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蛋白亚基论文-张明俊,邱丽娟

贮藏蛋白亚基论文-张明俊,邱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贮藏蛋白亚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蛋白,亚基,11S,7S

贮藏蛋白亚基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俊,邱丽娟[1](2017)在《大豆籽粒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人类最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之一,大豆蛋白主要成分是7S和11S球蛋白,约占总蛋白的70%。由于7S和11S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不同,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加工品质均受到11S/7S比值的影响。7S和11S球蛋白含量比例不同,使大豆蛋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营养特性,11S球蛋白含硫氨基酸的含量较高,提高11S/7S的比值可以增加大豆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本实验对611份大豆栽培品种的各个亚基相对含量分析发现:611份材料11S/7S比值在0.01~1.00之间的材料共9份,在1.00~2.00之间的材料共539份,11S/7S比值大于2的材料63份,11S/7S平均值为1.68。对611份材料的各个亚基的相对含量进行计算,分析各个亚基的相关性,发现11S和7S相对含量是极显着负相关的,11S/7S与各个亚基之间(主要是α、α'、β、A3、酸性和碱性亚基)都存在极着相关关系,改变其中任意一种成分都会直接影响11S/7S的比值。因此,筛选出11S/7S比值高或低的材料,有利于大豆蛋白加工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划分,对大豆蛋白发掘多样的大豆种质遗传资源对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素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7-31)

