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压痕深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压痕深度,压杆位移
压痕深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和平[1](2019)在《根据压痕深度计算布氏硬度值的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目前在许多关于硬度试验方法的标准和经典着作中都没有区分"压痕深度"和"装有压头的压杆位移"这两个不同的长度量。把装有压头的压杆位移当作压痕深度,对于洛氏硬度试验不会造成错误的结果;但把装有压头的压杆位移当作压痕深度计算压痕直径和布氏硬度值,则会造成明显的错误。提出了采用从压杆最大位移中扣除硬度计弹性变形得到的压痕深度计算压痕直径和布氏硬度值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布氏硬度试验结果与采用光学系统测量压痕直径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兼具布氏硬度试验和快速布氏硬度试验的优点,可以既快速又准确地得到布氏硬度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9年04期)
张斌,陈春朋,高书征[2](2016)在《结构光叁维测量在轮胎压痕深度检测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轮胎压痕深度检测的过程中,存在的压痕较浅、接触测量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利用基于结构光叁维测量的轮胎压痕深度检测方法。并在轮胎表面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与实际数据误差在3%左右,符合深度检测要求,证明算法有效。(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6年07期)
孙瑞敬,刘二强,袁国政,李志刚,杨雪霞[3](2015)在《压入深度和应变率对氧化锆陶瓷纳米压痕测量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纳米压入法对氧化锆陶瓷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利用连续刚度测量法得到加载阶段材料的硬度值和弹性模量,对比不同压入深度(2000 nm,3000 nm,4000 nm,5000 nm,6000 nm)和不同应变率(0.01 s~(-1),0.02 s~(-1),0.05 s~(-1),0.1 s~(-1),0.2 s~(-1))两种工况下氧化锆陶瓷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应变率一定,弹性模量随压入深度增加而缓慢减小,氧化锆陶瓷硬度和弹性回复率不受压入深度影响;压入深度一定,硬度值、弹性模量和弹性回复率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36期)
许好好,金杰,叶笃毅[4](2015)在《深度-敏感压痕测试技术在高温炉管力学性能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长期服役后锅炉高温炉管沿着壁厚方向的力学性能变化情况,以服役超过105 h的末级过热器管(材料102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敏感压痕(DSI)测试技术得到一组沿试样壁厚方向的硬度、压痕残余深度和压痕塑性功3个力学参量,并引用Dao M等人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了屈服强度,定量揭示了高温炉管沿着壁厚方向屈服强度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5年10期)
姚振兴[5](2015)在《喷丸强化TC4 ELI钛合金的残余应力深度敏感压痕测试与有限元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C4钛合金由于具有密度低、屈强比高等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大量服役中的工程装备常常承受复杂的交变载荷作用,仅仅依靠材料本身的疲劳抗力有时难以满足工程装备的长服役寿命和高可靠性等技术要求。喷丸处理作为有效的表面强化处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材料及其构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因此,为了促进钛合金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更好应用,系统研究喷丸处理后钛合金材料表面强化层的残余应力场和力学性能分布规律,进而研究喷丸工艺参数与残余应力分布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喷丸强化残余应力场的定量评估方法等,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深度敏感压痕测试和金相组织检查,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TC4 ELI钛合金光滑试样和单边缺口试样喷丸强化层的残余应力分布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首先,采用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结合M.Dao等人提出的逆向算法确定出喷丸强化层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喷丸撞击引起的材料非均匀形变硬化和延性耗散提高了喷丸强化层材料的刚度特性和变形抗力,但降低了强化层材料的塑性与韧性性质。上述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与喷丸强度相关。其次,应用显微分析术研究发现:喷丸强化层内材料产生了明显的滑移带,喷丸撞击引起材料表面位错密度的提高导致了变形层的循环硬化,使喷丸强化层内的显微组织趋于等轴化且诱发了β相向α相的转变。同时,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测试,采用Suresh修正模型确定出不同喷丸强度下光滑与缺口试样的残余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喷丸引入的残余应力场由表层的压残余应力区向次表层的拉残余应力区过渡。喷丸强度的提高增大了压残余应力区域,但对其最大压残余应力的影响很小。喷丸强化残余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与喷丸强度相关。基于本文提出的残余应力定量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其深度敏感压痕测试获得的残余应力场两者基本一致。