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我院护士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论文文献综述)
解雨琪[1](2021)在《抗疫报道中女性医护人员媒介形象研究》文中提出
张馨元[2](2021)在《内蒙古牧民进城就医的媒介呈现与文化融入》文中指出为了寻求更好的医疗技术水平与诊疗环境而进城,已成为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内蒙古地区牧民看病的一大趋势,是内蒙古地区急需解决的社会保障问题之一。本文聚焦内蒙古地区牧民进城就医问题,对该问题下的媒介呈现与文化融入现象进行分析。文中的媒介呈现,一方面为所选取的相关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呈现,另一方面为牧民进城就医这一背景下医院中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工具或技术手段的媒介呈现。首先对《锡林郭勒日报》微信公众号及四所城市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分析。通过量化研究的统计与梳理发现两类媒介平台呈现出牧民看病的大致特点为:大多牧民在牧区当地选择蒙医治疗、牧民就医相关政策多样且具有针对性、部分牧民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进城就医牧民主动寻求多种医疗技术、蒙医与中医相互借鉴学习。同时也暴露出这些新媒体组织在相关问题的报道与呈现中,存有一些缺失与不足。其次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的方式,对进城就医牧民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媒介呈现与沟通交流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城市医院中的许多媒介设置都在努力发挥着与牧民传播交流的功能,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发挥功能是有限的。除此以外,许多适用于进城牧民的治疗与交流方式已经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种文化间的交流融入。因而,处理好牧民进城就医问题,必须要关注牧民进城后的文化沟通与融入。
朱晓萍[3](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孙宏亮[4](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李春妮[5](2020)在《基于7P理论的成都爱尔眼科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用眼强度大幅度增加,导致各种眼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近视人群低龄化、高发化现象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人们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们的眼保健观念不断增强,对眼科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加。虽然公立综合医院眼科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民营眼科专科医院所占份额在逐年提高。以成都爱尔眼科公司为例,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以7P为理论基础,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客观分析宏微观环境和公司服务营销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影响公司发展的因素进行评价。运用7P理论制定服务营销策略,依托现有技术、管理和平台优势,实现产品高值个性化、产品价格优化、销售渠道全面覆盖化、线上线下宣传同步化、人员嵌入式使用饱和化、有形展示多样化、顾客满意服务流程优化等路径的全面提升和建立,在顾客群众建立广泛知名度、与预期一致的产品知觉质量、强有力的品牌联想以及稳定的忠诚顾客,使公司门诊量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资产不断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盈利。本论文借鉴国内外私立医院在服务营销发展中的经验,结合国内国情及地方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医疗市场及经济环境,对成都爱尔眼科在服务营销发展进行了系统、细致、全面的研究分析,从理论和实践开展本土化研究,从而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营销策略,以期为同行连锁医疗机构在服务营销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黄丹[6](2020)在《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发展壮大,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对医院全面展示自身特色,提升竞争力,打造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CIS策划是组织形象管理的有效方法,医院形象识别系统(Hospital Identity System,HIS)是由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引申和发展出来的医院经营管理方法。本论文基于CIS理论,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为例,通过医院现状调查研究,了解内外部公众评价,分析医院形象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根据CIS导入程序,提出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建设的思路,为医院全方位形象塑造、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久坂部羊,杜海清[7](2020)在《院长选举》文中提出女作家吉泽飞鸟打算创作一部反映日本医务界如何应对医疗危机的非虚构作品,她把写作重点放在天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此时,这家医院的院长宇津津觉刚刚突然去世,院方公布的死因是"心律不齐引起的猝死",但坊间却有各种非正常死亡的传说。院长突然去世,医院就不得不选举新的院长。但是,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却让女作家大跌眼镜:心脏病治疗权威德富教授夸夸其谈,他还有一间四面镶镜子的教授室,为的是"追求无限空间";拿惯手术刀的大小路教授却有一双爱骚扰女性的"咸猪手",他因骚扰女秘书遭人起诉,主张男女混浴的他还有一下手术台必去"手术部澡堂"泡澡的特殊癖好,而采访过程中,女作家本人也差点失身;年富力强的鸭下教授虽被称为"改革派旗手",其实是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滥用权力的凶暴男;因擅长白内障手术而成为医院"创收大户"的百目鬼教授虽然出身富裕的医师世家,却精于计算,为人吝啬,为报销鼠标器用的5号电池在事务部大吵大闹……天大医院的院长选举即将进行,四位副院长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为缓和气氛,聚集人心,医学部长梦野精心筹备了一场游轮联谊派对活动,不想联谊派对却上演了一场斯文扫地的"全武行"。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已引起警方关注的宇津津院长之死的谜团终于被解开了。他究竟是因病猝死,还是被人杀害?若是他杀,凶手是谁?谋害的企图又是什么?
