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牛胚胎滋养层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凋亡,炎症,Akt
牛胚胎滋养层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郭海盈,杜民权[1](2018)在《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由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和炎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人胚胎滋养层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和分泌炎症因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P. gingivalis)以感染复数为200与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TR-8)共培养,采用LY294002失活PI3K;Flow cytometry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ELISA检测炎症因子分泌。结果在P. gingivalis感染HTR-8的过程中,p-Akt蛋白表达升高。当用LY294002预先处理HTR-8后再与P. gingivalis共培养,LY294002处理组细胞凋亡率>35%,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P<0.001),而DMSO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单纯感染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纯感染组相比,LY294002处理组细胞分泌的IL-8和IFN-γ明显增多,而DMSO处理组的细胞因子分泌量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胚胎滋养层细胞发生凋亡和分泌炎症因子的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当Akt活性被抑制后,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加。提示,牙龈卟啉单胞菌激活的PI3K-Akt信号通路对凋亡和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0-25)
郭海盈,任洪芋,季耀庭,江汉,杜民权[2](2018)在《p-Akt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人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影响及p-Akt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以感染复数(MOI)为200∶1与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TR-8)共培养,以单纯培养人胚胎滋养层细胞为对照组;采用siRNA失活PI3K;选择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人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人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情况;用Real Time-PCR检测PI3K siRNA敲低的效果。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人胚胎滋养层细胞12h时,细胞的凋亡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感染24h时,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感染48h时,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01)。siRNA预先处理HTR-8细胞再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共培养48h后,siRNA处理组的PI3K mRNA的相对量明显低于干扰组(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45%,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组(P<0.01),而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单纯刺激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能够诱导胚胎滋养层细胞发生凋亡。在此过程中,p-Akt被激活,并对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牙周炎促使早产低体重儿的娩出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李敏,荆明龙,李明奇,王晓凤,张辉[3](2017)在《布鲁氏菌效应蛋白VceC对胚胎滋养层细胞自噬和调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氏菌病(brucellio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1],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2]。牛、羊、猪等家畜感染后能引起流产和不孕,人感染布病引起关节炎、地中海热等。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的发展逐渐呈上升趋势,我国西北地区每年因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本实验拟通过研究布(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8)
孙志华,刘良波,张豫,刘娟,韩玉霞[4](2014)在《布鲁氏菌外膜蛋白VirB4在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布鲁氏菌侵染牛胚胎滋养层细胞过程中与Ⅳ型分泌系统VirB4蛋白结合的潜在靶蛋白。方法设计引物并PCR扩增布鲁氏菌的virB4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GBKT7-VirB4,酶切鉴定,测序分析正确后,转化酿酒酵母菌感受态细胞Y187,进行自激活和毒性检测;建立布鲁氏菌侵染牛胚胎滋养层细胞模型,构建布鲁氏菌侵染牛胚胎滋养层细胞cDNA文库;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VirB4相互作用的滋养层细胞蛋白,实时定量PCR检测靶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pGBKT7-virB4诱饵质粒,转入Y187后无毒性,不能自激活;获得了布鲁氏菌侵染牛胚胎滋养层细胞cDNA文库;筛选到了13个阳性质粒,其中蛋白辅酶Q10和SLC3A2在布鲁氏菌侵染后mRNA表达量均增加。结论本试验对VirB4蛋白与宿主细胞的互作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布鲁氏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郭一帆[5](2013)在《人类白细胞抗原G5对胚胎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性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HLA-G属于非经典HLA Ib类蛋白,限制性表达于胚胎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在妊娠过程中调控母胎免疫耐受。HLA-G5为结构最为完整的可溶性HLA-G蛋白,在胚胎着床中作用尤为重要。