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篇章衔接与连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篇迁移,衔接和连贯,英语写作
篇章衔接与连贯论文文献综述
丁婷[1](2017)在《英语写作中语篇迁移对篇章衔接和连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迁移作为多层次复杂的心理与文化认知产物,可在不同语言层面发生,语篇迁移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英语写作可产生负面的影响,对篇章的衔接与连贯影响尤为突出。(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34期)
邢颖[2](2016)在《衔接与连贯在德汉口译原语篇章理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语篇章的理解是德汉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准确地进行翻译的前提。而理解篇章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篇章中的衔接与连贯现象,找出其中各成分在结构上和语义上的关系,从而明白篇章所表达的意思。本文主要探讨篇章语言学中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并以德语原文为例,分析该理论在德汉口译原语篇章理解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18期)
朱俊阳[3](2015)在《叙事性课文节选要适宜和有效——基于篇章语言学的衔接与连贯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教版(下文非特别说明均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选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即结尾部分,课文脚注中用近250字介绍了《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去了……奥菲莉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莱特极为怨恨,克劳狄斯趁机拉拢他,两人合谋设计杀死哈姆莱特。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同样选自结(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5年16期)
毋娟[4](2014)在《篇章修辞的语义构式及衔接连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修辞学,不仅要研究字与句,也要研究章与篇,更要研究篇章中的言语风格。本文以篇章修辞为出发点,阐述了语义在篇章修辞中的重要性,它是篇章修辞的认知基础,同时明确了语义的特征。衔接连贯作为篇章修辞中一个核心结构特色,具有不同的表征形式,包括比喻、对比和排比。(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31期)
刘磊[5](2014)在《中国德语专业大学生作文中的篇章衔接与连贯》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语料库所提供的大量真实语料与相关软件相结合,使语言学研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也对外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内首个德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建立,基于它的语言学研究也逐渐出现。基于计算机技术,对中国德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作文进行研究,能够为中国德语写作教学的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选取中国德语学习者语料库中PGG子库和自建德国母语者语料库中的作文作为语料,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两者作文中的衔接与连贯进行研究。研究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篇章语言学研究范畴不断拓展;另外一方面,为中国德语专业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建议。本论文分为八个部分,即:前言、理论基础、语料加工处理技术与原则、实证分析、教学建议、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在前言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的界定、语料的选择、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在论文的理论部分(第二部分),首先探讨了不同视角的篇章观并将钱敏汝的篇章语用学视角下的动态篇章观作为基本出发点。然后,在相关学者衔接与连贯理念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德语学习者作文的语言特点,确定了本研究的衔接与连贯类别。其次,对语料库语言学哲学基础、研究方法、语料库定义进行了阐述。接下来,又论述了潜伏语义分析的基本原理、实现、应用、衔接和连贯与潜伏语义分析之间的关联。最后,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篇章与人和世界的关联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为计算机辅助德语写作教学构建了理论基础。在论文的第叁部分,阐述了中国德语学习者和德国母语者语料数据加工处理技术与原则。在实证分析部分(第四部分),对中国德语学习者和德国母语者作文中的衔接手段的使用、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进行了分析。在论文第五部分,主要为中国德语专业教师以及学习者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德语写作教学的建议。论文的第六、七、八部分是结束语、参考文献和附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衔接手段使用的总体分布上,中国德语学习者和德国母语者是相同的,即:使用重复最为频繁,其次是关联词和替代,使用替换最少。中国德语学习者作文中完全重复、同义替换、代词替代、并列连词(对立关系)、从属连词(目的关系、dass/ob)的使用显着多于德国母语者,部分重复、代副词替代、并列连词(迭加、选言关系)、从属连词(结果、让步关系)、连接副词(并列、时序、让步关系)的使用显着少于德国母语者,而上下义替换、并列连词(阐释、因果关系)、从属连词(因果、条件、情态、时序关系)、连接副词(因果、对立关系)的使用与德国母语者没有明显差异。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在所研究的24种衔接手段中,仅有4种(同义替换、代副词、并列连词阐释、连接副词并列)能够预测作文质量,而其它20种并不能预测作文质量。(2)中国德语学习者和德国母语者作文相邻句子间、相邻段落间、全部句子间的LSA余弦均值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中国德语学习者作文全部段落间LSA余弦均值要显着低于德国母语者。这也就说明,中国德语学习者和德国母语者作文在句子间的局部连贯性、整体连贯性,段落间的局部连贯性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中国德语学习者作文段落间的整体连贯性要显着低于德国母语者。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中国德语学习者作文中相邻段落间、全部段落间的LSA余弦均值能够预测作文质量。