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运作机制论文-安传艳,李同升

权力运作机制论文-安传艳,李同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权力运作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图,社会表征,话语权力,权力机制

权力运作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安传艳,李同升[1](2019)在《地图表征的权力运作机制:建构的知识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关于群体认知和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表征从群体博弈和建构的视角解释了成员之间如何共享知识、实现沟通,以及被权力建构并成为权力扩张工具的心理机制。地图作为一种社会表征,以群体共享的知识符号系统形成知识话语权力,影响、规训着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它通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有机联系,耦合了社会和个体,不仅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权力嵌入的载体,也成为了权力的拥有者,参与社会的更迭和演化。地图中的权力运作机制表现为权力主体隐匿于地图这一建构的"真实"中,实现了从显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到话语权力的转换,并通过对个体心理认知、意识行为的规约,以及对共识性规范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实现了权力扩张。(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段仕君,陈科霖[2](2018)在《人情、面子与权力的“私”化:单位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关系及其运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肇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制度形塑了传统的"单位社会",在单位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单位人通过社会交往创造了基于正式制度之上的"社会空间"——单位"社会"。在"人情"与"面子"的交织中,单位"社会"呈现出了"制度"与"关系"相互作用下的权力"私"化运作逻辑。单位"社会"的关系有着并联的私密性与串联的单向性的运作特征。进一步反思单位"社会"的运作机制,有助于重新认识单位体制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转型空间。(本文来源于《地方治理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宋爱华,李兆友[3](2017)在《技术理性思维下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理性思维下的权力运作机制存在道德易于滑坡、压抑个性自由、过度强调纪律、忽视顶层目标等痼疾,阻碍了二级学院的发展。融合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优点的批判技术理性能够有效弥补技术理性的缺陷,以此为指导对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进行改进,对提升高校的治理效益大有裨益。批判技术理性思维下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的形成需要培育注重宏观把控的权力运作环境、加强"学习—创新—发展型"组织建设以及形成以"服务—激发"为导向的权力运作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7年06期)

郭亮[4](2017)在《“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GDP增长率和上缴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为主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下,中国的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改造城市景观、推动城市建设的动力。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能否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掌控,能否依照自身的意志对土地资源进行使用,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关系到地方政府自身的政绩。本文关注的正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控制土地的方式和权力运作手段及其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土地财政:新的研究面向(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7年04期)

郭亮[5](2017)在《“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学界对政府与土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所谓的"土地财政"问题上,但在土地成为"财政"之前却存在着一个地方政府与土地的原使用者、中央政府和市场机制等力量的权力互动和博弈过程。通过话语的建构、对国家垂直性权力的切割以及对土地市场的隐蔽性操作,地方政府得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从而有利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张。但是,这种城市化实现的方式却因具有极强的机会主义特征而产生了相应的政治与社会风险。从长远来看,压缩地方政府的非正式权力空间、重建土地之上的多方权力平衡关系将是城市化良性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李哲[6](2016)在《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木瓜之役”的“事件”与“风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木瓜之役"的本事乃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风潮。之前学界对"木瓜之役"个案的探讨,大多将其作为一个"事件",并以围绕作家生平研究的模式展开,以期补足鲁迅在杭州任教期间的生平经历。本文试图打破"事件"的边界,从近代史研究的路径入手,对"木瓜之役"的本事"师校风潮"予以还原,进而勾勒被作家生平所遮蔽的政治文化语境,管窥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陈瑜,王黎黎[7](2015)在《地方政府权力运作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是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地方政府权力运行中的风险是一种可以评估和描述、能够分类和分级、可以预见和管理的,具有物理属性的事物。地方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对因自我行为引起的风险有责任进行防范和控制。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预防和控制,防范力度不够,就会进一步转化成为事实上的危机。那么,如何有效、及时地处理政府权力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挑战。(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周璐[8](2014)在《《二手烟》中权力运作机制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屠犹行为对犹太民族造成了难以治愈的伤痛。虽然硝烟已逝,但这种伤痛依旧如幽灵一般盘桓在幸存者及其后代的生活中,使他们陷入深深的精神困顿。美国小说《二手烟》中的主人公邓肯虽未亲历大屠杀,却难以走出其阴霾。本文结合福柯的权力理论,从规训权力与反抗权力两个方面探析邓肯寻找救赎的艰辛之路。在福柯的权力理论框架下,身体是权力行使的场所,它既是权力规训的对象,又是反抗权力的源头。一方面,母亲米拉行使规训权力,对邓肯的身体加以种种控制,产生出驯服的身体,从而将自己对纳粹分子的憎恨根植到邓肯心中。另一方面,哥哥艾塞克引导邓肯行使反抗权力,通过教授瑜伽的方式,使邓肯的身体朝着反规训的方向发展,从而一步步瓦解母亲的权力。两种权力交锋的结果就是邓肯最终与母亲以及纳粹分子达成和解,并摆脱身体与精神上的枷锁,重获自由。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结构如下: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作者西恩·罗森鲍姆及其小说《二手烟》,梳理了国内的研究文献,扼要概述了福柯的权力理论、尤其是规训理论,展示了本文的研究意图和行文结构。第一章主要探讨了米拉对邓肯身体的规训。从大屠杀死里逃生之后,米拉对儿子邓肯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邓肯能够成为犹太民族的救世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命令邓肯从事一切塑造强健身躯和体格的运动,而完全不顾这些搏击训练的危险性。米拉禁止邓肯与外界有过多交流,将他拘禁在一个隐形的牢笼中,使得米拉对邓肯的规训不受外界影响。同时,米拉与扬基绝口不提集中营经历,用话语的缺失以及话语暴力的方式进一步影响邓肯,使他备受大屠杀阴影的折磨。第二章讨论邓肯如何在哥哥艾赛克的帮助下反抗米拉的规训。通过学习瑜伽,以及正确的呼吸方式,邓肯逐步放弃米拉追崇的搏击运动与训练方式,不再将强壮的身体看作生活的必要条件。同时,艾赛克也打破了米拉为邓肯制造的隐形牢笼。艾赛克带领邓肯深入米拉曾被关押的比克瑙集中营,直接亲身经历米拉当时所遭受的纳粹暴行,并以这种方式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解放。第叁章从四个维度分析规训与反规训斗争的结果:米拉与邓肯的母子关系、与米兰的父女关系以及与纳粹罪犯的关系的修复及和解,以及邓肯对自身犹太身份的认同。结语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4-04-01)

