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状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宽带天线,环状振子,宽带巴伦
环状天线论文文献综述
徐艳,李鑫[1](2018)在《一种环状振子臂双频宽带对称振子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环状振子臂双频宽带对称振子天线。通过在对称阵子结构上引入环状阵子臂结构实现了双频功能,宽带巴伦在实现微带传播模式向平衡双导线转变的同时保证了天线的宽带特性。该天线在2.4GHz和5.5GHz附近回波损耗小于-10dB的工作带宽分别达到了13%和42%,能够覆盖2.4/5.2/5.8GHz WLAN、2.5/5.5GHz WiMAX多个无线通信工作频段,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的特点。(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5-06)
王少飞,高国平,胡斌,杨晨,田晓龙[2](2017)在《一种可穿戴矩形环状缝隙耦合微带天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可穿戴缝隙耦合微带天线。天线的馈线为U形馈线,接地板上具有一个矩形戒指环状开槽缝隙。天线在WLAN所用的2.4GHz频段内实现了0.33GHz的实测工作带宽、-32d B的回波损耗,同时增益达到了4.74d Bi。此外,对该天线弯折后性能的实测结果表明,有限范围内的弯折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10-16)
宋勇,吴先良,宋开宏,黄志祥[3](2017)在《一种高效植入型无线充电的分割式环状磁芯发射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对内嵌高磁导率磁芯的高效环状收发天线,应用于植入型人体神经信号监测装置的无线充电和双向数据传输功能。在无线传输间距为5mm时,与传统环状结构天线相比,实现传输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并且使得平均SAR值降低超过一倍。最后,我们制作传统环状结构天线和分割式环状磁芯结构的天线,并配置一定比例的混合液体代替皮肤在402MHz时对应的介电参数。在整个链路传输效率的实际测试中,其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10-16)
唐洪军,郑先宝,张书文[4](2016)在《一种短路环状迭层宽带GNSS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多模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短路环状层迭圆极化天线。该天线能够工作在GPS,GLONASS,Galileo and Compass(1100MHz-1600MHz)频段。包括一个180°宽带移相器和两个90°宽带移相器的双层介质带状线作为天线的馈电网络。天线的10d B阻抗带宽能够从1.1GHz到1.85GHz,相对带宽为50.8%,3d B轴比带宽能够从1.07GHz到1.7 GHz,相对带宽为45.5%。天线的尺寸为70mm×70mm×28.5mm。在本设计中,短路环状层迭贴片作为辐射贴片可以获得稳定的增益带宽、宽波束以及宽角轴比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18期)
张茂新[5](2015)在《环状可展天线的热致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状可展索网天线具有收缩比大、质量轻、精度高等优点,是目前星载可展开天线中较为理想的一种结构形式。环状天线从设计、发射到在轨运行的不同阶段状态其核心力学问题分别涉及张拉结构的找形、多柔体动力学和结构振动等不同领域。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方法研究环状可展天线在轨完全展开固定状态下索网的找形问题和受空间辐照热载荷的热致振动问题。论文首先采用力密度方法编制了分析程序,并对边界节点固定的天线网面进行了找形设计。分析表明,天线框架柔度增加时,张力索网与框架的最终平衡将显着改变网面节点位置和张力分布,导致与设计值不符。其次本文结合力密度方法和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发展了考虑框架大变形的网面找形方法。方法的实现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平台,以二次开发的形式给出了找形矩阵运算与有限元分析的交互迭代算法,并针对叁种典型网面形式计算了找形结果。结果表明,在大柔度框架的情况下,本文的方法能够在框架显着畸变时仍能维持抛物面的型面精度,结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对于大口径和轻质化的天线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在找形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含有预张力网面的环状天线动力学分析模型。基于ANSYS环境,给出了梁-索单元结构分析与实体单元热分析相结合的非标准热应力耦合计算方法,从而实现高效率模拟梁截面的温度梯度所产生的热弯矩效应。在通过简单模型验证了计算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后,对天线在四种典型热辐射工况下进行了热致振动分析。计算分别考虑了单独框架和整体天线两种情况,以了解预张力网面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辐射热载作用下,天线会产生毫米量级的整体变形,并随传热状态的平衡而达到稳定,但天线在整体变形附近的振动幅度非常小。对框架而言,预张力网面的存在显着改变了天线框架的热致变形模式,而整体变形和振动幅度则有所降低,同时网面本身也会产生相同量级的振动,从而对天线功能产生潜在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童锐,陈智军,孙聪,徐海林,韩超[6](2015)在《用于声表面波扭矩传感的环状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需要粘贴到转轴上,要实现无源无线的功能,天线的作用是其不可或缺的。设计了PCB环状天线以适应于扭矩传感转轴这种圆柱体结构,利用HFSS软件对天线进行了结构设计,并仿真了其回波损耗、输入阻抗等参数。实际制作了PCB天线,根据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结果,利用ADS软件对天线进行了阻抗匹配的仿真优化,匹配出性能良好的环状天线,最后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环状天线用于声表面波扭矩传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6)