(3)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为中国德语专业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计算机辅助德语写作教学的建议。一方面,中国德语专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自主创建微型文本、探索中国德语学习者作文的语言特点、研发德语测试试题、探索学生作文的自动评判。另外一方面,中国德语学习者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自主建构语言层面的知识、自主建构文化层面的知识、使用第四代语料库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综上所述,本论文的学术贡献以及创新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论文将篇章语用学视角下的动态篇章观以及篇章和人与世界的关联和语料库语言学、潜伏语义分析相结合,这是对篇章语用学的拓展和发展。借助计算机技术对自然语言进行研究,也不断由词汇、句子层面拓展到篇章层面,这展示了未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2)本论文首次尝试使用潜伏语义分析对学习者作文中的连贯进行研究。以往对篇章连贯的研究基本都停留在篇章表层结构之中。本论文的尝试对篇章连贯测量标准的确立具有一定的贡献。(3)本论文结合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篇章和人与世界的关联、建构主义构建了计算机辅助德语写作教学的理论框架。篇章语用学的相关理念除了应用于语言研究中,同样可以应用到德语写作教学之中。(4)由于目前在德国还没有母语者描述型篇章语料库。因此,笔者建设了首个小型德国母语者描述型篇章语料库。这样的德国母语者语料库不仅能够为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做参照,而且能够作为语言材料直接应用到中国德语写作教学之中。(5)本论文所提供的计算机辅助德语写作教学的建议能够提高德语教师的工作效率并且改善德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4-04-20)
陈丁瑜[6](2013)在《用衔接理论分析叶芝名篇《当你老了》的篇章连贯》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篇连贯与语篇衔接是在语篇分析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不论是写文章还是读文章,语篇的连贯与衔接都是大家默认的评价和理解的标准。但是大家常常把连贯和衔接的概念当成生活化的东西,因此从笔者已知的文献来看,把连贯和衔接拿来做专门研究的却并不多见。而把篇章连贯做目标,用衔接理论分析诗歌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本文试图在系统功能理论的大框架下,综合前人不断发展改进的方法理论,对叶芝的名篇《当你老了》的突出特点进行衔接和连贯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05期)
周天兵[7](2012)在《从篇章的衔接和连贯谈德语阅读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阅读德语文章的过程中,很多读者只注重字面意义的理解,而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在含义。该文从篇章语言学角度出发,提出读者应掌握篇章的衔接和连贯,从而掌握文章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达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陈海艳,王阿舒[8](2012)在《浅析词汇衔接在维吾尔语篇章中的连贯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衔接理论,结合语言实例,浅析了词汇衔接在维吾尔语篇章连贯构建中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语言与翻译》期刊2012年03期)
谢贤德[9](2011)在《篇章连贯与衔接的意识形态顺应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篇的连贯与衔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之前,人们对连贯与衔接关系的研究重视了个体的作用,却忽视了社会意识形态在连贯与衔接中的作用及衔接产生的动因。运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衔接与衔接手段是通过顺应人类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从主体顺应社会意识形态角度,保证语篇连贯的衔接是顺应社会意识形态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陈海艳[10](2011)在《浅析词汇衔接在维吾尔语篇章中的连贯功能及其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衔接是篇章特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个语义概念。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划分,实现篇章的主要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其中词汇衔接手段具有重要的句内衔接,跨句衔接等篇章衔接功能。本文依据衔接理论,结合语言实例,浅析了各种词汇衔接手段在篇章连贯构建中的独特功能。(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1-06-11)
篇章衔接与连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原语篇章的理解是德汉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准确地进行翻译的前提。而理解篇章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篇章中的衔接与连贯现象,找出其中各成分在结构上和语义上的关系,从而明白篇章所表达的意思。本文主要探讨篇章语言学中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并以德语原文为例,分析该理论在德汉口译原语篇章理解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篇章衔接与连贯论文参考文献
[1].丁婷.英语写作中语篇迁移对篇章衔接和连贯的影响[J].校园英语.2017
[2].邢颖.衔接与连贯在德汉口译原语篇章理解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6
[3].朱俊阳.叙事性课文节选要适宜和有效——基于篇章语言学的衔接与连贯理论[J].语文建设.2015
[4].毋娟.篇章修辞的语义构式及衔接连贯[J].科技视界.2014
[5].刘磊.中国德语专业大学生作文中的篇章衔接与连贯[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6].陈丁瑜.用衔接理论分析叶芝名篇《当你老了》的篇章连贯[J].青春岁月.2013
[7].周天兵.从篇章的衔接和连贯谈德语阅读理解[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陈海艳,王阿舒.浅析词汇衔接在维吾尔语篇章中的连贯功能[J].语言与翻译.2012
[9].谢贤德.篇章连贯与衔接的意识形态顺应之维[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0].陈海艳.浅析词汇衔接在维吾尔语篇章中的连贯功能及其汉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