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学学术书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术书评,语类,元话语,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学术书评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1](2018)在《英汉学术期刊中应用语言学书评比较研究:语类与元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书评是对新出版学术着作的介绍和评价,主要发挥信息性和评价性功能,是各个学科话语社团的成员了解所在研究领域发展前沿的重要手段,为知识构建和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但它在学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被视为学术文献的“二等公民”,这在学术语类系统中留下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学术书评写作视为社交活动和基于期待的实践,具有对话性和互动性。书评作者需要妥善处理交际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他们需要将自身投射到书评语篇中,依据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经验对目标读者的认知水平、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需求等方面进行预测,并通过对修辞手段的策略运用构建和维护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实现说服读者接受其论断的交际目标;另一方面,他们需要恰当处理与学术话语社团中其他成员的关系,通过文本间性与同行协商,将自己所做论断置于整个学科领域中,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基于对学术书评的这种认识,本研究以调整过的Motta-Roth(1995)的书评语步结构模式和Hyland(2005a)的元话语分类模式为分析框架,对英汉学术期刊中应用语言学书评语篇的语类结构以及元话语资源的各个项目在各个语步及其步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并分别从思维视角、文化视角和语用视角对分析结果进行多维解读。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1)在应用语言学这一学科规约中,英语国家的写作者如何在国际语境下处理学术书评的修辞框架并使用元话语资源?(2)在应用语言学这一学科规约中,中国的写作者如何在国内语境下处理学术书评的修辞框架并使用元话语资源?(3)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应用语言学学术书评的修辞框架结构和元话语资源的分布有何异同?(4)如何对同一学科社团、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这些异同进行多维度解读?为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我们从国际和国内权威的学术期刊中选取100篇应用语言学学术书评语篇(50篇为英语语境下撰写的发表在国际期刊的书评,50篇为汉语语境下撰写的发表在国内期刊的书评),对语料中的语步、步骤和元话语项目进行人工的和基于功能的识别与标注,并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呈现英汉语书评语篇的“语步-步骤”结构和元话语项目的分布特点,并统计分析语步和步骤在英汉书评语篇中的出现频率以及元话语项目在不同语步和步骤中的使用频率。英汉语书评语篇在语类结构和元话语资源的使用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两者的共性为:(1)书评语篇修辞结构的构建方面:英汉学术书评语篇都以语步1开始,其中以步骤4开头的语篇均占较大比例;语步结构都涉及语步的逆序、循环、套嵌等现象;语篇的发展趋势均为“整体”(语步1)-“局部”(语步2和语步3)-“整体”(语步4);对英汉语书评中各个步骤出现频率的统计发现,步骤1、步骤4、步骤5、步骤7、步骤8、步骤10和步骤12为英汉语书评的必选步骤,步骤11为英汉书评的可选步骤。(2)元话语项目在书评语步和步骤中的分布方面:英汉学术书评中都使用了丰富的元话语资源;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均多于互动式元话语;消息来源标记语均是引导式元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元话语类别,态度标记语均是互动式元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元话语类别;元话语项目多集中在语步1的步骤4、语步2的步骤8、语步3的步骤10和语步4的步骤12;元话语项目都多集中在作为书评主体部分的语步2和语步3。两者的差异表现在:(1)书评语篇修辞结构的构建方面:对四个语步在英汉书评语篇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发现,英语书评中的四个语步均为必选语步,在汉语书评中,语步1、语步2为必选语步,语步3为常规语步,语步4为可选语步;对语步结构的呈现方式和语步在书评语篇中出现频次的统计表明,英语书评的语步结构比汉语书评的语步结构复杂,英语作者在书评结构的构建中更具灵活性;英汉书评语篇在必选步骤和可选步骤的选项方面也存在差异,步骤3和步骤6在英语书评中为可选步骤,在汉语书评中为必选步骤,步骤2和步骤9在汉语书评中为可选步骤,在英语书评中则为必选步骤;步骤3在英汉语书评语篇中的使用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它在实施介绍作者信息的修辞功能时,所评着作作者的所属单位这项信息在汉语书评语篇中出现较多,英语书评语篇则较少涉及。(2)元话语项目在书评语步和步骤中的分布方面:总体说来,根据标准化处理过的使用频数,英汉语书评具有不同的修辞倾向,英语书评使用的元话语资源远远多于汉语书评,每一种元话语类别在英语书评中的使用也都多于汉语书评;在自我提及语的使用方面,英语作者多使用单数第一人称代词“I”,用于凸显作者的论断和对学科社团所做的贡献。