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缺血预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缺血预适应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肝缺血预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郭俊范[1](2019)在《缺血预适应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缺血预适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治疗可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同时具有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3期)
张爽,王冬[2](2019)在《缺血预适应联合硒/丹参酮ⅡA对大鼠子宫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联合硒/丹参酮ⅡA对大鼠子宫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B组(预适应组)、C组(预适应+硒组)、D组(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每组16只。四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在造模前2 h、1 h和30 min各进行3个循环的缺血15 s+再灌注30 s。预适应+硒组在术前7 d起给予饮水中加入硒酵母片2~4μg/(kg·d),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于术前7、5、3、1 d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注射液20 mg/kg。缺血再灌注2 h取大鼠子宫组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大鼠子宫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免疫组化染色法(SABC)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表达,并进一步行Western blot。结果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组织中MDA、 SOD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与预适应+硒组大鼠子宫组织中MDA、 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大鼠子宫组织中MDA水平均高于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 SOD水平均低于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5.7±3.9)、(26.4±3.7)、(29.9±4.2),均高于模型组的(17.2±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与预适应+硒组的大鼠子宫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缺血预适应联合硒/丹参酮ⅡA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缺血预适+丹参酮ⅡA对其保护作用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刘志远,张金盈,刘江波,赵晓宁,刘飞[3](2019)在《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干预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发现,尿激酶原具有较好的溶解血凝块和血栓的作用,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是机体在反复短暂缺血预适应后重新出现保护作用。目的:分析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1811034)。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原组、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各10只。造模前,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进行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3 d,尿激酶原组和联合干预组给予尾静脉注射尿激酶原。各组大鼠采用手术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造模前后,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和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造模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酪氨酸激酶JAK2、p-JAK2、信号传导转录启动因子3(STAT3)、p-STAT3、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尿激酶原组、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联合干预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少于其他组(P <0.05);②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活性明显降低(P <0.05),联合干预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其他组(P <0.05);③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 <0.05),④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 <0.05);心肌组织Caspase-3、Bax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 <0.05),联合干预组2项指标明显低于其他组(P <0.05);⑤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Bcl-2、p-JAK2、p-STAT3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 <0.05),联合干预组3项指标明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⑥结果说明,尿激酶原联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5期)
罗建方,范华林[4](2019)在《缺血预适应 缺血后适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但是由此引发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会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为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等处理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效,并已经被用于临床实践探索。文章旨在结合相关临床证据,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缺血适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化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徐晨,王丽华[5](2019)在《缺血预适应对脑组织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发现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包括溶栓、血管内介入等,但同时其所带来的再灌注损伤也不容忽视,还发现,缺血预适应对心脏、脑组织等可以产生很明确的保护作用,包括体液通路、神经通路、免疫反应。研究发现相关基因、生长因子在其中也发挥作用,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系统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建锋,王纬经,陆袁洲[6](2019)在《心肌缺血预适应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微循环和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微循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接受PCI术治疗的缺血预适应AMI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于PCI术前30 min静脉输注前列地尔,并在术后连续静脉输注7 d。检测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计数(CTFC)评估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于PCI术前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评估病人心功能。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和CTFC值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IVST和LVPWD均改善,且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联合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AMI病人PCI术后心脏血流灌注,显着改善心室功能和预后。(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余雪,余恒,周涛,宋光捷[7](2019)在《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省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梗死前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C)组和非缺血预适应(NIPC)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其配体(sFasL)、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骨保护素(OPG)和叁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水平;检测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结果与NIPC组比较,IPC治疗后sFas、sTRAIL、OPG、FPG、TG、LDL-C、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NIHSS评分显着降低(t=20. 568、11.068、18. 484、7. 794、6. 580、4. 541、10.117、6. 556、3. 943,P均<0. 01),sFasL、HDL-C和BI评分升高(t=9.441、7. 068、3. 708,P均<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并降低缺血对脑神经的损伤。(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崔东岳,袁基科,岳萃涛[8](2019)在《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否,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短暂性缺血持续时间分为A组(≤10 min,15例)、B组(10~20min,11例)、C组(21~60 min,10例)、D组(60分钟以上,8例)。5组均给予相同对症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预后及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结果 5组治疗后梗死灶面积小于治疗前,血清B淋巴细胞瘤-2(Bcl-2)水平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及细胞色素C(Cyt)、P53、白介素-2(IL-2)水平低于治疗前(P <0. 05)。B组治疗后梗死灶面积小于对照组,Ⅰ级预后比例及Bcl-2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Cyt、P53、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10~20 min的缺血预适应可显着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预后,可能与提高血清Bcl-2水平,降低血清Cyt、P53、IL-2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乔堃,巩贵宏[9](2019)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指心肌在经过初次或多次反复的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刺激后,对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等刺激的耐受性提高,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的保护效应。其发生基质涉及触发因子、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3个基本环节。缺血预适应的基础研究不断进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5期)
覃松柏[10](2019)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观察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其中以发生心肌缺血预适应的100例建立IP组,以未发生心肌缺血预适应的100例建立非IP组。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尿激酶150万U+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30 min,6 h后,每12 h予以1次低分子肝素5 000 U进行治疗,持续用药7 d。结果 IP组患者心肌酶峰值相比于非IP组患者显着更低,LVEF相比于非IP组显着更高,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再灌注再通的时间、预后情况相比于非IP组均显着更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存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状态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当中的疗效相比于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状态患者效果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肝缺血预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联合硒/丹参酮ⅡA对大鼠子宫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B组(预适应组)、C组(预适应+硒组)、D组(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每组16只。四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在造模前2 h、1 h和30 min各进行3个循环的缺血15 s+再灌注30 s。预适应+硒组在术前7 d起给予饮水中加入硒酵母片2~4μg/(kg·d),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于术前7、5、3、1 d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注射液20 mg/kg。缺血再灌注2 h取大鼠子宫组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大鼠子宫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免疫组化染色法(SABC)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表达,并进一步行Western blot。结果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组织中MDA、 SOD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与预适应+硒组大鼠子宫组织中MDA、 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大鼠子宫组织中MDA水平均高于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 SOD水平均低于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5.7±3.9)、(26.4±3.7)、(29.9±4.2),均高于模型组的(17.2±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与预适应+硒组的大鼠子宫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预适应组、预适应+硒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缺血预适应联合硒/丹参酮ⅡA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缺血预适+丹参酮ⅡA对其保护作用明显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缺血预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郭俊范.缺血预适应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张爽,王冬.缺血预适应联合硒/丹参酮ⅡA对大鼠子宫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刘志远,张金盈,刘江波,赵晓宁,刘飞.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干预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4].罗建方,范华林.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证据[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5].徐晨,王丽华.缺血预适应对脑组织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
[6].王建锋,王纬经,陆袁洲.心肌缺血预适应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微循环和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7].余雪,余恒,周涛,宋光捷.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9
[8].崔东岳,袁基科,岳萃涛.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9].乔堃,巩贵宏.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及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覃松柏.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