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一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临界CO2染色,系统建模,非线性解耦控制
单一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戴茵茵,金福江,周丽春,林志阳[1](2019)在《单一组分超临界CO_2压缩气体模型和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临界CO_2染色生产过程中,压力及温度之间强烈的非线性耦合严重影响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得染色过程织物上染品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压力和温度间的精确控制是确保染色平稳运行的关键技术,对工艺参数精准控制、及超临界染色CO_2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热力学原理入手,建立以流体进、出入量作为操纵变量,工艺参数压力、温度作为被控变量时的多变量染色工艺参数多变量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设计静态非线性解耦控制算法,并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非线性解耦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李闻新,部实,张余,郭栋,王巧[2](2019)在《磺丁基醚-β-环糊精单一取代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取代度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7-β-CD)单一取代组分分离、纯化及取代度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DEAE Sephadex A-25柱进行分离,得到单一取代组分。采用Sephadex G-25柱层析对单一取代组分进行脱盐纯化。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质谱(MS)法测定各单取代组分的取代度。结果:共得到6种单取代组分,其取代度依次为3,4,5,6,7,8。~1H-NMR和MS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纯化了6种SBE_7-β-CD的单取代组分,为SBE_7-β-CD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02期)
兰慧,韩浩月,Aaron,J.Cowieson,Franz,F.Roos[3](2018)在《在非反刍动物饲料中运用单一组分外源性蛋白酶创造最优价值(续2)》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期回顾:上期,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外源性蛋白酶对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及其超蛋白效应。4能提高蛋白酶酶解作用的因素外源性蛋白酶能够影响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氨基酸在所讨论日粮或饲料中的固有消化率是影响其作用程度和一致性的主要因素(见上文)。其他可影响外源性蛋白酶对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本身作用的因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进入的蛋白质的叁级结构及其特性有关,如:球状、纤(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8年07期)
兰慧,韩浩月,Aaron,J.,Cowieson,Franz,F.,Roos(DSM)[4](2018)在《在非反刍动物饲料中运用单一组分外源性蛋白酶创造最优价值(续)》一文中研究指出2对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二次曲线的实线显示最佳拟合曲线,虚线是95%的可信区间。水平的实线表示蛋白酶无作用(资料来自Cowieson和Roos,2014)。令人好奇的是,虽然在理论上向非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外源性蛋白酶的目的是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但这不是该领域大部分(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8年05期)