而汉语作者即使在单一作者的情况下也倾向于使用排他性的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强调对集体的融入。英汉语书评语篇在语类结构和元话语资源使用方面的相似之处表明,学术写作是一项基于话语社团的行为,同属于应用语言学学术书评语类话语社团的英汉语作者在书评语篇的撰写中遵循了相同的学科规约和语类规约,通过对书评语篇中人际关系的考察恰当地呈现修辞结构,并运用元话语手段在“语步-步骤”结构中实现交际意图,反映了英汉作者作为书评语类内部成员的身份,他们以这种群体内身份构建与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表明,思维模式、文化、语用等因素在语类强加的规约外也会对学术书评写作带来影响,来自英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以及处在国际、国内不同发表语境的书评作者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对潜在的读者需求产生不同预期、对交际目标产生不同期待、对自身与学术话语社团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定位,并通过对语类结构和元话语资源的策略运用构建不同的人际关系,实现特定交际功能。本研究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理论方面,本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为Motta-Roth(1995)书评语类理论的普适性提供了证据;研究对元话语项目在书评这个学界较少关注的语类中使用情况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元话语分类模式的应用范围,加深了人们对学术书评特征的了解;标识特定交际意图的元话语资源与实施特定交际功能的“语步-步骤”的结合,能更全面深入地展现学术书评语篇的互动性和策略性,为其他语篇类型的研究提供借鉴;对研究结果从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文化和语用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将语类结构理论和元话语理论置于跨文化和多学科的语境下考察,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多维视角。在实践方面,本研究有助于培养学术写作新手的语类能力,掌握特定话语社团的语类规约;有助于培养学术写作新手的元话语意识,帮助他们发展读者意识、掌握与读者建立关系的恰当手段、获取表达与协商态度的资源,并最终参与到特定社团的对话中;有助于培养学术写作新手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其发展更具批判性和更有效的学术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英语已成为世界“学术通用语”的语境下,本研究有助于学术写作新手了解国际学术领域的写作规约,迎合新的文化语境期待,有利于提升学术观点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达到传播学术思想、进行学术交流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熊笠地,张娣[2](2018)在《级差理论框架下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评价理论"的子系统——"级差系统",选取英汉学术书评为语料,借助Ant Conc语料库统计软件,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料中级差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以期揭示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级差资源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的级差资源丰富;其中语势资源均远多于语焦资源,其原因与书评的特点有关,且英汉书评总体上均使用较多提升资源,因为该资源更易引起读者共鸣;书评内部级差资源的分布变化情况与年份没有明显关系,历时研究并无必要性。(本文来源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卢佳唯[3](2017)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书评中促销元素的历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视角通常认为学术语篇是静态的、客观的、独立的,但事实上,很多近期的研究指出学术语篇是不断演进的、灵活的、相互影响的。在复杂又充满竞争的学术世界里,学术书评体裁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因为它包含了多方参与者以及会影响同僚关系的负面评价话语。前人大都是从文化对比的角度或者评价的类别来分析学术书评中的评价话语,有别于以往横截面的研究方式,本研究主要关注学术书评中的负面评价,采取历时的研究方法来探究学术书评的体裁变迁。Bhatia(2004)指出学术体裁中有越来越多的促销元素混杂其中,这启发了本研究对学术书评者的私人意图的分析。Hyland(2004)研究了不同学科的学术书评中正负面评价话语的位置和运用形式,这种社会交互作用的观点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方向。从微观层面看,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借鉴Itakura和Tsui(2011)对Hyland(2004)和Myers(1989)关于学术书评中批评话语分析的拓展研究。本论文的语料库包含133篇学术书评,于1996年至2015年发表于《应用语言学》,按年份均分为板块A(1996-2005)和板块B(2006-2015)。结果显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大部分书评都遵守Hyland(2004)所发现的“表扬-批评-表扬”这一模式,批评话语极少出现在开头段,更多出现在靠近结尾的段落或有时出现在结尾段。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板块在含有批评话语书评的频率上没有显着差异,表明大部分书评遵从书评体裁必须同时含有正负面评价的既定要求。但近十年的书评中缓和策略的批评话语的频率明显高于早先的书评,这表明近期的书评者越来越委婉地表达批评以隐藏自己的私人意图,从而逐渐形成一种体裁意识。有关缓和策略的使用,研究表明Itakura和Tsui(2011)所提出的五种主要策略(见第叁章的第叁小节)仍旧是最常用的,除此之外,本研究发现了新的叁种缓和策略,分别是'将问题归结于整个学科'、'批评-表扬'、以及'为该书解释和辩护,,这叁种主要出现在后十年的书评中(板块B),这一发现表明了近期的书评者寻求更多新的方式来缓解批评的负面效果,从而不仅可以保住同僚名声,甚至还可以达到对该书的推销目的。(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4-01)
