度与拉拔强度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典型牺牲阳极材料在硫回收催化剂中的阴极保护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牺牲阳极概述 |
1.2.1 牺牲阳极法特点 |
1.2.2 牺牲阳极性能评价指标 |
1.3 牺牲阳极材料性能特点 |
1.3.1 铁基牺牲阳极 |
1.3.2 锌基牺牲阳极 |
1.3.3 铝基牺牲阳极 |
1.3.4 镁基牺牲阳极 |
1.3.5 复合牺牲阳极 |
1.4 硫磺回收装置反应器 |
1.4.1 腐蚀类型 |
1.4.2 保护措施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牺牲阳极性能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试验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介质与条件 |
2.2.3 恒电流实验法 |
2.3 开路电位 |
2.4 工作电位 |
2.5 表面溶解状态 |
2.6 电流效率 |
2.7 综合评价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与溶解机理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试验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自放电试验法 |
3.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3.3.1 动电位极化曲线 |
3.3.2 电化学阻抗谱 |
3.4 验证试验 |
3.4.1 牺牲阳极自放电试验 |
3.4.2 单质硫对牺牲阳极性能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硫磺回收装置反应器的阴极保护设计 |
4.1 引言 |
4.2 阴极保护设计方案 |
4.2.1 一般要求 |
4.2.2 参考标准 |
4.2.3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 |
4.2.4 牺牲阳极验收、存放及安装 |
4.2.5 保护效果检测和牺牲阳极更换 |
4.3 牺牲阳极保护方案模拟仿真 |
4.3.1 参数索引 |
4.3.2 模型建立 |
4.3.3 电学控制方程 |
4.3.4 阳极溶解控制方程 |
4.3.5 牺牲阳极保护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ICCP-SS双重修复技术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钢筋腐蚀的严峻性 |
1.3 结构加固(SS)技术的概述 |
1.3.1 直接加固 |
1.3.2 间接加固 |
1.4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CCP)技术 |
1.4.1 ICCP技术的原理及作用 |
1.4.2 ICCP系统中的辅助阳极 |
1.5 钢筋混凝土结构全寿命性能保障策略ICCP-SS修复技术 |
1.6 论文主要内容 |
1.7 课题来源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 ICCP系统中辅助阳极CFRP的研究现状 |
2.2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文献综述 |
2.3 用无机胶粘贴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2.4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ICCP-SS修复技术的连续梁实验方案 |
3.1 引言 |
3.2 试验目的 |
3.3 材料性能 |
3.4 试件准备 |
3.4.1 试件设计 |
3.4.2 试件制作与养护 |
3.5 试件加速腐蚀 |
3.6 电化学参数监测与原始钢筋质量称量 |
3.7 构建ICCP-SS系统装置 |
3.7.1 加固方案 |
3.7.2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
3.8 测试内容与方法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连续梁受弯试验结果 |
4.1 试件加载过程 |
4.2 承载力和破坏模式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设计方法 |
5.1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效果讨论 |
5.1.1 电化学性能结果与分析 |
5.1.2 钢筋锈蚀率结果与分析 |
5.1.3 钢筋强度结果与分析 |
5.1.4 小结 |
5.2 力学性能结果与分析 |
5.2.1 承载力分析 |
5.2.2 连续梁弯矩重分布 |
5.3 试验结果与现有设计方法对比 |
5.3.1 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5.3.2 连续梁整体构件分析方法 |
5.3.3 实验结果与预测值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导致的CFRCM-混凝土界面性能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钢筋腐蚀 |
1.2.1 钢筋腐蚀机理 |
1.2.2 钢筋腐蚀情况及对结构不利影响 |
1.3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CCP)技术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ICCP技术的原理及作用 |
1.3.2 ICCP技术中的辅助阳极 |
1.3.3 FRCM作为辅助阳极的研究现状 |
1.4 结构加固(SS)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结构加固(SS)技术 |
1.4.2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
1.4.3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
1.5 ICCP-SS保障体系 |
1.6 钢筋腐蚀状态表征和阴极保护准则 |
1.7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8 课题来源 |
第2章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预制板与混凝土复合试件正拉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 |
2.2.1 混凝土材料 |
2.2.2 水泥基胶凝材料 |
2.2.3 CFRP材料 |
2.2.4 粘结剂材料 |
2.3 试验方案 |
2.4 试件的制作 |
2.4.1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 |
2.4.2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预制板的制作 |
2.4.3 复合试件的制作 |
2.5 建立ICCP-SS保障体系 |
2.6 力学试验方法 |
2.7 微观试验方法 |
2.7.1 试验方案 |
2.7.2 扫描电镜试验 |
2.7.3 高分辨率X射线分析仪试验 |
2.7.4 氯离子滴定试验 |
2.8 试验结果分析 |
2.8.1 电化学结果讨论与分析 |
2.8.2 力学性能结果讨论与分析 |
2.8.2.1 不同水泥基胶凝材料对界面正拉强度的影响 |
2.8.2.2 电量密度大小对界面正拉强度的影响 |
2.8.3 微观结果讨论与分析 |
2.8.3.1 SEM试验结果分析 |
2.8.3.2 XRD试验结果分析 |
2.8.3.3 氯离子滴定试验结果分析 |
2.9 小结 |
第3章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预制板与混凝土复合试件双剪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方案 |
3.4 试件制作 |
3.4.1 混凝土试件制作 |
3.4.2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预制板的制作 |
