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佩特论文-贺子晗

沃尔特佩特论文-贺子晗

导读:本文包含了沃尔特佩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沃尔特·,佩特,艺术,救赎

沃尔特佩特论文文献综述

贺子晗[1](2019)在《艺术:都市“转型焦虑”的救赎之路——以沃尔特·佩特的文化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评论家沃尔特·佩特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这是由农业文明向城市工业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和信仰焦虑等问题,佩特着眼于理想蓝图的构建,认为艺术具有终极价值,它实现了精神对有限存在的超脱与解放,而音乐状态是所有艺术的终极目标,它最完美地实现了对立的和解,获得了完整性和精神的自由,以这种艺术精神指导生活则意味着静观或沉思,以宁静平和的姿态来应对都市世界的纷扰和产生的焦虑情绪。这种探索对身处历史转折期的21世纪的中国学人和读者不无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陈丽[2](2018)在《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审美与自由》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由精神。佩特继承了康德、席勒等关于艺术与自由的思想,在代表作《文艺复兴》中说明只有从艺术中才能获得自由的感觉。首先,美的鉴赏是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协调游戏,是自由的活动;第二,现代生活被分割成多种体系,只有在艺术中才能获得完整的人性,从而获得自由;第叁,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多种必然规律的束缚,只有通过审美的视角,用艺术精神看待生活,才能够获得自由的感觉。(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8年02期)

宋睿[3](2018)在《审美的人文主义:沃尔特·佩特艺术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特·佩特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促进唯美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从五四以来,对佩特艺术思想的介绍明显不足,且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尝试从辨析“享乐主义”这一概念入手,分析佩特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探讨其艺术思想的道德内涵,解释宗教在其艺术思想中的位置,重新评定他在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价值与地位。通过艺术批评,佩特意在增强人的感觉能力,提高人的审美水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以此破除理性主义对人的感性系统的束缚,抵制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对人的心灵的侵蚀,达到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故而他的艺术思想很难用“享乐主义”来进行完整诠释,用“审美的人文主义”来概括最为贴切。具体来说,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叁个部分讨论佩特的艺术思想:第一个部分辨析“享乐主义”这一概念,认为该词太过笼统、模糊、歧义,同时用来对应Epicureanism和Hedonism会造成相当大的误解。又指出佩特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即追求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寻找平衡,在“一”和“多”之间寻找平衡,并希望提出一套完整的审美方法,让真正的美的艺术能够完善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第二个部分从美善关系方面论述其艺术思想中的道德内涵,佩特奉行“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始终不忘艺术独立性、艺术自律的原则,又充分强调道德对于伟大艺术作品的重要意义,努力权衡“美”与“善”的关系,避免自身滑向“泛唯美主义”的泥淖,最终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基础上,达到“为人生”的目的。第叁个部分从美真关系方面论述其艺术思想中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指出佩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以艺术代替宗教的论断,但实际上他的艺术批评与创作都在努力践行着这一主张,他努力在宗教艺术中寻找能够使人类感受到崇高审美的元素,希望艺术能够独立地成为人类追求的新的信仰。(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陈丽[4](2018)在《审美与道德——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道德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特·佩特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理论奠基人,其代表作《文艺复兴》因宣扬为艺术而艺术以及艺术至上而招致严厉批评。佩特并非完全将艺术与道德分离,在《文艺复兴》之后的作品中力图说明唯美主义原则与道德的一致性。本文首先阐明佩特的相对精神,在此基础上解释其唯美主义理论的真正含义,继而分析其唯美主义与道德精神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8年01期)

宋睿[5](2016)在《一个唯美主义者眼中的文艺复兴——读沃尔特·佩特的《文艺复兴》》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1839-1894)是英国着名文艺批评家、作家,也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常常提及自己的唯美主义思想深受佩特的影响,他可以凭借记忆引述该书结论中的内容,甚至将《文艺复兴》称为"我的金书"(my golden book)。中国对佩特理论的译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徐志摩认为"他的文好像一颗颗的明珠,穿成珠光,金光闪闪,(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6年05期)

