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含论文-李秀秀

手性含论文-李秀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性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烯酰胺,β-氰基肉桂酸酯,手性胺,铑

手性含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秀[1](2018)在《金属铑、镍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手性含氮化合物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手性过渡金属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是合成光学纯化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在过去几十年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光学纯的手性胺化合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可用作拆分试剂,手性助剂以及用于合成包括天然和非天然产物的各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关键中间体。本文设计了两种新类型的烯酰胺底物,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性膦配体与金属铑络合催化的不对称还原反应,高效高对映选择性的获得目标手性胺类化合物。除此之外,通过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氢键作用,我们完成了手性γ-氨基丁酸及其衍生物的高效高选择性的不对称还原合成。最后,我们使用金属镍完成了对顺反式混合的β-脱氢氨基酸酯的不对称还原,取得了不次于稀有金属的对映选择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Rh/Me-DuPhos催化体系完成了对α-氨基丙烯腈的不对称氢化反应,高效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光学纯的α-氨基腈。对于无论是芳基、烷基取代的α-氨基丙烯腈,以及α,β-不饱和的共轭氨基丙烯腈都可以顺利转化为相应的α-氨基腈。考虑到氰基官能团的多种衍生反应,该方法可用于多样化导向合成和药物合成。2)将金属催化与小分子催化有机结合,通过硫脲结构在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引入氢键给体,我们使用Rh/ZhaoPhos催化体系完成了对可作为氢键受体的β-氰基肉桂酸酯类底物的不对称氢化,合成了一系列对映体纯的手性γ-氨基丁酸及其衍生物。该方法为合成(S)-Pregabalin、(R)-Phenibut、(R)-Baclofen、δ-手性氨基醇、γ-手性吡咯烷酮提供了简洁的合成路径。3)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四取代的环状烯酰胺,使用Rh/Binapine催化体系完成了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底物的不对称氢化。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五元、六元、七元等多种含有官能团的烯酰胺底物被高效高对映选择性的还原为相应的环烷基酰胺。该方法为环烷基胺的合成提供了一条高效简洁的路径。4)使用金属镍与市售的配体Binapine组成的金属络合物,无需添加剂,可以高效高选择性的不对称还原Z/E混合的还原β-(乙酰基)丙烯酸酯合成对映纯的β-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对于无论是芳香取代的还是烷基取代的底物具有优异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该方法为合成手性β-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提供了一条更加经济的合成路径。(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4-01)

杨武林[2](2017)在《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开发和化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而催化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构建手性氮杂环最理想和高效的方法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3+3]环加成反应构建多取代手性四氢-γ-咔啉化合物;2)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3+2]环加成反应合成螺环双吡咯烷化合物,同时发展了手性2,3'-螺环双吡咯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3)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3+2]环加成反应构建螺环吡咯烷噻(恶)唑烷二酮化合物。在第一部分工作中,首次实现了亚甲胺叶立德与2-吲哚硝基烯烃的不对称1,3-偶极[3+3]环加成反应,为合成全取代手性四氢-γ-咔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反应使用CuPF6和平面手性二茂铁P,N-配体Ph-Phosferrox为手性催化剂,能有效抑制传统的[3+2]环加成反应,以高收率及优秀的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合成得到了一系列结构多样的手性四氢-γ-咔啉化合物。此外,实验结果表明该[3+3]环加成反应按照分步机理进行。在第二部分工作中,基于本课题组开发的Cu(OAc)2/二氢咪唑并喹啉类氮氧配体催化体系,实现了亚甲胺叶立德与衣康酰亚胺衍生物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取得了优秀的收率及立体选择性。环加成产物经简单的还原反应,简便高效的合成了螺环双吡咯烷化合物。此外,以环状亚甲胺叶立德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为关键步骤,发展了合成手性2,3'-螺环双吡咯烷化合物的新方法。在第叁部分工作中,利用亚甲胺叶立德与5-亚烷基噻唑烷二酮的[3+2]环加成反应,方便的构建了一类结构新颖的螺环吡咯烷噻唑烷二酮化合物,采用CuBF4/二氢咪唑并喹啉氮氧配体催化体系,实现了该反应优秀的立体选择性控制。此外,该催化体系同样适用于5-亚烷基恶唑烷二酮参与的[3+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合成了螺环吡咯烷恶唑烷二酮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6-26)

黄毅勇,杨星[3](2016)在《不对称合成手性含叁氟甲基杂环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表明,在母体分子中引入氟原子或含氟基团,不仅可以改善其代谢稳定性,还可以改变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手性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药物活性的分子中,随着有机氟化学和手性合成的发展,手性含叁氟甲基杂环化合物的构建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含氟砌块的设计合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1-18)