罗小纯[8](2019)在《健康传播视域下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分析 ——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健康传播的大背景下,各大医院都非常重视健康传播,纷纷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为载体进行健康传播的内容生产,在提升全民健康意识、缓解医患矛盾方面效果初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势头良好,内容生产呈现如下特征:有医院宣传、健康科普为主的报道主题;医院信源为主,辅以患者、媒体信源的报道来源;中性为主、正面为辅,理性色彩较浓的报道性质;新颖多样,化枯燥专业医疗信息为有趣的报道类型;陈述医疗事实为主,多网络热词重互动的标题表述,其兼具权威与趣味的生产方式广受受众好评,在医疗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意义。本文将使用“议程设置”理论分析该公众号在内容生产中通过主题设置来进行受众的健康、信任、参与意识建构。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受众为主体,通过“知信行”模式的三个层面分析该公众号在认知层面:呈现内容和方式满足受众认知需要,态度层面:留言版块满足受众社交情感需要,行为层面:受众参与需求的满足有待强化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主题、版块设置不均衡:医院宣传主题比重过大、版块设置碎片化;传播信源独白较多,和声较少;页面愉悦感不强,传播符号运用缺乏时宜性;报道性质中性化,缺乏人性关怀;语言表达过于娱乐化,原创性不强;受众满意度参差不齐,忽视大众群体;留言区互动机制单一,传播效果浅层化等问题。为了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本文还将使用“认同”理论,从内容、关系、价值三方面来进行受众认同建构,以此达到促进医院微信公众号健康传播、良性发展的目的。
和秋娟[9](2019)在《伤医舆情事件中的医患沟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健康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医疗行业随着医疗政策的推进问题弊端不断显现,持续不断地医疗纠纷造成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沟通作为贯穿医疗实践过程的始终,成为引导医患关系、解决医患冲突的关键所在。伤医舆情事件成为医患关系对立的集中爆发点。本研究通对梳理国内近三年网络伤医舆情事件,结合61起典型案例对我国医患关系及沟通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伤医舆情事件中医患沟通的作用与意义,找出当前医改大环境下医患沟通的主要问题及障碍,并提出优化策略建议。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和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医疗大环境下,多方因素制约了医患利益的绝对平衡,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和频繁发生的伤医事件致使医患关系越发紧张,在严重冲击医疗服务市场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医患沟通过程的缺失或不到位,成为引发暴力伤医的重要原因,而媒体一次次有选择性的的负面医疗与伤医报道,也使得医疗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为此需要医疗机构不断优化医患沟通,做好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媒体公关,在树立提升公信力的同时优化自身管理,修缮医院形象。由此,为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落实提高医患沟通工作成为医疗机构现阶段的首要课题。研究医患沟通,不仅具有医学意义,更具有人文意义和社会意义。
苏雅云[10](2017)在《医院暴力事件对护士心理影响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了解医院暴力事件对护士的心理影响,探讨如何改进医院暴力事件的防范及处理。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按最大变异策略选取亲历医院暴力事件的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按传统内容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通过编码、归类,提取主题,如此循环直至饱和。结果共访谈10名亲历医院暴力事件的护士,访谈资料经分析形成如下5个主题:暴力事件引发的强烈即刻心理反应、暴力事件带给护士的后续心理影响、暴力事件对护理工作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反思暴力事件发生原因、反思暴力防范的建议。结论医院暴力事件本身除了在发生时带给护士强烈的即刻心理体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对护士产生后续的心理影响,而且暴力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也会存在二次伤害,暴力事件导致护士对自身护理工作认知及态度的改变,也会影响他人从事护理工作的态度。暴力事件让护士痛定思痛,反思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而自我归因可以促使护士采取积极有效的暴力防范方式。医院管理层应该重视医院暴力事件对护士的心理影响并常规化心理干预,避免或减轻护士在暴力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二次伤害,重视组织支持,提倡护士进行自我归因,关注护士的不同暴力防范方式,并提供系统化培训。
