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泌尿道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磊[1](2022)在《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耐药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134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集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1340例患者共分离出378株病原菌,检出率28.21%;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4.81%,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3.28%和真菌的11.91%(P<0.05);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属为主,真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耐药性检测发现:革兰阳性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而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但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高。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最高,为42.11%,其次为克雷伯属的18.52%。结论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偏高,其中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率低,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最低,临床上应加强对患者的病原菌培养,指导临床用药。
周正锋[2](2021)在《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分布结果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100例泌尿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尿液标本,并进行尿培养,分析尿培养病原菌分布结果及耐药性情况。结果①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73.53%)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19.12%)、真菌(7.35%),χ2分别为40.484、61.818,P<0.05。②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③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无耐药性。结论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不同病原菌其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性,为保证抗菌效果,应加强病原菌检测,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张学海[3](2021)在《延边部分地区犬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犬泌尿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较少见,大多数患泌尿系统疾病的犬继发于病原微生物感染、中毒病、代谢病等。宠物门诊病例以病原微生物感染居多。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细菌感染最为常见,真菌和病毒性感染的病例较少。受气候、地域、医疗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各地区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也存在差异。近年来,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没有明确限制,换代频繁,导致含有多种耐药基因的致病菌出现,增加了这类耐药致病菌感染的治疗难度。为了本地区在救治泌尿系统感染病例时,可精准用药,减少治疗周期,提升治愈效果。本文分析延边部分地区犬泌尿系统疾病中致病菌种类及药敏情况。自2020年9月到12月底止,在延吉周边县市,共采集32份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犬的无菌尿液样本。经分离纯化、细菌生化鉴定及生物同源性分析,本实验从32份病例样本中获得菌株35株。分别为大肠杆菌12株(34.28%)、蜡样芽孢杆菌9株(25.71%)、肺炎克雷伯菌8株(22.85%)、粪肠球菌4株(11.42%)、铜绿假单胞菌2株(5.71%)。其中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高于其他菌株,占总分离率的82.85%,为本地区的优势菌株。为探究尿液样本中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本文设计动物致病性试验和K-B药敏纸片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除粪肠球菌无致病性外,其余4种菌株均具有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种优势致病菌株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林可霉素表现极强耐药性,无法抑制菌株生长;对青霉素类药物(氨苄西林、青霉素G、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药物和复合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所有病原菌均敏感。蜡样芽孢杆菌对头孢曲松有77.8%耐药率,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敏感性高。另两类菌株则对头孢曲松表现敏感,而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出现耐药。
汪美英[4](2021)在《泌尿道感染226例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6例泌尿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中段尿培养标本送检,对标本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加药敏。分析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以及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分布情况,并对其中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6例标本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130例(ESBLS阳性60例),变形杆菌8例(ESBLS阳性4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7例(ESBLS阳性8例),产气肠杆菌8例(ESBLS阳性4例),阴沟肠杆菌4 例(ESBLS阳性2例),沙雷氏菌2例,摩根氏菌1例,普罗威登斯菌2例,产酸克雷伯菌2例,生癌肠杆菌1例,沙门氏菌1例,柠檬酸杆菌4例,共计180例,肠杆菌科分布率为79.65%,其中ESBLS阳性例数约为78例,占43.3%。经药敏试验分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等主要的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均较高,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泌尿道感染患者中80%是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并且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其次为派拉西林,故临床治疗时要严格根据细菌分布特点结合其耐药情况进行合理给药。