张亚琴[2](2015)在《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亚基鉴定为具有α-淀粉酶抑制剂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贮藏蛋白是重要的食用植物蛋白,也是大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营养价值丰富、全面,食用和加工特性优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本实验室获得一系列稳定的特异性亚基缺失材料,其中发现自然缺失A_(1a)B_(1b)的缺失材料桂阳紫金豆。本研究以亚基对照品种南农大黄豆和A_(1a)B_(1b)缺失体桂阳紫金豆为材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大豆A_(1a)B_(1b)亚基基因Gy1的分离与序列分析;②大豆Gy1基因编码蛋白A_(1a)B_(1b)亚细胞定位及缺失的分子机制研究;③大豆Gy1基因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④Gy1基因重组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开花后30天的南农大黄豆和桂阳紫金豆籽粒中提取RNA,分离和鉴定到两个品种Gy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全面分析Gy1基因和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南农大黄豆Gy1基因ORF全长1488 bp,DNA序列全长2753 bp,桂阳紫金豆Gy1基因ORF全长1161 bp,DNA序列全长3607 bp;自然缺失A_(1a)B_(1b)亚基材料桂阳紫金豆Gy1基因比对照品种南农大黄豆DNA序列多两段584 bp首尾相连的重复序列,cDNA中也有两段首位相连的203 bp的重复序列,因此桂阳紫金豆Gy1基因读码框将发生改变,终止密码子提前,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南农大黄豆A_(1a)B_(1b)少了 104个氨基酸残基,即桂阳紫金豆A_(1a)B_(1b)只有酸性肽链和部分碱性肽链,这是亚基缺失的根本原因;A_(1a)B_(1b)蛋白表现为亲水的不稳定酸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完整的A_(1a)B_(1b)中,含硫氨基酸占2.2%,甲硫氨酸占1.4%;缺失体A_(1a)B_(1b)中含硫氨基酸占2.6%,甲硫氨酸占1.6%。A_(1a)B_(1b)蛋白均不含吡咯赖氨酸和硒半胱氨酸;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分析A_(1a)B_(1b)全蛋白α-螺旋占31.6%、β-转角占8.29%、延伸链占14.51%、随机卷曲占44.60%,缺失体蛋白α-螺旋占29.7%、β-转角占7.07%、延伸链占19.19%、随机卷曲占44.04%;全蛋白由两个完整的特异性"Cupin_1"结构域、两个非特异性的"Cupin_1"结构域、一个"PLN00212"保守域和两个"ABD超家族";缺失体蛋白只有一个完整的特异性"Cupin_1"结构域、一个完整的非特异性的"Cupin_1"结构域、"PLN00212"保守域和一个不完整的"ABD超家族"。叁维结构预测发现A_(1a)B_(1b)全蛋白是一个非对称的叁聚体,但A_(1a)B_(1b)缺失体蛋白只有一个单体组成。2、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发现,南农大黄豆融合蛋白NGy1-GFP定位在叶绿体膜和细胞膜上,桂阳紫金豆融合蛋白GGy1-GFP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所以A_(1a)B_(1b)的C末端序列端对蛋白质运输有一定的影响,推测贵阳紫金豆A_(1a)B_(1b)亚基C末端的10个氨基酸的缺失导致贮藏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空间,只有少量11S贮藏蛋白质前体被转运到蛋白质贮藏型液泡中,间接导致A_(1a)B_(1b)亚基缺失。3、南农大黄豆和桂阳紫金豆Gy1基因分别编码495、386个氨基酸,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方法均获得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HPLC纯化后可得到目的条带单一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59 kDa和46 kDa。目的蛋白优化条件:大肠杆菌OD_(600)=0.8时诱导,IPTG诱导浓度0.5~1mmol,诱导温度30~37℃,诱导时间4~6h,摇床震荡培养转速为220 rpm。4、对来自真菌源(α-amylase from aspergillus oryae,α-amylase from bacillus subtilis)的α-淀粉酶,重组蛋白A_(1a)B_(1b)未检测到α-淀粉酶抑制活力;对来自哺乳动物源(α-Amylase from porcine pancreas-type Ⅳ,α-amylase from human salivary)的 α-淀粉酶,重组蛋白A_(1a)B_(1b)检测到相对较高的α-淀粉酶抑制活力,即重组蛋白A_(1a)B_(1b)对PPA的抑制率为58.0%,对HSA的抑制率为31.0%。纯化后的A_(1a)B_(1b)未检测到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功能,经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的蛋白,其肽段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增加。基于前人研究,分析发现此类抑制剂不同于已经报道过的六种α-淀粉酶抑制剂类型,其序列相似性较低,因此推测A_(1a)B_(1b)是一种新型贮藏蛋白类抑制剂,由于贮藏蛋白有鲜明的"Cupin"结构域,又命名为"Cupin"类型α-淀粉酶抑制剂。5、纯化后的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 α-淀粉酶抑制剂浓度在0.7~1.5 μg/μL范围内时,对两种α-淀粉酶(PPA、HSA)的抑制能力逐渐增加。抑制剂对两种α-淀粉酶(PPA、HSA)的抑制作用最适温度是37℃,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抑制活力都有所下降。抑制剂对两种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共培养时间达30 min时抑制率最高,超过30 min后抑制活力逐渐下降趋于平缓。