二、浅谈我院护士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院护士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论文提纲范文)
(2)内蒙古牧民进城就医的媒介呈现与文化融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蒙古族牧民进城的研究 |
2.进城就医群体的研究 |
3.蒙医文化传播的研究 |
4.民族间跨文化传播国内外相关研究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一、官方新媒体对牧民就医的相关呈现——以《锡林郭勒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
(一)蒙医为牧民在牧区的主要就医选择 |
(二)牧区就医相关政策多样且针对性强 |
(三)牧民对就医相关政策理解程度有待加深 |
(四) 《锡林郭勒日报》微信公众号在相关报道中的不足 |
1.主题单一,缺乏全面性 |
2.政策解读缺乏深度 |
二、部分城市医院新媒体对牧民进城就医的相关呈现 |
(一)进城就医牧民主动寻求多种医疗技术 |
(二)蒙医与中医相互借鉴学习 |
(三)医院新媒体在相关呈现中的不足 |
(四)小结 |
三、跨文化传播角度下牧民进城看病沟通交流分析 |
(一)国家通用语言与就医 |
1.蒙语标识与就医 |
2.国家通用语言与医院“智能自助设备” |
(二)牧民进城就医中的文化融合 |
1.城市医生多为牧民患者提供适应其生活习惯的治疗方式 |
2.同一屋檐:牧区患者与城市患者住院期间的交流适应 |
(三)牧民进城就医的被动交流 |
1.医患沟通:牧民患者存有对城市医生看病方式的误解 |
2.就医选择:牧民患者对城市某些医疗宣传方式识辨能力差 |
3.连接城市:牧民患者进城就医依赖线上“熟人圈” |
四、牧民进城就医沟通融入的对策建议 |
(一)相关媒体:强化对牧民就医问题的内容生产与解读 |
(二)医院:拓宽针对进城牧民的就医沟通渠道 |
(三)牧民:理解并适应城市的沟通表达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锡林郭勒日报》微信公众号研究样本统计 |
附录2 四所医院微信公众号研究样本统计 |
附录3 医院蒙文标识调研情况(节选) |
附录4 访谈提纲(中蒙双语版) |
附录5 访谈记录(节选) |
附录6 “小药箱”内配有物品 |
致谢 |
(3)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
三、研究目的 |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
五、研究内容 |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
(一)资料收集方法 |
(二)资料分析方法 |
七、质量控制措施 |
八、人权保护措施 |
九、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
(四)讨论 |
(五)小结 |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
(一)制定行动计划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
(四)干预措施 |
(五)资料收集方法 |
(六)资料分析方法 |
(七)质量控制措施 |
(八)研究结果 |
(九)讨论 |
(十)小结 |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研究结果 |
(六)讨论 |
(七)小结 |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
(一)制定行动计划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小结 |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质量控制措施 |
(六)研究结果 |
(七)讨论 |
(八)小结 |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研究结果 |
(六)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结论 |
三、研究的创新性 |
四、研究的局限性 |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附录 |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证调查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
一、医师职业概述 |
(一)医师职业概念 |
(二)医师职业特点 |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
(一)医学人文概述 |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