沙蕾,古丽扎提·阿哈泰[5](2021)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与耐药情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与耐药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200例尿培养阳性的患者,观察分析患者培养菌株耐药情况。结果 200例尿路感染菌株中包括革兰阴性杆菌144株(72.00%),革兰阳性球菌38株(19.00%),真菌18株(9.0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主要种类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株、变形杆菌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种类为屎肠球菌株、粪肠球菌株。大肠埃希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4.00%,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耐药率较低,依次为0.00%、0.00%、4.00%、2.00%;非发酵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依次为92.00%、93.00%、96.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耐药率较低依次为8.00%、12.00%。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的耐药率较低依次为0.00%、0.00%、4.00%、5.0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呋喃妥因、呋西地酸、利福平、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在10.00%以下。结论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与耐药情况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和根据,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泌尿道感染相关的耐药菌株的产生。该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罗晓妹[6](2021)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收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合并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患者的尿液培养和药敏结果及临床一般资料,探讨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在临床工作中为该类患者提供抗生素参考并对CAPD患者进行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90例CAPD确诊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对照组选择同期32例稳定的CAPD无泌尿道感染的患者。留取患者入院后第一天清晨清洁尿液送检。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从90例CAPD合并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尿培养中,共鉴定出菌种90株。革兰阴性菌构成了细菌总数的重要部分,与革兰阳性菌比例为3:2。(2)粪肠球菌的例数在本次研究的革兰阳性菌中最多,对至少5种抗生素都存在一定的耐药性。排在第二位的是屎肠球菌,它的耐药谱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都比粪肠球菌高。万古霉素对所有培养出的细菌都有效。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为13.3%(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作为比例最高的一种细菌,它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达76.67%,且只对一部分强效抗生素敏感,大部分抗生素对它效果不佳。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达到100%耐药,但它的耐药谱并不宽。大肠埃希菌中存在14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比例已经接近大肠埃希菌总数的一半。(4)泌尿道感染组中泌尿系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的患者比例为71.1%,高于对照组46.8%(χ2=6.076,P<0.05)。泌尿道感染组中尿量小于200ml的患者比例为50%,高于对照组15.6%(χ2=11.533,P<0.05)。泌尿道感染组患者的腹透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肌酐、血磷、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5)单因素分析提示腹透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肌酐、血磷、钙磷乘积、尿量小于200ml、原发病分布情况、泌尿系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是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这些相关的单因素代入。尿量小于200ml(OR=3.519,P<0.05)、泌尿道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OR=4.727,P<0.05)是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时,尿培养出的致病菌的种类非常复杂多样。(2)随着抗生素滥用,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时尿培养的菌群耐药率增高,耐药谱增宽,产ESBL菌和MRSA日益增多,为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的感染增加了难度。在临床上选择抗生素种类时,需要依据药敏和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避免无效抗感染或造成二重感染。(3)腹透龄增加,高甘油三酯、高空腹血糖、高血肌酐、血磷升高、钙磷乘积升高、尿量减少、原发病分布差异、泌尿系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与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相关。尿量减少,泌尿系存在结石或结构改变是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CAPD患者若存在残余尿,不论患者是否有尿路刺激症状,建议完善尿培养检查筛查真性菌尿并及时干预。(4)通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可以减少CAPD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钱小亮[7](2020)在《无锡市猫下泌尿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尿路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猫下泌尿道疾病是猫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引起该病的病因较多,包括饮食及饮水不当、应激、肿瘤、医源性因素、遗传、病原菌感染等,其中猫下泌尿道细菌感染较为常见,有着较高的复发率。