梁思思,尚蒙蒙,林君[5](2018)在《混合价态Eu(+2,+3)离子激活的单一组分发光材料:设计合成、发光性质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绿色照明光源的典型代表,白光发光二极管(LED)被誉为21世纪的新一代照明光源。而作为白光LED重要组成部分的荧光粉,对其性能要求也不断被提升。Eu~(2+)和Eu~(3+)由于其电子结构上的差别导致其截然不同的发光性质。其中,Eu~(2+)的特征发射为4f–4f跃迁,而Eu~(3+)离子的特征发射为4f–5d跃迁。为了结合两者各自的发光特性,近年来对于混合价态Eu离子的研究成为热点。混合价态Eu离子掺杂荧光粉结合了Eu~(2+)和Eu3+离子各自的发光特点,具有颜色灵活可调的优良性质。本文主要从Eu~(2+)、Eu~(3+)各自性质出发,从不等价取代、晶场调控等叁个方面综述了混合价态Eu(+2,+3)离子激活的单一基质发光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此外,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混合价态Eu离子掺杂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发光机理也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无机荧光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蒋娜娜,茆国锋,李婷,莫建初[6](2018)在《黑肩绿盲蝽对水稻挥发物单一组分的嗅觉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水稻挥发物单一组分对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嗅觉行为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基于水稻挥发物的害虫天敌引诱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T型嗅觉仪室内测试了黑肩绿盲蝽对10种水稻挥发物单一组分(苯乙醛、2-庚酮、α-蒎烯、芳樟醇、反-2-己烯醛、叶醇、罗勒烯、水杨酸甲酯、橙花叔醇、石竹烯)不同浓度(100、10、1、0.1 mg·L~(-1))的嗅觉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α-蒎烯(100 mg·L~(-1))、水杨酸甲酯(10 mg·L~(-1))、芳樟醇(1 mg·L~(-1))、罗勒烯(1 mg·L~(-1))、反-2-己烯醛(0.1、1、10、100 mg·L~(-1))、叶醇(0.1 mg·L~(-1))等6种化合物对黑肩绿盲蝽雌成虫具有引诱效果,而芳樟醇(10、100 mg·L~(-1))、叶醇(100 mg·L~(-1))、橙花叔醇(1、10、100 mg·L~(-1))、β-石竹烯(0.1、1、10、100 mg·L~(-1))对其产生了驱避效果。同种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的作用效果不同。黑肩绿盲蝽会对水稻挥发性化合物单一组分产生一定的嗅觉行为反应,且在不同水稻挥发物不同浓度下的选择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水稻挥发物单一组分的浓度对黑肩绿盲蝽的嗅觉选择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如芳樟醇和叶醇在低浓度下表现出引诱而高浓度下表现出趋避;反-2-己烯醛随浓度的增加引诱效果减弱,而橙花叔醇随浓度的增加驱趋避效果增强。(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兰慧,Aaron,J.Cowieson,Franz,F.Roos[7](2018)在《在非反刍动物饲料中运用单一组分外源性蛋白酶创造最优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源性蛋白酶在过去15~20年中已经成为商用混合酶制剂的一部分,但仅在过去5~10年内才作为单一组分的商用酶——蛋白酶——上市。作为混合酶制剂的组成成分(通常还含有各种碳水化合物酶或糖酶和/或植酸酶),很难将各个组分成分的贡献分开,同时每一种成分的功效具有隐性的价值而不是明确的价值。然而,单一组分酶制剂的攻效可以在不同的生产和营养条件下轻松地测定,并且它们与其他酶的互补性也很容易描述清楚。非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外源性蛋白酶的动机是在保持动物生产性能的前提下显着降低饲料成本。这一目标通常是用给最低成本配方中的酶提供的营养基质替换日粮中昂贵的蛋白质/氨基酸源来实现的。最近的重点已经从这种经典的方法转向为蛋白酶应用中的所谓"额外蛋白(extra-proteinaceous)"效应,包括环境效益、垫料管理、肠道恢复力、均匀性和微生物稳定性。虽然这些"次要"效应可能并不是动物生产使用蛋白酶的主要动机,但它们越来越明显,且需要进行解释。此外,如果能够了解这些效应,那么它们可以主动转化成生产优势,如较低的饲料转化率和较高的日增重。本综述的目的是简要总结当前非反刍动物生产中单一组分外源性蛋白酶应用技术的现状,并提出可以解释"额外蛋白"效应的机制。最后将讨论可提高外源性蛋白酶对动物生产性能产生有益作用的日粮/动物因素。(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8年01期)
陈佳,刘学清,刘继延[8](2017)在《一种高效单一组分磷-氮协效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甲基-2,5-二氧-1,2-氧磷杂环戊烷(OP)、对硝基苯胺以及异丙醇铝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高效单一组分磷-氮(P-N)协效型阻燃剂——对硝基丙酰苯胺基甲基次膦酸铝[Al(NNPMP)]。采用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了目标产物,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l(NNPMP)/PA6阻燃复合材料。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Al(NNPMP)可使PA6的极限氧指数由20.8%提高至29.5%,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 V-0级别。微形量热测试表明Al(NNPMP)对PA6的热释放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X)分析证实Al(NNPMP)在PA6的热降解过程中兼具气相和凝聚相阻燃机理。(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7年12期)