(一)儒家人文思想 |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
(一)西方人文思想 |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
(一)成人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
三、讨论 |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
(二)实践叙事医学 |
(三)投身志愿服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
附录3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5)基于7P理论的成都爱尔眼科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服务营销理论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2 医疗卫生行业市场营销研究 |
1.2.3 7P营销理论相关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服务营销 |
2.1.2 顾客服务包 |
2.1.3 顾客满意度 |
2.2 理论基础 |
2.2.1 7P理论 |
2.2.2 STP战略营销 |
第3章 成都爱尔眼科服务营销现状 |
3.1 成都爱尔眼科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架构 |
3.2 成都爱尔眼科服务营销现状 |
3.2.1 爱尔眼科服务价值链 |
3.2.2 服务营销人员结构 |
3.2.3 眼科服务营销收益 |
3.2.4 眼科服务营销策略 |
3.3 成都爱尔眼科消费者调查 |
3.3.1 调查方案设计 |
3.3.2 调查方案实施与数据收集 |
3.3.3 调查分析 |
3.4 成都爱尔眼科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
3.4.1 明细项目收费价格偏高 |
3.4.2 就诊环境有形展示有待提升 |
3.4.3 服务流程不合理,缺乏服务流程蓝图规划 |
3.4.4 缺乏规范性服务礼仪 |
第4章 成都爱尔眼科营销环境 |
4.1 宏观环境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微观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
4.2.1 行业竞争者竞争能力 |
4.2.2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 |
4.2.3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4.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4.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4.3 成都爱尔眼科SWOT分析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3.3 机会 |
4.3.4 威胁 |
4.3.5 成都爱尔眼科现行 SWOT 分析模型 |
第5章 成都爱尔眼科服务营销策略 |
5.1 服务营销战略(STP)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 |
5.1.3 市场定位 |
5.2 服务营销组合策略(7P)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5.2.5 人员策略 |
5.2.6 有形展示策略 |
5.2.7 服务过程策略 |
第6章 成都爱尔眼科服务营销组合策略保障措施 |
6.1 提升经营管理和技术团队 |
6.2 优化服务营销激励机制 |
6.3 完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 |
6.4 健全医疗服务过程管理 |
6.5 塑造眼科服务品牌文化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调查问卷 |
(6)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医院形象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医院形象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医院形象 |
2.1.2 CIS |
2.2 理论基础 |
2.2.1 CIS相关研究 |
2.2.2 CIS在医院形象建设中的运用 |
第3章 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现状 |
3.1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形象要素调查 |
3.1.1 外部公众对医院形象评价 |
3.1.2 医院职工对医院形象现状的评价 |
3.2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内外部环境分析 |
3.2.1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外部环境 |
3.2.2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内部发展环境 |
3.3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形象问题原因分析 |
