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公平认知论文-丁芳,刘颜蓥,张露

程序公平认知论文-丁芳,刘颜蓥,张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程序公平认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儿童,公平认知,程序公平认知,程序信息

程序公平认知论文文献综述

丁芳,刘颜蓥,张露[1](2018)在《小学儿童程序公平认知及其归因取向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以及不同程序信息下程序公平认知归因取向的发展特点,研究采用自编的程序公平认知情境故事材料,对150名小学1、3、5年级儿童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在有投票权且同等和有投票权但不等下的程序公平认知得分显着高于在无投票权下,在消极结果信息下的程序公平认知得分显着高于在积极结果信息下,且年级、程序信息、结果信息两两之间和叁者之间均存在显着交互作用。随年级增长,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归因在结果取向和权威取向上不断减少,在过程取向上不断增多,在能力取向上则是上升到3年级之后又逐渐减少。研究说明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并受程序信息和结果信息的影响;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归因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倾向于过程取向。(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聪聪[2](2009)在《论文化对评分程序公平认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果的公平固然重要,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不可忽视程序公平。在跨文化交际中,程序公平认知早已受到中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虽然也有不少以中国人作为调查对象而展开的跨文化人际程序公平研究,但以中国大陆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对教师评分程序公平认知的研究还很少,相关的论文也甚少。通过对山西省临汾叁中163名高中生的问卷调查,本文尝试研究关于文化影响程序公平认知的关系是否也适用于中国学生,尤其是关于中国高中生如何对教师评分程序公平认知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和程序公平认知研究的重要性。在第二部分的文献综述中,本文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者对公平认知、程序公平认知及其两个原则的研究。这两个原则是本文研究的主线,是指影响程序公平认知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声音机会(即是否有机会影响参与决定程序及是否有机会对决定进行申诉)和人际公平(在决定程序中是否受到尊重及是否得到关于决定依据的充分解释)。接着本文从这两个原则出发重点介绍了Hofstede(2001)文化维度中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权力距离如何影响高中生对于教师评分程序的公平认知。围绕着跨文化交际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程序公平认知,本文提出了叁个假设。根据前人的量表,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程序公平认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权力距离倾向,并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了相关的定量分析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叁个假设,进而证明了跨文化交际学者关于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程序公平认知的研究同样适用于山西省临汾的高中生。研究发现对于山西临汾高中生,公平评分程序中人际公平因素比声音机会更重要。关于文化对程序公平认知两个原则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集体主义倾向越高,越容易认为人际公平因素高的评分程序更加公平,而权力距离越高,越容易接受并认为声音机会低的评分程序公平。接着本文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对评分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及本文在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和研究角度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本文的数据分析也证实了通过性别对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倾向的影响,公平评分程序的认知在不同性别的高中生中也有不同的反应。而且高中生家庭背景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公平评分程序的倾向也颇为不同,需要定性研究做进一步的解释与验证。(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9-05-01)

程序公平认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果的公平固然重要,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不可忽视程序公平。在跨文化交际中,程序公平认知早已受到中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虽然也有不少以中国人作为调查对象而展开的跨文化人际程序公平研究,但以中国大陆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对教师评分程序公平认知的研究还很少,相关的论文也甚少。通过对山西省临汾叁中163名高中生的问卷调查,本文尝试研究关于文化影响程序公平认知的关系是否也适用于中国学生,尤其是关于中国高中生如何对教师评分程序公平认知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和程序公平认知研究的重要性。在第二部分的文献综述中,本文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者对公平认知、程序公平认知及其两个原则的研究。这两个原则是本文研究的主线,是指影响程序公平认知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声音机会(即是否有机会影响参与决定程序及是否有机会对决定进行申诉)和人际公平(在决定程序中是否受到尊重及是否得到关于决定依据的充分解释)。接着本文从这两个原则出发重点介绍了Hofstede(2001)文化维度中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权力距离如何影响高中生对于教师评分程序的公平认知。围绕着跨文化交际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程序公平认知,本文提出了叁个假设。根据前人的量表,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程序公平认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权力距离倾向,并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了相关的定量分析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叁个假设,进而证明了跨文化交际学者关于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程序公平认知的研究同样适用于山西省临汾的高中生。研究发现对于山西临汾高中生,公平评分程序中人际公平因素比声音机会更重要。关于文化对程序公平认知两个原则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集体主义倾向越高,越容易认为人际公平因素高的评分程序更加公平,而权力距离越高,越容易接受并认为声音机会低的评分程序公平。接着本文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对评分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及本文在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和研究角度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本文的数据分析也证实了通过性别对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倾向的影响,公平评分程序的认知在不同性别的高中生中也有不同的反应。而且高中生家庭背景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公平评分程序的倾向也颇为不同,需要定性研究做进一步的解释与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程序公平认知论文参考文献

[1].丁芳,刘颜蓥,张露.小学儿童程序公平认知及其归因取向的发展[J].心理科学.2018

[2].李聪聪.论文化对评分程序公平认知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标签:;  ;  ;  ;  

程序公平认知论文-丁芳,刘颜蓥,张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