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理者垄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竞争,百姓利益,部门利益
管理者垄断论文文献综述
晓剑[1](2015)在《电信管理者何以成垄断推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电信产品和服务价高质劣,原因何在?皆因为电信市场没有建立起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通报:云南省通信管理局牵头组织4家电信运营商达成协议,对赠送的范围、幅度、频次等进行约定,并通过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手段强制执行,限制了电信(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保障报》期刊2015-06-09)
纪军红[2](2008)在《基层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垄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转型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化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变化。其实质是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权力结构和利益机构的重新调整。社会的急剧变迁引起了社会生活的许多变动而体制、法律、政策还没有完善,一些公共组织主要是基层公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利用其的特殊地位和优势,无限制的扩张权力,利用各种形式攫取私利,封锁组织的信息,规避与转嫁职务责任和风险,致使整个组织的权力和利益高度畸形的集中到了高层管理者手中,责任和风险却转嫁给了国家和下层普通人员。这种现象在基层的公共组织(主要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表现的比较严重,因此本文也主要指的是基层公共组织中的管理者垄断。基层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垄断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并且在逐渐的普遍化、社会化、制度化。这种现象的泛化和蔓延使公共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降低了经济效率,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基于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垄断的危害和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在分析有关现象和原因之后,探索其解决的治理途径和措施以有效的制止这种现象的发展。具体来说,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然后指出其各自的侧重点以及本文的切入点,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将西方的垄断理论与我国的行政垄断进行比较,总结出垄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垄断的定义。第叁部分对管理者垄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基层公共组织的管理者独占公权,将公共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转嫁自己的责任和风险,向社会外溢其的权力。第四部分分析转型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转型过程中分权化改革带来的权力分配不当造成管理者权力的泛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公共组织的管理者也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另外在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制度缺失也强化了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的垄断。第五部分分析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垄断的危害。目前这种现象正在逐渐的制度化、合法化、社会化,这种现象的泛化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率,而且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第六部分是介绍西方的公共组织理论和实践对管理者垄断的约束。通过对相关的公共组织理论模型和实践措施的分析,总结管理者垄断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第七部分是对治理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垄断的一些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4-15)
刘媛媛[3](2008)在《地方政府管理者垄断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然而由于制度缺失和民主化滞后,政府组织中的权力、利益和责任没有形成相对应格局,管理者在实施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独占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规避责任,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引发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危机。这种管理者垄断现象具有很大的转型社会的中国特色,是我国改革攻坚阶段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界定了地方政府和管理者的内涵,并描述了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管理者垄断的现状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托委托一代理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其成因予以理论解读,并进一步分析了垄断问题的制度因素: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分权化的不完善和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接着,本文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其中包括美国政府的绩效评估,法国地方政府的分权化改革,新西兰政府改革和德国政府的行政问责制,这些先进的治理模式为我国治理管理者垄断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具体做法。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治理管理者垄断的策略选择:在治理过程中政府要担当责任主体构建合理合法的权力体制,完善网络化的监督机制;扩大公民参与,完善政务事务公开机制和对管理者的绩效评估体系;在政府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管理理念。(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3-31)
纪军红[4](2007)在《以官僚制理论看我国转型时期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垄断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韦伯提出的理性官僚制以其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等特点,在工业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官僚制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管理者垄断即是特权现象在我国转型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要通过官僚制的建构和超越,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对其的治理。(本文来源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S1期)
马应珊[5](2006)在《海口人力叁轮车解禁 “便民工程”惹风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海口10月17日电 马应珊报道:为照顾下岗人员、低保人员,日前,海南省海口市政府正式对人力叁轮车“解禁”,规定只要从业人员交纳一定数量的车辆押金等费用,就可以获准在海口市划定范围内营运。然而,这项意在便民的好事,并未得到一致好评。 据海(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6-10-18)
管理者垄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正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转型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化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变化。其实质是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权力结构和利益机构的重新调整。社会的急剧变迁引起了社会生活的许多变动而体制、法律、政策还没有完善,一些公共组织主要是基层公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利用其的特殊地位和优势,无限制的扩张权力,利用各种形式攫取私利,封锁组织的信息,规避与转嫁职务责任和风险,致使整个组织的权力和利益高度畸形的集中到了高层管理者手中,责任和风险却转嫁给了国家和下层普通人员。这种现象在基层的公共组织(主要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表现的比较严重,因此本文也主要指的是基层公共组织中的管理者垄断。基层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垄断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并且在逐渐的普遍化、社会化、制度化。这种现象的泛化和蔓延使公共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降低了经济效率,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基于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垄断的危害和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在分析有关现象和原因之后,探索其解决的治理途径和措施以有效的制止这种现象的发展。具体来说,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然后指出其各自的侧重点以及本文的切入点,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将西方的垄断理论与我国的行政垄断进行比较,总结出垄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垄断的定义。第叁部分对管理者垄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基层公共组织的管理者独占公权,将公共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转嫁自己的责任和风险,向社会外溢其的权力。第四部分分析转型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转型过程中分权化改革带来的权力分配不当造成管理者权力的泛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公共组织的管理者也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另外在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制度缺失也强化了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的垄断。第五部分分析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垄断的危害。目前这种现象正在逐渐的制度化、合法化、社会化,这种现象的泛化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率,而且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第六部分是介绍西方的公共组织理论和实践对管理者垄断的约束。通过对相关的公共组织理论模型和实践措施的分析,总结管理者垄断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第七部分是对治理基层公共组织管理者垄断的一些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理者垄断论文参考文献
[1].晓剑.电信管理者何以成垄断推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
[2].纪军红.基层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垄断[D].山东大学.2008
[3].刘媛媛.地方政府管理者垄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纪军红.以官僚制理论看我国转型时期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垄断现象[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
[5].马应珊.海口人力叁轮车解禁“便民工程”惹风波[N].人民日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