抑制剂在底物淀粉浓度为1.0%时,对PPA和HSA的抑制活力最大,底物浓度超过1.0%,抑制活力迅速下降。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保持抑制活性最大的加热温度为37℃,65℃时抑制活力消失,这对作为保健食品的大豆蛋白粉提出了严格加热要求。抑制剂对PPA、HSA的最大半抑制浓度ID_(50)分别为2.03×10~(-5) mol/L和4.7×10~(-)5 mol/L。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对PPA的可逆性抑制属于混合非竞争性抑制类型;对HSA属于不可逆抑制类型。纯化后的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 α-淀粉酶抑制剂对马铃薯甲虫幼虫存在明显滞育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此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国敏,张亚琴,舒英杰,麻浩[3](2015)在《叁种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缺失种质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组分改良是国内外大豆蛋白质品质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主要包括11S球蛋白和7Sβ-伴大豆球蛋白,它们也是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的决定组分。利用我国自然突变产生的亚基缺失体材料通过聚合育种,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鉴定表明:已获得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S亚基和A5A4B3亚基缺失、A2A1aA1b含量极低、B1aB1bB2含量极低等系列单缺、双缺、多缺的贮藏蛋白亚基组成类型新种质,其中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S亚基3种种质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并稳定遗传;只含7S亚基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7S组分总量含量最高;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组分总含量最高;在11S+7S组分总量上由高到低依次是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只含α+β亚基类型;11S/7S比值的变异范围在0.14~1.27。叁种类型种质完熟期基本在105~111 d;百粒重基本一致;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平均为55.12 g;只含α+β亚基类型蛋脂总量最低为57.6%,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7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α+β亚基类型,脂肪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α+β亚基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张国敏[4](2014)在《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缺失大豆种质的鉴定及其蛋白质功能性评价与α亚基缺失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聚合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的亚基特异种质为材料,通过对亚基缺失类型的鉴定、亚基含量年份间的稳定性、亚基缺失类型的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差异比较,以及α’亚基缺失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大豆优质品种的培育和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鉴定,获得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p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 S亚基和A5A4B3亚基缺失、A2A1aA1b含量极低、B1aB1bB2含量极低等系列单缺、双缺、多缺的贮藏蛋白亚基组成类型新种质。2、分析了具有遗传稳定性的只含7 S亚基、只含α+β亚基、A3+α'亚基缺失叁种类型大豆种子7 S和11 S组分及其各亚基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只含7 S亚基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7 S组分总量含量最高;A3+a'亚基缺失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 S组分总含量最高;在11 S+7 S组分总量上由高到低依次是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7 S亚基类型和只含α+β亚基类型,11 S/7 S比值的变异总范围在0.14~1.27之间。3、分析了遗传稳定性的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αα+p亚基、只含有7 S亚基叁种类型种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为:叁种类型种质生育期在105~111 d;百粒重基本一致;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平均单株产量最高为55.12 g;只含a+p亚基类型蛋脂总量最低为57.6%,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7 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和只含α+β亚基类型,脂肪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α+β亚基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和A3+α'亚基缺失类型。