李郑楠[9](2017)在《单一组分燃料临界自燃边界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存燃烧模式各自所存在的氮氧化物-微粒矛盾性、燃烧过程不稳定、适用工况窄、不完全燃烧产物多等问题,课题组在前期研究成果和其他学者相近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反应控制的均质混合气梯级自燃燃烧模式”的概念。实现此新型燃烧模式的关键是研究单一组分燃料的临界自燃边界,找到自燃差异性较大的几种燃料并配制成均质混合气,以微观场精细控制为手段控制燃料各组分的临界热-化学氛围出现相位来实现这种燃烧模式。其前提是典型的单一组分燃料均质混合气体临界自燃边界域度具有足够差异。为此,本文在压力、混合气成分等条件精确可控的定容燃烧弹测试平台上对几种单一组分燃料(甲醇、乙醇、正丁醇、正庚烷)在不同的空燃比、不同的燃料体积浓度和空气体积浓度条件下的临界起燃温度进行研究。首先,解决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试验结束后缸压线随时间一直下降并且压力变化曲线和温度变化曲线相位不一致。采取温度曲线和压力曲线互相修正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温度曲线和压力曲线的修正采取叁段式的方式,燃烧前后用温度修正压力,燃烧变化瞬间及燃烧峰值采用压力来修正温度。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进行压力值和温度值的修正计算。修正以后的压力不会随时间一直下降,并且燃料燃烧后压力比起燃前高,燃烧后燃烧弹内的温度比燃烧前高以及产物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因此修正结果合理。其次,建立典型单一组分燃料临界自燃温度的边界条件分析指标。根据单一组分燃料的自燃温度影响因素,建立本文分析影响单一组分燃料的自燃温度的边界条件指标:可燃混合气当量比、可燃混合气的燃料碳原子体积浓度、可燃混合气的总氧原子体积浓度、燃料分子的碳链结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针对以上指标,燃料的自燃温度受燃料分子碳链结构的影响较大,碳链中的碳原子个数大于等于四的燃料自燃温度对燃油体积浓度或空气体积浓度的变化相对都不敏感,原因是含碳原子数目多的燃料发生燃烧时反应路径多,而碳原子数目少的燃料燃烧路径也少。最后,根据建立的分析指标,分析各个边界条件对临界自燃温度的影响规律。针对每一种研究的燃料,试验采取叁组试验方案:(1)定空气量保持空气量不变,通过改变当量比来改变燃油的量,测定不同燃油量下燃料的自燃温度。(2)定燃油量同理,保持燃油量不变,通过改变当量比来改变空气量,由此测得不同空气量下燃料的自燃温度。(3)定当量比在化学计量比下同步改变燃油量和空气量,测试燃油量和空气量同步改变条件下燃料自燃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的结论如下:1.无论定空气量组还是定燃油量组,正庚烷的自燃温度基本都不随当量比变化而发生变化(保持在280℃左右)。定空气量方案组甲醇只在当量比为0.6-1.4的窄范围内能发生自燃现象,而且自燃温度变化也比较大,从φ=0.6时的499℃到φ=1.4时的469℃,变化了6.4%;定燃油量方案甲醇在当量比为0.6-2.0的范围内均发生了自燃现象。而且在当量比大于1.0以后,甲醇的临界自燃温度有随着当量比增大而升高的趋势。两组结果的差异源于定空气量试验组的燃油体积浓度要比定燃油量试验组的燃油体积浓度大,而甲醇在燃油体积浓度偏大的区间自燃温度受当量比变化更敏感。定空气量方案中乙醇的自燃温度随着当量比变化也比较大,但是在定燃油量方案中乙醇的自燃温度变化不大,无论是定空气量组还是定燃油量组,正丁醇的自燃温度随当量比变化都不大。2.正庚烷的临界自燃温度对于燃料碳原子浓度变化不敏感。叁种醇类燃料在化学计量比下,燃料的临界自燃温度随着燃料碳原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叁种醇类燃料的临界自燃温度对燃料碳原子浓度的敏感浓度区段是正丁醇>乙醇>甲醇,即正丁醇在燃料碳原子浓度偏高时临界自燃温度变化明显,而甲醇在燃料碳原子浓度偏低时临界自燃温度变化明显。3.在化学计量比试验组,正庚烷的临界自燃温度基本不随氧原子体积浓度变化而变化,而叁种醇类燃料的临界自燃温度都随氧原子体积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燃料的临界自燃温度受燃油浓度影响要远大于受空气影响。两者相差了近一个数量级。在定燃油量试验组,正庚烷的临界自燃温度仍然基本不变,但是随着氧原子体积浓度增大临界自燃温度有增大趋势。在空气过量的时候,正庚烷不易自燃。叁种醇类燃料在当量比小于1时,空气不足的情况下,自燃发生需要提供的外界温度较高。当量比大于1时,随着氧原子体积浓度增大燃料临界自燃温度有降低趋势然后保持恒定。甲醇的叁组对比试验可以得出当氧原子体积浓度达到某一水平时,改变混合气中的燃油量已经不会对自燃温度发生影响的结论。4.随着碳链中的碳原子个数的增大,燃料的临界自燃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并且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大,燃料的临界自燃温度变化跨度在缩小。