王红阳,关青梅[4](2016)在《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的级差资源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artin和Hood的关于级差评价资源的理论阐释和分类,以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为语料,对比分析级差资源在英汉学术书评中的分布特点,揭示英汉学术书评在人际意义表达上的异同,把握级差资源在文章构建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均存在大量的级差资源,但在语势和聚焦以及级差的等级性方面它们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琚长珍,姜望[5](2014)在《国内二十年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书评作为一种评价性本质凸显的语篇类型,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梳理了国内十几年来关于英汉学术书评的研究,发现国内学者从多种角度研究了英汉学术书评,如:语用学、元话语、情态、评价系统等。本文探讨了其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将来的学术书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4年00期)
关青梅[6](2014)在《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的级差资源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评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活动,它是评论者对作品内容,风格以及价值的描述和评价。书评作者在对作品客观评价的同时,还需维持评论者、作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评价作为书评的主要特征,如何避免过度主观化,形成和谐的学术氛围对书评人际意义的实现十分重要。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的扩展,它包括叁大子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态度系统是对人的情感的表达,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以及对事物价值的评价。介入系统用于研究态度来源,衡量语篇中各种命题和主张的关系。级差对已放大的感受分级并且调节已模糊化的范畴。级差用于说明态度和介入的程度,跨越整个评价系统。级差次系统化为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本文以评价理论的子系统——级差系统为理论基础,从国内外权威语言学类期刊中选取英汉学术书评各20篇作为语料,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UAMCorpus Tool统计软件分析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级差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实现方式,并揭示其异同点。通过对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级差资源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均存在大量的级差资源,其中英汉语都偏向使用语势资源,较少使用聚焦资源。相比较而言,英语学术书评中聚焦资源的使用多于汉语。2)在级差资源的等级性方面,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提升资源都大大超过降低资源,其中表达上扬的语势资源占的比例最大。然而,英语学术书评中使用的降低资源整体上比汉语学术书评中多,这表明英文评论者在表达评价时态度含有试探性和不确定性,而中文评论者态度则更加坚定。3)对于语势次系统,与量化资源相比,中英文评论者使用的强化资源略显不足。英语学术书评中,属性强度资源实现强化大大多于过程效度和意态提议两类;而汉语学术书评中,过程效度资源实现强化则多于属性强度和意态提议,其中意态提议资源在英汉语学术书评中的使用量都是最少的。4)量化是英汉学术书评中表达语势资源的主要方面,英汉评论者都偏爱将量化资源表现为数量,较少将其表现为过程。而对于过程次系统,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跨度资源都大大超过频率资源,但英语书评中跨度资源略多于汉语。5)对于聚焦次系统,中英评论者都偏爱使用明晰化资源实现聚焦,较少使用现实化资源。其中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特异性资源实现聚焦比真实性多,但中文评论者使用的特异性资源多于英文评论者。6)在现实化资源实现聚焦方面,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实现性资源都多于完成性资源。本研究对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级差资源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书评读者更好地理解书评中人际意义的表达,同时可以验证植根于西方的级差系统理论对于汉语语篇分析的可行性,为英汉语篇对比提供崭新的视角。此外,该研究对于学术书评的写作和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学生在撰写学术书评时使用级差资源实现学术交流目标的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4-01-14)