4、叁种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缺失类型大豆种质(只含7 S亚基类型、只含a+β亚基类型和A3+α'亚基缺失类型)的蛋白质功能性质,分析表明,只含α+β亚基类型大豆蛋白疏水性强、起泡性质和乳化性质好、持油能力高、持水能力低,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粘性、咀嚼性、回弹性和破裂强度低的特性;只含7 S亚基类型大豆蛋白具有乳化性质好、持水能力高、持油能力低,弹性、内聚性、回弹性高的特性;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蛋白功能性质与不缺的种质差异不明显。5、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组分和亚基与蛋白功能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种子蛋白的持水性与α亚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持油性与α'亚基呈显着负相关,与碱性亚基呈显着正相关;起泡能力与p亚基含量极显着正相关,与7 S+11 S总量呈显着负相关;乳化稳定性指数与11 S亚基含量,与酸性亚基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11 S/7S比值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蛋白凝胶的破裂强度与7 S+11 S组分总量呈极显着正相关。6、分别分析了两年在同一地区、同一年在不同地域种植的叁种不同亚基缺失类型大豆种子中7 S和11 S组分含量的差异及其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功能特异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类型间的7 S组分、11 S组分、7 S+11 S组分总量以及11 S/7 S比值的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不同年份间的7 S组分和7 S+11 S组分总量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11 S组分和11 S/7 S比值的差异不显着;年份和亚基类型互作对7 S组分、11 S组分、7 S+11 S组分总量以及11 S/7 S比值的影响均不显着。同一年不同地点的11 S组分、7 S+11 S组分总量以及11 S/7 S比值的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7 S组分的差异不显着;种植地点和亚基类型互作对大豆7 S组分、11 S组分和11 S/7 S比值的影响达显着水平,对7 S+11 S组分总量的影响不显着。不同年份间大豆蛋白EAI、AH和蛋白凝胶弹性、破裂强度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对ESI、凝胶内聚性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年份和亚基类型互作对大豆蛋白的△H、EAI、蛋白凝胶内聚性、回弹性和破裂强度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对蛋白变性温度的影响达显着水平。同一年不同种植地点间大豆蛋白EAI、ESI和蛋白凝胶破裂强度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其他蛋白功能性质差异不显着;种植地点和亚基类型互作对EAI、ESI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对其他蛋白功能性质影响不显着。7、以只含有时α+β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7 S亚基类型以及桂阳紫金豆(对照)为研究材料,采用SDS-PAGE方法确定其播期间亚基带型的稳定之后,分段克隆缺失亚基(α'亚基)所对应的Cgyl基因DNA和cDNA序列全长,发现a'亚基缺失类型扩增出Cgy1基因后半段序列,而无法扩增出Cgyl基因的前半段序列;αα'亚基缺失类型的cDNA序列在361 bp处缺失长达36 bp的片段,在529 bp处缺失12 bp的片段,同时在361 bp与543 bp之间有多个碱基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刘玉皎,侯万伟[5](2014)在《基于LC-ESI-MS/MS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的蚕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蚕豆蛋白亚基是蚕豆种子贮藏蛋白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鉴定蚕豆蛋白亚基,对了解蚕豆种子蛋白不同亚基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对蚕豆种子贮藏蛋白6个特异亚基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特异亚基中的64、47、42及38ku分别鉴定出4个蛋白:豌豆球蛋白、豆球蛋白前体、假定糖结合蛋白、LEGB7_VICFA;97ku亚基蛋白为分子伴侣GroEL;96ku亚基蛋白由6个具有不同代谢功能的蛋白组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薛云云,李贵全,郭数进[6](2013)在《~(60)Co诱变晋大78后代贮藏蛋白亚基相对含量变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晋大78号种子进行60Co辐射处理,以后代M3代为材料,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晋大78及诱变后代贮藏蛋白亚基的组成基本相同,但是各亚基相对含量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10%,变异类型丰富;11S/7S与11S球蛋白呈极显着正相关,11S与7S球蛋白呈显着负相关(r=-0.109,P<0.05),根据11S/7S的比值将诱变后代群体分为比值高(>2.6)、比值较高(2.0~2.6)、比值中等(1.0~2.0)以及比值低等(<1.0)4类,为选育11S/7S高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刘春,麻浩,高文瑞,王显生,陈晨[7](2010)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大豆籽粒贮藏蛋白A_(1a)B_(1b)亚基缺失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DS-PAGE对220份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含量进行筛选,在获得大豆籽粒贮藏蛋白11S组分组I亚基变异种质的基础上,经双向电泳分辨大豆贮藏蛋白亚基正常品种(南农大黄豆)和亚基变异品种(桂阳紫金豆)成熟种子总蛋白的蛋白质组。