燃料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个数越大,燃料能够顺利起燃的燃料碳原子体积浓度区间跨度也越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侯建建,白春生,张庆,玉柱[10](2016)在《单一和复合乳酸菌添加水平对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及蛋白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第1茬现蕾期刈割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干物质含量为42.56%),结合康奈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研究不同浓度的单一和复合乳酸菌对苜蓿青贮品质及蛋白组分的影响。发酵40d后取样分析其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所有乳酸菌处理组都能显着降低苜蓿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含量(P<0.05),并且均未检测到丁酸;添加量为1×10~7 cfu·g~(-1)的单一乳酸菌处理组氨态氮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最高;除添加量为1×10~5cfu·g~(-1)的复合菌处理组外,其它乳酸菌处理组的pH均显着低于无添加剂处理组(P<0.05);乳酸菌处理后粗蛋白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复合菌处理组的非蛋白氮含量显着低于无添加剂处理组(P<0.05);单一和复合乳酸菌都能降低蛋白组分中的非蛋白氮(PA)含量,增加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和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含量,复合菌处理的真蛋白质(PB)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的(P<0.05)。综上所述,高浓度的单一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处理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最好,复合菌能保护更多的真蛋白不被降解。(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单一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7-β-CD)单一取代组分分离、纯化及取代度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DEAE Sephadex A-25柱进行分离,得到单一取代组分。采用Sephadex G-25柱层析对单一取代组分进行脱盐纯化。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质谱(MS)法测定各单取代组分的取代度。结果:共得到6种单取代组分,其取代度依次为3,4,5,6,7,8。~1H-NMR和MS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纯化了6种SBE_7-β-CD的单取代组分,为SBE_7-β-CD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一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戴茵茵,金福江,周丽春,林志阳.单一组分超临界CO_2压缩气体模型和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2].李闻新,部实,张余,郭栋,王巧.磺丁基醚-β-环糊精单一取代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取代度的测定[J].中国药师.2019
[3].兰慧,韩浩月,Aaron,J.Cowieson,Franz,F.Roos.在非反刍动物饲料中运用单一组分外源性蛋白酶创造最优价值(续2)[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
[4].兰慧,韩浩月,Aaron,J.,Cowieson,Franz,F.,Roos(DSM).在非反刍动物饲料中运用单一组分外源性蛋白酶创造最优价值(续)[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
[5].梁思思,尚蒙蒙,林君.混合价态Eu(+2,+3)离子激活的单一组分发光材料:设计合成、发光性质及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18
[6].蒋娜娜,茆国锋,李婷,莫建初.黑肩绿盲蝽对水稻挥发物单一组分的嗅觉行为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8
[7].兰慧,Aaron,J.Cowieson,Franz,F.Roos.在非反刍动物饲料中运用单一组分外源性蛋白酶创造最优价值[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
[8].陈佳,刘学清,刘继延.一种高效单一组分磷-氮协效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的应用[J].塑料工业.2017
[9].李郑楠.单一组分燃料临界自燃边界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
[10].侯建建,白春生,张庆,玉柱.单一和复合乳酸菌添加水平对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及蛋白组分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