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场景记忆论文-陈相霖,何楚珺,晏碧华

空间场景记忆论文-陈相霖,何楚珺,晏碧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场景记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实场景空间,客体视觉工作记忆,空间位置分组,解码

空间场景记忆论文文献综述

陈相霖,何楚珺,晏碧华[1](2019)在《现实场景空间规律对客体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已有研究证实,对现实场景中的视觉客体记忆是基于一定的分组原则,如功能联结和语义联结。此外有关简单刺激分组提升视觉工作记忆(VWM)的研究发现了解码现象和顺序效应。其中,解码现象是指组块中的单个项目无法在工作记忆中被"在线"获取,必须经过检索才能被单独表征。检索过程耗费时间导致反应时变慢。本研究旨在探索对现实场景中的客体记忆是否可以通过一般经验的空间位置关系形成分组,以此来提高VWM。同时,通过考察分组客体中单个客体提取时的加工特点进一步证实这种空间位置分组的合理性。方法:实验1以具有空间位置关系但不具有动作关系的客体对为研究对象。实验1a采用2(刺激呈现方式:符合,违反空间位置关系)×2(探测刺激位置:上,下)的被试内设计,研究对通过空间规律分组的客体对中的某个客体进行单独表征时,是否存在解码现象和顺序效应。实验1b采用2(刺激呈现方式:符合,违反空间位置关系)×2(反应截止时间:短,长)的被试内设计,进一步验证实验1a中的解码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实验2a、2b以同时具有空间位置关系和动作关系的客体对为研究对象,除刺激类型均与实验1相同,研究实验1中发现的规律是否会因客体间具有的主被动关系被打破。结果:(1)当客体根据现实场景的空间位置关系呈现时VWM显着提高,显示空间位置分组带来的记忆优势;(2)符合空间位置关系条件下对单个客体进行提取反应时更长,并且对上方客体的反应时显着短于下方客体,存在从上到下的检索顺序;(3)存在对主动客体的加工偏好,即便在主动客体位于被动客体下方时依然会选择先加工主动客体。结论:现实场景中具有空间位置关系的复杂客体与简单抽象刺激的VWM分组加工具有相似的特点,但这些特点也会因为复杂客体的现实意义性被打破。(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景晓婷[2](2019)在《集体记忆视角下老旧社区空间场景化营造研究——以西安土门庆安街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老旧社区是当前"存量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之一。过往的老旧社区更新往往比较关注物质空间的提升,对于社区中"人"的关怀有所不足,从而常常出现更新过后物质空间焕然一新,社区认同感、生活场景与记忆荡然无存的情形。文中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社区居民访谈法,引入了集体记忆的理论,加入时间和主客体认知的维度,以西安典型的老旧社区——土门庆安街坊为例,探索更新中社区公共空间场景化营造的更新路径。将老旧社区中居民的集体记忆作为切入点,通过挖掘社区记忆来形成记忆清单,用场景化的方式将记忆转译为空间信息和活动组织,来串联社区记忆空间场景、激发居民参与度和完善社区组织,从而提升社区认同感。为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社区文化活化,社区活力再塑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张敬波[3](2019)在《宣城市博物馆 “吾土吾情”里的人文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位于宣城市城区南部的风光旖旎的宛陵湖畔,巍然屹立着一座色调清雅、造型别致的现代建筑,远远看去就像一只蹁跹起舞的蝴蝶,从空中俯瞰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蓝天白云映照下愈显动感十足,这就是宣城市的“新地标”——宣城市博物馆、规划馆所在地。一座建(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06-21)

孙琪,任衍具,郑杨,孙明霞[4](2016)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情境提示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的画面布局能够促进观察者对目标项的搜索(情境提示效应)。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分别在视觉搜索任务的学习阶段(实验2a)和测验阶段(实验2b)加入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并与单任务基线(实验1)进行比较,考察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中情境线索学习和情境提示效应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负载会增大学习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同时削弱测验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而不影响情境线索的外显提取。由此可见,真实场景中情境线索的学习和提示效应的表达均会受到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的影响,但情境线索提取的外显性不变。。(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孙琪,任衍具[5](2015)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影响真实场景搜索绩效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和真实场景图片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结合眼动技术将搜索过程划分为起始阶段、扫描阶段和确认阶段,探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绩效的影响机制,同时考察场景情境一致性和视觉混乱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在搜索成绩和效率方面的主效应显着,且与视觉混乱度存在交互作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成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搜索过程的起始阶段和确认阶段。由此可见,空间工作记忆负载会降低真实场景图片搜索的成绩和效率,且受视觉混乱度的调节。(本文来源于《应用心理学》期刊2015年01期)