李春艳[4](2016)在《M(?)bius环状手性含硫多酸和Keggin型磷钨酸盐衍生物电子圆二色谱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简称多酸(POMs),也被称为金属-氧簇(Metal-Oxygen Clusters).是一类由前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形成的多核配合物,其发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构成多酸的金属离子一般处于d~0电子构型,常见的为V~(5+),Nb~(~(5+)),Mo~(6),Ta~(5+)和W~(6),其中Mo和W是多酸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多酸中呈八面体的{Mo_6}单元和呈四面体的{MO_4}单元通过共边、共角以及共面连接,进而构成了结构繁多、功能各异的多阴离子。手性多酸兼备了多酸与手性材料的优点,相关性能更优于二者。手性多酸及相关衍生物具备新颖独特的立体结构,并且在立体选择性催化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成为研究的新热点。由于多酸化合物含有大量的金属原子,而且负电荷较高,所以,有关多酸的理论计算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本论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手性M?bius环状多酸与手性有机阳离子修饰的Keggin型磷钨酸衍生物的电子结构,通过电子圆二色谱(ECD谱)分析确定体系的手性起源与电子跃迁特点。此外还研究了贵金属多酸[M~(n+)Pd_(15)(μ3-SeO_3)10(μ5-O)_(10)]~((10-n)-)的电子性质及阳离子模版效应。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研究了手性环状含硫酸阴离子[(Mo_2S_2O_2)_4(OH)_6(C_4O_4)(Mo_2O_~)]~(4-)(1a)及其单电子、双电子还原态[1a]~-和[1a]~(2-)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以及ECD谱。手性环簇1a及其单双电子还原态体系[1a]~-和[1a]~(2-)的ECD谱峰形相似,还原态体系的转动强度明显增强。体系1a的ECD谱共有六个峰,电荷转移主要由{C_4O_4}单元中的O原子、C原子到S原子、Mo原子以及端氧Ot原子。表明{C_4O_4}单元是旋光发色团,对手性环簇1a的ECD谱有主要贡献。与手性环簇la相比,还原态体系的电荷转移形式除了由{C_4O_4}单元转移到{Mo_2~ⅤO_2S_2}单元和{Mo_2~ⅥO_8}单元,还存在{Mo_2~ⅤO_2S_2}和{Mo_2~ⅥO_8}单元间的电荷转移,并且还原态体系的电荷转移程度明显增强。2、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单钒取代Keggin型磷钼酸盐与手性有机阳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R,R)-BPEA-PMo_(11)~Ⅴ]~(3-)及其单电子还原体系[(R,R)-BPEA-PMo_(11)~Ⅴ]~(4-)的电子性质与手性旋光性质,分别模拟了体系的ECD谱。结果表明,单电子还原体系的还原位置主要是在金属钒上。完全氧化态的电荷转移主要由有机片段及多酸的氧原子到多酸的钒原子和钼原子上,属于短波区域配位原子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还原态体系[(R, R)-BPEA-PMo_(11)~Ⅴ]~(4-)的电荷转移形式主要由多酸的V~(4+)离子到Mo~(6+)离子,还有少部分V~(4+)离子本身的d-d跃迁,属于长波区域金属离子的价间电荷转移(ⅣCT)。3、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星形钯多酸[Mn+Pd_(15)(μ3-SeO_3)10(μ/5-O)_(10)]~((10-n)-)(M= Li~+, Na~+, K~+, Rb~+, Mg~(2+), Ca~(2+), Zn~(2+))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阳离子模板效应。体系MPd_(15) (M = Li~+, Na~+, K~+,的络合能和△E_B+△E_(solvation)的变化趋势为LiPd_(15)>NaPd_(15)>KPd_(15)> RbPd_(15)。由于体系MPd_(15)(M = Mg~(2+), Ca~(2+), Zn~(2+))的静电相互作用△E_(elst)与轨道相互作用△E_(orb)较大,使得能量△E_B+△E_(solvation)较大。与一价金属阳离子相比,Pd_(15)簇更易与二价金属阳离子相互作用。虽然Ca~(2+)的半径与Na+大小相似,但Ca~(2+)具有较高的正电荷,所以,Ca~(2+)与Pd_(15)簇的相互作用更强。结果表明,半径尺寸相对较小和正电荷较高的金属阳离子易于与Pd_(15)簇结合。(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于会娟,赵营,何军,莫伟杰,余林[5](2015)在《新型四齿手性含硫(氮)配体的合成及其在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R,2R)-环己二胺酒石酸盐为原料,分别与2-噻唑甲醛和4-咪唑甲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四齿手性亚胺配体——(1R,2R)-N,N'-二(2-噻唑基)-1,2-环己二胺(L1,CCDC:1 003 830)和(1R,2R)-N,N'-二(4-咪唑基)-1,2-环己二胺(L2),其中L1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ESI-MS,元素分析和X-单晶衍射表征。研究了L1和L2分别与金属络合物[MR]经原位反应制得的催化剂(Cat1M和Cat2M)对苯乙酮经不对称氢转移反应合成手性α-苯乙醇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L1与[Ir Cl(cod)]2经原位反应制得的催化剂Cat1Ir的催化活性优于Cat2Ir。以异丙醇为氢源,在异丙醇/氢氧化钾反应体系中,研究了Cat1Ir对芳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结果表明:Cat1Ir能有效地催化还原芳香酮,大部分芳香酮的转化率均>99%。(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07期)

