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喀斯特区域论文-钟昊哲,徐宪立,张荣飞,刘梅先

桂西南喀斯特区域论文-钟昊哲,徐宪立,张荣飞,刘梅先

导读:本文包含了桂西南喀斯特区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蒸散发,Penman-Monteith公式,叶面积指数,尺度提升

桂西南喀斯特区域论文文献综述

钟昊哲,徐宪立,张荣飞,刘梅先[1](2018)在《基于Penman-Monteith-Leuning遥感模型的西南喀斯特区域蒸散发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喀斯特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壤保水持水性差、生态环境脆弱.准确估算区域尺度蒸散发对研究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桂西北喀斯特植被恢复区为例,基于野外实测气象和蒸散发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Penman-Monteith-Leuning(PML)模型中气孔导度土壤湿度指数进行参数优化,并结合MOD15A2叶面积指数进行空间外推,实现了区域尺度上长时序蒸散发的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蒸散发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确定系数、纳什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0.75和1.56 mm·d~(-1).蒸散发表现出季节变化特征,并与植被生长季物候特征一致,夏季蒸散量达到峰值.研究区年蒸散量在534~1035 mm,陆面蒸散发的空间分布呈现差异性,受降水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年蒸散发可能不仅受到降水因素的影响,还与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类型有关.(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红玉,杨勇,李勇[2](2015)在《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受到人为干扰的直接影响,并受到植被、土壤、土壤生物的协同调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持续石漠化,增加了石漠化治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难度。采用持续稳定的生态恢复长效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草本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初期的突出优势,重视凋落物对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驱动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钟军弟,李先琨,向悟生,袁长春,陈燕[3](2012)在《桂西南喀斯特区域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以深入了解飞机草对不同群落稳定性条件的适应性表现,为飞机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群落的稳定性特征;通过分析飞机草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探讨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飞机草在不同稳定性群落下其种群年龄结构不同,稳定性较强群落的飞机草种群结构发展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型;稳定性为中等和差的群落的飞机草种群多处于增长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或接近DeeveyⅡ型曲线。【结论】高本土植物覆盖度和丰富度、少人为干扰、强稳定性的群落能有效抑制飞机草的入侵。(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钟军弟,李先琨,吕仕洪,曾丹娟,陈燕[4](2011)在《桂西南喀斯特区域群落主要环境因子及稳定性对飞机草入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区域群落主要环境因子及稳定性对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入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群落生存状况、土壤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研究群落的稳定性特征,探讨不同植物群落对外来入侵种飞机草生长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植物群落内本地种盖度、群落高度等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本地种的生长能对飞机草的入侵产生显着影响,其中光因子可能是影响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本地物种多样性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影响也较显着,说明本地种多样性能有效抵御飞机草入侵;人为干扰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则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干扰能促进飞机草的入侵;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的关系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群落内肥水充裕程度与调节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光水平呈负相关关系造成的。群落的稳定性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着的相关关系,说明稳定性较高的群落更能有效的抵御飞机草的入侵,稳定性较低的群落更容易受到飞机草的入侵。(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凡非得,王克林,宣勇,岳跃民[5](2011)在《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识别易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十分必要。在ArcGIS支持下,选取影响西南喀斯特区生态环境的4个敏感性因子(水土流失、石漠化、酸雨及生境生物多样性)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酸雨敏感性很高,前二者的中度敏感以上区域均占西南喀斯特区域总面积的60%以上,酸雨中度敏感以上区域达50%以上;生境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相对较低,不敏感区占西南喀斯特区总面积的40%。西南喀斯特区生态环境综合敏感度极高,中度敏感以上区域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不敏感和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南、鄂东南、广西中部喀斯特峰林平原区及云南、贵州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区。地质背景、地形及气候是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1年11期)

凡非得,王克林,熊鹰,宣勇,张伟[6](2011)在《西南喀斯特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含量很低,成土速率慢、土壤允许流失量小,加上地形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的独特特征。选取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土壤允许流失量等5个指标,应用GIS技术对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敏感性普遍很高,中度敏感以上区域占西南喀斯特区总面积的82.8%,不敏感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6.4%;水土流失中度敏感以上区域主要分布于贵州全境、广西峰丛洼地区、云南东南部、重庆东北部、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及湖南西北部等区域;随着岩石中酸不溶物含量的增加,水土流失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面积比例减少,中度敏感区比例增加。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及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21期)