张积家,林琦坤,陈栩茜[6](2014)在《空间表达对汉语母语者空间场景记忆的影响——兼同英语母语者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空间表达对汉语母语者空间场景记忆的影响。实验1表明,空间表达影响汉语母语者的空间场景记忆,导致记忆朝向空间语义类别的核心转变;实验2发现,在空间介词与图片的空间关系不匹配时,汉语母语者的记忆仍然朝向空间语义类别的核心转变;实验3使用不反映物理空间关系的空间表达,发现汉语母语者的记忆出现了朝向物理空间的转变。整个研究表明,空间表达对汉语母语者的空间场景记忆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符合Slobin的"我说故我思"理论。(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苏晓雨[7](2014)在《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变化与空间记忆参照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记忆研究领域,空间认知活动以及空间能力对于个体如何有效地记忆环境中的建筑物的位置以及日常生活物品的摆放,对于我们准确感知物体并顺利完成抓取物体以及避免迷失方向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已经对空间记忆表征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和自我经验因素)进行过深入探讨,但是对于物体属性对空间表征的影响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研究发现物体朝向一致性和场景再认时的朝向特异性有高度的相关。这提示物体朝向可能是空间记忆参照系的决定因素之一。并且以往关于空间记忆认知的研究多集中在不规则场景物体朝向一致与均匀物体条件下空间记忆内在参照系如何建立的问题上。对于物体朝向的多样化组合(朝向随机,朝向凸显,朝向和无朝向的混合等)对空间参照的系统变化则很少涉及。本研究借助于眼动追踪技术,根据Mou(2002)等人提出的空间记忆的内在参照系理论,采用了基于整组被试的实验设计,系统地考察了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一致、物体朝向随机、单个物体朝向凸显条件下内在参照效应和观察视点依赖效应的变化。叁个实验场景采用3DMAX制作了七个物体,位置摆放参考Mou(2009)范式,分为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任务采取局部场景再认任务。结果发现:(1)在物体朝向一致的对称场景中,被试在学习过程中眼动轨迹次数在0。同类朝向方向和315。同类朝向方向没有显着差异,在部分场景再认任务中,被试在0。-180。轴和135。-315。轴条件下的部分场景再认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2)在物体朝向随机的对称场景中,相对于315。同类朝向方向,被试在学习过程中眼睛会显着地在0。同类朝向方向上移动,在部分场景再认任务中,被试在0。-180。轴和135。-315。轴条件下的部分场景再认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3)在单个物体朝向的对称场景中,被试在学习过程中,相对于315。同类朝向方向,被试在学习过程中眼睛移动方向显着地在0。同类朝向方向移动,在部分场景再认任务中,被试在0。-180。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着快于135。-315。轴条件下的部分场景再认反应时。综合本研究叁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一致性能够影响内在参照方向选择标准。并且成为空间内在参照系的建立标准之一。和场景的内在结构成为参照系的可能性没有显着差异。而且在编码和提取阶段无差异。二、物体朝向随机条件下,当场景结构对称时,被试在空间记忆的编码阶段会选择场景的对称轴方向建立空间记忆内在参照系来表征场景;空间记忆的提取阶段,被试在选择观察视点和对称轴方向建立空间内在参照的可能性没有差异。叁、单个物体有朝向的条件下,即使对称轴没有被观察到,被试都会选择对称轴方向作为空间记忆内在参照系方向来表征场景,即表现出以对称轴为内在参照方向的内在参照效应,而且这种效应不会受观察视点和物体凸显性(即知觉层面)加工的干扰。本研究在空间认知的内在参照系理论中引进了物体朝向这一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结果为空间场景中多种空间线索的信息整合等问题提供了指导。本研究也验证和发展了McNamara,Mou和Shelton等人所提出的空间记忆的内在参照系表征理论。(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3-15)

