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学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重美学价值,大型运动会,开幕式
美学价值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英[1](2019)在《叁重美学价值观视域下的后奥运时期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有叁重美学价值:形美、意美和德美。大型开幕式的表演由形美的外练,到意美的表达,至德美的传递,最终实现审美与自我认同的高度统一、构建自由的美学乌托邦,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以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八、九、十届全运会、北京奥运会,特别是后奥运时代的第十一届至十叁届全运会以及广州亚运会为研究对象,客观剖析和解读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组织和实施中的叁重美学价值,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为第十四届全运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丰良[2](2019)在《试论传统瓷雕的美学内涵及其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瓷雕是陶瓷美术艺苑中的一朵奇葩。陶瓷雕塑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陶器雕塑。陶瓷雕塑从原始宗教崇拜、隋葬明器中挣脱出去,成为满族人们审美需求的一个陶瓷品类。景德镇的传统陶瓷雕塑,经过历代艺人的塑造,以其造型传神逼真,彩饰华丽,艺术性强而闻名于世。为景德镇五大名瓷之一。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学传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超(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陶瓷》期刊2019年04期)
蔡健,孙悦[3](2018)在《德育美学观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美学观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提供了新思维。大学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动力,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规范形态和抽象概括。在德育美学观指导下,高校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美的显现、"作品美"的创造和形式美的营造,构建学生的认同感,从而推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践行。(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8年04期)
何长仁,耿家林[4](2017)在《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学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精神作为石油文化灵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爱国"是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复调;"创业"是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自由;"求实"是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智慧;"奉献"是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实现。(本文来源于《大庆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张利群[5](2016)在《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美学精神之“魂”是其安身立命、生生不已之生命灵魂,指其内涵、底蕴、宗旨及其价值取向所彰显的精神魂魄。中华美学精神内涵无疑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美学上亦即中华美学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6-07-06)
焦帅[6](201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基于接受美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而思政教育的主体间性、生活化、互动性转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的内涵,以及接受美学的"读者参与"、"期待视野"、"第二文本"等核心理论高度契合;后者也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了哲学理据。(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S1期)
乔雪竹,张小锋[7](2016)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好中华美学精神“大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关键的是要抓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好中华美学的"大文章"。当前,在传承和发扬中华美学精神中仍存在认识问题、合力问题和改革创新等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从叁个层面努力:国家层面要有导向、设计和投入;社会层面要全党动手、人人参与、全员动员;学校和文化单位要加强美育教育和文化认同教育。只有传承好中华美学精神,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高教)》期刊2016年04期)
李飞[8](2015)在《影片《阿甘正传》折射的美国社会价值观——基于文学和美学角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电影《阿甘正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有着积极的人生取向和独特的美学追求。本文通过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尝试着分析其背后的隐喻象征的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36期)
黄建华[9](2015)在《儒家美学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一种美学思想,"仁"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追求理想人格和完善人性之美,促进人的本质发展,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仁"的心灵,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在现代高校教育中,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回归到人性教育上,能更好地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黄建华[10](2015)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基于儒家美学思想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长期发生着作用,本文以儒家美学思想为视角,阐述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意义。并立足高校教育,提出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28期)
美学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瓷雕是陶瓷美术艺苑中的一朵奇葩。陶瓷雕塑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陶器雕塑。陶瓷雕塑从原始宗教崇拜、隋葬明器中挣脱出去,成为满族人们审美需求的一个陶瓷品类。景德镇的传统陶瓷雕塑,经过历代艺人的塑造,以其造型传神逼真,彩饰华丽,艺术性强而闻名于世。为景德镇五大名瓷之一。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学传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学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1].王英.叁重美学价值观视域下的后奥运时期大型运动会开幕式[J].山东体育科技.2019
[2].丰良.试论传统瓷雕的美学内涵及其价值观[J].景德镇陶瓷.2019
[3].蔡健,孙悦.德育美学观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
[4].何长仁,耿家林.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学刍议[J].大庆社会科学.2017
[5].张利群.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N].文艺报.2016
[6].焦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基于接受美学的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乔雪竹,张小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好中华美学精神“大文章”[J].北京教育(高教).2016
[8].李飞.影片《阿甘正传》折射的美国社会价值观——基于文学和美学角度的分析[J].校园英语.2015
[9].黄建华.儒家美学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10].黄建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基于儒家美学思想视角[J].科技视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