3.4.3 复合试件制作 |
3.5 创建ICCP-SS保障体系 |
3.6 试验方法 |
3.6.1 力学试验方法 |
3.6.2 DIC基本原理以及试验步骤 |
3.6.3 测试钢筋质量损失试验方法 |
3.7 电化学与钢筋质量损失结果讨论与分析 |
3.7.1 电化学结果讨论与分析 |
3.7.2 钢筋质量损失结果讨论与分析 |
3.8 力学性能结果讨论与分析 |
3.8.1 不同水泥基胶凝材料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
3.8.1.1 界面承载力分析 |
3.8.1.2 界面粘结应力-应变分析 |
3.8.2 电量密度大小对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
3.8.2.1 界面承载力分析 |
3.8.2.2 界面粘结应力-应变分析 |
3.9 DIC描述试件应变变化规律 |
3.10 小结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新型AAM/CFRP复合辅助阳极的设计及其在ICCP-SS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1.2 钢筋锈蚀 |
1.2.1 钢筋锈蚀的严重性 |
1.2.2 钢筋锈蚀的基本原理 |
1.2.3 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
1.3 ICCP-SS系统研究意义 |
1.4 碱激发胶凝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碱激发材料基本原理 |
1.4.2 为什么选用碱激发材料 |
1.4.3 碱激发胶凝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结构加固(SS)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结构加固技术(SS) |
1.5.2 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ICCP技术原理及研究现状 |
1.6.1 ICCP技术原理 |
1.6.2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中复合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1.7 判断钢筋锈蚀状态及阴极保护状态 |
1.8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框架安排 |
1.9 课题来源 |
第2章 钠水玻璃激发矿渣无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优化研究 |
2.1 引言 |
2.2 AASM的组成及制备过程 |
2.2.1 原材料 |
2.2.2 AASM的制备 |
2.3 AASM优化研究思路 |
2.4 AASM实验方法 |
2.4.1 AASM力学性能实验 |
2.4.2 改进AASM与CFRP协同工作性能实验方法 |
2.4.3 AASM/CFRP复合材料粘结性能实验 |
2.5 AASM优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硅粉对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
2.5.2 碳纤维短丝对碱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
2.6 小结 |
第3章 NaOH溶液激发矿粉无机胶凝材料性能优化研究 |
3.1 引言 |
3.2 AASM优化思路 |
3.2.1 第一阶段优化实验 |
3.3 AASM优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NaOH的浓度对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2 硅粉的含量对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3 碳纤维短丝含量对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 水玻璃与NaOH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比较 |
3.5 小结 |
第4章 AASM/CFRP复合阳极材料的ICCP-SS系统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钢筋混凝土的制备 |
4.2.1 钢筋表面处理 |
4.2.2 参比电极 |
4.2.3 混凝土的制备 |
4.3 钢筋混凝土的加速锈蚀 |
4.4 创建ICCP-SS系统 |
4.4.1 前期准备工作 |
4.4.2 创建ICCP-SS系统 |
4.5 拉拔试验方案 |
4.6 ICCP-SS实验结果与讨论 |
4.6.1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前钢筋电位分析 |
4.6.2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期间电位分析 |
4.6.3 通电后的力学性能与讨论 |
4.7 小结 |
第5章 ICCP-SS系统中复合阳极劣化机理 |
5.1 引言 |
5.2 AASM微观分析方法 |
5.3 EDS基本原理 |
5.4 样品取样 |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5.1 宏观方面 |
5.5.2 微观方面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某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阴极保护方法的选择 |
2 外加电流法设计原则 |
3 主要参数选取 |
3.1 保护电位范围 |
3.2 保护电流密度及保护电流 |
4 设备、材料的选型 |
4.1 辅助阳极 |
4.2 参比电极 |
4.3 恒电位仪 |
4.4 接线箱 |
5 结束语 |
四、滨海电厂阴极保护用辅助阳极的性能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南地区中高压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分析与对策研究[D]. 赵梦杰. 常州大学, 2021(01)
- [2]小口径不锈钢管道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J]. 李晓东,李岩,韩晓明,麦雷,杨举,闫敏. 船舶工程, 2020(S1)
- [3]基于STM32的阴极保护用恒电位仪的设计与实现[D]. 朱仔野.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ICCP-SS系统复合加固简支梁的疲劳性能研究[D]. 梁翰石. 深圳大学, 2019
- [5]碳纤维网格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多功能免拆模板的性能研究[D]. 李婉倩. 深圳大学, 2019(09)
- [6]典型牺牲阳极材料在硫回收催化剂中的阴极保护性能[D]. 徐传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
- [7]基于ICCP-SS双重修复技术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力学性能研究[D]. 林伟浩. 深圳大学, 2018(07)
- [8]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导致的CFRCM-混凝土界面性能劣化研究[D]. 朱耀腾. 深圳大学, 2018(07)
- [9]新型AAM/CFRP复合辅助阳极的设计及其在ICCP-SS系统中的应用[D]. 刘健. 深圳大学, 2017(07)
- [10]某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J]. 李川,赵志军. 科技广场, 2016(07)
标签:阴极保护论文; 牺牲阳极论文;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论文; 疲劳寿命论文; 腐蚀电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