用PDQuest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发现在大豆贮藏蛋白11S酸性亚基位置有等电点和分子量分别为5.40和37.85kDa、5.24和37.2kDa、5.15和37.05kDa的蛋白质点在正常种子中表达而在变异种质种子中未表达。对这3个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谱(PMF),对获得的PMF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中查询比对,鉴定出这3个蛋白质点均为大豆球蛋白A1aB1b亚基同源叁聚体,表明变异种质种子缺少贮藏蛋白A1aB1b亚基。(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王燕平,王鹏,郭玮,赵晶,李贵全[8](2010)在《大豆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晋大62与高蛋白品种诱处4号杂交亲本及后代的40个品系种子样品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得到贮藏蛋白的各个条带组分图,通过分析大豆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的相对含量,来探索大豆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的关系及在育种上的利用。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亲本及杂交后代群体贮藏蛋白亚基的组成基本相同,没有出现亚基缺失现象,但是不同品系间各亚基存在显着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提高大豆蛋白品质,选育优质大豆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刘洋[9](2010)在《苦荞籽粒贮藏蛋白亚基的分离及其营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苦荞种子贮藏蛋白质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并且其氨基酸组分均衡,从中分离富含半必需氨基酸的均衡蛋白亚基对于进一步克隆相关亚基的基因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小麦等作物的蛋白质营养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了凯氏定氮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了荞麦籽粒中总蛋白及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电泳分析了以上蛋白的亚基分布,探索了沉淀清蛋白的乙醇浓度。利用清蛋白、球蛋白的溶解度、分子量、电荷等性质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后测定各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并用Perl语言根据朱圣陶和吴坤的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参照FAO/WHO标准模式设计打分程序,对各样品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营养价值评价,选择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高的组分电泳后进行电洗脱来分离各个蛋白的亚基后再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苦荞籽粒中总蛋白质的含量占苦荞粉总重的8.921%,清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高达24.7%,球蛋白占总蛋白的14.6%,电泳分析表明,应用40%的乙醇沉淀清蛋白效果较好,能明显消除色素对其下一步分离的影响。苦荞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苦荞总蛋白主要亚基的相对分子量呈现多态性,亚基分子量分布很广,清蛋白和球蛋白中以中小分子量亚基为主。苦荞清蛋白在4℃条件下会部分析出,球蛋白在盐浓度稀释到0.25mol/L时会部分析出。球蛋白在以0.05mol/L的pH8.5 Tris-HCl缓冲液作为平衡缓冲液条件下经DEAE 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后有两个洗脱峰。清蛋白和球蛋白在金属螯合层析中与Co2+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后在0.01mol/L浓度咪唑的洗脱缓冲液中洗脱下来。经测定计算清蛋白4℃沉淀与盐浓度稀释到0.25mol/L的条件下的球蛋白沉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较高。清蛋白4℃沉淀与盐浓度稀释到0.25mol/L的条件下的球蛋白沉淀电泳,再进行电洗脱,然后进行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清蛋白和球蛋白中除球蛋白27.5 KDa和22.4 KDa亚基外,其余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都较高,特别是清蛋白在4℃下的沉淀40.6KDa亚基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最高,为71.76,和鸡蛋蛋白的评分比较接近,其次为清蛋白39.6 KDa亚基分值为66.04,盐浓度稀释到0.25mol/L后的球蛋白沉淀中36.6 KDa亚基氨基酸也比较均衡,分值可达66.00。这叁种亚基的半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分别为155.2mg/g,122.8mg/g,109.2mg/g,都比鸡蛋蛋白中相应组分的含量要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0-06-01)