钟军弟[7](2010)在《桂西南喀斯特区域不同生境的稳定性评价与飞机草的入侵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入侵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群落的可入侵性是生物入侵研究的核心内容。众多学者尝试对群落的可入侵性与外来物种的入侵关系进行研究,但多以某一因素如物种多样性、群落受干扰程度等,作为表征群落的易感程度。然而,群落的可入侵性受物种多样性、外界干扰作用、环境因子等一系列生物生态学过程的影响,在不同生境下,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可能成为影响群落可入侵性的主导因素。因此,综合考虑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群落的稳定性与入侵种的入侵关系能更全面地反映群落可入侵性与入侵种的入侵关系。因此,本文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方法和室内统计学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价了桂西南喀斯特生境的稳定性,研究了生境主要影响因子及稳定性对飞机草的调节作用规律,探讨了飞机草种群格局分形特征、年龄结构与存活曲线、实生和萌生植株比例等种群的基本特征随生境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在综合考虑稳定性概念以及参考有关稳定性评价指标的文献基础上,本文选取了群落高度、本地种盖度、本地种的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人为干扰等6个方面共9项具有表征群落稳定特性的主要指标构成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各因子权重并能对各个因子客观取权的两种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桂西南喀斯特生境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为:肥牛树(Cephalomappa sinensis)+秋枫(Bischofia polycarpa)-网脉核实(Drypetes perreticulata)-高脚沿阶草(Ophiopogon dracaenoides)群落、网脉核实+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矮裸柱草(Gymnostachyum subrosulatum)群落、秋枫(Bischofia polycarpa)-白毛长叶紫珠(Callicarpa longifolia)-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fasciculatum)等群落的稳定度指数较大,群落稳定性较高。飞机草+叁叶葛藤(Pueraria phaseoloides)群落、红花叁宝木(Trigonostemon lutescens)+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飞机草群落、任豆(Zenia insignis)+苦楝(Melia azedarach)-飞机草等群落的稳定度指数较小,群落稳定性较弱。根据稳定性分级公式,将肥牛树+秋枫-网脉核实-高脚沿阶草等8个群落划分为强稳定性级别的群落,苦楝+任豆-野桐(Mallotus japonicus)-蔓生莠竹+飞机草等4个群落划分为中等稳定性级别的群落,飞机草+叁叶葛藤群落、红花叁宝木+潺槁树-飞机草等14个群落划分为差稳定性级别的群落。通过对群落主要环境因子及稳定性与外来入侵种飞机草入侵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发现:群落本地种盖度、群落的高度、群落的稳定性、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这些因素能极显着的影响飞机草的入侵,其中光因子可能是影响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本地种多样性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影响也较显着,说明本地种多样性能有效的抵御飞机草的入侵;人为干扰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则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干扰能促进飞机草的入侵;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的关系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群落内肥水充裕程度与调节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光水平呈负相关关系造成的。通过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研究了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的格局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稳定性群落的飞机草种群格局分形特征不同。稳定性强的群落飞机草分布格局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均较小,种群占据空间的能力较弱;稳定性中等的群落飞机草的格局分形特征存在计盒维数较大和较小两种情况,反映了飞机草在剧烈的种间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强弱,信息维数较小则说明飞机草种群聚集强度较弱,个体分布均匀;稳定性差的群落飞机草格局计盒维数较大,反映飞机草种群空间占据能力较强,信息维数存在较大和较小两种情况则隐含飞机草种群聚集强度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而变小。对不同稳定性群落的飞机草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飞机草在不同稳定性生境下其种群年龄结构不同。稳定性较强群落的飞机草种群结构表现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型。稳定性为中等和差的群落飞机草种群多处增长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或接近DeeveyⅡ型曲线。飞机草种群预测可知,飞机草一旦入侵群落并定居下来,未来3-5年后,青年期个体占较大优势的飞机草种群将危害群落较为严重。通过分析飞机草实生和萌生株数比的变化规律,探讨飞机草种群在不同稳定性生境下所采取繁殖策略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飞机草在不同稳定性生境下采取不同繁殖对策,在稳定性强和中等生境下,飞机草主要利用克隆繁殖来维持种群的存活和发展,在稳定性较差生境下,飞机草群落主要以种子繁殖来谋求种群的拓展,或以种子和克隆两种繁殖对策来谋求种群的稳定和发展。