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板式无砟轨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砟轨道,塑性损伤,路基冻胀,温度效应
型板式无砟轨道论文文献综述
蔡小培,罗必成,常文浩,梁延科[1](2019)在《严寒地区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变形与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严寒地区外界荷载对无砟轨道非线性损伤及服役性能的影响,从细观损伤力学角度入手,建立了考虑混凝土塑性和结构配筋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精细化模型,分析了不同路基冻胀下轨道结构变形和底座板损伤规律,并探讨了温度及列车荷载组合作用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砟轨道会因下部冻胀变形产生层间离缝,与冻胀量相比,冻胀波长是离缝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冻胀发生在轨道板中部时离缝最大,在底座板凹槽位置时,其上表面混凝土最易出现拉裂损伤;整体降温会加剧底座板损伤,当负温度梯度与冻胀组合作用时,底座板与路基间离缝可达20.8 mm;列车荷载会加剧底座板损伤和减小其作用下方的结构层间离缝,由于"杠杆作用",荷载关于冻胀波峰对称位置处复合板层间离缝峰值比单一冻胀增加了55.5%.(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郭高冉,崔旭浩,杜博文[2](2019)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础变形重点区段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基础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纤振动加速度传感阵列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变形监测方法。在某运营高铁线路路桥过渡段采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测,通过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功率谱分析方法得到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轮轨振动信号经过轨道板、CA砂浆层以及底座板的层层衰减后到达电缆槽内振动信号的峰值加速度与现有文献一致,说明该监测方法正确。该方法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健康状况的长期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可为后续无砟轨道结构局部变形的病害识别以及趋势预测建立特征库。(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期刊2019年11期)
姜侃[3](2019)在《自密实混凝土在鲁南高铁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密实混凝土成功应用于鲁南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实践表明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施工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且便于后期维修等优点。同时,本项目所总结的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施工装备、灌注工艺、施工组织及注意事项等经验措施。(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温楷和[4](2019)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修复技术优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应用愈发广泛,其较之以往的无砟轨道板式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但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轨道板损伤的情况,与自密实混凝土之间存在离缝问题,影响了轨道列车的安全运行。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修复技术优化方案。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属于我国自主研发并且成功使用的新型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我国的铁路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建设》期刊2019年10期)
李东升,施成[5](2019)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砂浆层界面离缝对轨道板间纵连钢筋受力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叁维模型,开展砂浆层界面离缝对轨道板间纵连钢筋受力影响研究,并依托某高铁线路开展轨道板间纵连钢筋受力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轨道板间纵连钢筋应力水平和板间接缝处离缝量随砂浆层界面离缝面积增加而增大;当接缝两侧相邻轨道板砂浆层界面离缝百分比均达到60%时,无砟轨道降温40℃时,轨道板间接缝处离缝量可达0.68 mm,板间纵连钢筋应力达到0.8倍屈服强度,考虑现场轨道板间6根纵连钢筋受力的离散性,单根纵连钢筋受力可能接近或达到屈服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勾红叶,杨龙城,蒲黔辉,杨长卫,宣言[6](2019)在《高速铁路桥梁横向变形与单元板式无砟轨道钢轨变形的映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速铁路桥梁横向变形对单元板式无砟轨道轨面几何形态的映射特征和影响效应,结合简支梁桥上铺设的CRTSⅠ型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逐层分析各结构层的受力状态,建立桥梁横向变形与钢轨变形的通用映射解析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基于提出的通用映射解析模型,研究梁体横向变形幅值、梁端悬出长度、扣件刚度及砂浆层刚度对钢轨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映射解析模型有效,且能更好地描述各参数与钢轨变形间的关系;梁体横向变形幅值相同时,横向错台变形对钢轨变形的影响大于梁端转角变形;梁端发生转角变形时,梁端悬出长度越长,轨面不平顺现象越明显;梁体发生横向错台时,扣件刚度及砂浆层刚度越大,钢轨变形曲线越陡峭,对高速列车安全运营越不利。(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凯[7](2019)在《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高施工精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的铁路建设施工中,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的施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领域,目前采取的是高模低筑的模板工艺,此工艺可以确保施工的精确度。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传统的模板施工工艺无法达到由于底座板高度变化造成的需要连续施工的标准,才采取了高模低筑的模板工艺,这样在施工过程中,高程和平整度的精确就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华建设》期刊2019年09期)
向俊,林士财,余翠英,袁铖,陈林[8](2019)在《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板式无砟轨道受力与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单元法及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建立路基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静力分析模型,研究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无砟轨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及伤损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轨道板和底座板在冻胀过程中逐渐形成塑性损伤,且轨道板的塑性损伤早于底座板的塑性损伤;在融化回落及沉降阶段,轨道板的损伤状态相对稳定,而底座板在距其端部1/3位置处逐渐形成第二塑性区;在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引起轨道不平顺,轨道不平顺幅值呈增加—减小—反向增加的变化趋势;当路基回落至初始状态时,轨道结构存在部分残余变形;底座板与基床表层间的离缝呈张开—闭合—张开的循环性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吴立娜[9](2019)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轨道板铺设精度不足、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离缝、底座混凝土开裂、嵌缝材料离缝等常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相关措施能提高无砟轨道实体质量,减少后期养护维修工作量,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并可为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优化和完善以及后续相关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宋国亮[10](2019)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端刺区抬升纠偏整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端刺区沉降偏移病害,对换铺有砟轨道、特殊扣件调整、轨道板抬升纠偏等整治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建议采用一种特制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替代原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整治方案。针对该方案研发了特制CRTSⅢ型轨道板和快硬自充填混凝土,并对施工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同类问题的整治提供了借鉴,丰富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病害整治技术。(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型板式无砟轨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基础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纤振动加速度传感阵列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变形监测方法。在某运营高铁线路路桥过渡段采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测,通过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功率谱分析方法得到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轮轨振动信号经过轨道板、CA砂浆层以及底座板的层层衰减后到达电缆槽内振动信号的峰值加速度与现有文献一致,说明该监测方法正确。该方法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健康状况的长期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可为后续无砟轨道结构局部变形的病害识别以及趋势预测建立特征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板式无砟轨道论文参考文献
[1].蔡小培,罗必成,常文浩,梁延科.严寒地区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变形与损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郭高冉,崔旭浩,杜博文.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础变形重点区段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铁路.2019
[3].姜侃.自密实混凝土在鲁南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中的应用[J].山东交通科技.2019
[4].温楷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修复技术优化探析[J].中华建设.2019
[5].李东升,施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砂浆层界面离缝对轨道板间纵连钢筋受力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19
[6].勾红叶,杨龙城,蒲黔辉,杨长卫,宣言.高速铁路桥梁横向变形与单元板式无砟轨道钢轨变形的映射关系[J].中国铁道科学.2019
[7].张凯.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高施工精度控制[J].中华建设.2019
[8].向俊,林士财,余翠英,袁铖,陈林.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板式无砟轨道受力与变形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吴立娜.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2019
[10].宋国亮.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端刺区抬升纠偏整治技术[J].铁道建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