应向贤,范雅君,黄美娟,汪钊[6](2015)在《手性含氮饱和杂环醇的化学法与生物酶法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含氮饱和杂环醇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许多合成药物和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组成单元。综述了哌啶醇、奎宁醇及吡咯烷醇等手性醇的化学及生物酶法合成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酶法在制备手性哌啶醇、奎宁醇及吡咯烷醇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5年02期)

方鑫[7](2015)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构建手性含硫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含硫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在化学和生物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催化不对称的方法合成手性有机硫化物受到越来越多化学家的关注,而硫亲核试剂与亲电受体的加成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形成碳-硫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机催化是近十几年来不对称催化领域中发展最迅速、最具竞争力的研究方向。为了开发新颖的构建手性含硫化合物的方法,我们设计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催化不对称反应,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首次以双功能方酰胺为有机催化剂,实现了硫醇与含叁氟甲基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在1mol%催化剂用量下,以高达99%的收率和优秀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5% ee)得到手性叁氟甲基化的氮硫缩醛化合物。此外,我们还提出了可能的双活化过渡态模型来解释该反应的立体选择性。2)成功实现了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催化的2,5-二羟基-1,4-二噻烷与吡唑烷-3-酮叶立德的[3+3]环加成反应,以高达96%的收率和优秀的非对映选择性(>20:1 dr)高效构建高度官能化的六元二氮稠杂环化合物。而且,我们还对该环加成反应提出了可能的硫杂加成-环化分步反应机理。3)首次以我们课题组发展的含有多氢键给体的双功能氨基-硫脲为催化剂,实现了硫醇与α,p-不饱和六氟异丙酯的不对称硫杂Michael加成反应。该催化体系底物适用范围广、反应活性高、对映选择性好(90->99% ee),引入拉电子的六氟异丙酯基团对增强α,β-不饱和酯的亲电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将此方法学成功应用于抗抑郁药物(R)-Thiazesim的简便高效合成。(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5-04-01)

姬嗣玉[8](2015)在《α-羟基手性含磷化合物的不对称氯代反应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化学与人类生活相关密切,在农业,生物工程,医学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手性含磷化合物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首先论述手性含磷化合物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部分:本论文第一部分,对(RP)-(–)-苯基薄荷基亚磷酸酯的合成方法改进做了系统研究。第二部分,我们在制备H-亚磷酸酯的基础上,研究其与对α,β-不饱和醛加成获得的烯丙基α-羟基类化合物的合成,并制备了一系列的α-羟基膦氧化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体衍射确定了P,C-立体构型。第叁部分,参照Appel反应条件,通过一步反应完成从α-羟基烯丙基膦酸酯转化为γ-氯-γ,β不饱和磷酸酯的反应,并对该反应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同时提出了“鏻盐诱导的烯丙基重排”的反应机理。第四部分,探索研究了?-氯代磷酸酯通过Kumada偶联反应制备烷基膦氧化合物,以drP高达>99:1和drC高达>92:8和较高的产率得到产物。第五部分,在?-羟基磷化合物的基础上对制备新型膦氢试剂,并对新型膦氢试剂合成和反应性能做了探索研究。本论文以(RP)-(–)-苯基薄荷基亚磷酸酯合成为基点,合成了一系列P-C键,C-C键的新化合物,并用详尽数据解释实验现象,希望可以在磷化学方面提供一些实验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5-04-01)