刘素静[7](2013)在《语言学学术书评中的介入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越来越多的学术书籍出现在图书市场,如何辨别图书的优劣成为每位读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作为图书信誉评价工具的书评逐渐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书评可以对--本书的理论观点、质量、学术水平、以及使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通常具有一种纲要式语类结构,即引介阶段、概述阶段、评价阶段。书评作者通常会在前两个阶段对学术书籍进行简要、客观的介绍,而在评价阶段对书籍的学术价值进行褒优贬劣的判断。因此,评价阶段因其具有丰富的评价资源(尤其是介入资源)而被人们看作学术书评的灵魂,其中体现的评价策略很值得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自建的语料库,以马丁和怀特的评价理论为框架,对40篇语言类学术书评进行系统地探讨,研究其评价阶段中介入资源的分布规律及介入意义的实现手段。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以下叁本语言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及语言学网站http.//linguistlist.org/pubs/reviews/o为使分析更具可操作性及可信性,本文所选的40篇书评数据都是经仔细筛选,确定具有典型语类结构的书评,即所有书评都具有引介、概述及评价叁个阶段。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主要借助UAM CorpusTool2.6.7软件,揭示各个介入子系统在英语学术书评中的分布规律及运用情况,而定性分析则对其中介入意义的实现手段进行了解释并阐释了如何应用评价策略来实现人际意义。研究发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阶段中含有大量的介入意义资源,出现次数高达812次。2)介入呈现不同的运用频率,其中扩展介入出现的频率(52.2%)明显高于紧缩资源(47.8%)。3)在所有介入资源中,扩展性对话中的接受资源最多。这一点是与书评的评价阶段的特征相一致的。接受资源的使用模糊了其主体间立场,一方面,对书籍的价值进行褒优贬劣的判断可以突显书评作者的评价姿态和专家权威;另一方而,又可以使书的作者更易接受评论,从而提高书评的说服力,促进学术的发展。4)反对资源在紧缩资源中比例较大,其中让步结构出现频率较大,大概每篇书评中就有3.9个让步结构,而且让步连接词however使用的频率最本研究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学术书评中的介入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不仅可以以丰富评价理论的应用,同时拓宽了学术书评的研究领域。其次,研究的发现和分析有助于书评作者更好地把握微妙复杂的评价策略,从而提高学术书评的说服力。此外,本研究也对教学提出了启示。它可以增进学生对学术书评的了解,让其明白怎样利用评价手段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高其写作技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13)
王红阳,程春松[8](2008)在《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探讨其原因。研究发现,它们在情感、评判和鉴赏叁个方面都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态度意义的角度看,它们既有独立于文化语境的一面,又有受文化语境影响的一面。(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程春松[9](2008)在《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评属于学术语篇,但它们很少被列为论文和其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因而往往被忽视。对书评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只是在最近10多年才开始兴起,英汉对比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学术书评进行对比研究,并把研究对象限制为语言学方面的学术书评,称之为语言学学术书评。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中的态度意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包括情感、评判和鉴赏叁个子系统在内的态度意义在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中相同和不同的表现,以及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产生的原因。该研究的语料是发表在权威语言学期刊上的语言学学术书评,英汉语各20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由于语篇是在一定的语境当中产生,又受该语篇的语类特征影响,所以结合了语境和学术书评的语类特征来对态度意义进行分析。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虽然属于同一语类,但是在态度意义表达方面还是表现出了很多的不同。首先,英语语言学学术书评中的否定评价的比例更高。其次,英语书评在表达态度意义时,更加直接。第叁,评判方面的不同点在于汉语语言学学术书评更加强调原书作者的学术背景,比如职称、名声、以往发表的文章或着作等;英语书评更加强调作者在撰写该书时的努力。第四,英语书评中的情感和反应方面的评价更多,而汉语书评中用客观表达形式来表达主观评论的概率更高。这些不同点主要与文化语境有关。