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市民农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园,本草,工作站,农业板块,家庭农场,双柏县,规模化程度,医药健康,旅游文化,森林资源
市民农园论文文献综述
刘涛[1](2019)在《云本草科技园及市民农园(双柏工作站)正式挂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云南源药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妥甸镇西城社区茨菇坝举行“云本草科技园及市民农园(双柏工作站)”挂牌仪式。云本草科技园及市民农园示范项目,是2018年双柏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双柏县云药产业园暨中(彝)医药健康服务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农(本文来源于《楚雄日报(汉)》期刊2019-09-20)
周慕华,徐浩[2](2018)在《我国市民农园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民农园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具有丰富市民生活、增强城乡互动等价值。国外市民农园经历上百年发展表现出休闲功能为核心、价值多元、模式多样等特征,具体表现在休闲功能演变为核心功能;具有生产、休闲、公益等多元价值;形成欧洲、北美、东亚3种典型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定位、选址、租期、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近年来呈现差异化融合的趋势。与此对照,我国市民农园存在模式单一,过度强调经营性,生产与休闲定位模糊等问题。研究建议,我国市民农园发展应凸显休闲功能,在营利性与公益性间平衡,推进多模式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震[3](2018)在《小毛驴市民农园CSA模式运营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从宏观层面上看,严峻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造成极大的挑战。从微观层面上看,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广大农民主体己难以从农业经营中维护自身利益而逐渐失去主体身份。随着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在2008年成功引入到中国之后,我国的CSA农场数量不断增加,但从目前来看很多农场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选择国内第一家CSA农场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农园现有运营问题做了系统性阐述,对于CSA农场经营者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参考价值。毫无疑问的是,CSA模式对当前我国由高化肥高农药的现代化农业向有机化生态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具备深远意义。本文在借鉴大量CSA研究理论和小毛驴市民农园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小毛驴市民农园CSA运营管理有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针对CSA模式,本文第一章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部分,界定了关于市民农园、CSA模式,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则详细的介绍了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基本情况,农园的CSA运营模式,经营者角度的运营管理状况及农园消费者的基本概况。第叁章具体阐述农园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的实际问题,基于农园运营管理的视角,从政府政策层面、行政管理层面、生产运营层面、销售层面四个方面分析农园遇到的具体问题。第四章基于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对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做出分析以及介绍消费者在消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农园产品品质、农园服务管理叁个方面,总结出农园交通条件不便、园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园卫生状况不佳、农园农产品搭配较少、农园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农产品性价比不高、农园活动不够丰富、服务不够便捷问题。第五章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专业的营销和管理团队、加强对现有会员的管理与维护、农园合理规划种植计划、完善农园配套设施建设、拓宽服务项目、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采取特种蔬菜不同价机制、加强与附近农园的合作等方面,探讨和完善农园运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15)
边浩[4](2018)在《美好生活视域下市民农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业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农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突出代表的休闲农业正逐渐成为关注热点,而市民农园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市民农园的主要功能是市民认租园区小块土地,农园为租户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同时,农园为市民提供农耕体验、休闲观光、度假养老、科普教育等多项功能。在我国,市民农园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对市民农园的相关研究较少,对于市民农园的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及经营模式等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类似保定这样单一中小城市如何发展市民农园的研究更少。因此对保定市发展市民农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视角出发,以需要层次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农业多功能理论及农业产业链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田野调查与SWOT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梳理国内外市民农园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对于市民农园的概念、类型、特征及意义等方面内容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其次,通过收集数据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保定市市民农园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运用SWOT分析保定自身发展市民农园的优劣势条件,找到市民农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最后结合两个调查问卷,对收集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研究结果,找到了目前保定市市民农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或困境是:在外部发展环境上市民农园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数量较少,宣传力度弱,市场认知度低,缺乏品牌建设;同时,缺少相关法律政策支持和引导,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不足。在自身发展条件上市民农园建设开发缺乏科学规划,经营与管理上缺乏经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园区各项设施不健全,整体环境较差,农园功能单一,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体验感差,盈利渠道少,缺乏竞争力。最终,提出适合保定市市民农园发展的创新模式:在政府政策法规支持下,选择保定市有实力和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自主科学规划开发市民农园,整合保定市周边各类市民农园和农户,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组织建立市民农园协会等形式的非政府组织,实现农园的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逐步淘汰不合格的农园,发展以农为本,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市民农园。并据此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保定市的市民农园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2)