国内对猫下泌尿道疾病的研究较少,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比较单一,尤其是对猫下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相关数据极为匮乏。本研究对无锡地区(市)近2年来猫下泌尿道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同时对引起猫下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为小动物临床疾病的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一:无锡市猫下泌尿道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无锡地区5家连锁医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间的84例猫下泌尿道疾病,统计患猫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及时间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与影像诊断的结果、不同治疗方案与疗效等资料。结果显示,临床确诊病例数逐年上升;公猫占90.48%(76/84),母猫占9.52%(8/84);0~4岁段猫发病数占61.90%(52/84),4~8岁段发病数占30.95%(26/84),8岁以上段发病数占7.14%(6/84);该病全年发生,其中11~12月份的发病数最多,27.38%(23/84);主要临床症状统计发现,28.57%(24/84)表现尿频,54.76%(46/84)表现排尿困难,64.59%(54/84)表现有血尿。40%(34/84)表现有血液白细胞数升高;95%(19/20)的梗阻型下泌尿道疾病有急性肾功能衰竭;25%(21/84))为细菌性下泌尿道炎,23.81%(20/84)为自发性膀胱炎,44.05%(37/84)为下泌尿道结石,7.14%(6/84)为下泌尿道结石和细菌性下泌尿道炎混合感染。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保守治疗61例,首次治愈率为44.26%(27/61),但一年内复发率为55.74%(34/61);手术治疗23例,一年内治愈率为95.65%(22/23)。下泌尿道结石病例中,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100%(20/20),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显着高于保守治疗。研究二:无锡地区猫尿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对27例下泌尿道细菌感染的患猫尿液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大肠杆菌居多,占22.22%(6/27),其次为葡萄球菌,占14.81%(4/27);粪肠球菌、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细菌的分离率较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病原菌对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重耐药严重,其中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新霉素等最为耐受,耐药率均为83.33%;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等最为耐受,耐药率均为75%;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新霉素等最为耐受,耐药率均为100%;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高达77.78%(21/27),但对头孢噻肟较为敏感,敏感率为81.48%(22/27),这为猫感染性下泌尿道疾病的治疗用药提供了参考。
李肖妹,冯王富,姚靖[8](2020)在《120例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本地区120例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以便针对性指导用药。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的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泌尿道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71.67%,革兰阳性球菌占25.83%,真菌占2.50%;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46.67%、克雷伯菌7.50%、葡萄球菌10.00%。革兰阴性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性高。结论:本地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性高。了解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情况对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谢媛媛[9](2020)在《天疱疮临床特征及合并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科近年来诊治的天疱疮(pemphigus)患者的疾病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疗效、合并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等,深入认识天疱疮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疗效,以及并发感染的部位、病原菌、耐药性和对治疗与预后的影响,对指导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部收治的天疱疮患者,均经临床和(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天疱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70名患者的109例病例资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采集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本次纳入研究的共70名患者的109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4名(55例),女性患者36名(54例),男女比率为1:1.06;平均初发年龄50.77±12.08(1980)岁,平均住院年龄52.95±11.60(2080)岁。女性患者初发年龄47.94±12.62(1972)岁和住院年龄49.89±12.36(2074)岁均早于男性患者初发年龄53.74±10.86(3580)岁和住院年龄55.96±10.03(3780)岁(t=2.062,P=0.043;t=2.812,P=0.006)。天疱疮患者的初发年龄和住院年龄均以4060岁间最多。最常见首发部位为口腔(30%)、头面颈部(26%)、胸部(19%)。2.天疱疮患者入院后平均起始糖皮质激素量轻度患者为(44.54±22.97)mg,中度患者为(62.41±22.75)mg,重度患者为(90.00±12.91)mg,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入院后起始糖皮质激素量差异显着(F=16.086,P=0.000)。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血小板(PLT)、白蛋白(AL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934,P=0.004;F=3.30,P=0.040;F=4.223,P=0.017;F=13.017,P=0.000)。