由于它们属于同一语类,它们在很多方面还是表现出了相同点。首先,在两种语言的语言学学术书评中绝大部分的态度意义是鉴赏方面的。在肯定鉴赏中,书籍的价值受到强调;在否定鉴赏中,语言和结构方面的问题受到的关注最多。其次,肯定态度意义的表达多于否定态度意义的表达。在表达肯定态度时,显性表达的比例高于隐性表达。第叁,在评判方面,两者也存在相同点。在40篇书评中出现的所有评判方面的例子都是属于社会尊严的,尤其是能力方面的评价。此外,书评中的评判是对原书作者行为的评价,含有更加深刻的人际意义,所以否定评判在评判中的比例低于否定态度在所有态度表达中的比例。这些相同点大多与情景语境和学术书评的特征有关。根据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认为,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在态度意义方面既有独立于文化语境的一面,又有受文化语境影响的一面。(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08-01-20)
王妮娜[10](2008)在《汉语语言学学术期刊书评的体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裁(genre)的概念最早起源传统的文学研究。这个概念虽然在文学领域盛行已久,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在语言学领域变得重要起来。随着篇章语言学与话语分析的发展,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已经成为对语篇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描述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本文通过对汉语语言学期刊的学术书评进行体裁分析,旨在对学术语篇的研究和英汉学术书评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本论文的研究语料由50篇学术书评组成。主要从五大汉语语言学核心期刊各抽取10篇而成。本文的分析分为两大层面,第一层面从宏观上分析汉语学术书评的结构特点,参照Swales(1990)的Move-Step分析模式,以Motta-Roth(1995b)和Nicolaisen's(2002a)归纳的书评结构图式(schema)为基础,得出自己的汉语语言学学术书评的宏观结构特征。第二个层面从微观角度上参考Hyland(2001)的评价分类(evaluative categories)理论,探讨汉语书评在评价策略上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宏观上,汉语书评作者倾向于使用1-3-4和1-2-3-4两种语步结构。而前者以48%的比率成为汉语学术书评的主导模式。与此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汉语书评更具有评价性的特点,突出的表现在Step1.9(对该书进行初步评价),Move3(突出该书重点部分)和Move4(概评被评图书)。微观上,46%的书评作者会完全给予正面的评价,52%的作者会在指出书中长处的同时提及不足。可见汉语书评的表扬性较强,而批评性较弱。研究结果显示,书评体裁不仅存在着跨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存在着跨学科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8-01-08)
语言学学术书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评价理论"的子系统——"级差系统",选取英汉学术书评为语料,借助Ant Conc语料库统计软件,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料中级差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以期揭示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中级差资源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的级差资源丰富;其中语势资源均远多于语焦资源,其原因与书评的特点有关,且英汉书评总体上均使用较多提升资源,因为该资源更易引起读者共鸣;书评内部级差资源的分布变化情况与年份没有明显关系,历时研究并无必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学学术书评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英汉学术期刊中应用语言学书评比较研究:语类与元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熊笠地,张娣.级差理论框架下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的对比分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3].卢佳唯.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书评中促销元素的历时研究[D].武汉大学.2017
[4].王红阳,关青梅.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的级差资源对比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
[5].琚长珍,姜望.国内二十年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研究述评[J].外语教育.2014
[6].关青梅.英汉语言学类学术书评的级差资源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14
[7].刘素静.语言学学术书评中的介入意义[D].山东大学.2013
[8].王红阳,程春松.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
[9].程春松.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08
[10].王妮娜.汉语语言学学术期刊书评的体裁分析[D].东华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