王熙恩[6](2016)在《沃尔特·佩特与艺术自律的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佩特的艺术自律理论从未摆脱这些悖论:艺术理念一方面追求在人之感官中的美学呈现,另一方面又以绝对自治的名义疏离人的感官欲求;它是历史和现实之外的存在,是毫无人文企图的幽灵与吸血鬼,却又能够携带着与人相关的全部精神闯入现实;艺术家对于艺术理念的把握总是处于自虐的处境,他必须消灭自我中的任何世俗成分,而奇怪的是,同样幽灵化的艺术家却能够被我们所理解。这些悖论是佩特颠倒艺术与人之精神关系、过分强调艺术绝对自律的结果,它们使去人性化艺术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在极端的意义上说,海德格尔、罗兰·巴特及德里达的激进文本观正是接力佩特的表征,他们合力完成了一场关于艺术自律的神话想象。(本文来源于《中外文论》期刊2016年01期)

陈丽[7](2016)在《沃尔特·佩特的“为艺术而艺术”及其道德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特·佩特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理论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佩特的唯美主义观点承继了康德的美学思想,他指出审美活动的最基本特点是它的无关利益性。佩特鼓励为艺术而艺术,正是基于审美活动的无关利益性。艺术是为欣赏而欣赏,欣赏的过程即是目的,目的和手段得到了统一。佩特倡导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是对现实生活中盛行的功利主义和目的论的质疑和平衡,表现了佩特唯美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道德关怀。(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陈丽[8](2016)在《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历史唯美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佩特认为,艺术表现的是人的思想,而思想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的,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发展相对应,历史为佩特的艺术序列理论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同时,佩特还认为,历史是永恒的变化,但过去并没有在演进的过程中消逝,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生,过去与现在是对立融合的关系。基于这样的历史观,佩特在研究文艺复兴艺术时强调不同时期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延续和融合,并把唯美主义诗歌理解为历史与现在的交融。(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6年01期)

陈丽[9](2006)在《《女士画像》与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女士画像》与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之间的关系,说明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代表了佩特的审美无为的思想,体现了佩特通过审美无为获得人生的完整和自由的理想,而奥斯蒙德并不真正代表佩特的唯美主义精神。(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06年06期)

钟良明[10](1994)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再思索─—论沃尔特·佩特的文艺主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再思索─—论沃尔特·佩特的文艺主张钟良明沃尔特·佩特(WalterH.Pater,18391894)生于伦敦,大学毕业后不久(1864)就退隐书房修身养性、潜心治学,一生将学问视为神圣,将做学问看作宗教仪式一般严肃。就是这样一位圣徒...(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1994年02期)

沃尔特佩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由精神。佩特继承了康德、席勒等关于艺术与自由的思想,在代表作《文艺复兴》中说明只有从艺术中才能获得自由的感觉。首先,美的鉴赏是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协调游戏,是自由的活动;第二,现代生活被分割成多种体系,只有在艺术中才能获得完整的人性,从而获得自由;第叁,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多种必然规律的束缚,只有通过审美的视角,用艺术精神看待生活,才能够获得自由的感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沃尔特佩特论文参考文献

[1].贺子晗.艺术:都市“转型焦虑”的救赎之路——以沃尔特·佩特的文化观为例[J].都市文化研究.2019

[2].陈丽.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审美与自由[J].外国语文.2018

[3].宋睿.审美的人文主义:沃尔特·佩特艺术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4].陈丽.审美与道德——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道德观[J].国外文学.2018

[5].宋睿.一个唯美主义者眼中的文艺复兴——读沃尔特·佩特的《文艺复兴》[J].美育学刊.2016

[6].王熙恩.沃尔特·佩特与艺术自律的神话[J].中外文论.2016

[7].陈丽.沃尔特·佩特的“为艺术而艺术”及其道德意义[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陈丽.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历史唯美主义[J].外国语文.2016

[9].陈丽.《女士画像》与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6

[10].钟良明.“为艺术而艺术”的再思索─—论沃尔特·佩特的文艺主张[J].外国文学评论.1994

标签:;  ;  ;  ;  

沃尔特佩特论文-贺子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