HLA-G在妊娠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主要包括:1.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2.调控胚胎生长、分化和发育;3.维持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免疫细胞对胚胎的免疫耐受。但是目前已知的HLA-G功能多局限于免疫学功能,HLA-G是否存在非免疫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关注可溶性HLA-G5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细胞的非免疫学作用。研究目的1.构建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可溶性HLA-G5重组蛋白;2.研究HLA-G5重组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3.研究HLA-G5重组蛋白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应用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胚胎滋养层细胞(JAr、JEG-3和原代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Ishiakwa)中HLA-G5及其受体KIR2DL4和LILRB1表达;2.应用过PCR方法从HLA-G阳性细胞系JEG-3中扩增HLA-G5cDNA,将之转化入E. coli BL21系统,在30℃、IPTG诱导下建立HLA-G5原核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利用蛋白重构试剂盒将HLA-G5重组蛋白纯化并重构;3.应用微量蛋白荧光标记试剂盒标记HLA-G5重组蛋白,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LA-G5与细胞的结合能力;4.使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HLA-G5重组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5.使用细胞迁移能力试剂盒检测HLA-G5重组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6.使用Transwell小室检测HLA-G5重组蛋白对JAr和JEG-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7.应用ELISA和Cytokine Array方法检测HLA-G5重组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IL-2、IL-10、IL-6、TNF-α、IFN-γ)的影响;8.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LA-G5重组蛋白对JAr和JEG-3细胞中蛋白酶uPA和MMPs表达水平的影响;使用uPA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HLA-G5重组蛋白对JAr和JEG-3细胞分泌的蛋白酶uPA活性的影响;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HLA-G5重组蛋白处理后JAr和JEG-3细胞分泌蛋白酶MMP2和MMP9活性的变化;9.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影响胚胎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的信号传导通路,在侵袭实验中使用信号通路抑制剂验证;10.采用胚胎滋养层细胞球(JAr)与单层子宫内膜细胞(Ishikawa)共培养体外模型模拟胚胎着床,检测HLA-G5重组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球(JAr)与单层子宫内膜细胞(Ishikawa)粘附率的影响;11.检测HLA-G5重组蛋白对Ishikawa细胞中粘附蛋白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影响;12.所有实验中对照组为未经HLA-G5处理组,通过Sigma Plot11.0软件应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pET-15b载体中插入HLA-G5基因,并于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HLA-G5重组蛋白,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序列与野生型相比无突变;HLA-G5重组蛋白经过纯化和重构,具有生物学功能;2. JEG-3细胞表达HLA-G5蛋白,JAr和Ishikawa细胞不表达HLA-G5蛋白;JEG-3、JAr和Ishikawa细胞均表达HLA-G5受体KIR2DL4和LILRB1;3. HLA-G5重组蛋白能够与JAr、JEG-3和Ishikawa田胞特异性结合;4.1μg/mL HLA-G5重组蛋白不影响胚胎滋养层细胞(JAr和JEG-3)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Ishikawa)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5.1μg/mL HLA-G5重组蛋白能够使JAr和JEG-3细胞侵袭能力分别增强至(189.52±19.74)%和(148.39±38.18)%;6.1μg/mLHLA-G5增加JAr和JEG-3细胞中蛋白酶uPA和MMPs的表达和活性;7.1μg/mL HLA-G5重组蛋白不影响JAr和JEG-3细胞培养液中IL-6水平;1μg/mL HLA-G5重组蛋白处理24小时后,子宫内膜细胞(Ishikawa)培养液中IL-6分泌水平降低;8.1μg/mL HLA-G5重组蛋白处理JAr和JEG-3细胞5分钟至30分钟后,细胞中MAPK信号传导通路中的ERK和SAPK/JUN磷酸化水平增加;ERK和SAPK/JUN抑制剂能够抑制JAr和JEG-3细胞侵袭能力;9. HLA-G5重组蛋白使胚胎滋养层细胞球(JAr)和子宫内膜单层细胞(Ishikawa)的粘附率增加;10.HLA-G5重组蛋白处理Ishikawa田胞30分钟后,细胞粘附因子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水平下降。结论1.成功构建HLA-G5蛋白原核表达系统,能够得到大量、高纯度HLA-G5重组蛋白;2. HLA-G5重组蛋白可以增强胚胎滋养层细胞的侵袭能力,这一作用通过胚胎滋养层细胞上HLA-G5受体KIR2DL4和LILRB1介导,通过增强细胞蛋白酶MMPs和uP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酶活性实现,其中涉及MAPKs(?)胞信号转导通路;3. HLA-G5能够增加胚胎滋养层细胞球和子宫内膜单层细胞的粘附率,这一作用可能通过其受体KIR2DL4和LILRB1介导,与子宫内膜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及粘附因子(E-cadherin和β-catenin)下调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3-05-29)
郭一帆,李卓伦,李启辉,杨树标,何柏松[6](2012)在《重组HLA-G5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系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是重要母胎免疫分子。近年的研究发现HLA-G与胚胎着床相关。本研究通过建立HLA-G5原核表达体系,探讨重组HLA-G5蛋白对胚胎滋养细胞系(JAR和JEG-3)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R和JEG-3细胞中HLA-G5的表达情况。通过PCR方法从HLA-G阳性细胞系JEG-3中扩增HLA-G5 cDNA,将之转化入E.coli BL21系统,在IPTG诱(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期刊2012-11-02)