东正则,李京生[5](2018)在《日本的市民农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为了探讨在中国建设市民农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作。文章解析了日本为什么要在快速城市化的城市中保留农地的理由,进而探讨市民农园建设的必要性。希望能为中国的市民农园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8年04期)
陈奕捷,严晓辉,黄志友,李翠环[6](2018)在《北京市民农园建设标准与经营规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民农园是城市居民短期租赁城郊小块农地,参与农事劳作,享受劳动乐趣,并且收获、拥有农产品的一种都市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结合北京的实际,尽快研究制订市民农园建设经营标准,对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工房用地、附属设施、经营项目、服务内容、节水节地等进行规范,以促进市民农园依法建设、合法发展、高效用地和节约用水。(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丽娜,陈琼,李瑾,郭华[7](2017)在《都市化地区市民农园发展与实践——以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民农园是都市化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在满足城镇居民健康农产品和农事参与体验需求、支撑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市民农园,对于都市化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天津市民农园起源于西青区第六埠村的市民小菜园建设,基于相关调研,对西青区第六埠村市民菜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天津市民农园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都市化地区市民农园发展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农业展望》期刊2017年11期)
徐东[8](2017)在《市民农园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国外引进的新兴农业模式,市民农园在我国大陆的发展刚刚起步,但其优势明显,不仅为农民创收提供了新渠道,迎合了城市居民体验农业、对绿色放心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各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市民农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制约因素,其中核心因素是农业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当前土地政策与市民农园土地利用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政府管理责任的缺失限制市民农园土地的合理利用、土市民农园经营中面临的一些具体土地利用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明确市民农园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推动市民农园土地利用相关的制度建设、政府帮助和引导市民农园提高土地产出叁个方向提出措施加以解决。最后,运用后现代农业的思想对连云港市市民农园未来发展进行一个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2)
尹科娈[9](2017)在《基于儿童自然教育的城市隙地市民农园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背景下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人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引发的关于儿童自然缺失、资源浪费、食品安全等多重社会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都市居民对自然的需求,让市民农园凭借其在儿童自然教育、连接城市与自然和景观设计模式的创新方面的优势,逐渐走入基层视野。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土地、政策条件限制,大部分的市民农园集中在近郊或者远郊地区,为城市居民的参与带来了阻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以景观设计为统筹,融合社会学、教育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来研究教育型农园在城市隙地中的营造。笔者植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背景,通过文献理论研究和上海案例实践参与找寻市民农园建设的共性与特性,在整合社会零散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决策-规划设计-自然教育-基层参与”联动机制,并以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农园为例,总结了市民农园营造的建设策略和元素。利用城市隙地改造的市民农园是一种非正规的、独立于传统城市绿地分类的绿地空间,农园的目标通过培养有责任有生产力的个体、有归属感的社区,形成自我可持续的机制模式。结合笔者实地考察了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多个市民农园,理论联系实际,对市民农园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常学会[10](2017)在《烟台市民农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民农园作为特色农业的一种实践,其理论基础建立在体验经济理论、市民出游空间理论、农业多功能理论之上。市民农园可根据距离、开发主体、租用者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我国市民农园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基本遵循体验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突出特色原则进行开发,其开发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体验动机和发展路径两个角度分类。论文以经营现状、科技应用、体验项目、运行模式入手,结合经典案例,对烟台市民农园的发展现状,并对烟台市民农园行为状况和满意度调查问卷研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农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外部环境不完善、资金缺乏且使用不合理、退租现象严重、经营管理体制不健、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农园宣传力度不高等问题。今后,为进一步推动烟台市民农园的发展,应完善农园基础设施、多渠道融资,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市民参与度、建立健全农园管理体制、完善农园服务体系、加强宣传、转变观念等来推动市民农园的发展。本论文实际调查研究将更新我国市民农园的发展理论,对农园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7-05-30)
市民农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市民农园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具有丰富市民生活、增强城乡互动等价值。国外市民农园经历上百年发展表现出休闲功能为核心、价值多元、模式多样等特征,具体表现在休闲功能演变为核心功能;具有生产、休闲、公益等多元价值;形成欧洲、北美、东亚3种典型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定位、选址、租期、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近年来呈现差异化融合的趋势。与此对照,我国市民农园存在模式单一,过度强调经营性,生产与休闲定位模糊等问题。研究建议,我国市民农园发展应凸显休闲功能,在营利性与公益性间平衡,推进多模式共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民农园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涛.云本草科技园及市民农园(双柏工作站)正式挂牌[N].楚雄日报(汉).2019
[2].周慕华,徐浩.我国市民农园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8
[3].王震.小毛驴市民农园CSA模式运营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4].边浩.美好生活视域下市民农园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5].东正则,李京生.日本的市民农园[J].小城镇建设.2018
[6].陈奕捷,严晓辉,黄志友,李翠环.北京市民农园建设标准与经营规范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
[7].陈丽娜,陈琼,李瑾,郭华.都市化地区市民农园发展与实践——以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为例[J].农业展望.2017
[8].徐东.市民农园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9].尹科娈.基于儿童自然教育的城市隙地市民农园营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10].常学会.烟台市民农园发展研究[D].烟台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