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蒙阴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形类,常路组二段,古新世—早始新世,蒙阴盆地
蒙阴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杨景林,王睿,谢安,王涛,刘凤臣[1](2015)在《山东蒙阴盆地常路组二段(古新世——早始新世)介形类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了2011年采自山东蒙阴盆地常路组二段的介形类化石共计6属10种4未定种,可建立一个Metacypris-Paracandona-Cyclocypris-Candona-Candoniella组合。根据介形类化石与国内已知化石组合对比研究,常路组二段的时代大致为古新世——早始新世。(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日辉,刘明渭,杜圣贤[2](2015)在《山东蒙阴盆地中晚侏罗世叁台组恐龙足迹化石新材料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山东蒙阴盆地叁台组以前及新发现的叁趾型恐龙足迹化石开展了综合研究,认为应归入翘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其造迹者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而非此前认为的鸟脚类恐龙,是目前山东省时代最老的恐龙足迹化石,也是中晚侏罗世恐龙活动的唯一证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5年07期)
郑德顺,高林,李明龙,周璐,程涌[3](2013)在《鲁西南蒙阴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蒙阴盆地古近系进行了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蒙阴盆地常路组(E12+3-E21ch)反映了河流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常一段的河流沉积较发育,常二段以滨浅湖为主,有沼泽化含煤和黏土沉积,常叁段为滨湖沉积;w(V)/w(V+Ni),w(Sr)/w(Ba),w(Mg)/w(Ca)等地球化学指标反映出常路组沉积时期虽总体处于水体弱分层的淡水环境,气候湿润,但存在小的波动,古盐度与古水深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蒙阴盆地古近纪封闭的山间盆地性质相吻合.此后的朱家沟组(E21zh)为常路组沉积后地形迅速抬升的山麓冲洪积体系.蒙阴盆地古近纪演化过程主要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影响而发生右行走滑的沂沭断裂和兰聊断裂的活动控制.(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牛漫兰,傅朋远,吴齐,朱光,夏文静[4](2012)在《蒙阴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蒙阴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出露于青山群八亩地组和方戈庄组中。火山岩SiO2含量为53.71%~69.08%,主要为安山质岩石和流纹岩,以钙碱性系列为主(σ平均3.42);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组成(87Sr/86Sr(t)=0.7051~0.7110,εNd(t)=-5.16~-16.4)。根据MgO含量和Mg﹟值,可将安山质火山岩划分为高镁(Mg﹟>60)和低镁(Mg﹟<60)两个系列。高镁安山质岩石的MgO、Cr、Ni及不相容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低镁安山质岩石,且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t)和较低的εNd(t)值,Sr-Nd同位素组成趋向于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低镁安山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埃达克岩,其同位素组成介于EMⅠ型富集地幔端元与华北麻粒岩相下地壳之间。流纹岩具有较低的MgO、Cr、Ni含量和明显的负Eu、Sr异常,同位素组成类似于扬子中、上地壳。研究表明,蒙阴盆地高镁安山质岩石由曾遭受俯冲扬子陆壳熔体改造的华北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华北下地壳物质一定程度的混染或混合作用;低镁安山质岩石主要由华北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流纹岩为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仰冲至华北克拉通之上的扬子中、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地质现象显示,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控制着蒙阴断陷盆地的发育,与蒙阴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谢文雅[5](2009)在《蒙阴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发育于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蒙阴盆地的一些晚中生代青山群火山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研究和LA-ICP MS法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明确了火山岩形成的具体时限,查明了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岩浆源区的性质和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在区域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蒙阴地区火山岩岩浆源区的形成机制。蒙阴青山群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具有相对均一的锆石同位素年龄,具体喷发时期在118.2~122.4Ma之间,与前人对华北东南部岩浆岩的年龄测定相吻合。SiO2含量变化于53.71%~69.08%,在TAS上位于亚碱性系列岩石区域,多数属于粗安岩、粗面英安岩,少数为安山岩,全碱(K2O+Na2O)含量为5.85%~9.35%,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硅过饱和类型的岩石。微量元素表现出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和Pb、Sr正异常而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均表现出轻稀土(LREE)富集和重稀土(HREE)亏损的特征,且具有弱的Eu负异常。元素、同位素判别和锆石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初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显着混染,其同位素组成能够用来示踪地幔源区的性质。