最后,论文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喷丸强化光滑试样的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并与深度敏感压痕测试得到的残余应力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喷丸强化残余应力场与深度敏感压痕测试得到的结果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智艳[6](2015)在《球轴承沟道形状误差评定及沟道表面微小压痕深度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降低轴承的振动和噪声一直是轴承行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随着国内外轴承市场对低噪音轴承需求量的增加,轴承的减振降噪技术越来越受到轴承生产厂家的重视。目前就广泛应用的深沟球轴承而言,我国的产品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振动值大、音质差、静音寿命短等问题。球轴承沟道表面的形状误差会直接影响轴承的性能和精度,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轴承沟道表面形状误差检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详细研究分析了球轴承沟道表面质量参数包括沟道圆度,波纹度,表面粗糙度及沟道R的形状误差等具体的评定算法。基于球轴承沟道形状的几何特性,导出了球轴承沟道面的面形方程;利用所测得的沟道表面高度数据求解出沟道拟合面并进行拟合去除后,实现了对整个沟道轮廓全局形状误差的评定,并讨论了沟道表面放置歪斜因素对于全局误差评定的影响。对于实际带有微小压痕的球轴承沟道表面,利用白光扫描干涉仪测量,对测量结果运用减量迭代的算法求得压痕的深度分布从而获得最大深度值。通过对标准台阶面台阶高度的测量,对该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1)
张智艳,杨星宇,张强,杨援,王青[7](2014)在《球轴承沟道表面微小压痕深度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实际带有微小压痕的球轴承沟道表面,利用白光扫描干涉仪测量,对测量结果运用减量迭代的算法求得压痕的深度分布从而获得最大深度值。通过对标准台阶面台阶高度的测量,对该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4年11期)
张智艳,杨星宇,张强,杨援,王青[8](2014)在《球轴承沟道形状误差评定及沟道表面微小压痕深度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球轴承沟道形状的几何特性,导出了球轴承沟道面的面形方程;利用所测得的沟道表面高度数据求解出沟道拟合面并进行拟合去除后,实现了对整个沟道轮廓全局形状误差的评定,并分析了沟道表面放置歪斜因素对于全局误差评定的影响。对于实际带有微小压痕的球轴承沟道表面,利用白光扫描干涉仪测量,对测量结果运用减量迭代的算法求得压痕的深度分布从而获得最大深度值。通过对标准台阶面台阶高度的测量,对该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6)
张硕,张丽娜,叶笃毅,刘建中[9](2014)在《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喷丸铝锂合金板残余应力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研究了不同喷丸强度下某铝锂合金薄板的硬化层分布,并尝试采用Y.H.Lee模型计算确定了残余应力场沿板厚方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提高喷丸强度可以减小塑性硬化层的梯度,从而获得更为均匀的表面强化层;而较高喷丸强度将引入更深的残余应力影响层和更大的残余压应力。(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王波,曾忠,李春梅,李钊[10](2014)在《便携式硬卡纸压痕深度测量仪电路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便携式硬卡纸压痕深度测量仪是一种新型研发的包装用硬卡纸压痕深度测量仪。详细介绍了其电路部分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了达到将测量的压痕深度变化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在LED液晶显示屏上输出的目的,测量仪在纸张压痕深度检测的过程中信号先后经历了电信号的放大与滤波,A/D转换以及数字显示输出。设计了电信号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A/D转换电路来进行信号的采集和处理。为了验证最后的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还进行了Multisim电路仿真,结果分析显示电路的设计符合测试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压痕深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在轮胎压痕深度检测的过程中,存在的压痕较浅、接触测量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利用基于结构光叁维测量的轮胎压痕深度检测方法。并在轮胎表面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与实际数据误差在3%左右,符合深度检测要求,证明算法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痕深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和平.根据压痕深度计算布氏硬度值的方法初探[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9
[2].张斌,陈春朋,高书征.结构光叁维测量在轮胎压痕深度检测的应用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6
[3].孙瑞敬,刘二强,袁国政,李志刚,杨雪霞.压入深度和应变率对氧化锆陶瓷纳米压痕测量值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4].许好好,金杰,叶笃毅.深度-敏感压痕测试技术在高温炉管力学性能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5
[5].姚振兴.喷丸强化TC4ELI钛合金的残余应力深度敏感压痕测试与有限元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5
[6].张智艳.球轴承沟道形状误差评定及沟道表面微小压痕深度的测量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
[7].张智艳,杨星宇,张强,杨援,王青.球轴承沟道表面微小压痕深度的测量与分析[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
[8].张智艳,杨星宇,张强,杨援,王青.球轴承沟道形状误差评定及沟道表面微小压痕深度的测量与分析[C].第十五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14
[9].张硕,张丽娜,叶笃毅,刘建中.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喷丸铝锂合金板残余应力分布特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
[10].王波,曾忠,李春梅,李钊.便携式硬卡纸压痕深度测量仪电路设计与仿真[J].信息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