王震,张辉,张艳,郭飞,张豫[7](2012)在《布鲁氏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的致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研究布鲁氏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缺失株和PGM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的损伤作用及其引起炎症反应时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布鲁氏菌pgm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本文分别用布鲁氏菌pgm基因缺失株和纯化的PGM蛋白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本实验获得了纯化的PGM蛋白,成功构建了pgm基因缺失株,采用该基因缺失株免疫小鼠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虎红平板实验和试管凝集实验结果显示为阴性;pgm缺失株和PGM蛋白感染HPT-8细胞均能诱发贴壁细胞脱落;而且pgm基因缺失株侵袭HPT-8细胞的能力较M5-90明显降低。pgm基因缺失株侵袭HPT-8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M5-90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而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变化不明显,PGM蛋白感染HPT-8细胞时,其细胞因子LDH表达水平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而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PGM蛋白和pgm缺失株可致胚胎滋养层细胞损伤,且引发滋养层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张沾[8](2011)在《布鲁氏菌Omp25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炎性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布病对我国经济建设、人民健康生活、国家安全等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布病的病原为布鲁氏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它的致病机制以胞内生存为主要特征。胚胎滋养层细胞是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细胞,一旦被破坏,容易引起流产,但是其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和Ⅳ型分泌系统家族蛋白与布鲁氏菌的侵染、胞内生存、繁殖有直接关系,是公认的毒力因子。通过探讨毒力因子对感染靶细胞的作用成为研究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分子基础,为探索布病药物作用的候选靶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以pET32a为载体,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omp25,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43.5 KD Omp25融合蛋白,并成功分离纯化蛋白。(2)以真核表达质粒pFGFP为载体,将omp25基因克隆至EGFP基因上游,构建表达Omp25-E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omp25;(3)根据omp25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si RNA-a/b/c叁个干扰载体,应用脂质体,将pEGFP-omp25分别与siRNAs共转染HPT-8细胞,实时定量PCR筛选最优干扰质粒。(4)以Omp25蛋白的毒力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切入点,分别以正相(已纯化Omp25蛋白刺激)和反向(RNAi)分析方法,对Omp25蛋白诱发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引发的炎性信号分子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成功构建高效表达载体pET32a-omp25,并分离纯化蛋白;(2)成功构建表达pFGFP-omp25真核质粒和构建针对omp25叁个干扰载体,实时定量筛选出了优秀干扰片段,抑制率可达到98%;(3)ELISA检测结果显示NO,LDH活力及上清中炎性相关细胞因子TNF-α随Omp25蛋白浓度成不同程度的上升;(4)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Omp25蛋白使得TLR4和MvD88 mRNA表达量上调。结论:(1)低剂量的Omp255蛋白能够活化胚胎滋养层细胞,可能通过TLR4启动相应免疫应答,产生免疫保护作用。(2)高剂量的Omp25蛋白对于滋养层细胞是有毒性的。(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1-06-01)
任艳[9](2010)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2与牛胚胎滋养层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类以腹泻、流产、呼吸道疾病和免疫机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给养牛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BVDV感染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的病例并不多见,多半是隐性感染,未能引起足够重视。BVDV感染胎盘组织,通过胎盘屏障将病毒传播给胎儿,造成母胎持续性感染是该病防治的难点和重点。妊娠母畜在怀孕早期通过子宫内感染非致细胞病变型(ncp) BVDV,此时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此种牛一出生即为持续感染牛,外表健康,但终生带毒、排毒,成为畜群主要的传染源。胚胎滋养层细胞是母体和胎儿的联系纽带,同时也是BVDV垂直传播的靶细胞,目前有关BVDV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寻找与BVDV主要囊膜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受体,确定受体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的功能,是研究BVDV垂直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为家畜抗病育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此,本研究以BVDV和胚胎滋养层细胞为研究对象,主要展开以下研究工作:1.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场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型分布。根据BVDV保守区基因5'-UTR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新疆石河子、玛纳斯、喀什、等7个地区、14个奶牛场的274份牛粪样品进行核酸检测及测序。结果表明:BVDV阳性率为18.61%(51/274),北疆地区阳性率为21.34%(51/239),南疆地区未检测出病原。其中有23对母子对应样品,母牛阳性率为39.13%(9/23),犊牛阳性率为30.43%(7/23)。