对飞机草的防治,我们建议应同时考虑并结合飞机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群落易感性两方面来对飞机草进行生物防治,即我们应减少对群落的干扰,增加本地种的盖度和多样性,提高群落的稳定性,从而增强群落的抵御能力;在清除飞机草植株后应迅速种植本地速生植物,加速群落的演替进程,提高群落的稳定性,从而达到防治和控制飞机草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许联芳[8](2009)在《西南喀斯特区域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相关性分析——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两期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环江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且这种关联性地域差异明显,受土地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效应和干扰过程是不一样的,导致喀斯特石漠化土地退化过程、退化程度、退化群落特征有异,最终表现在恢复方式和恢复难度的差异上。(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黄秋昊,蔡运龙,邢小士[9](2008)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是世界上3大喀斯特分布地区之一,其覆盖面积约62万km~2,在贵州、广西、云南、四川、广东、湖南、湖北及重庆等省市皆有较广泛的分布(图1)。极其脆弱的喀斯特地质环境,过度的人口数量和落后的社会经济,使当地人民不得不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的退化以石漠化形式出现。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本质是由于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导致(本文来源于《AMBIO-人类环境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许联芳,杨勋林,王克林,李晓青,陈志辉[10](2007)在《西南喀斯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依据遥感(RS)和野外调查的数据,模拟预测广西河池市在保持现行政策不变,人口、资金和技术投入等按现行速度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在2000~2010年期间,居民消费水平按4种不同方案增长的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资源承载能力以及承载压力的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只有当居民生活标准保持现有的温饱消费水平,资源承载能力才是增大的,承载压力也是逐渐趋缓的;居民生活消费若按宽裕型增长,资源承载能力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资源承载压力也增大;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若按小康型和富裕型增长,资源承载能力减少而资源承载压力却是逐渐增大的;在预测期间内,耕地资源减少的比较快,粮食供应依然十分紧张,区域之间的差异没有多大改观,局部地区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生态系统依然处于超载状态。图4,表5,参13。(本文来源于《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桂西南喀斯特区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受到人为干扰的直接影响,并受到植被、土壤、土壤生物的协同调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持续石漠化,增加了石漠化治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难度。采用持续稳定的生态恢复长效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草本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初期的突出优势,重视凋落物对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驱动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桂西南喀斯特区域论文参考文献

[1].钟昊哲,徐宪立,张荣飞,刘梅先.基于Penman-Monteith-Leuning遥感模型的西南喀斯特区域蒸散发估算[J].应用生态学报.2018

[2].张红玉,杨勇,李勇.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探讨[J].生态科学.2015

[3].钟军弟,李先琨,向悟生,袁长春,陈燕.桂西南喀斯特区域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结构特征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2

[4].钟军弟,李先琨,吕仕洪,曾丹娟,陈燕.桂西南喀斯特区域群落主要环境因子及稳定性对飞机草入侵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

[5].凡非得,王克林,宣勇,岳跃民.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

[6].凡非得,王克林,熊鹰,宣勇,张伟.西南喀斯特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11

[7].钟军弟.桂西南喀斯特区域不同生境的稳定性评价与飞机草的入侵过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8].许联芳.西南喀斯特区域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相关性分析——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

[9].黄秋昊,蔡运龙,邢小士.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8

[10].许联芳,杨勋林,王克林,李晓青,陈志辉.西南喀斯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

标签:;  ;  ;  ;  

桂西南喀斯特区域论文-钟昊哲,徐宪立,张荣飞,刘梅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