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综合方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康复操,颈痛颗粒
中医综合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黄英,杜炜杰,周东辉,杜红根[1](2019)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远期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安全性和远期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佩戴颈围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Odom分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Od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Od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NDI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vs. 9.30%,P>0.05)。治疗后12、24和4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用于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显着降低患者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海林[2](2019)在《中医综合方案干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临床进展情况及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AChA)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析因设计的研究方法,将120例AChA区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每组30例。基础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抗血小板聚集,中药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通脉方颗粒剂,双活血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银杏叶提取物两种活血化瘀注射液,中医综合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银杏叶提取物以及益肾通脉方颗粒剂。将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临床进展发生率及临床有效率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将脑出血、死亡事件、肝肾功能异常作为不良事件的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有效性评价:基础治疗组、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76.7%、80.0%、93.3%,临床进展发生率分别为60.0%、50.0%、46.7%、23.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治疗后14 d,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中药与双活血治疗后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46,P=0.040)。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治疗后14 d,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Bl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中药与双活血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40)。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14 d,中药组、中医综合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但中药与双活血未见显着交互作用(P=0.161)。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安全高效,可显着减缓临床进展,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周建伟,王欣欣,郑玉英,赵菁菁,黄晓华[3](2019)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硫辛酸+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以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iton Velocity,NCV)、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中医症状评分及SF-36为观察指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在SF-36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MDNS评分及SF-36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MDNS评分及NCV评分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DSPN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崔喜双[4](2019)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以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以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疗效显着,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6期)
陆宇云,黄梅,吴代陆[5](2019)在《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制定出一套方便有效的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方法】将120例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瓜蒌牛蒡汤加减内服、双柏油膏外敷及手法通乳等)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并于治疗后1个月观察2组的回乳情况。【结果】(1)治疗5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5 d后,治疗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回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确切,治疗过程不影响哺乳,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蓉[6](2019)在《“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对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在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中应用"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及体检的16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在随机原则下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6例)。给予对照组饮食及运动等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即进行穴位针灸及饮食、运动等干预,对两种管理方案下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逆转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与干预前相比均显着下降(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糖尿病发病率上,观察组显着较低(P<0.05)。观察组糖尿病前期逆转为正常耐糖量逆转率明显较高(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显着较低(P<0.05)。结论: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干预应用于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有助于其向正常糖耐量逆转,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叶瑞航,骆国勇[7](2019)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生活质量与复发率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生活质量与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治疗的120例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和观察组(中医综合治疗),每组6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3.2%vs76.3%);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评分方面要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复发率对比,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4%vs11.9%);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复发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叶伟翔[8](2019)在《中医综合调养方案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CKD进展危险因素干预的前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综合调养方案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进展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入组病例来源于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就诊的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共72例,其中中途失访5例,进入终点事件2例,最终纳入研究65例。所有入组病人入组之前先进行传统危险因素评估,并根据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结果,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中医综合调养方案,具体调养方案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课题“中医综合调养方案对慢性肾脏病进展高危因素干预的前瞻性登记研究”,每次随访后要求病人填写饮食情况调查表和中医综合调养日志以评估患者依从性。在入组前(0时点)、入组后(12时点)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肾功能指标(BUN、Scr)、血尿酸(SUA)、血脂指标(TG、TC、LDL-C、HDL-C)、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指标监测,同时定期监测白细胞、转氨酶、大便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将监测数据录入广东省中医院慢病管理系统,并在完成为期1年的研究后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将资料导出至EXCEL表格,使用SPSS统计软件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入组前所处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对患者进行分组,依照患者入组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的肾功能进展情况及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结果:(1)基本情况:纳入研究患者共65名。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者79岁,年龄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59.88±10.73岁;慢性肾脏病病程最长者456月,最短者4月,平均107.83±93.33月;BMI最大者33.3,最小值19.0,平均24.35±3.32。(2)中医证型分布:65名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型数量最多,占比为50.8%,其次为脾肾气虚证型,占比为33.8%;65名患者中共有54名患者存在兼证,其中湿热证数量最多,占比达64.6%。(3)原发病分布状况:65名患者中原发病最多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共26例;其次为高血压性肾损害,共18例。(4)危险因素分布状况:合并有叁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数量在65名患者中数量最多,为31名。且在CKD各期中数量最多。(5)肾功能进展评估:CKD2期、CKD3a期、CKD3b期患者入组前后eGFR、A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KD3b期患者BUN水平存在差异(P<0.05),入组后BUN水平高于入组前。CKD4期患者入组前后eGFR、Scr、BUN存在差异(P<0.05),入组后eGFR水平低于入组前,Scr、BUN水平高于入组前。(6)危险因素控制情况:CKD2、CKD3b、CKD4期患者入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KD3a期患者入组前后收缩压水平存在差异(P<0.05),入组后水平高于入组前。CKD2期、CKD3a、CKD3b期患者入组前后TC、TG、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KD2期、CKD4期患者LDL-C入组前后存在差异(P<0.05),入组后水平低于入组前;CKD4期患者入组前后TG水平存在差异(P<0.05),入组后水平低于入组前。CKD2期、CKD3a期、CKD3b期患者SUA水平入组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CKD4期患者入组前后SUA水平存在差异(P<0.05),入组后水平低于入组前。(7)疗效指标评价:CKD2-4期患者入组前后eGFR变化值均小于4ml/min/㎡,ACR入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入组后水平高于入组前。肾功能显着性下降患者4人,除进入终点事件患者外,进入终末期肾病患者0人。结论:(1)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再根据患者自身存在的慢性肾脏病进展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进行针对性地采用中医综合调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CKD2-4期患者肾功能的进展,对于CKD各期患者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干预作用。(2)基础治疗联合调养方案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相关指标有一定干预作用,对血压的干预效果不明显。(3)本研究尚不能证明中医综合调养方案对危险因素的单独作用,还需要继续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扩大样本量、设置对照组别以证实中医综合调养方案本身对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以及对肾功能进展的延缓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3)
曾庆声[9](2019)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社区卫生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出68例,询问患者的治疗意愿后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牵引和中药烫熨),收集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35%,P <0.05;治疗10 d、30 d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的应用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施文芹[10](2019)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显示,我院在2015年5月~2018年6月共接诊治疗过9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肝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7期)
中医综合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AChA)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析因设计的研究方法,将120例AChA区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每组30例。基础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抗血小板聚集,中药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通脉方颗粒剂,双活血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银杏叶提取物两种活血化瘀注射液,中医综合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银杏叶提取物以及益肾通脉方颗粒剂。将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临床进展发生率及临床有效率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将脑出血、死亡事件、肝肾功能异常作为不良事件的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有效性评价:基础治疗组、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76.7%、80.0%、93.3%,临床进展发生率分别为60.0%、50.0%、46.7%、23.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治疗后14 d,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中药与双活血治疗后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46,P=0.040)。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治疗后14 d,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Bl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中药与双活血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40)。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14 d,中药组、中医综合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但中药与双活血未见显着交互作用(P=0.161)。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安全高效,可显着减缓临床进展,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综合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1].黄英,杜炜杰,周东辉,杜红根.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远期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
[2].张海林.中医综合方案干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临床进展情况及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3].周建伟,王欣欣,郑玉英,赵菁菁,黄晓华.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四川中医.2019
[4].崔喜双.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陆宇云,黄梅,吴代陆.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6].黄蓉.“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对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9
[7].叶瑞航,骆国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生活质量与复发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
[8].叶伟翔.中医综合调养方案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CKD进展危险因素干预的前瞻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9].曾庆声.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9
[10].施文芹.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