35头牛表现临床症状,阳性率为45.71%(16/35),其余为临床健康牛,阳性率为17.16%(35/204)。调查数据显示新疆地区奶牛BVDV存在隐性感染,且垂直感染较严重。通过序列比对,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所分析序列与已公布的BVDVⅠ型序列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7.5%,并且主要是BVDVⅠb亚型。对临床发病症状明显的初检阳性病料进一步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免疫学实验、细胞培养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测定以及同源性比较等方法分离、鉴定了1株BVDV分离株,命名为BVDVshz132株。2.牛胚胎滋养层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BVDV shz132株感染实验:采用胶原酶消化方法,从牛子叶组织中分离双核滋养层巨细胞(Binucleate trophoblast giant cells,TGC)。实验分离的细胞经台盼蓝染色后记录细胞存活率大于90%,核染可见典型双核特征;经差异贴壁法纯化后纯度可达95%。抗细胞角蛋白抗体检测呈阳性,抗波形蛋白抗体检测呈阴性。细胞经过4次传代后,可以存活60天。通过制备细胞爬片,接种BVDVshzl32株,分别培养12-60h,采用BVDV5'-UTR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拷贝数在培养12h和60h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60h病毒拷贝数明显高于12h,病毒可在TGC细胞中复制、增殖。3.建立牛胚胎滋养层细胞的cDNA文库,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BVDVshzl32株主要囊膜蛋白E2相互作用的TGC细胞结合蛋白。文库的库容为1.3×106,插入片段大小在0.2-4kb;取杂交后35个克隆进行测序,用BlastN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筛选得到与BVDV感染TGC细胞相关的捕获蛋白有Bos taurus tryptophanyl-tRNA synthetase (色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similar to WARS protein(色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TRRRS-基因标记符号)、actin and beta (肌动蛋白)、p21 protein (Cdc42/Rac)-activated kinase 4(p21-活性激酶,PAK4)、pyruvate kinase(丙酮酸激酶)和clathrin heavy-chain(网格蛋白重链)。通过在线软件分析捕获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各个蛋白结构域的功能。结果发现网格蛋白重链接头蛋白(heavy-chain linker)介于网格蛋白与配体-受体复合物之间起到连接作用,通过网格蛋白包被囊泡的内吞作用使配体-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分析表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是BVDV感染细胞的一种途径。采用免疫共沉淀方法验证网格蛋白与诱饵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新疆地区的BVDV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地区阳性感染率较高,垂直传播严重,基因型分布主要以BVDVIa和Ib型为主。对流行病学阳性样品进一步分离,鉴定了一株BVDV野毒株(shz132株),为非致细胞病变型;成功体外培养了牛胚胎滋养层巨细胞,对细胞进行了鉴定,并成功感染BVDV shz132株;构建了牛胚胎滋养层细胞的cDNA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6个与BVDV shz132株E2蛋白相互作用的牛胚胎滋养层细胞蛋白,其中网格蛋白是与BVDV感染滋养层细胞相关的蛋白。通过本研究,为揭示BVDV垂直传播,导致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也为该病新药物研发、防治及家畜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0-06-01)
张辉[10](2009)在《羊种布鲁氏菌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类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回升势头迅猛,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为此,我国紧急发布了《关于加强布鲁氏菌防治工作的通知》。布鲁氏菌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侵袭力强、传染途径多,人感染后呈持续性感染,目前尚无法根治;家畜感染后主要引发母畜流产,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动物胎盘中含有大量的赤藓醇,能够促进布鲁氏菌的生长,布鲁氏菌对胎盘具有显着的亲嗜性,胚胎滋养细胞是母体和胎儿的联系纽带,同时也是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细胞,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导致流产,但引发流产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布鲁氏菌和胚胎滋养层细胞为研究对象,主要展开以下的研究工作:1.羊种布鲁氏菌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通过采用细菌群体形态观察、PCR、生化试验对分离培养的菌株进行鉴定,获得了羊种布鲁氏菌生物3型1株,命名为027株,对其SP4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包被酶标反应板并进行样本检测。结果布鲁氏菌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最优条件是重组蛋白SP41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0.6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50,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样本阳性检出率高于虎红平板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2.羊种布鲁氏菌ery操纵子在感染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过程中的表达调控。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布鲁氏菌侵染HPT-8细胞过程中ery操纵子4个基因在未侵染、侵染20min、1h、2h、3h、4h时的表达差异,结果ery操纵子在侵染前后的表达有明显差异,eryA、eryB、eryC相对表达量在侵染2h时表达量最高,eryD在3h时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余状态下的表达量都很低,并且随着eryD表达量升高,eryA、eryB、eryC的表达量降低。3.建立羊种布鲁氏菌027株侵染HPT-8细胞的cDNA文库。分别提取布鲁氏菌侵染20min、1h、2h、3h、4h后HPT-8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同源重组法构建布鲁氏菌侵染HPT-8细胞的cDNA文库,并对部分EST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羊种布鲁氏菌027株侵染人滋养层cDNA文库的库容为1.43×106,重组率为96.92%,插入片段大小在0.2-5kb;对文库63个克隆进行测序,用BlastX和BlastN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将63个基因进行了功能分类。