赵烔[7](2014)在《基于环状多氮配体天线效应的Tb(Ⅲ)配合物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配体通过“天线效应”能够使具有特殊的4f电子层结构的稀土离子发出具有独特优良性质的荧光。通过调整配体的结构可实现配合物优良的荧光性质,还可以选用不同的功能性配体以实现其对某种物质的特殊识别需求。因此功能性稀土发光配合物在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经成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热门课题。而大环多氮配体对稀土离子的配位具有好的选择性,且形成的配合物比相应的开环体系稳定,具有更好的发光性能。本文从吡啶-2,6-二甲酸出发,基于“天线效应”的原理,设计合成了七种大环多氮化合物,选择两种七齿配体hmpydioneN6Am和acpydioneN6Am与TbCl3制备了配合物Tbl和Tb2,并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荧光光谱证实配体和铽离子能够配位并产生良好的“天线效应”,且能够在宽的pH范围内应用。铽离子为九配位的金属,所合成的七齿配体未满足铽离子的配位数,利用该性质可对阴离子进行检测:1.测试结果表明探针Tb系列在众多阴离子(PO43-, HPO42-,H2PO42-, HCO3-,S2O32-, SO4-, HSO4-, SO32-, HSO3-, AcO-, S2-,CN-, SCN-, I-, Br-, Cl-, F-,NO2-,NO3-)中,只对NO2-有良好的选择性响应。通过荧光滴定数据计算了探针Tb1、Tb2检测NO2-的线性方程,其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3×10-7mol/L、6.8×10-8mol/L。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我们利用探针Tbl分别检测了地下水以及市售咸菜中NO2-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探针Tb系列能够在实际样品中定性定量地检测NO2-。2.多聚磷酸类是良好的多齿配体,容易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为了探究多齿配位基团对探针荧光的影响,分别测试了两种探针对不同磷酸盐(ATP,ADP, AMP, PO43-, HPO42-, H2PO4)的响应。测试结果表明探针Tbl和Tb2对含有叁个磷酸基团的ATP有较好的选择性响应。ATP以1:1与探针Tbl发生作用,而探针Tb2则由于其结构导致ATP加入lequv.后荧光明显猝灭。探针Tb1、Tb2对ATP的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4.25×10-8mol/L、4.27×10-8mol/L。总之,探针Tb系列既能对环境和食品中存在的微量N02-进行检测,又能够对生物体内存在的ATP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4-05-27)
张晰宇[8](2014)在《基于SP1环状蛋白自组装构筑人工光捕获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能是自然界中生命体存在的能量基础。在自然界中,光能被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为了利用光合作用捕光过程的原理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取代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人们做了大量工作模拟光捕获天线。目前人工模拟光捕获天线主要有两种方式:利用卟啉分子的光学特性以及自组装能力,通过卟啉-卟啉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模拟光捕获系统;或是选择其他的供体/受体对,将其搭载在一些稳定的纳米结构上,使供体与受体按照一些特定顺序排列成相隔特定间距的结构,从而模拟光捕获天线。随着蛋白质自组装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通过利用蛋白质组装体作为框架结构模拟光捕获天线。蛋白质是自然界中生物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理想的作为光捕获天线的框架结构。利用蛋白质组装体模拟光捕获天线,其结构更接近天然状况下的光捕获天线结构,能更好的模拟其结构,解释光捕获现象,而且使其具有了超分子聚合物的许多特性,使设计的光捕获系统具有了潜在应用性。本文利用一种直径10nm左右的环状蛋白SP1与一种中心交联,表面带有正电荷的胶束形成线状组装体结构,再将一对荧光供体/受体对(DPA/EY)引入其结构中,来模拟天然LH2中的光捕获天线的结构。SP1的蛋白环装结构与天然的LH2分子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适当的位置引入荧光物质,得到一种类似天然光捕获系统结构的人工模拟光捕获系统,使其同样具有像天然光捕获系统的高能量传递效率,这也会为人们今后设计利用光捕获系统提供更广阔的思路。1.胶束诱导SP1蛋白形成规则纳米线结构本文首先利用定点突变PCR的方法对SP1蛋白进行改造,将蛋白表面84位的Ala突变成Cys,为SP1蛋白表面引入了一个可以进行蛋白定点修饰的巯基。