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途径论文-黄辛

抗病途径论文-黄辛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病育种,水稻种植区,抗白叶枯病,水稻种质资源,效应蛋白,病原菌,感病性,抗病性,分子标记分析,协同进化

抗病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黄辛[1](2019)在《抗病育种新途径为手中“饭碗”保驾护航》一文中研究指出第39个世界粮食日前夕,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解决水稻抗病性丧失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校教授陈功友领衔的植物与病原菌分子互作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揭示了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0-22)

赵永恒,黄官国[2](2019)在《上海交大科学家开辟水稻广谱抗病育种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赵永恒 黄官国 发自上海 历经20年苦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陈功友教授团队近日宣布,已经找到防止水稻感染白叶枯病的方法。通过切断白叶枯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就能使植物获得广谱抗病(RLS)特性。日(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安全报》期刊2019-10-22)

彭德倩,王辰轩[3](2019)在《基因打击水稻头号细菌“杀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彭德倩 通讯员 王辰轩)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功友领衔的植物与病原菌分子互作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揭示了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断两者之间的协同进化进程,从而使植物获得广谱抗病(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10-16)

王阳[4](2019)在《通过基因编辑“干掉”病菌“间谍接头人”》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功友领衔的植物与病原菌分子互作研究团队昨日发布消息,通过20年研究,他们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9-10-16)

姜澎[5](2019)在《基因编辑阻断病菌“间谍”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姜澎)今天恰逢第39个世界粮食日。历经20年苦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陈功友教授团队昨天宣布,已经找到防止水稻感染白叶枯病的方法。通过切断白叶枯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就能使植物获得广谱抗病(RLS(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0-16)

张忠波,刘贞贞,平文超,李洪民,王安录[6](2019)在《棉花抗病(兼抗枯、黄萎病)育种常用途径和方法的简要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抗病育种主要是选育兼抗枯、黄萎病,并具有高产、优质特点的新品种。在此,对棉花抗病育种常用途径和方法进行简要剖析,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贾鑫[7](2018)在《玉米抗病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玉米病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因此,玉米抗病育种被重视并成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玉米病害种类及抗病性鉴定、杂交种选育和抗病育种、抗病育种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简述了我国玉米抗病育种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旨在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收入。(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07期)