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住院费用越高(F=16.314,P=0.000;F=30.519,P=0.000)。3.109例天疱疮患者中合并感染患者66例,感染率为60.55%,单系统感染患者39例,多系统感染患者27例。感染组平均年龄50.23±9.43岁,非感染组平均年龄57.14±13.36岁,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7,P=0.004);年龄<50岁较年龄≥50者天疱疮患者更易合并感染(χ2=4.172,P=0.041);性别、居住地、病程、是否合并糖尿病、慢性病数目对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无明显影响(χ2=0.075,P=0.785;χ2=3.409,P=0.065;χ2=0.828,P=0.661;χ2=0.094,P=0.759;χ2=0.203,P=0.652);天疱疮患者口腔受累较无口腔受累更易合并感染(χ2=6.477,P=0.01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合并感染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5,P=0.000),重度患者感染率(100%)显着高于中度(74.14%)和轻度(36.36%),中轻度间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40,P=0.000)。病情严重程度为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08,P=0.001)。4.合并感染组NE%、PLT、ALB、低蛋白血症数目与非感染组间差异显着(t=2.172,P=0.034;t=2.026,P=0.045;t=3.948,P=0.000;χ2=8.158,P=0.004),两组间WBC无显着差异(t=1.841,P=0.068)。入院后平均糖皮质激素起始量感染组为(60.30±27.47)mg,非感染组为(51.86±20.96)mg,两者无明显差异(t=1.815,P=0.072)。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13.21±5.89)d、平均住院费用(9830.38±5779.24)元均显着高于非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8.79±2.41)d、平均住院费用(4596.00±1726.24)元(t=5.439,P=0.000;t=4.248,P=0.000)。5.感染部位以皮肤为主(81.8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7.58%);其次为口腔,主要为真菌(80.00%);口腔受累者真菌感染占19.30%,口腔未受累者真菌感染占5.77%,口腔受累者更易发生真菌感染(χ2=6.303,P=0.012)。6.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检出率为40.79%,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58.0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50%以下,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于90%。7.出院患者病情控制缓解率为95.41%,重度患者缓解率(57.14%)明显低于轻中度患者(98.04%)(χ2=16.560,P=0.000)。合并感染者缓解率(93.94%)与未合并感染者缓解率(97.67%)无明显差异(χ2=0.196,P=0.658)。结论:天疱疮患者初发年龄和住院年龄均以4060岁间最多,男女比例1:1.06,女性发病年龄明显早于男性。天疱疮患者感染率60.55%,年龄、口腔受累、病情严重程度、低蛋白血症为天疱疮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为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感染未显着增加起始糖皮质激素用量。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皮肤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DRO检出率较高,主要为皮肤MSRA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低。出院患者缓解率高,重度患者缓解率显着低于中轻度患者,感染对缓解率无明显影响。
杨璟[10](2021)在《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了解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病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187名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尿液、痰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检出的337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包括了解微生物标本类型、细菌培养结果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结果检出的337株细菌中根据标本来源不同,痰液170株(50.45%)、尿液76株(22.55%)、引流液61株(18.10%)、血液24株(7.12%)、其他6株(1.78%)。革兰阴性菌270株(80.12%)、革兰阳性菌67株(19.88%)。其中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最多感染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93株(27.60%),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0株(8.90%)、铜绿假单胞菌30株(8.90%);革兰阳性菌中最多感染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16株(4.75%)、粪肠球菌16株(4.75%),其次为屎肠球菌15株(4.45%)。非发酵菌属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6.67%和33.33%;肠杆菌科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的占比率为75.27%和88.89%,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约30%左右;葡萄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的耐甲氧西林菌株占93.75%,,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但对四环素的耐药率81.25%则高于屎球菌13.33%,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肾移植术后感染部位以肺部多见,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应及时开展病原学监测,完善细菌培养及其耐药性检测,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产生、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泌尿道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泌尿道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标本采集 |
1.2.2 细菌培养鉴定 |
1.2.3 药敏试验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原菌的分布状况 |
2.2 革兰阳性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 |
