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坏死斑点病毒论文-吴会杰,彭斌,康保珊,刘丽锋,刘莉铭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论文-吴会杰,彭斌,康保珊,刘丽锋,刘莉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甜瓜坏死斑点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瓜,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侵染性克隆,重组载体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吴会杰,彭斌,康保珊,刘丽锋,刘莉铭[1](2019)在《携带GFP的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ra necrotic spot virus,MNSV)是中国新近报道为害甜瓜的病毒种。本研究首先从田间采集确认是MNSV侵染的甜瓜叶片,采用分段扩增的方式,获得了该病毒的cDNA全长基因。随后以双元载体pXT1为骨架质粒,利用In-Fusion HD Cloning Kit重组酶连接pXT1和MNSV全长cDNA片段,获得含MNSV cDNA全长基因的pXT1-MNSV克隆,接种甜瓜,通过症状观察及PCR检测鉴定其致病性。取接种pXT1-MNSV载体后发病明显的甜瓜叶片,经汁液摩擦接种到健康的甜瓜上,验证其是否能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GFP去掉终子密码子的全长基因重组到MNSV cp基因后面,接种甜瓜后,通过观察接种植株的症状及PCR检测其侵染性,并利用激光共聚焦观察甜瓜根部及叶片,均出现GFP荧光。本研究首次在国内构建了携带GFP的MNSV侵染性克隆载体,为解析病毒的分子机理以及在侵染过程中病毒的分布与运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李战彪,杨世安,谢慧婷,秦碧霞,崔丽贤[2](2018)在《甜瓜坏死斑点病毒广西分离物近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坏死斑点病由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引起,最早报道于日本(Kishi,1966),中国于2008年首次在江苏省海门市的甜瓜上发现,随后在山东省寿光、泰安等市陆续被报道,严重影响瓜类的品质与质量。吴会杰和古勤生(2017)分析了MNSV-HM和MNSV-Shangdong甜瓜分离物基因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具有相同来源。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甜瓜生产发展较快,病毒病发生有逐年加重之势,因此本研究(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吴会杰,古勤生[3](2015)在《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Cucumis melo)是世界上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种重要葫芦科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甜瓜感染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对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的分类地位、特性及发生分布、基因与致病性研究、病毒在细胞间的运动、影响传播因素及抗性研究等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关于该病毒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仍在探索,因此揭示其致病机制成为研究该病毒的首要任务,为该病毒的抗性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5年06期)

吴会杰,古勤生[4](2015)在《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属香石竹斑驳病毒属(Cmmovirus),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约30 nm,基因组为正义单链RNA约4.3 Kb,5′端不含帽子结构,且3′端不含poly(A)结构,编码5个开放阅读框。它主要通过种子、土壤真菌和黄瓜黑头叶甲进行自然传播,另外还可以通过机械摩擦接种进行传播。其寄主范围仅限于葫芦科的一些植物,如西瓜、南瓜、葫芦、黄瓜和甜瓜等。为了构建MNSV的侵染性克隆,本研究将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的全基因组融合到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XT1(南京农业大学陶小荣老师赠)中,随后利用农杆菌注射接种的方法接种甜瓜两叶一心的幼苗,接种后把甜瓜苗保持在黑暗中10 h后,在20℃C 8 h,24℃16 h的条件下培养。接种后每天观察发病情况。接种第4天后,接种的子叶开始出现局部的坏死斑点症状,至第7天后时,子叶的枯斑开始连片出现,真叶也出现明显的坏死斑点症状。注射接种子叶第7天后植株相继发病,接种叶出现大量枯斑,枯斑连片呈现严重枯死,出现的第一个真叶产生典型的枯斑,同时,经ELISA和RT-PCR检测显示,接种MNSV侵染性克隆的大部分植株表现阳性,发病率达95%(发病37/39)。随后将发病的植株经摩擦接种回接到健康的甜瓜植株上,接种第7天后植株均发病,说明构建的侵染性克隆能够正常传播。由此,MNSV侵染性克隆构建成功。(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期刊2015-10-23)

古勤生,吴会杰,彭斌,刘丽锋,贾金磊[5](2011)在《瓜类新病毒病害(二):甜瓜坏死斑点病》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我国最新发现的瓜类病毒病害——甜瓜坏死斑点病的症状、分布、病原及基因组、寄主范围、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1年05期)