邹成东[8](2018)在《水稻Pid3抗病途径相关基因Pstpk1的功能研究及bsr-d1抗性位点的育种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Ⅰ.水稻Pid3抗病途径相关基因Pstpk1的功能研究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挖掘抗稻瘟病基因,并用其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稻瘟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前,在水稻地谷中克隆到一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d3,其编码一个典型的CC-NBS-LRR蛋白。Pid3对稻瘟菌生理小种Zhong10-8-14具有特异性抗性,但Pid3介导的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途径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先前的研究中,为探索Pid3介导的ETI途径的分子机制,对水稻材料Pid3-TP309分别用非亲和菌株和亲和菌株进行处理后提取蛋白,并运用GST pull-down技术筛选到在Pid3抗病反应中特异与PID3互作的候选蛋白。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一个候选蛋白进行了功能分析。经分析发现该蛋白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且目前并无该蛋白参与调控稻瘟病抗性方面的报道,我们将其命名为Pstpk1(Pid3 interaction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为探索Pstpk1在Pid3介导的ETI中的功能,分别在Pid3-TP309和TP309背景下对Pstpk1过表达、敲除或干涉,并进行抗性鉴定;并对PSTPK1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同时,开展了酵母双杂交(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 FC)实验,以验证PSTPK1与PID3之间的互作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探究Pstpk1是否参与Pid3介导的ETI,分别构建了Pid3-TP309遗传背景下Pstpk1基因的敲除株系和过表达株系。对敲除株系和过表达株系接种Zhong10-8-14并鉴定其抗病表型,发现Pstpk1敲除植株与对照Pid3-TP309相比,病斑大小没有变化;但过表达植株更感病。以上结果表明,Pstpk1在Pid3介导的抗病反应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2、为探索Pstpk1是否调控基础免疫PTI(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分别构建了TP309背景下的Pstpk1基因干涉株系和过表达株系。对干涉株系和过表达株系接种Zhong10-8-14鉴定其抗病表型,发现干涉株系、过表达株系与TP309叁者之间的病斑大小没有差异。以上结果表明,Pstpk1对水稻基础免疫无明显调控作用。3、利用水稻原生质体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发现PSTPK1-GFP融合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有信号,但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4、为探究PID3与PSTPK1互作关系,构建了PSTPK1与PID3的Bi FC载体和Y2H载体。结果显示,PSTPK1与PID3在烟草和酵母系统中均不存在互作关系。结合先前运用GST pull-down筛选PID3互作蛋白的结果来看,PSTPK1与PID3的互作可能依赖于病原菌的诱导。Ⅱ.bsr-d1抗性位点的育种应用在本研究中,将一个具有广谱抗性抗病基因bsr-d1应用于蜀恢527的抗性改良育种。我们鉴定了改良系的稻瘟病抗性,并考察了遗传背景的回复率以及农艺性状,发现改良株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提高,且综合农艺性状和蜀恢527没有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广谱抗性抗病位点bsr-d1在显着提高蜀恢527抗性的同时,不影响主要农艺性状,因此其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Bsr-d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变异位点,设计相应的分子标记Bsr-d1-d CAPS,通过检测后发现标记在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之间有较好的多态性,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筛选。2、通过亲本蜀恢527与改良系不断回交,并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获得了3个抗病改良系。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蜀恢527改良系中的bsr-d1基因已纯合。3、为鉴定改良株系的抗性,采用强致病性的稻瘟病菌株对蜀恢527改良株系、蜀恢527、丽江以及地谷进行接菌处理,结果表明,蜀恢527的3个bsr-d1基因改良株系抗性级别都有明显提高。4、利用地谷与蜀恢527之间的基因多态性标记,对3个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进行了分析,发现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为94%以上。5、用SPSS statistica20对抗病改良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包括株高、有效穗、穗长、结实率、千粒重。检测结果显示,有效穗和千粒重没有明显变化,其他性状都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姜敏[9](2017)在《拟南芥转录因子PUIP2在抗病与发育信号途径中的功能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化途径广泛地参与调控植物体内的生长发育、激素信号传导和抗病反应等多种生理活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在拟南芥中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U-box/ARM蛋白PUB13可综合调控植物细胞死亡、抗病性以及开花时间。为研究PUB13可通过哪些互作蛋白以调控上述信号通路,本研究前期经过筛选并验证了PUIP2(PUB13 Interaction Protein 2)为PUB13的互作蛋白,经结构分析,PUIP2属于bHLH类型转录因子,而且可能参与光敏色素信号途径。本论文主要研究PUIP2在PUB13介导的细胞死亡、抗病性和开花时间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及光质与光周期对PUIP2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PUB13与PUIP2协同调控拟南芥的株型大小、叶片大小和开花时间。pub13puip2在长日照条件下具有明显叶片变小、株型矮化的表型。puip2比Col-0早花,pub13puip2则表现出极其明显的早花表型。相应地,pub13puip2体内的开花正调控因子FT与SOC1的转录水平被显着激活,负调控因子FLC被大幅度地抑制。2.PUB13负调控植物细胞死亡和H_2O_2积累依赖于PUIP2。经Trypan blue和DAB染色后,puip2基本检测不到细胞死亡和H_2O_2积累,而pub13puip2的细胞死亡和H_2O_2积累区域相对于pub13明显减小。3.PUB13负调控植物对活体营养型病原物的抗性依赖于PUIP2,PUB13正调控死体营养型病原物的抗性也依赖于PUIP2。在长日照条件下,puip2降低了植物对活体营养型病原物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 ES4326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的抗性,但对死体营养型病原物Botrytis cinerea的抗性增强。