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词汇层级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境,在线理解,词汇语用充实,语境层级性
词汇层级性论文文献综述
郭伏良,叶慧君[1](2013)在《词汇语用充实的层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语用学是20世纪末刚刚兴起的语用学分支,词汇语用充实现象是这一新兴学科的重要课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词汇在线理解中的意义充实进行了微观探讨,提出"词汇语用充实层级性"这一概念,并进一步区分为语境层级性和内部层级性,然后通过丰富的例证分析了不同层级中的词汇语用充实过程,为词汇语用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描写方式和研究视角。(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吕长凤[2](2012)在《汉语专名词语系统及其在词汇系统中的层级性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名词语的数量十分庞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词汇类聚。本研究以现代汉语专名词语为对象,在系统论观点的指导下,从语言词汇的宏观视野出发,建立和描述汉语专名系统的整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专名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从而构建出汉语专名词语的层级性体系。在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中,专名词语是与一般的普通词语相对而言的。对于二者的区别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如果从词汇学的角度出发,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语义上是否具有特指性这一关键点上。在明确了研究对象的所指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阐述和分析汉语专名词语系统的全貌。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专名词语系统虽然庞杂,但并非无章无序。从构成单位上看,主要由两级语言单位构成,分别是专有名词和专用短语。再进一步分析专名系统的内部,其分类又是具有层次性的。如果按照专名词语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具有生命这个标准,我们首先把专名词语分为生命类专名词语和非生命类专名词语。这种分类的科学性在于,两个类别的划分涵盖了所有的专名词语。这两大类专名词语又有各自的下位分类。生命类专名词语包括人名、网名、动物名和神仙鬼怪名等。非生命类专名词语的下位分类更加繁复,其第一级下位分类是自然类专名词语和社会类专名词语。专名词语的命名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以名指物的过程。不同类型的专名词语在命名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要求,以专名词语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在命名中应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必要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大众化原则和审美性原则。专名词语的命名方法有:寓意命名法、谐音命名法、专名移用命名法和数字命名法等。专名词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专名词语的社会文化属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性、区域性和时代性。本研究在分析专名词语意义的基础上完成了汉语专名词语层级性体系的构建。在专名词语显着度理论和专名泛化的隐喻和转喻机制的理论支持下,按照专名词语与一般的普通词语的距离远近这个判断标准,把专名词语系统分为专名词语基础层、专名词语中间层和专名词语扩展层。如果一个专名词语只具有指称某个特定的人或事物的专指意义,这样的专名词语距离普通词语的距离最远,那么它就处于专名词语的基本层级,由这样的专名词语聚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专名词语体系的基础层。处于基础层的专名词语具有意义的单一性、指称的唯一性和命名的趋同性等性质特征。如果一个专名词语除了具有专指意义外,还具有一般普通词语那样的泛指意义,这样的专名词语因为获得了普通词语的泛指意义而距离普通词语就更近了一步,此种专名词语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专名词语体系的中间层。中间层专名词语的性质特征表现为意义的双重性和指称的分指性。处于专名系统最外层的扩展层专名词语距离普通词语最近,从形成上看,它们原本就是普通词语,由于语言使用者为了命名的需要而将其固化为书名、篇名、杂志名、电影电视名、歌曲名等专名词语。扩展层的专名词语突出的性质特征是意义的有理性和结构的多样性。此外,各个层级专名词语的范围和语用功能也是有所区别的。专名词语的词典收录体现了词汇学与词典学的交叉关系。本研究尝试对专名词典进行分类,并综合概括综合性词典和语文类词典专名词语收录的情况。最后着力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的专名词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个别问题,试图对规范型语文类词典的专名词语收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2-05-01)
袁冉[3](2008)在《对外汉语教材与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词汇层级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还是在汉语母语语文教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词汇的系统性、层级性决定了词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遵循系统性、层级性的规律。教材是教师进行词汇教学、学生学习词汇的重要平台,而课文中的词汇并不等同于常见词表中的词汇形式,它是词表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的结果,更能代表“文选式”教材真实的词汇面貌。很多研究均是围绕着如何制定词表,如何依据词表编写教材,但鲜有人反而观之,从大规模教材的真实文本考察词汇出现的状况。本研究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叁套对外汉语教材和叁套汉语母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对外汉语教材语料库和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语料库。结合汉语词汇学理论、认知心理学、语言教学理论及教材编写理论,运用数据库技术、计量统计及多方位比较的方式对教材中课文词汇进行考察,分别从总词量、词种数、新增词种数叁个方面,词性分布、词长和词次、散布文本数叁个维度,统计、对比和分析叁套同类教材和两种不同类型教材在课文词汇层级性上的客观情况,总结其异同之处及特点,并探讨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反映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在编写语言类教材时,词汇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5-01)
