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肺水动态变化论文-陈军,谭德敏,陈绵军

血管肺水动态变化论文-陈军,谭德敏,陈绵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肺水动态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预后

血管肺水动态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军,谭德敏,陈绵军[1](201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ARDS患者101例,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和EVLWI。结果:101例患者28 d内死亡24例,存活77例;治疗72 h后存活患者MAP(64.5±5.9)mm Hg,明显高于入院时和死亡患者(P<0.05);存活患者氧合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治疗48 h和72 h氧合指数为(180.3±31.6)mm Hg和(220.2±29.9)mm Hg,明显高于死亡患者(均P<0.05);存活患者EVLWI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而死亡患者EVLWI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P<0.05),其中存活患者治疗48 h和72 h,EVLWI为(10.8±3.1)m L/kg和(8.4±2.4)m L/kg,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5);氧合指数和EVLWI呈负相关(r=-0.342,P<0.05)。结论:氧合指数和EVLWI动态变化对判断ARDS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谭宝玲[2](2018)在《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愈组与死亡组,其中治愈组37例,死亡组11例,观察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等相关指标。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氧合指数不断增加,EVLWI、PVPI不断降低;死亡组患者氧合指数不断降低,CI、PVPI、EVLWI指数不断增加,第3日与首日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第3日氧合指数增加,EVLWI、CI水平下降,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与EVLWI为负相关。结论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工作开展具有显着的判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8年01期)

侯昌权,陈文凯[3](2016)在《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氧合指数等相关指标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RD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2组患者在入住ICU病房后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住ICU病房时的APACHEⅡ评分显着升高(P<0.05);存活组氧合指数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EVLWI、PVPI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死亡组氧合指数随时间呈下降的趋势,EVLWI、CI及PVPI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均P<0.05),与死亡组第2、3天比较,存活组CI、EVLWI显着降低,氧合指数显着升高(P<0.05);经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显着负相关性,与CVP无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EVLWI及氧合指数对判断ARD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李科,王国兴[4](2016)在《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血浆脑钠肽的动态变化值对ARD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和危险因素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血浆脑钠肽(△BNP)动态变化值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意义,并分析影响短期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85例ARDS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叁组,比较叁组治疗1 d和3 d的病情变化、△EV-LWI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轻、中、重度叁组ARDS患者的生存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8天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5例患者入选。随着病情加重,叁组间血乳酸、BNP、氧合指数、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LIS评分、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均有显着差异(均P<0.05)。治疗3 d后,存活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明显增加(P<0.05),BNP、氧合指数(OI)、APACHE II、SOFA、LIS评分、EVLWI和PVPI等均显着降低(P<0.05),而死亡组病情变化不显着(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叁组的生存有显着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_(1~3 d)(OR 1.25,95%CI:1.01~2.25,P=0.003)、△EVLWI_(1~3 d)(OR 4.32,95%CI:2.21~8.01,P=0.002)和△PVPI_(1~3 d)(OR 3.23,95%CI:2.43~5.11,P=0.001)为28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EVLWI和BNP有利于评估ARDS患者的预后,△EVLWI、△PVPI、△BNP是ARDS患者28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6期)

邢柏,谭世峰,黄山,王明禄,王首江[5](2014)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管外肺水指数及呼吸指数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呼吸指数(RI)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意义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55例入ICU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相关数据,评价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55例患者中存活组35例,死亡组20例。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的一般情况、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EVLWI和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第3天的RI、EVLWI值明显高于存活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ICU第1天、前3 d的液体平衡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液体负平衡患者病死率相对较低。两组患者EVLWI与RI呈明显正相关(r=0.642,P<0.01),而与氧合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135,P=0.325)。EVLWI3与预后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77±0.061),当EVLWI3>8.8 ml/kg时,评价预后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2.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EVLWI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EVLWI与RI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4年22期)

唐坎凯,温晓红,董朝晖,姚林华,徐巍[6](2014)在《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4例2011年1月至12月入院的ARDS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16例)与死亡组(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运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 CCO)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一般情况、MAP、CVP、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心排指数(C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2、3天存活组氧合指数上升,EVLWI、血乳酸降低,死亡组则相反,叁个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EVLWI与氧和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46,P<0.01);EVLWI与CVP无明显相关性(r=-0.11,P=0.146)。置管第3天的EVLWI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8±0.069。置管第3天的EVLWI>8.5ml/kg时,预后评价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56.8%。结论 EVLWI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同时也提示EVLWI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变化与应对——2014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1)