曹旭[9](2014)在《手性含硫齐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主链中含硫的手性聚合物的研究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扩充功能性手性聚合物的种类;硫原子是一种属性较“软”的原子,能与软金属(比如钯等)形成强键,对过渡金属离子有很强的配位键合能力。在手性聚合物主链中的引入硫原子可能会对聚合物的功能与性质产生较大影响,并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因此本文以光学活性的环硫醚作为单体制备了手性聚硫醚,并主要考察了它们在离子识别、对映体选择性识别等方面的性质和作用。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主要工作如下:以2-萘酚、香豆素或叁苯甲烷为起始物,与S型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具有手性环氧官能团的中间体,再和硫氰酸盐反应,得到含有单环硫醚官能团的手性单体,然后采用溶液或本体聚合的方法得到的单环硫的手性齐聚物b2,c3,d3。此外,还以间苯二酚为原料和二氯二乙基醚反应制得1,5-双(2-羟基苯氧基)-3-氧杂戊烷冠醚,与S型环氧氯丙烷反应,接着再和硫氰酸盐反应,得到带双环硫醚官能团的手性单体,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得到的双环硫醚的手性齐聚物a3。所有中间产物、目标单体及最终制备得到的手性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等表征手段确认了它们的结构。利用紫外、荧光等测试手段对获得的手性硫醚齐聚物a3,b2,c3的离子识别和对映体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手性硫醚齐聚物a3对铜离子和汞离子具有较好的识别效应,而且对(R)-联萘酚和(S)-联萘酚有一定程度的识别作用;b2也对汞离子和铬离子有识别效应,而对手性物质识别作用有限;c3由于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难以对其性能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另外,为了提高含硫聚合物主链的刚性,促使其在溶液中形成稳定螺旋结构,本文还探索了利用氧化剂氧化聚硫醚d3中硫成亚砜d4的实验,通过旋光性能的测试,d4在氧化前后的聚合物旋光度差异变化不大,说明了由于主链中C-S-C键变成C-S(O)-C,主链结构并没有如设想的那样变得更加刚性,聚合物在溶液中仍难以保持稳定的螺旋构型。(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4-10-01)

陆良秋,阳青青,安静,肖文精[10](2014)在《手性含氮杂环合成中的硫叶立德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都含有手性杂环骨架,尤其是手性氮杂环骨架,因此,研究含氮手性杂环的高效构建具有重要意义[1]。最近,我们发展了叁种不同类型的硫叶立德参与的串联反应,分别是[4+1]环化/重排串联反应,[4+1]/[3+2]环加成串联反应和Michael加成/N-烷基化串联反应,并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成功地合成一系列重要的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2]。(本文来源于《手性中国2014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9-29)

手性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开发和化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而催化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构建手性氮杂环最理想和高效的方法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3+3]环加成反应构建多取代手性四氢-γ-咔啉化合物;2)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3+2]环加成反应合成螺环双吡咯烷化合物,同时发展了手性2,3'-螺环双吡咯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3)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3+2]环加成反应构建螺环吡咯烷噻(恶)唑烷二酮化合物。在第一部分工作中,首次实现了亚甲胺叶立德与2-吲哚硝基烯烃的不对称1,3-偶极[3+3]环加成反应,为合成全取代手性四氢-γ-咔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反应使用CuPF6和平面手性二茂铁P,N-配体Ph-Phosferrox为手性催化剂,能有效抑制传统的[3+2]环加成反应,以高收率及优秀的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合成得到了一系列结构多样的手性四氢-γ-咔啉化合物。此外,实验结果表明该[3+3]环加成反应按照分步机理进行。在第二部分工作中,基于本课题组开发的Cu(OAc)2/二氢咪唑并喹啉类氮氧配体催化体系,实现了亚甲胺叶立德与衣康酰亚胺衍生物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取得了优秀的收率及立体选择性。环加成产物经简单的还原反应,简便高效的合成了螺环双吡咯烷化合物。此外,以环状亚甲胺叶立德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为关键步骤,发展了合成手性2,3'-螺环双吡咯烷化合物的新方法。在第叁部分工作中,利用亚甲胺叶立德与5-亚烷基噻唑烷二酮的[3+2]环加成反应,方便的构建了一类结构新颖的螺环吡咯烷噻唑烷二酮化合物,采用CuBF4/二氢咪唑并喹啉氮氧配体催化体系,实现了该反应优秀的立体选择性控制。此外,该催化体系同样适用于5-亚烷基恶唑烷二酮参与的[3+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合成了螺环吡咯烷恶唑烷二酮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性含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秀秀.金属铑、镍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手性含氮化合物的制备[D].武汉大学.2018

[2].杨武林.铜催化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D].华东理工大学.2017

[3].黄毅勇,杨星.不对称合成手性含叁氟甲基杂环化合物[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集.2016

[4].李春艳.M(?)bius环状手性含硫多酸和Keggin型磷钨酸盐衍生物电子圆二色谱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5].于会娟,赵营,何军,莫伟杰,余林.新型四齿手性含硫(氮)配体的合成及其在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中的应用[J].合成化学.2015

[6].应向贤,范雅君,黄美娟,汪钊.手性含氮饱和杂环醇的化学法与生物酶法合成[J].发酵科技通讯.2015

[7].方鑫.不对称有机催化构建手性含硫化合物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

[8].姬嗣玉.α-羟基手性含磷化合物的不对称氯代反应的研究和应用[D].聊城大学.2015

[9].曹旭.手性含硫齐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4

[10].陆良秋,阳青青,安静,肖文精.手性含氮杂环合成中的硫叶立德反应[C].手性中国2014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标签:;  ;  ;  ;  

手性含论文-李秀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