3.3.1 理念识别系统分析 |
3.3.2 行为识别系统分析 |
3.3.3 视觉识别系统分析 |
第4章 基于CIS角度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形象塑造思路 |
4.1 医院导入CIS的程序 |
4.1.1 CIS导入有关准备 |
4.1.2 CIS导入的工作流程 |
4.2 医院形象塑造的原则 |
4.2.1 与时俱进原则 |
4.2.2 差异化原则 |
4.2.3 以人为本的原则 |
4.3 理念识别系统建设 |
4.3.1 医院理念策划过程 |
4.3.2 医院理念调整 |
4.3.3 强化医院理念的宣传推广 |
4.4 行为识别系统建设 |
4.4.1 医院行为识别系统策划 |
4.4.2 管理行为建设 |
4.4.3 强化执行力 |
4.4.4 职工行为建设 |
4.4.5 服务文化建设 |
4.4.6 公益行为建设 |
4.5 视觉识别系统建设 |
4.5.1 建立制度保障 |
4.5.2 强化视觉系统宣传 |
4.5.3 改善医院就诊环境 |
4.5.4 统一医院职工制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院长选举(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传说中的教授室 |
第二章手术部的澡堂 |
第三章犬猿之仲 |
第四章不公平游戏 |
第五章道歉见面会 |
第六章其他医务人员 |
第七章有趣的巨塔 |
(8)健康传播视域下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分析 ——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1.新媒体的健康传播研究 |
2.医院微信公众号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内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内容 |
(五)理论基础 |
1.使用与满足理论 |
2.认同理论 |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发展 |
(一)“健康传播”概念界定 |
(二)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概况 |
1.健康传播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 |
2.多种新媒体形式参与健康传播 |
3.传播受众覆盖面更广 |
4.受众视角设置健康主题 |
5.受众积极参与健康传播反馈 |
(三)新媒体健康传播的重要方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
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分析 |
(一)文本分析 |
1.报道主题 |
2.报道来源 |
3.报道性质 |
4.报道类型 |
5.报道标题 |
(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建构特征研究 |
1.多元化主题设置:医院宣传、健康科普为主 |
2.报道来源:医院为主信源,患者媒体信源少 |
3.报道性质:中性为主、正面为辅,理性色彩较浓 |
4.报道类型:新颖多样,化枯燥专业医疗信息为有趣 |
5.报道标题:陈述医疗事实为主,多网络热词重互动 |
(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于受众意识的建构分析 |
1.受众健康意识的建构 |
2.受众信任意识的建构 |
3.受众参与意识的建构 |
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 |
(一)传播效果评估依据 |
1.“知信行”模式评估依据 |
2.“知信行模式”与医院微信公众号的相适性 |
(二)受众知晓、态度、行为三层面的传播效果分析 |
1.认知层面:呈现内容和方式满足受众认知需要 |
2.态度层面:留言版块满足受众社交、情感需要 |
3.行为层面:受众参与需求的满足有待强化 |
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 |
(一)主题、版块设置不均衡 |
1.医院宣传主题比重过大 |
2.版块设置碎片化 |
(二)传播信源独白较多,和声较少 |
(三)页面愉悦感不强,传播符号运用缺乏时宜性 |
(四)报道性质中性化,缺乏人性关怀 |
(五)语言表达过于娱乐化,原创性不强 |
(六)受众满意度参差不齐,忽视大众群体 |
(七)留言区互动机制单一,传播效果浅层化 |
六、认同的建构:基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对策研究 |
(一)内容建构 |
1.推送主题均衡化,以受众为导向 |
2.信源转向多元化,注重权威性 |
3.多媒体形式规范化 |
4.报道性质人性化 |
5.增强原创性,兼具科学与趣味 |
(二)关系建构 |
1.联动传统平台和新媒体平台 |
2.建立传播主体与受众反馈机制 |
3.将医患关系注入“情感力量” |
4.优化用户之间的关系 |
(三)价值建构 |
1.对话达成价值观念共识 |
2.提高公共宣传责任 |
3.建构大健康价值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伤医舆情事件中的医患沟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伤医舆情事件与医患沟通内涵要素 |
2.1 主要概念内涵 |
2.1.1 伤医舆情事件 |
2.1.2 医患沟通 |
2.1.3 医患关系 |
2.2 伤医事件舆情表征 |