2.3 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
3 讨论 |
3.1 老年泌尿道感染的病因 |
3.2 老年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
3.3 老年泌尿道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
(2)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尿培养及鉴定 |
1.2.2 药敏试验及结果判定 |
1.2.3 质量控制 |
1.3 评估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100例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分布结果 |
2.2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情况 |
2.3 常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情况 |
3 讨论 |
(3)延边部分地区犬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犬泌尿系统 |
2 犬尿液性质 |
3 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 |
3.1 肾脏感染 |
3.2 泌尿道感染 |
3.3 膀胱感染 |
3.4 内分泌紊乱继发感染 |
4 常见泌尿系统病原微生物 |
4.1 大肠杆菌 |
4.2 蜡样芽孢杆菌 |
4.3 肺炎克雷伯菌 |
5 其他地区泌尿系统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
6 本课题目的和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培养基和试剂配比 |
2 方法 |
2.1 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
2.2 生化实验 |
2.3 16SrDNA PCR扩增及电泳 |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5 动物致病性实验 |
2.6 药敏试验 |
结果 |
1 病料采集结果 |
2 病原菌分离纯化及染色镜检 |
3 生化鉴定管结果 |
4 16SrDNA测序结果 |
5 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 |
5.1 腹腔注射后观察 |
5.2 致死性 |
5.3 剖检记录结果 |
5.4 涂片镜检 |
6 药敏试验结果 |
6.1 大肠杆菌药敏结果 |
6.2 蜡样芽孢杆菌药敏结果 |
6.3 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 |
6.4 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 |
6.5 优势株敏感药物结果 |
临床案例 |
1 案例一 |
1.1 病例信息 |
1.2 临床症状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诊断结果 |
1.5 治疗方法 |
1.6 复诊检查 |
2 案例二 |
2.1 病例信息 |
2.2 临床症状 |
2.3 实验室检查 |
2.4 特殊诊断 |
2.5 诊断结果 |
2.6 治疗方案 |
2.7 复诊检查 |
讨论 |
1 病原微生物分离种类及比例 |
2 致病性实验分析 |
3 延边地区与其它地区泌尿系统病原菌耐药性比较 |
4 病例分析 |
4.1 白细胞计数及CRP应用意义 |
4.2 案例讨论 |
4.3 临床应用 |
5 公共安全前景 |
6 本文研究的价值、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作者简介) |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泌尿道感染226例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采集标本 |
1.2.2 细菌培养鉴定 |
1.2.3检测ESBLS |
1.2.4药敏试验 |
1.3 评价指标 |
2 结果 |
2.1 病原菌分布及ESBLS阳性情况 |
2.2 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结果 |
3 讨论 |
(5)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与耐药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菌株种类情况 |
2.2 主要革兰阴性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
2.3 主要革兰阳性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
3 讨论 |
(6)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标准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 |
2.2.2 原发病情况 |
2.2.3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2.4 实验室指标的收集 |
2.2.5 主要疾病及定义 |
2.3 实验室方法 |
2.3.1 标本留取 |
2.3.2 病原菌检测 |
2.3.3 药敏试验 |
2.4 统计学处理 |
3.结果 |
3.1 CAPD合并UTI患者尿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
3.2 CAPD合并UTI患者尿培养中主要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 |
3.3 CAPD合并UTI患者尿培养中主要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 |
3.4 CAPD患者发生UTI的单因素分析 |
3.5 CAPD患者发生UTI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讨论 |
4.1 CAPD患者发生UTI的菌群分布情况及特点 |
4.2 CAPD患者发生UTI菌群中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 |
4.3 CAPD患者发生UTI菌群中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 |
4.4 CAPD患者合并UTI时抗生素的选择 |
4.5 残余肾功能及尿量对CAPD患者的重要性 |
4.6 CAPD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
4.6.1 尿量、尿液成分、体内肌酐水平的变化 |
4.6.2 CPAD患者血脂、血糖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
4.6.3 性别和原发病因素 |
4.6.4 CAPD患者泌尿系统结构的变化 |
4.6.5 CAPD患者无症状菌尿和无症状脓尿 |
4.7 对CAPD患者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
4.8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7.参考文献 |
(7)无锡市猫下泌尿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尿路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猫下泌尿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
1 猫下泌尿道疾病的概述 |
2 下泌尿道感染 |
2.1 病原菌感染机制 |
2.1.1 附着与定植 |
2.1.2 生物被膜和形态改变 |
3 常见尿路致病菌 |
3.1 肺炎克雷伯氏菌 |
3.2 致病性大肠杆菌 |
3.3 奇异变形杆菌 |
3.4 肠球菌 |
3.5 腐生葡萄球菌 |
3.6 铜绿假单胞菌 |
4 其他毒力因子 |
4.1 蛋白酶和毒素 |
4.2 尿素酶 |
4.3 铁的清除 |
5 下泌尿道疾病的治疗 |
第二章 无锡市猫下泌尿道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基础信息调查 |