刘香英,康立宁,田志刚,张井勇,杨春明[10](2009)在《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近10 a来通过审定的163个大豆品种的11S和7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并对其进行了省份间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大豆蛋白各亚基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63份供试材料的7S、11S球蛋白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8.95%和56.30%,变幅分别为18.40%~36.20%和47.90%~71.50%,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1.34~3.32之间,平均值为1.97;初步筛选出α和A3缺失或稀少的特异大豆品种9份;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4个地区大豆群体蛋白亚基组成及11S/7S比值存在显着差异。7S和11S组分含量间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r=-0.2862,P<0.01)。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存在显着变异,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制品加工业原料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贮藏蛋白亚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贮藏蛋白是重要的食用植物蛋白,也是大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营养价值丰富、全面,食用和加工特性优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本实验室获得一系列稳定的特异性亚基缺失材料,其中发现自然缺失A_(1a)B_(1b)的缺失材料桂阳紫金豆。本研究以亚基对照品种南农大黄豆和A_(1a)B_(1b)缺失体桂阳紫金豆为材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大豆A_(1a)B_(1b)亚基基因Gy1的分离与序列分析;②大豆Gy1基因编码蛋白A_(1a)B_(1b)亚细胞定位及缺失的分子机制研究;③大豆Gy1基因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④Gy1基因重组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开花后30天的南农大黄豆和桂阳紫金豆籽粒中提取RNA,分离和鉴定到两个品种Gy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全面分析Gy1基因和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南农大黄豆Gy1基因ORF全长1488 bp,DNA序列全长2753 bp,桂阳紫金豆Gy1基因ORF全长1161 bp,DNA序列全长3607 bp;自然缺失A_(1a)B_(1b)亚基材料桂阳紫金豆Gy1基因比对照品种南农大黄豆DNA序列多两段584 bp首尾相连的重复序列,cDNA中也有两段首位相连的203 bp的重复序列,因此桂阳紫金豆Gy1基因读码框将发生改变,终止密码子提前,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南农大黄豆A_(1a)B_(1b)少了 104个氨基酸残基,即桂阳紫金豆A_(1a)B_(1b)只有酸性肽链和部分碱性肽链,这是亚基缺失的根本原因;A_(1a)B_(1b)蛋白表现为亲水的不稳定酸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完整的A_(1a)B_(1b)中,含硫氨基酸占2.2%,甲硫氨酸占1.4%;缺失体A_(1a)B_(1b)中含硫氨基酸占2.6%,甲硫氨酸占1.6%。A_(1a)B_(1b)蛋白均不含吡咯赖氨酸和硒半胱氨酸;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分析A_(1a)B_(1b)全蛋白α-螺旋占31.6%、β-转角占8.29%、延伸链占14.51%、随机卷曲占44.60%,缺失体蛋白α-螺旋占29.7%、β-转角占7.07%、延伸链占19.19%、随机卷曲占44.04%;全蛋白由两个完整的特异性"Cupin_1"结构域、两个非特异性的"Cupin_1"结构域、一个"PLN00212"保守域和两个"ABD超家族";缺失体蛋白只有一个完整的特异性"Cupin_1"结构域、一个完整的非特异性的"Cupin_1"结构域、"PLN00212"保守域和一个不完整的"ABD超家族"。叁维结构预测发现A_(1a)B_(1b)全蛋白是一个非对称的叁聚体,但A_(1a)B_(1b)缺失体蛋白只有一个单体组成。2、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发现,南农大黄豆融合蛋白NGy1-GFP定位在叶绿体膜和细胞膜上,桂阳紫金豆融合蛋白GGy1-GFP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所以A_(1a)B_(1b)的C末端序列端对蛋白质运输有一定的影响,推测贵阳紫金豆A_(1a)B_(1b)亚基C末端的10个氨基酸的缺失导致贮藏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空间,只有少量11S贮藏蛋白质前体被转运到蛋白质贮藏型液泡中,间接导致A_(1a)B_(1b)亚基缺失。3、南农大黄豆和桂阳紫金豆Gy1基因分别编码495、386个氨基酸,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方法均获得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HPLC纯化后可得到目的条带单一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59 kDa和46 kDa。目的蛋白优化条件:大肠杆菌OD_(600)=0.8时诱导,IPTG诱导浓度0.5~1mmol,诱导温度30~37℃,诱导时间4~6h,摇床震荡培养转速为220 rpm。4、对来自真菌源(α-amylase from aspergillus oryae,α-amylase from bacillus subtilis)的α-淀粉酶,重组蛋白A_(1a)B_(1b)未检测到α-淀粉酶抑制活力;对来自哺乳动物源(α-Amylase from porcine pancreas-type Ⅳ,α-amylase from human salivary)的 α-淀粉酶,重组蛋白A_(1a)B_(1b)检测到相对较高的α-淀粉酶抑制活力,即重组蛋白A_(1a)B_(1b)对PPA的抑制率为58.0%,对HSA的抑制率为31.0%。纯化后的A_(1a)B_(1b)未检测到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功能,经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的蛋白,其肽段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增加。基于前人研究,分析发现此类抑制剂不同于已经报道过的六种α-淀粉酶抑制剂类型,其序列相似性较低,因此推测A_(1a)B_(1b)是一种新型贮藏蛋白类抑制剂,由于贮藏蛋白有鲜明的"Cupin"结构域,又命名为"Cupin"类型α-淀粉酶抑制剂。5、纯化后的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 α-淀粉酶抑制剂浓度在0.7~1.5 μg/μL范围内时,对两种α-淀粉酶(PPA、HSA)的抑制能力逐渐增加。抑制剂对两种α-淀粉酶(PPA、HSA)的抑制作用最适温度是37℃,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抑制活力都有所下降。抑制剂对两种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共培养时间达30 min时抑制率最高,超过30 min后抑制活力逐渐下降趋于平缓。抑制剂在底物淀粉浓度为1.0%时,对PPA和HSA的抑制活力最大,底物浓度超过1.0%,抑制活力迅速下降。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保持抑制活性最大的加热温度为37℃,65℃时抑制活力消失,这对作为保健食品的大豆蛋白粉提出了严格加热要求。抑制剂对PPA、HSA的最大半抑制浓度ID_(50)分别为2.03×10~(-5) mol/L和4.7×10~(-)5 mol/L。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对PPA的可逆性抑制属于混合非竞争性抑制类型;对HSA属于不可逆抑制类型。纯化后的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 α-淀粉酶抑制剂对马铃薯甲虫幼虫存在明显滞育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此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贮藏蛋白亚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俊,邱丽娟.大豆籽粒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C].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7

[2].张亚琴.大豆贮藏蛋白A_(1a)B_(1b)亚基鉴定为具有α-淀粉酶抑制剂活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3].张国敏,张亚琴,舒英杰,麻浩.叁种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缺失种质的筛选与鉴定[J].大豆科学.2015

[4].张国敏.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缺失大豆种质的鉴定及其蛋白质功能性评价与α亚基缺失的分子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5].刘玉皎,侯万伟.基于LC-ESI-MS/MS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的蚕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鉴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

[6].薛云云,李贵全,郭数进.~(60)Co诱变晋大78后代贮藏蛋白亚基相对含量变异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

[7].刘春,麻浩,高文瑞,王显生,陈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大豆籽粒贮藏蛋白A_(1a)B_(1b)亚基缺失体[J].大豆科学.2010

[8].王燕平,王鹏,郭玮,赵晶,李贵全.大豆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0

[9].刘洋.苦荞籽粒贮藏蛋白亚基的分离及其营养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0].刘香英,康立宁,田志刚,张井勇,杨春明.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J].大豆科学.2009

标签:;  ;  ;  ;  

贮藏蛋白亚基论文-张明俊,邱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