邓宁,常为民,王春全,杨进军,郭伟[7](2012)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预后,将23例ARDS患者分为存活组(n=13)及死亡组(n=10)。连续3 d利用PiCCO监护仪测定入选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除血乳酸水平外,其他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ICU时EVLWI均较高[(13.9±3.45)mL/kg比(14.87±5.75)mL/kg,P>0.05],但无明显差异。在强化治疗的第2 d,存活组患者EVLWI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组患者的EVLWI轻度上升,两组间EVLWI出现明显差异[(11.07±2.51)mL/kg比(15.63±5.05)mL/kg,P<0.05]。治疗后第3 d两组患者EVLWI间差别更加明显[(10.32±1.57)mL/kg比(16.6±4.33)mL/kg,P<0.01]。结论 ELVW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ARDS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也提示EVLWI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唐坎凯,温晓红,董朝晖,姚林华,徐巍[8](2012)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将2011年1月至12月收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24例ARDS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16例)与死亡组(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的一般情况、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心排指数和EVL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第1天到第3天,存活组氧合指数逐天上升,EVLWI、血乳酸值逐天降低,而死亡组叁个指标均逐天降低,叁个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46,P<0.01),而EVLWI与CVP无明显相关性(r=-0.11,P=0.146)。第3天的EVLWI与预后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38±0.069,当EVLWI>8.5ml/kg时,预后评价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56.8%。结论 EVLWI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EVLWI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05期)

梁道业,马春林[9](2012)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影响脓毒性休克病情判断及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将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存活组32例,死亡组14例。并选择同期类似病种无休克患者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诊断即刻、12、243、6、48 h测定各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炎症因子TNF-αI、L-8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性休克患者的EVLWI、PVPI及TNF-αI、L-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存活组相比,随时间推移,死亡组患者的EVLWI、PVPI及TNF-αI、L-8水平进行性增高(P<0.01);虽然存活组患者的EVLWI、PVPI及TNF-αI、L-8水平在病程中一度升高,随病情好转而逐步下降。EVLWI、PVPI与TNF-αI、L-8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随病情进展,血管外肺水及炎症因子TNF-αI、L-8水平进行性增高,监测EVLWI、PVPI与TNF-αI、L-8水平或许可以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2年17期)

徐波[10](2008)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动态(EVLW)变化与预后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变化特点,试图阐明其与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客观评价毛细血管渗漏的临床指标。方法采用前瞻设计、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最终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利用PICCO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EVLW等指标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EVLW均明显增加(均数分别19.9±8.0 ml/kg与18.7±8.1 ml/kg),但二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强化治疗的第二天,存活组患者EVLW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组患者的EVLW仅轻度下降,且与第一天比较无明显差异;EVLW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着(均数分别为13.8±4.5与18.6±6.3, P﹤0.05)。治疗后第叁天两组患者EVLW间的差别更加明显。结论⒈感染性休克患者EVLW均有明显增加。⒉治疗有效组患者EVLW明显下降,而无效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表明EVLW的动态变化可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同时,也提示EVLW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⒊血清PCT较CRP和血白细胞计数能更有效和敏感的判断感染性休克的病情和预后。(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4-01)

血管肺水动态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愈组与死亡组,其中治愈组37例,死亡组11例,观察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等相关指标。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氧合指数不断增加,EVLWI、PVPI不断降低;死亡组患者氧合指数不断降低,CI、PVPI、EVLWI指数不断增加,第3日与首日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第3日氧合指数增加,EVLWI、CI水平下降,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与EVLWI为负相关。结论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工作开展具有显着的判断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肺水动态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军,谭德敏,陈绵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

[2].谭宝玲.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8

[3].侯昌权,陈文凯.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

[4].李科,王国兴.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血浆脑钠肽的动态变化值对ARD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和危险因素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

[5].邢柏,谭世峰,黄山,王明禄,王首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管外肺水指数及呼吸指数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4

[6].唐坎凯,温晓红,董朝晖,姚林华,徐巍.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C].变化与应对——2014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7].邓宁,常为民,王春全,杨进军,郭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

[8].唐坎凯,温晓红,董朝晖,姚林华,徐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

[9].梁道业,马春林.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10].徐波.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动态(EVLW)变化与预后关系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8

标签:;  ;  ;  ;  

血管肺水动态变化论文-陈军,谭德敏,陈绵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