吴媚[8](2014)在《空间中的记忆场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绘画中的空间承载着画家对于时空的认识和感受。空间是绘画的核心问题,空间无处不在。本文通过对研究者本人作品中不同的空间处理方式的解读,并结合了自身记忆场景和创作过程的分析和讨论,试图发掘研究者本人的创作动机和根源,并在此之上简要讨论了记忆的现实性和虚幻性在画面中如何矛盾又同一的存在于同一个画面中。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出发,通过绘画认识、经历、过程和感受来更好的理解艺术的本质。用一个实践操作者艺术上的自我意识对这个种关系加以剖析和认识。(本文来源于《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期刊2014年01期)

李士一,王中婷,白学军,孙弘进[9](2013)在《场景内在轴对内隐空间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当场景存在明显的内在轴时,个体倾向于从内在轴的方向表征场景中物体间的关系,即采用内在参照系进行编码。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内在轴能否对内隐空间记忆产生相似的促进作用。我们采用了背景线索效应这一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被试需要在随机摆放的物体形成的场景中搜索一个特定的目标,在480个搜索试次中有一半的场景重复出现多次,一半的场景各不相同,随着实验阶段的推进,重复场景的搜索时间相比陌生场景将明显下降;同时,被试并不能在随后的迫选任务中回忆出目标在重复场景中的位置,也不能区分重复场景和陌生场景,因而该效应被认为是内隐记忆。Marchette(2010)的研究发现物体朝向的统一可以形成场景内在轴,因此我们操纵了搜索场景中物体的朝向来形成有内在轴和无明显内在轴两种实验处理,实验组被试在物体朝向统一的场景中进行搜索,对照组被试在物体朝向杂乱的场景中进行搜索。结果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形成背景线索效应的阶段更早,背景线索的效应量更大。本研究将空间记忆中内在参照系的研究的拓展到了内隐记忆领域。(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刘仙芸,书青[10](2010)在《场景结构决定人类空间记忆的编码和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祖先能够进化成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空间能力。空间能力使得原始人能够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觅食寻路、定向方位以及返回洞穴。现代人类也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如果人不能够记忆物品的位置、回家的路线,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迷失方向,那将会使现代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0-06-24)

空间场景记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老旧社区是当前"存量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之一。过往的老旧社区更新往往比较关注物质空间的提升,对于社区中"人"的关怀有所不足,从而常常出现更新过后物质空间焕然一新,社区认同感、生活场景与记忆荡然无存的情形。文中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社区居民访谈法,引入了集体记忆的理论,加入时间和主客体认知的维度,以西安典型的老旧社区——土门庆安街坊为例,探索更新中社区公共空间场景化营造的更新路径。将老旧社区中居民的集体记忆作为切入点,通过挖掘社区记忆来形成记忆清单,用场景化的方式将记忆转译为空间信息和活动组织,来串联社区记忆空间场景、激发居民参与度和完善社区组织,从而提升社区认同感。为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社区文化活化,社区活力再塑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场景记忆论文参考文献

[1].陈相霖,何楚珺,晏碧华.现实场景空间规律对客体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景晓婷.集体记忆视角下老旧社区空间场景化营造研究——以西安土门庆安街坊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3].张敬波.宣城市博物馆“吾土吾情”里的人文观照[N].安徽日报.2019

[4].孙琪,任衍具,郑杨,孙明霞.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情境提示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6

[5].孙琪,任衍具.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影响真实场景搜索绩效的眼动研究[J].应用心理学.2015

[6].张积家,林琦坤,陈栩茜.空间表达对汉语母语者空间场景记忆的影响——兼同英语母语者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苏晓雨.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变化与空间记忆参照系的建立[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吴媚.空间中的记忆场景[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

[9].李士一,王中婷,白学军,孙弘进.场景内在轴对内隐空间记忆的影响[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10].刘仙芸,书青.场景结构决定人类空间记忆的编码和提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标签:;  ;  ;  ;  

空间场景记忆论文-陈相霖,何楚珺,晏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