2.2.1 伤医事件报道增多 |
2.2.2 舆情热度居高不下 |
2.2.3 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
2.2.4 伤医事件舆情反转 |
2.3 医患沟通系统相关要素 |
2.3.1 医患沟通主体 |
2.3.2 医患沟通层面 |
2.3.3 医患沟通形式 |
2.3.4 医患沟通原则 |
第三章 伤医舆情事件的沟通应对及社会影响 |
3.1 伤医舆情事件案例选取 |
3.2 伤医舆情事件中的沟通应对 |
3.2.1 医院发文通报表态 |
3.2.2 网民利用媒体维权 |
3.2.3 政法部门联合调查 |
3.2.4 媒体抢占舆情热源 |
3.3 伤医舆情事件的社会影响 |
3.3.1 引发社会健康恐慌 |
3.3.2 医患信任危机加重 |
3.3.3 医生群体压力增大 |
3.3.4 出现伤医医闹组织 |
第四章 伤医舆情事件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伤医舆情事件中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
4.1.1 医方因素 |
4.1.2 患方因素 |
4.1.3 媒体因素 |
4.1.4 其他因素 |
4.2 伤医舆情事件中存在的医患沟通问题 |
4.2.1 医媒关系不和谐 |
4.2.2 医疗观念不对称 |
4.2.3 医院信息不透明 |
4.2.4 沟通技能不过关 |
4.2.5 患者情绪不稳定 |
4.3 伤医舆情事件中产生沟通问题的原因 |
4.3.1 媒体伤医报道监管缺乏 |
4.3.2 医学知认存在知识鸿沟 |
4.3.3 医院舆情信息消极回应 |
4.3.4 医生综合能力培养缺失 |
4.3.5 患者仇医愤世不良心态 |
第5章 伤医舆情事件中的医患沟通优化策略 |
5.1 构建医媒和谐舆论场 |
5.1.1 伤医舆论正确引导 |
5.1.2 医媒双方加强合作 |
5.2 高效推进健康传播 |
5.2.1 健康科普信息精准投放 |
5.2.2 纪实影视重塑医疗形象 |
5.3 开拓医患交流互动渠道 |
5.3.1 优化信息发布机制 |
5.3.2 扩宽线上交流平台 |
5.4 优化医生话语表达 |
5.4.1 两面提示降低风险 |
5.4.2 语言表述避免歧义 |
5.4.3 态度亲切医者仁心 |
5.5 内外联动防范伤医 |
5.5.1 医院建立应急预案 |
5.5.2 政府强化问责手段 |
5.5.3 医患强化情绪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2016年1月——2018年12月伤医事件舆情信息表 |
附录B 对医生、护士及患者采访实录 |
致谢 |
(10)医院暴力事件对护士心理影响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1. 访谈对象选择标准 |
2. 抽样方法 |
(二) 方法 |
1. 资料收集 |
2. 资料整理 |
3. 资料分析 |
4. 伦理原则 |
5. 严谨性 |
二、结果 |
(一)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二) 主题 |
1. 主题一:暴力事件引发强烈即刻心理反应 |
2. 主题二:暴力事件带给护士的后续心理影响 |
3. 主题三:暴力事件对护理工作认知和态度的影响 |
4. 主题四:反思暴力事件发生原因 |
5. 主题五:反思暴力防范的建议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重视不同形式暴力事件的心理影响,常规化心理干预 |
(二) 避免或减轻暴力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二次伤害 |
(三) 暴力事件处理过程中重视组织支持 |
(四) 提倡暴力事件自我归因 |
(五) 关注护士的暴力防范方式,加强暴力防范培训 |
(六) 创新性与局限性 |
(七) 后续研究思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浅谈我院护士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疫报道中女性医护人员媒介形象研究[D]. 解雨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内蒙古牧民进城就医的媒介呈现与文化融入[D]. 张馨元.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4]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5]基于7P理论的成都爱尔眼科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李春妮.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3)
- [6]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D]. 黄丹. 南昌大学, 2020(01)
- [7]院长选举[J]. 久坂部羊,杜海清. 译林, 2020(01)
- [8]健康传播视域下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分析 ——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例[D]. 罗小纯. 湖北大学, 2019(05)
- [9]伤医舆情事件中的医患沟通研究[D]. 和秋娟. 湖南大学, 2019(06)
- [10]医院暴力事件对护士心理影响的质性研究[D]. 苏雅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