通过检测抗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PR1在puip2体内的转录水平降低,PDF1.2的转录水平则被激活。然而,pub13puip2对这两组病原物的抗性均介于pub13和puip2之间。4.PUIP2不但参与红光/远红光信号途径,而且PUIP2在蓝光条件下正调控拟南芥的下胚轴伸长依赖于PUB13。puip2在红光/远红光以及蓝光条件下比Col-0具有更长的下胚轴,pub13在蓝光下的下胚轴则比Col-0要短,pub13puip2的下胚轴长度则介于pub13与puip2之间。5.PUIP2在全日照条件负调控植物对活体营养型病原物的抗性。puip2在全日照条件下,对活体营养型病原物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 ES4326的抗性增强,检测其体内SA信号途径的病程相关基因PR1,发现该基因的转录水平比野生型明显升高,相反地,JA/ET信号途径标志基因PDF1.2在puip2体内则被抑制。上述结果说明PUIP2参与PUB13在拟南芥体内综合调控植物的株型及叶片大小、开花时间、细胞死亡以及抗病反应的信号传导,并且PUIP2的抗病性具有光周期依赖特点。另外,PUIP2参与调控蓝光和红光/远红光信号通路。因此,本研究为解析PUIP2在调控植物的发育、细胞死亡和抗病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徐文[10](2017)在《木霉-黄瓜互作过程中抗病信号传递途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为严重、也是最难于防治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能够侵染包括番茄、黄瓜、草莓等蔬菜水果在内的200多种植物。木霉(Trichoderma spp.)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目、从梗孢科、木霉属,是防治灰霉病最具生防潜力的真菌。木霉防治灰霉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是木霉生防研究的重点领域,特别是木霉-植物-灰霉菌互作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因此,本研究以筛选具有灰霉防治和黄瓜促生能力的木霉菌株为基础,通过建立的木霉-黄瓜-灰霉叁方互作系统并测定叁方互作过程中黄瓜叶片中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和激素含量并进行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分析,最终构建木霉诱导黄瓜产生灰霉病抗性的信号传递途径模型。1.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水培促生法筛选出一株木霉菌株H9,其对灰霉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且能促进黄瓜生长,通过对H9菌落形态观察、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木霉H9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木霉H9属于木霉属的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2.在水培黄瓜根部接种木霉、叶部注射接种灰霉,建立木霉-黄瓜-灰霉叁方互作体系,在该体系下病原菌接种4 d、8 d、12 d时木霉H9对灰霉的防效分别为49.62%、55.85%、56.70%,说明木霉H9能够诱导黄瓜产生对灰霉的系统抗病性。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木霉H9在黄瓜根部的定殖情况,发现木霉能够在黄瓜根外吸附生长和根内部定殖,定殖部位为黄瓜根外皮层的细胞间隙。3.采用Real-time PCR和HPLC-MS/MS方法测定了木霉-黄瓜-灰霉互作过程中黄瓜叶片中茉莉酸、乙烯和水杨酸相关合成基因LOX1、AOS、LOX2、EIN2、ACC、PAD4的表达情况以及茉莉酸和水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木霉诱导处理96 h可以使黄瓜叶片中茉莉酸、乙烯、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上调表达,茉莉酸、水杨酸含量显着提高,表明在木霉-黄瓜-灰霉叁方互作过程中诱导抗性信号通过茉莉酸/乙烯和水杨酸信号途径传递。4.对木霉-黄瓜-灰霉叁方互作系统中黄瓜叶片转录组进行分析,结果可知木霉诱导处理96 h使黄瓜叶片中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和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整体呈现一种上调表达的趋势,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包括莽草酸途径和异分支酸途径,而实验结果显示莽草酸途径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表明木霉-黄瓜-灰霉叁方互作过程是茉莉酸/乙烯途径和水杨酸途径共同调节。5.对木霉-黄瓜-灰霉叁方互作系统中黄瓜叶片蛋白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霉诱导处理96 h使黄瓜叶片中茉莉酸参与的途径中的大部分蛋白表达上调,且乙烯参与的途径中所有蛋白都上调,与水杨酸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相关蛋白上调表达。6.通过对木霉-黄瓜-灰霉叁方互作系统中激素含量、基因表达、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测,在长枝木霉H9通过与黄瓜互作后引起的灰霉病系统抗性系统受茉莉酸/乙烯途径和水杨酸途径共同调节,且以茉莉酸/乙烯途径为主。(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抗病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赵永恒 黄官国 发自上海 历经20年苦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陈功友教授团队近日宣布,已经找到防止水稻感染白叶枯病的方法。通过切断白叶枯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就能使植物获得广谱抗病(RLS)特性。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黄辛.抗病育种新途径为手中“饭碗”保驾护航[N].中国科学报.2019

[2].赵永恒,黄官国.上海交大科学家开辟水稻广谱抗病育种新途径[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9

[3].彭德倩,王辰轩.基因打击水稻头号细菌“杀手”[N].解放日报.2019

[4].王阳.通过基因编辑“干掉”病菌“间谍接头人”[N].上海科技报.2019

[5].姜澎.基因编辑阻断病菌“间谍”活动[N].文汇报.2019

[6].张忠波,刘贞贞,平文超,李洪民,王安录.棉花抗病(兼抗枯、黄萎病)育种常用途径和方法的简要剖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9

[7].贾鑫.玉米抗病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8].邹成东.水稻Pid3抗病途径相关基因Pstpk1的功能研究及bsr-d1抗性位点的育种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8

[9].姜敏.拟南芥转录因子PUIP2在抗病与发育信号途径中的功能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10].徐文.木霉-黄瓜互作过程中抗病信号传递途径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7

标签:;  ;  ;  ;  ;  ;  ;  ;  ;  ;  

抗病途径论文-黄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