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预估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智能体系统,事件驱动控制,未知通信时滞,一致性控制
智能预估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笑宇[1](2017)在《基于预估器和事件驱动的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多智能体系统需要依靠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那么通信网络的一些缺陷就成为了影响多智能体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例如通信网络有限的带宽和能量,以及通信时滞等。因此,本文主要对多智能体系统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问题以及未知通信时滞的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多智能体系统构建了智能体的状态预估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的基于预估器的一致性协议,利用预测思想解决多智能体系统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问题和未知通信时滞的补偿问题。由于连续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控制输入的预测难度较大,因此现有的利用预测方法设计的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协议只利用了智能体触发时刻的状态对其当前状态进行粗略估计,而并没有考虑智能体的控制输入对其当前状态的影响。这种方法会导致智能体状态估计的误差较大,事件触发的次数较多,造成通信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本文将智能体控制输入的估计问题转化为智能体之间状态差的估计问题,并设计了智能体的控制输入预估器和状态预估器,提高了智能体状态估计的准确性。接着,利用状态预估器设计了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协议,并给出了多智能体系统能够最终达到状态一致的充要条件,且证明了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多智能体系统未发生Zeno现象。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中提出的基于预估器和事件驱动的一致性协议与现有的两种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协议相比能够利用更低的通信频率使连续多智能体系统达到状态一致。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尚没有关于具有有向通信拓扑的参数不确定的多智能体系统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研究,因此本文将上述对智能体状态的预测思想扩展到参数不确定的连续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适用于参数不确定的连续多智能体系统的基于预估器和事件驱动的一致性协议,给出了多智能体系统达到状态一致的充要条件以及反馈增益矩阵的设计方法,证明了多智能体系统对于不同形式的参数不确定性矩阵都不会发生Zeno现象。另外,还对参数不确定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虑离散系统的特性设计了离散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的状态预估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预估器和事件驱动的一致性协议,同时给出了参数不确定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达到状态一致的充要条件以及反馈增益矩阵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了离散系统中类Zeno现象的定义以及离散多智能体系统不发生类Zeno现象的充分条件。由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跟踪问题在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且目前对于有领航者的多智能体系统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研究较少,尤其是参数不确定的有领航者的多智能体系统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问题尚无研究成果可查,因此本文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有领航者的多智能体系统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问题。首先,针对有领航者的线性连续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状态预估器,并以此设计了基于预估器和事件驱动的一致性协议,给出了多智能体系统能够达到状态一致的充要条件,并证明了线性连续多智能体系统未发生Zeno现象。接着,将上述有领航者的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状态的预测思想扩展到参数不确定的有领航者的连续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适用于参数不确定的连续多智能体系统的基于预估器和事件驱动的一致性协议,给出了多智能体系统不依赖连续通信而达到状态一致的充要条件以及反馈增益矩阵的设计方法,并证明了多智能体系统对于不同形式的参数不确定性矩阵都不会发生Zeno现象。另外,还对参数不确定的有领航者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基于事件驱动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参数不确定的有领航者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能够最终达到状态一致的充要条件以及反馈增益矩阵的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多智能体系统不发生类Zeno现象的充分条件。对具有未知通信时滞的线性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离散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智能体的状态预估器,并设计了基于预估器的一致性协议,将具有未知通信时滞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转化为多时滞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多智能体系统能够最终达到状态一致的充分条件。与没有补偿措施的传统一致性协议相比,基于预估器的一致性协议能够使多智能体系统更快地达到状态一致,有效地对未知通信时滞进行了补偿。(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旭,张殿华,何立平,张浩,李一栋[2](2009)在《冷轧监控AGC智能Smith预估器的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冷轧监控AGC控制的滞后特点,开发出新型的智能模糊PID+Smith预估控制器。给出了该混合型模糊PID+Smith预估器的算法原理及设计步骤。基于推导出的典型冷轧监控AGC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常规PID-Smith及混合型模糊PID-Smith两种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及现场应用表明:相比常规的PID-Smith预估器,混合型Smith预估控制器具有鲁棒性强、动态响应快及稳态精度高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14期)
赵付涛,杜维,周春晖[3](1996)在《一种新型的智能预估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状态的智能预估器。通过对典型化工大纯滞后对象的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从对象控制作用和响应曲线中提取信息,构成特征状态,由此来驱动模糊规则的智能预估策略。它避开了传统的建模预估方式,更适于工程实际,其有效性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1996年06期)
孙志毅,张井岗,曾建潮[4](1995)在《具有自适应SMITH预估器的仿人智能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器,并将其与自适应Smith预估方法结合运用于具有纯滞后的控制对象。该方法综合了模糊控制器、Smith预估控制的优点,对控制对象的时变和纯滞后有较强的鲁棒性及较好的稳态精度。数字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期刊1995-10-01)
智能预估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冷轧监控AGC控制的滞后特点,开发出新型的智能模糊PID+Smith预估控制器。给出了该混合型模糊PID+Smith预估器的算法原理及设计步骤。基于推导出的典型冷轧监控AGC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常规PID-Smith及混合型模糊PID-Smith两种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及现场应用表明:相比常规的PID-Smith预估器,混合型Smith预估控制器具有鲁棒性强、动态响应快及稳态精度高的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预估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笑宇.基于预估器和事件驱动的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
[2].李旭,张殿华,何立平,张浩,李一栋.冷轧监控AGC智能Smith预估器的算法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9
[3].赵付涛,杜维,周春晖.一种新型的智能预估器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96
[4].孙志毅,张井岗,曾建潮.具有自适应SMITH预估器的仿人智能模糊控制[C].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