通过原核表达纯化的方法得到大量突变体蛋白SP1A84C,并使用SDS-PAGE电泳、MALDI-TOF-MS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对SP1蛋白表面电荷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SP1环状蛋白之间引入一种表面带有正电荷的胶束分子,通过正负电荷相互作用的方式,使二者交替排列成为纳米线结构。为此我们合成了可以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球状胶束结构的两亲性分子(AUTEAB),通过加入交联剂使其中心交联后得到结构稳定的的胶束分子。通过调整水溶液中胶束与蛋白的浓度及比例,得到了线性组装体。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等多种手段对纳米线组装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及对组装机理的研究与阐述。2.利用纳米线结构作为骨架的光捕获系统的建立选择DPA与EY两种荧光分子,作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供体/受体对。合成DPA分子,再对DPA进行溴代,使其与SP1A84C蛋白表面的巯基进行反应得到SP1A84C-DPA。再对EY[Na+]进行酸化处理得到EY,使其亲疏水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其包裹在胶束分子中得到AUTEAB-EY。通过MALDI-TOF-MS、动态光散射等方法证明荧光分子成功的与蛋白及胶束结合。之后设计了一系列SP1A84C-DPA(荧光供体)/AUTEAB-EY(荧光受体)相互滴加实验以及对照试验,成功证明了光捕获天线的成功设计构建。之后通过计算证明了该体系模拟的光捕获天线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传递效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5-01)
王忠,顾云涛[9](2012)在《一种新型环状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环状开缝的宽带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通过等幅度90°相位差的L型探针馈电。通过在环状贴片上开槽可以有效的增加轴比和阻抗带宽。传统的圆极化天线带宽受限于阻抗、轴比和增益的公共带宽,本文提出的天线得到有效带宽从1.1GHz到1.9GHz,相对带宽达到了53%以上,频带覆盖了GPS、GALILEO、COMPASS、GLONASS四大导航系统。该天线性能较好,加工调试简便,在卫星导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导航》期刊2012年03期)
马龙龙,王新玲,孙运强,姚爱琴[10](2011)在《2.4G环状天线的设计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恶劣环境下,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PCB天线往往会出现数据包丢失现象,提出将PCB天线改为环状结构的方案。利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及ADS,通过对不同的天线材料、不同的环半径以及不同的天线半径的建模分析比较,确定了各项参数,并在发射模块的输出端口加入了一级放大电路,完成了阻抗匹配以及信号的进一步放大,改善了原无线动态测试系统的收发性能。经由网络分析仪测试实际电路得到的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实验表明,该设计在恶劣环境中的数据传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1年03期)
环状天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可穿戴缝隙耦合微带天线。天线的馈线为U形馈线,接地板上具有一个矩形戒指环状开槽缝隙。天线在WLAN所用的2.4GHz频段内实现了0.33GHz的实测工作带宽、-32d B的回波损耗,同时增益达到了4.74d Bi。此外,对该天线弯折后性能的实测结果表明,有限范围内的弯折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状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1].徐艳,李鑫.一种环状振子臂双频宽带对称振子天线设计[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8
[2].王少飞,高国平,胡斌,杨晨,田晓龙.一种可穿戴矩形环状缝隙耦合微带天线的设计[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2017
[3].宋勇,吴先良,宋开宏,黄志祥.一种高效植入型无线充电的分割式环状磁芯发射天线[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2017
[4].唐洪军,郑先宝,张书文.一种短路环状迭层宽带GNSS天线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6
[5].张茂新.环状可展天线的热致振动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5
[6].童锐,陈智军,孙聪,徐海林,韩超.用于声表面波扭矩传感的环状天线设计[C].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7].赵烔.基于环状多氮配体天线效应的Tb(Ⅲ)配合物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延边大学.2014
[8].张晰宇.基于SP1环状蛋白自组装构筑人工光捕获天线[D].吉林大学.2014
[9].王忠,顾云涛.一种新型环状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J].现代导航.2012
[10].马龙龙,王新玲,孙运强,姚爱琴.2.4G环状天线的设计和仿真[J].电子测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