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社会公平论文-林雄斌

交通社会公平论文-林雄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社会公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公平,西雅图

交通社会公平论文文献综述

林雄斌[1](2018)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社会公平要素与空间表达——以《西雅图2035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立公共交通可达性、机动性与居民福祉的联系日益紧密。本文以《西雅图2035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深入分析了西雅图市增强交通公平的规划理念、构成要素、规划评估和设计措施,主要包括:交通公平理念在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的直观表达、公共交通价格优惠政策、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交通系统设计、公交场站周边的保障房建设。这些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空间开发转型,以及推进人本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推进社会效益和交通公平在多层次规划体系的落实,建立清晰的城市开发和可达性互动分析框架,完善公共交通规划设计导则和投资方案。(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8年09期)

潘海啸,施澄[2](2016)在《效率与公平——交通可达性与社会公平问题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公平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认为,城乡规划是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千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均涉及社会公平性的问题。2005年,世界社会发展峰会上,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定义为"3E",即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和公平(Equity),社会公平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叁大支柱之一。(本文来源于《交通与港航》期刊2016年04期)

唐子来,江可馨[3](2016)在《轨道交通网络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影响各个社会群体获得其他发展资源的机会。目前,中国仍然缺乏评价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空间配置社会公平绩效的有效方法。基于社会公平理念,以2010年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轨道交通网络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和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对轨道交通网络分布和常住人口分布的空间匹配进行社会公平绩效的总体评价。其次,采用区位熵的方法进行社会公平绩效的空间分析。研究表明:人均享有轨道交通网络资源水平的空间差异由多种原因造成,这也显示出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布中应用社会公平概念的复杂性;在土地使用规划中强调混合功能和职住平衡是提高轨道交通网络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的重要策略。最后指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方法可用于同一城市的历时性比较和不同城市的共时性比较。(本文来源于《城市交通》期刊2016年02期)

张晓,牛元莎,宋敏[4](2015)在《基于社会公平的无障碍交通发展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市机动性的发展以及弱势人群规模的逐渐庞大,同时由于我国在交通资源的配备方面对弱势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社会分化和社会排斥问题日益严重。虽然我国目前在无障碍建设上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本文通过总结欧洲、美国和日本在无障碍保障体系建设和无障碍交通规划方面的经验,为缓解社会分化和社会排斥等社会公平性问题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5年24期)

张振龙[5](2015)在《基于社会公平的苏州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为公众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服务,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是否公平、高效地配置,关系到公众享有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本研究以社会公平的视角,以公共交通布局为对象,对苏州城市公共交通布局进行公平性评价,建立了城市功能区、街道和居住区叁个空间层次的评价单元,形成了以可达性、公交服务水平和区位熵组成的社会公平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苏州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服务水平呈现从城市中心向外围衰减的趋势,城市中心的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服务水平高于城市的外围地区,公共交通的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体现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上的城乡差距;另外公共交通的区位熵的分布规律并不明显,特殊区位的区位熵出现异常,也体现公共交通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本文来源于《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5-09-19)

王悠然[6](2015)在《将社会公平目标纳入交通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综合外媒报道《交通政策》(Transport Policy)期刊2015年1月号刊登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环境学院和城市规划学院叁位研究人员合着的论文《将社会公平融入城市交通规划:对北美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平目标与措施的批判性评估》(Integrating(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1-14)

姜军[7](2014)在《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综合交通规划实践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公平就是人们通过出行获得均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苏州工业园区近年来突飞猛进的交通设施建设仍然难以适应来势汹汹的小汽车机动化发展趋势,并存在私人小汽车相对于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的不公平以及片区之间公共交通的不公平等问题。针对现状问题,本文首先基于交通公平性分析,确定了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而在公共交通体系内部需要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并且承担大部分公交客流。然后,从基尼系数、可达性、交通资源分配等方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价,规划通过优化交通资源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分配使得利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大多数民众受益,规划城市轨道覆盖了较高比例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并且利用公共交通出行也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能够提供较好的生活服务设施可达性,规划方案提供了广泛而高效的可达性,促进了交通公平。(本文来源于《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4-09-13)

陈冰波[8](2014)在《区域公共品、财政分权、社会公平与交通融资》一文中研究指出拓展交通融资的空间和手段,需要重新回到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分析了不同层级政府在提供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所应当承担的不同责任,财政筹资方式,收费与公益性的关系。同时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阐述了政府促进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实现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应担当的责任。(本文来源于《交通财会》期刊2014年05期)

吴芳芳,黄俊卿[9](201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公平”与“利益平衡”探讨——基于“S-E”发展模式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轨道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城市拥堵、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是,城市轨道建设牵涉土地开发、资金回笼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涉及社会公平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社会公平与经济可行两个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索。首先阐明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标准,并且它的建设必须以弱势群体使用为前提;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在经济上却陷入了困境,并且阻碍了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针对弱势群体关怀及经济分配可行这一对立关系的研究,分析了轨道交通在经济收益上的具体分类,并且提出了土地开发为核心的利益回归机制策。(本文来源于《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刊2013-11-16)

[10](2012)在《交通规划如何考虑效率与社会公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杂志"官方微博(http://weibo.com/u/2411911984)于2011年9月20日开通,目前已有超过7 400余位粉丝,是汇聚城市交通专业言论的一个新的平台。本刊特别遴选官方微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讨论与关注度较高的微博话题汇聚成篇。谨此希望,与您一起分享微博中最具时新性、互动性、深刻性的专业信息和观点,交锋思想,碰撞火花。(本文来源于《城市交通》期刊2012年02期)

交通社会公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公平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认为,城乡规划是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千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均涉及社会公平性的问题。2005年,世界社会发展峰会上,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定义为"3E",即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和公平(Equity),社会公平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叁大支柱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社会公平论文参考文献

[1].林雄斌.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社会公平要素与空间表达——以《西雅图2035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装饰.2018

[2].潘海啸,施澄.效率与公平——交通可达性与社会公平问题思考[J].交通与港航.2016

[3].唐子来,江可馨.轨道交通网络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交通.2016

[4].张晓,牛元莎,宋敏.基于社会公平的无障碍交通发展模式[J].建设科技.2015

[5].张振龙.基于社会公平的苏州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布局研究[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2015

[6].王悠然.将社会公平目标纳入交通规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7].姜军.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综合交通规划实践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2014

[8].陈冰波.区域公共品、财政分权、社会公平与交通融资[J].交通财会.2014

[9].吴芳芳,黄俊卿.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公平”与“利益平衡”探讨——基于“S-E”发展模式视角[C].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3

[10]..交通规划如何考虑效率与社会公平[J].城市交通.2012

标签:;  ;  ;  ;  

交通社会公平论文-林雄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