1.3 临床症状调查 |
1.4 临床体格检查 |
1.5 影像学检查 |
1.6 血液学检查 |
1.7 猫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查 |
1.8 血气及血液离子检查 |
1.9 血液生化检查 |
1.10 尿沉渣检查 |
1.11 尿常规检查 |
1.12 临床诊断 |
1.13 治疗方法 |
1.13.1 保守治疗 |
1.13.2 手术治疗 |
2 结果 |
2.1 临床基础信息分析 |
2.2 临床症状分析 |
2.3 影像学检查结果 |
2.4 血液常规检查结果 |
2.5 SAA检查结果 |
2.6 血气及血液离子分析结果 |
2.7 血液生化检查 |
2.8 尿常规检查结果 |
2.9 尿沉渣检查结果 |
2.10 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
3 讨论 |
第三章 无锡地区猫尿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尿液来源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
1.4 尿液培养与细菌鉴定 |
1.4.1 尿液培养 |
1.4.2 细菌纯化 |
1.4.3 菌株16S rDNA测序分析 |
1.4.4 临床分离菌株的冻存 |
1.5 药敏试验 |
1.5.1 药敏纸片信息 |
1.5.2 药敏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尿液培养结果 |
2.2 药敏试验结果 |
2.2.1 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2 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3 粪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4 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耐药性分析 |
2.2.5 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6 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7 枯草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8 多杀巴斯德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9 路德维希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0 蜡样芽胞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1 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2 无色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120例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
1.1菌株来源: |
1.2鉴定方法: |
1.3方法: |
1.4数据收集与处理: |
2结果 |
2.1病原分布: |
2.2药敏试验结果: |
3讨论 |
(9)天疱疮临床特征及合并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
2.1.5 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
2.1.6 多重耐药菌判断标准 |
2.2 资料收集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总体特征分析 |
3.1.1 皮损初发部位 |
3.1.2 伴发疾病 |
3.1.3 住院季节 |
3.1.4 患者居住地分布 |
3.2 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住院资料比较 |
3.2.1 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情况比较 |
3.2.2 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感染情况比较 |
3.3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住院资料比较 |
3.3.1 感染情况概述 |
3.3.2 一般情况比较 |
3.3.3 疾病情况比较 |
3.3.4 实验室检查比较 |
3.3.5 合并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 |
3.4.1 感染病原菌类别 |
3.4.2 感染部位 |
3.4.3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
3.4.4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3.5 治疗方案及其疗效 |
3.5.1 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 |
3.5.2 疗效与转归 |
第四章 讨论 |
4.1 天疱疮疾病特点 |
4.2 天疱疮合并感染情况 |
4.3 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4.4 治疗及转归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天疱疮皮损图片 |
附录二 天疱疮病理图片 |
附录三 患者资料记录表 |
致谢 |
(10)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标本收集 |
2.1.1 标本来源 |
2.1.2 送检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菌种分布 |
3.2 药敏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
3.3 临床治疗 |
4 讨论 |
5 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综述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泌尿道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J]. 何磊. 中国现代医生, 2022(01)
- [2]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研究[J]. 周正锋. 智慧健康, 2021(13)
- [3]延边部分地区犬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D]. 张学海. 延边大学, 2021(02)
- [4]泌尿道感染226例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 汪美英. 药品评价, 2021(06)
- [5]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与耐药情况研究[J]. 沙蕾,古丽扎提·阿哈泰. 系统医学, 2021(05)
- [6]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D]. 罗晓妹.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无锡市猫下泌尿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尿路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D]. 钱小亮. 扬州大学, 2020(04)
- [8]120例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 李肖妹,冯王富,姚靖. 北方药学, 2020(04)
- [9]天疱疮临床特征及合并感染相关因素分析[D]. 谢媛媛. 兰州大学, 2020(12)
- [10]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性研究[D]. 杨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