郭政政[9](2014)在《村庄治理中的非正式权力运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村庄治理中,不仅有自上而下的正式权力,而且交织着多重非正式权力。与正式权力的文本性、科层化不同,非正式权力的运作借取的是传统的本土性资源,遵循地方性规范。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村干部往往把人情、面子等非制度性要素纳入到治理中来。正是源于对地方性规范的共同认知,非正式权力的运作才区别于正式权力,更凸显其灵活性、策略性、复杂性。本文以税费改革为分界,试图通过对平村“做工作”的事件记述,勾勒出村庄治理中非正式权力运作的变迁图景,揭示出当下村庄治理的实然状态。本文认为,税费改革前,村庄治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上面。在平村这两项工作完成的效果很好,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村级权力的非正式运作,即给群众“做工作”;另一方面是这些工作具有合法性,并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群众的工作好做。二者的结合导引出“做工作—国家暴力”模式,在“国家运动”面前,农民底层反抗的力量是弱小的。税费改革后,村干部从征税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计划生育工作也因村民生育观念的转变而不成难题。吊诡的是,村干部越来越难当了。在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及上访等事件上,群众的工作很难做。一是可利用的“本土性资源”越来越少,乡土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二是村干部缺乏常规的、制度性的治理手段。二者的结合导引出“做工作—给好处”的模式,村庄治理逐步呈现出无序化的样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田志光[10](2013)在《北宋中后期叁省决策与权力运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神宗元丰官制改革以后,宋朝中枢机构由"中书门下——枢密院"体制转变成为"叁省——枢密院"体制,改制后的"叁省"代替了之前的"中书门下",成为宋廷主管民政事务的最高政务机构。随着政治环境、人事变动、派系斗争的变化,叁省的权力运作与决策机制不断调整,而机制的变化也在促动着人为政治的发展。神宗时期由于中书省掌握取旨权,在叁省中权力最大;元丰八年以后开始由中书省权重转向叁省同取旨;哲宗元佑叁年吕公着任平章军国事后,叁省权力运作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北宋末期权相当政,不断打破原有的叁省权力格局,叁省最终沦为宰臣专政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3年06期)

权力运作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肇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制度形塑了传统的"单位社会",在单位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单位人通过社会交往创造了基于正式制度之上的"社会空间"——单位"社会"。在"人情"与"面子"的交织中,单位"社会"呈现出了"制度"与"关系"相互作用下的权力"私"化运作逻辑。单位"社会"的关系有着并联的私密性与串联的单向性的运作特征。进一步反思单位"社会"的运作机制,有助于重新认识单位体制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转型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权力运作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安传艳,李同升.地图表征的权力运作机制:建构的知识话语[J].地理研究.2019

[2].段仕君,陈科霖.人情、面子与权力的“私”化:单位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关系及其运作机制[J].地方治理研究.2018

[3].宋爱华,李兆友.技术理性思维下二级学院权力运作机制的改进[J].现代教育管理.2017

[4].郭亮.“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文摘.2017

[5].郭亮.“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李哲.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木瓜之役”的“事件”与“风潮”[J].社会科学研究.2016

[7].陈瑜,王黎黎.地方政府权力运作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8].周璐.《二手烟》中权力运作机制论析[D].厦门大学.2014

[9].郭政政.村庄治理中的非正式权力运作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10].田志光.北宋中后期叁省决策与权力运作机制[J].史林.2013

标签:;  ;  ;  ;  

权力运作机制论文-安传艳,李同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