谢明[4](2001)在《汉语词汇系统:网络性、层级性、平面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成分在词汇系统内部所形成的是以语言单位的共同特征为基础的聚合关系。聚合关系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词汇、文字五个方面。它们以辐射状、连环状、并联状叁种聚合方式聚合词汇成分 ,并由此形成了网络、序列、层面这样的聚合结果。这正是词汇系统的网络性、层级性、平面性的具体体现。(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6期)
词汇层级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专名词语的数量十分庞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词汇类聚。本研究以现代汉语专名词语为对象,在系统论观点的指导下,从语言词汇的宏观视野出发,建立和描述汉语专名系统的整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专名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从而构建出汉语专名词语的层级性体系。在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中,专名词语是与一般的普通词语相对而言的。对于二者的区别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如果从词汇学的角度出发,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语义上是否具有特指性这一关键点上。在明确了研究对象的所指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阐述和分析汉语专名词语系统的全貌。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专名词语系统虽然庞杂,但并非无章无序。从构成单位上看,主要由两级语言单位构成,分别是专有名词和专用短语。再进一步分析专名系统的内部,其分类又是具有层次性的。如果按照专名词语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具有生命这个标准,我们首先把专名词语分为生命类专名词语和非生命类专名词语。这种分类的科学性在于,两个类别的划分涵盖了所有的专名词语。这两大类专名词语又有各自的下位分类。生命类专名词语包括人名、网名、动物名和神仙鬼怪名等。非生命类专名词语的下位分类更加繁复,其第一级下位分类是自然类专名词语和社会类专名词语。专名词语的命名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以名指物的过程。不同类型的专名词语在命名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要求,以专名词语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在命名中应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必要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大众化原则和审美性原则。专名词语的命名方法有:寓意命名法、谐音命名法、专名移用命名法和数字命名法等。专名词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专名词语的社会文化属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性、区域性和时代性。本研究在分析专名词语意义的基础上完成了汉语专名词语层级性体系的构建。在专名词语显着度理论和专名泛化的隐喻和转喻机制的理论支持下,按照专名词语与一般的普通词语的距离远近这个判断标准,把专名词语系统分为专名词语基础层、专名词语中间层和专名词语扩展层。如果一个专名词语只具有指称某个特定的人或事物的专指意义,这样的专名词语距离普通词语的距离最远,那么它就处于专名词语的基本层级,由这样的专名词语聚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专名词语体系的基础层。处于基础层的专名词语具有意义的单一性、指称的唯一性和命名的趋同性等性质特征。如果一个专名词语除了具有专指意义外,还具有一般普通词语那样的泛指意义,这样的专名词语因为获得了普通词语的泛指意义而距离普通词语就更近了一步,此种专名词语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专名词语体系的中间层。中间层专名词语的性质特征表现为意义的双重性和指称的分指性。处于专名系统最外层的扩展层专名词语距离普通词语最近,从形成上看,它们原本就是普通词语,由于语言使用者为了命名的需要而将其固化为书名、篇名、杂志名、电影电视名、歌曲名等专名词语。扩展层的专名词语突出的性质特征是意义的有理性和结构的多样性。此外,各个层级专名词语的范围和语用功能也是有所区别的。专名词语的词典收录体现了词汇学与词典学的交叉关系。本研究尝试对专名词典进行分类,并综合概括综合性词典和语文类词典专名词语收录的情况。最后着力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的专名词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个别问题,试图对规范型语文类词典的专名词语收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汇层级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郭伏良,叶慧君.词汇语用充实的层级性[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2].吕长凤.汉语专名词语系统及其在词汇系统中的层级性分布[D].南开大学.2012
[3].袁冉.对外汉语教材与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词汇层级性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08
[4].谢明.汉语词汇系统:网络性、层级性、平面性[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