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激发论文-李晓龙,贺岩,陈卫标,姜静波,刘庆奎

饱和激发论文-李晓龙,贺岩,陈卫标,姜静波,刘庆奎

导读:本文包含了饱和激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诱导荧光,叶绿素浓度,饱和激发,非线性荧光

饱和激发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龙,贺岩,陈卫标,姜静波,刘庆奎[1](2019)在《饱和激发下叶绿素荧光非线性变化及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素浓度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可以实现海水叶绿素浓度的快速测量。测量叶绿素浓度的传统激光诱导荧光原理,是利用叶绿素荧光与水体Raman散射的强度比值(I_F/R)进行反演,即叶绿素浓度n_(chl)=CI_F/R,其中C为系统常量。这是依据叶绿素荧光685 nm、水体Raman散射强度都与激发光强呈线性关系。然而,该理论并没有考虑诱导荧光饱和现象的存在。当诱导激光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 685 nm荧光强度随激发光强非线性变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水体Raman散射并不存在信号饱和现象。为了探讨饱和激发造成荧光非线性变化的影响,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叶绿素浓度的实验中,设计两种测量方案,即:不同激光功率诱导单一浓度样本的荧光测量,和固定激光功率时不同浓度样本的荧光测量。实验中利用Nd∶YAG叁倍频激光355 nm激发获得叶绿素溶液的404 nm处Raman散射和685 nm荧光。实验结果分为2部分进行讨论:(1)为了分析饱和激发造成荧光变化的非线性特性,通过调节激发光功率测量溶液的受激发射光谱,发现水体Raman散射强度与激发光强呈线性关系,而685 nm荧光强度出现饱和激发下的非线性变化。而且,随叶绿素浓度的增加, 685 nm荧光的非线性趋势更为明显, Raman散射强度与激发光强的线性关系中斜率变小。数据分析表明, 685 nm荧光数据拟合的4阶多项式和Raman散射效率值,可以定性地表征685 nm荧光的饱和程度。(2)考虑实际海洋激光雷达探测叶绿素浓度应用中存在饱和激发荧光非线性现象,为了分析荧光非线性对传统叶绿素浓度反演理论适用性的影响,在固定激发光强情况下对不同浓度叶绿素溶液的发射光谱进行测量。将激发光功率调节至52.00, 80.70, 132.10和197.30 mW·cm~(-2),获取相应激发光强下685 nm荧光与水体Raman散射的强度比值和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激发光强不变的情况下, 685 nm荧光与水体Raman散射的强度比值,与叶绿素浓度仍满足线性关系。但是,在较高光强激发时,饱和激发造成的叶绿素荧光非线性变化,导致利用传统激光诱导荧光理论反演的叶绿素浓度值偏小。因此,需要对饱和激发下荧光非线性的影响进行修正,其关系为I_F/R=n_(chl)/C+C_F,修正值C_F不可忽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修正关系中系统常量C随激发光强增加而增大。研究表明,饱和激发造成的荧光非线性,会对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叶绿素浓度产生影响,但由于造成荧光非线性因素的复杂性,仅通过荧光数据拟合获得的多项式,无法定量说明其影响权重。然而,当激发光强不变时,可以实验测量获得基于激光诱导荧光原理的修正关系,从而准确反演叶绿素浓度。(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8期)

李晓龙,郭金家,赵朝方,刘智深[2](2013)在《饱和激发情况下油荧光非线性特征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从荧光强度和光谱偏移两个角度研究饱和激发状态下油荧光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利用能量变化的激光束诱导油样本荧光,获得荧光强度变化数据,通过非线性曲线拟合来标定荧光特征峰位430 nm处的强度变化参数,获得该波长荧光强度的线性变化范围和非线性趋势,并利用探测波长处荧光强度构造出随诱导光强变化的叁维油荧光光谱,实现基于激发光能量参量的油样本光谱区分。实验中,针对普通荧光光谱法无法区分的油样本,结合饱和激发状态下油荧光非线性变化和基于激发光能量参量的油样本光谱特征,实现了样本的有效区分。(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丁建英,陈波,孟凡波,马辉[3](2004)在《饱和激发情况下的荧光关联谱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激发光增强时其对荧光关联谱 (FCS)测量的影响 .强激发光产生的饱和激发会改变激光诱导荧光的空间分布函数 ,从而影响FCS的测量结果 .首先根据饱和吸收的物理模型 ,推导出强激发光情况下有效探测区域变化的定量公式 ,获得了FCS测量所得到的粒子数和扩散时间与饱和激发光强和激光光强的函数关系 ,并用于消除饱和吸收造成的系统误差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和实验 ,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这将有助于完善FCS分析方法的理论模型 ,为高激发光强度下的FCS探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08期)

王秀河,黄耀熊,黄力,刘斯润[4](2003)在《多层重迭薄块和最佳倾斜非饱和激发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的叁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imeofFlight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3D-TOFMRA)结合多层重迭薄块(multi pleoverlappingthinslabacquisition,MOTSA)和最佳倾斜非饱和激发(tiltedoptimizednonsaturatingexcita tion,TONE)技术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AVM患者分别行SE序列磁共振成像(MRI),3D-TOFMRA结合MOTSA和TONE检查。结果:MRI及3D-TOFMRA都能显示AVM的瘤巢,AVM的继发改变MRI能很好地显示,MRA能显示AVM的叁维解剖结构。结论:MOTSA结合TONEMRA是无创性评价脑AVM的有效方法,结合MRI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并能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饱和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从荧光强度和光谱偏移两个角度研究饱和激发状态下油荧光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利用能量变化的激光束诱导油样本荧光,获得荧光强度变化数据,通过非线性曲线拟合来标定荧光特征峰位430 nm处的强度变化参数,获得该波长荧光强度的线性变化范围和非线性趋势,并利用探测波长处荧光强度构造出随诱导光强变化的叁维油荧光光谱,实现基于激发光能量参量的油样本光谱区分。实验中,针对普通荧光光谱法无法区分的油样本,结合饱和激发状态下油荧光非线性变化和基于激发光能量参量的油样本光谱特征,实现了样本的有效区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饱和激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龙,贺岩,陈卫标,姜静波,刘庆奎.饱和激发下叶绿素荧光非线性变化及影响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李晓龙,郭金家,赵朝方,刘智深.饱和激发情况下油荧光非线性特征初步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13

[3].丁建英,陈波,孟凡波,马辉.饱和激发情况下的荧光关联谱测量[J].物理学报.2004

[4].王秀河,黄耀熊,黄力,刘斯润.多层重迭薄块和最佳倾斜非饱和激发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3

标签:;  ;  ;  ;  

饱和激发论文-李晓龙,贺岩,陈卫标,姜静波,刘庆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