吴会杰,温少华,彭斌,古勤生[6](2010)在《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中国分离物全长cDNA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江苏海门温室甜瓜中发生的新病害,经分析鉴定是由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Necrotic Spot Virus,MNSV)引起的,MNSV为国内首次发现并证实的新病害(2008)。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MNSV的发生。日本(1966)、美国(1979)、希腊(1985)、瑞典(1986)、西班牙(1987)、意大利(2000)和突尼斯(2008)等先后报道了该病害的发生。该病毒属于香石竹斑驳病毒属(Carmovirus),病毒粒体为直径约30nm球形,主要通过种子、土壤真菌瓜油壶菌、黄瓜黑头叶甲及机械磨擦接种进行传播。寄主为西瓜、南瓜、葫芦、黄瓜和甜瓜等。该病害引起叶片产生许多坏死斑点,随着病害加剧,叶片中的小斑点中间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大坏死斑块,蔓上也出现坏死条斑,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3)

温少华[7](2009)在《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NSV)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是在甜瓜上发现的一种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对甜瓜生产可造成重大损失的危险性病原。除甜瓜外,它还可以侵染多种葫芦科植物,包括黄瓜、丝瓜、西瓜等我国重要栽培的蔬菜和瓜果。MNSV可以通过昆虫、真菌和种子等多种传播途径进行传播,极易扩散传播蔓延,因此,对我国的瓜果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威胁。MNSV在我国2007年第一次发现报道,研究甚少,克隆并分析其全长基因组序列对探明我国MNSV病原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其致病机制,采用现代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抗病毒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受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系统侵染的甜瓜叶片为毒源材料,汁液摩擦接种到健康的甜瓜子叶上,然后提纯病毒粒子,提取病毒RNA。以植物总RNA或病毒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对MNSV基因组的中间序列分叁个片段进行扩增。在已获得的叁个片段的基础上,运用RT-PCR技术再对MNSV的5'和3'末端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采用DNAMAN生物学软件对照报道序列对获得的所有目标片段进行拼接,得了MNSV中国分离物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NSV中国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和报道序列全长大小相近,为4271 nt,有5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和两个末端非翻译区组成。其中,ORF1位于88-894 nt处,长度为807nt;ORF2位于88-2463 nt处,长度为2376 nt;ORF3位于2442-2639 nt处,长度为197nt;ORF4位于2643-2828 nt处,长度为186nt;ORF5位于2815-3987 nt处,长度为1173 nt。分别编码p29、p89、p7A、p7B和p42五种蛋白,其大小分别为29 kDa、89 kDa、7 kDa、14kDa和42kDa。5'端和3'端非翻译区域(untranslated regions,UTRs)的长度分别为87 nt和284nt,无5'端帽子和3'poly(A)尾结构。将所得到的MNSV中国分离物与其它国家报道的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对比发现其与西班牙、以色列的一些MNSV分离物相似性较高,达到94%,与日本的几个分离物的序列相似性为87%—92%,存在着一定的变异。将MNSV编码p29、p89、p7A、p7B和p42蛋白的五个基因的核苷酸及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与其他国家分离物相应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各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差异不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明德南[8](2009)在《黄瓜油壶菌和瓜类坏死斑点病毒与危地马拉甜瓜藤蔓凋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危地马拉种植的一年生甜瓜,其中香瓜和蜜瓜的种植面积大约为9000hm2,主要出口美国。咖啡、烟草和甜瓜是危地马拉萨卡帕省最重要的作物。种植一年生甜瓜,传统的种植方法是180天为一周(本文来源于《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期刊2009年02期)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甜瓜坏死斑点病由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引起,最早报道于日本(Kishi,1966),中国于2008年首次在江苏省海门市的甜瓜上发现,随后在山东省寿光、泰安等市陆续被报道,严重影响瓜类的品质与质量。吴会杰和古勤生(2017)分析了MNSV-HM和MNSV-Shangdong甜瓜分离物基因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具有相同来源。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甜瓜生产发展较快,病毒病发生有逐年加重之势,因此本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吴会杰,彭斌,康保珊,刘丽锋,刘莉铭.携带GFP的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构建[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李战彪,杨世安,谢慧婷,秦碧霞,崔丽贤.甜瓜坏死斑点病毒广西分离物近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及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3].吴会杰,古勤生.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瓜菜.2015

[4].吴会杰,古勤生.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C].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2015

[5].古勤生,吴会杰,彭斌,刘丽锋,贾金磊.瓜类新病毒病害(二):甜瓜坏死斑点病[J].中国瓜菜.2011

[6].吴会杰,温少华,彭斌,古勤生.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中国分离物全长cDNA的克隆[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7].温少华.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NSV)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和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

[8].明德南.黄瓜油壶菌和瓜类坏死斑点病毒与危地马拉甜瓜藤蔓凋萎的关系[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9

标签:;  ;  ;  ;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论文-吴会杰,彭斌,康保珊,刘丽锋,刘莉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