校正到岩浆喷发时间t后,蒙阴青山群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初始比值分别为87Sr/86Sr(t)=0.7051~0.7109 , 143Nd/144Nd(t)=0.5117~0.5123 ,对应的εNd(t) =-3.9~-15.3 , Pb初始同位素比值分别为206Pb/204Pb(t)=16.88~18.39 ,207Pb/204Pb(t)=15.31~15.58,208Pb/204Pb(t)=36.63~38.06。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蒙阴盆地青山群火山岩性质与代表华北克拉通EMⅠ型幔源岩浆的济南、邹平岩浆岩及代表华北下地壳的太古代麻粒岩性质均不相同,类似于方城以及胶莱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样品点分布于EMⅠ和EMⅡ之间,反映该地区岩石圈内部壳-幔相互作用背景下的岩浆混合作用较为普遍,表明其岩浆源区具有同位素富集的特征。结合前人对研究区内晚中生代火山岩,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同期岩浆岩的年代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认为蒙阴盆地青山群火山岩起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动力学背景下,可能为俯冲陆壳在地幔源区发生混染和交代作用所形成的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且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的俯冲-碰撞作用是造成华北东南缘岩石圈地幔组成改变以及岩石圈减薄的主要驱动力。(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02-01)
肖丙建,刘广哲,夏立献,常和平[6](2003)在《蒙阴盆地的成生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蒙阴盆地是在库拉板块向亚洲大陆下俯冲,中国东部隆升伸展板块裂解阶段发育起来的。在中生代,盆地的成生演化经历了侏罗纪拗陷盆地发育阶段和早白垩世拗陷—裂陷阶段。在相应沉积演化过程中,形成侏罗纪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早白垩世早期滨浅湖—半深湖相灰绿色细粒陆屑岩沉积,早白垩世中期河湖相凝灰质复陆屑岩类夹火山碎屑岩类沉积,早白垩世晚期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组合。沉积中心在侏罗纪和早白垩世早期皆偏于西北部,此后,向东南部迁移。晚白垩世,盆地处于风化剥蚀阶段。古近纪,受新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下俯冲影响,盆地又处于拗陷—裂陷阶段,相应形成山间河湖相—山麓堆积相类磨拉石建造。古近纪末期,该盆地整体隆起处于长期风化剥蚀状态。(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03年04期)
王先起,牛保祥[7](1998)在《新泰蒙阴盆地无坊子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泰市汶南镇朝阳村至庄家庄一线北侧一套含煤地层的观察和化石采集,共采到植物化石20余件,经鉴定有Sphenophylumoblongifolium(Germ.etKaulf)Ung.,Neu-ropterisovataHufm.,N.plicataSternb.,N.cf.plicataSternb.,N.sp.,Pecopteriscf.candol-leanaBrongn.,CordaitesschenkiHale,SamaropsissinensisHale5属8种。该植物组合属我国早期华夏植物群〔1〕,时代为晚石炭世。含该植物组合的地层应为太原组,证明新泰蒙阴盆地无坊子组。(本文来源于《山东地质》期刊1998年02期)
沙业学[8](1985)在《山东蒙阴盆地的青山组》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山组是一套中生代沉积—火山岩系,广泛发育于山东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中。以往对青山组的研究多侧重于岩石学及其火山机制特点方面,较少采用生物地层学等综合方法来研究和探讨青山组的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等同题。蒙阴盆地的青山组发育良好,岩层呈单斜产出,层序及上下界线清楚,并有沉积夹层,是研究青山组较理想的地区。1959(本文来源于《山东地质》期刊1985年01期)
王先起[9](1985)在《山东蒙阴盆地中生界各组的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1979—1981年,沙业学、刘福平、张兴荣及笔者等四人,利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同位素年龄和相分析等手段,对蒙阴盆地的中生界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仅以我们采到的化石为基础,对各组的地质时代作些粗浅的阐述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1985年06期)
蒙阴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山东蒙阴盆地叁台组以前及新发现的叁趾型恐龙足迹化石开展了综合研究,认为应归入翘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其造迹者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而非此前认为的鸟脚类恐龙,是目前山东省时代最老的恐龙足迹化石,也是中晚侏罗世恐龙活动的唯一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蒙阴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景林,王睿,谢安,王涛,刘凤臣.山东蒙阴盆地常路组二段(古新世——早始新世)介形类化石[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5
[2].李日辉,刘明渭,杜圣贤.山东蒙阴盆地中晚侏罗世叁台组恐龙足迹化石新材料新认识[J].山东国土资源.2015
[3].郑德顺,高林,李明龙,周璐,程涌.鲁西南蒙阴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牛漫兰,傅朋远,吴齐,朱光,夏文静.蒙阴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J].岩石学报.2012
[5].谢文雅.蒙阴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9
[6].肖丙建,刘广哲,夏立献,常和平.蒙阴盆地的成生与演化[J].山东国土资源.2003
[7].王先起,牛保祥.新泰蒙阴盆地无坊子组[J].山东地质.1998
[8].沙业学.山东蒙阴盆地的青山组[J].山东地质.1985
[9].王先起.山东蒙阴盆地中生界各组的时代[J].地质论评.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