然后,构建pGBKT7-omp25诱饵质粒,转化酵母Y187,结果表明诱饵菌无自激活活性、无毒性。4.筛选并验证与布鲁氏菌流产相关因子互作的HPT-8细胞靶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互作的HPT-8细胞捕获蛋白,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互作的蛋白。共筛选出了7个与布鲁氏菌OMP25诱饵蛋白相结合阳性捕获蛋白,验证试验表明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与HPT-8细胞的Ferritin、hypothetical LOC339123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5.分析捕获蛋白在布鲁氏菌侵染HPT-8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根据铁蛋白、hypothetical LOC339123蛋白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了3个特异性shRNA干扰载体,转染HPT-8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2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检验其干扰效率;采用布鲁氏菌感染转染shRNA干扰载体前、后的HPT-8细胞,检测布鲁氏菌的相对数量。结果针对铁蛋白、hypothetical LOC339123合成的shRNA干扰片段与各自的混合组的干扰效果基本一致,Ferritin混合组的干扰抑制率为76.18%, hypothetical LOC339123混合组的干扰抑制率为71.11%。针对铁蛋白的干扰载体混合组转染前后,布鲁氏菌相对数量差异较大,而hypotheticalLOC339123的差异不明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布鲁氏菌027株为羊种布鲁氏菌生物3型;成功构建了基于重组蛋白SP41的布鲁氏菌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布鲁氏菌感染HPT-8细胞过程中ery操纵子4个基因在不同时间点表达存在着差异;成功构建了羊种布鲁氏菌027株侵染HPT-8细胞的cDNA文库;布鲁氏菌OMP25蛋白与HPT-8细胞的Ferritin、hypothetical LOC339123发生了相互作用,Ferritin与布鲁氏菌感染相关,hypothetical LOC339123与布鲁氏菌感染不相关。通过本研究,为揭示布鲁氏菌引发流产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也为布鲁氏菌病新药物研发、防治及家畜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09-06-01)
牛胚胎滋养层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影响及p-Akt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以感染复数(MOI)为200∶1与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TR-8)共培养,以单纯培养人胚胎滋养层细胞为对照组;采用siRNA失活PI3K;选择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人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人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情况;用Real Time-PCR检测PI3K siRNA敲低的效果。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人胚胎滋养层细胞12h时,细胞的凋亡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感染24h时,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感染48h时,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01)。siRNA预先处理HTR-8细胞再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共培养48h后,siRNA处理组的PI3K mRNA的相对量明显低于干扰组(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45%,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组(P<0.01),而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单纯刺激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能够诱导胚胎滋养层细胞发生凋亡。在此过程中,p-Akt被激活,并对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牙周炎促使早产低体重儿的娩出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胚胎滋养层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郭海盈,杜民权.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由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和炎症[C].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2].郭海盈,任洪芋,季耀庭,江汉,杜民权.p-Akt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人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8
[3].李敏,荆明龙,李明奇,王晓凤,张辉.布鲁氏菌效应蛋白VceC对胚胎滋养层细胞自噬和调亡的影响[C].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17
[4].孙志华,刘良波,张豫,刘娟,韩玉霞.布鲁氏菌外膜蛋白VirB4在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
[5].郭一帆.人类白细胞抗原G5对胚胎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性的调控[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
[6].郭一帆,李卓伦,李启辉,杨树标,何柏松.重组HLA-G5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系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2012
[7].王震,张辉,张艳,郭飞,张豫.布鲁氏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的致炎作用[J].微生物学报.2012
[8].张沾.布鲁氏菌Omp25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炎性机制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
[9].任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2与牛胚胎滋养层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
[10].张辉.羊种布鲁氏菌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