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取送车作业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道运输,阶段计划,取送车调车作业计划,树枝形货物作业点
取送车作业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郭垂江[1](2019)在《基于阶段计划的取送车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树枝形货物作业点车站的取送车调车作业计划编制问题,以阶段内调车机车总走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每批作业最晚必须返回车站时刻、车组解体完毕时刻、批次开始时刻、调机最大编挂能力和调移作业所要求的调机访问优先权等约束,建立基于阶段计划的树枝形货物作业点取送车作业优化模型。依据2项原则产生初始解,随机采用3项规则构造邻域解,运用改进的禁忌搜索算法搜寻满意的取送车作业顺序、批次划分及起止时刻。最后应用案例对模型及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设计的算法是可行有效的,结合阶段计划编制的取送车调车作业计划更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敬欣[2](2019)在《铁路“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装卸区取送作业是货运站和货物中转装卸较多的技术站作业的一项重要的调车作业,是保证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货物交付能力、车辆运转效率、货运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合理确定装卸区取送作业顺序,使技术站货运站到、解、编、发技术作业与取送调车作业紧密的结合起来,能有效减少铁路货物车辆在末端转运站的待送、待取等由非生产所造成的滞留时间,提升调车机车运行效率,减少铁路货物车辆的使用周期本质上也是为了减少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研究、借鉴前人在该领域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研究“最后一公里”取送车系统作业问题为核心,由特殊到一般,从研究放射形装卸区取送问题着手,挖掘与混合型装卸区问题的异同,进而建立“最后一公里”混合型装卸区一般取送模型,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系统的描述了“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的内容、装卸区布置的方式、取送系统的特征,介绍了“最后一公里”车辆由技术站货运站至装卸站、及装卸站至装卸点的运到期限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最后一公里”取送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论文研究放射形装卸区取送问题,分析该布置形式下装卸区特点及作业特点,指出了取送作业的批次划分的条件,作业逆序约束条件等以此作为模型求解的约束条件,为了满足模型一般性同时增加了车组作业时间窗约束。在设定的条件下建立了求解模型,针对调机占用时间最少和系统车小时最优为两个优化目标,构造方案值生成函数。(3)在研究混合型装卸区取送问题时,结合树枝形装卸区作业的特点,指出了批次划分的影响因素,基于两种装卸区布置的特点,将混合型装卸区从车站放射出来的不同分支看做放射形,各放射出去分散开的子支看做树枝形,设定条件,在上述两种布置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最后一公里”混合型布置装卸区带时间窗的取送问题的数学模型,针对调机占用时间最少和系统车小时最优为两个优化目标,构造方案值生成函数。(4)简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在本文中的应用,在分析问题及模型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工作序号组成的染色体编码形式,通过模型约束条件生成大量初始种群,根据问题特点,设计了改进的遗传机制。最后获取太原局太原局某货运车站某个计划阶段12h内调车计划,在不同优化目标下求解该阶段取送作业顺序批次等,对不同优化目标所产生结果做了详细分析对比,并给出加强铁路“最后一公里”运到时限的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2)
冀巨海,张璇[3](2019)在《考虑取送作业的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传统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的基础上,结合软硬时间窗约束,考虑配送过程带取送的双向作业模式,以配送总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使用Gurobi对问题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为了解决大规模路径优化问题以及证明本文提出的取送结合的配送模式具有明显优势,本文设计了遗传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分析,最终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及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赵维[4](2016)在《铁路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作业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取送车作业是铁路货物运输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为车站调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送车系统在铁路技术站日常工作组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科学合理地安排取送车作业,优化作业组织,对于加速车辆周转和货物送达,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率有着直接的意义。对此,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模型建立和方法论两大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各类模型、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也有其应用上的局限和障碍,如何有效而充分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服务于实际的铁路取送车作业系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取送车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该研究领域内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然后对铁路专用线的概念、取送车作业的概念、取送原则、取送车作业模式、取送车作业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铁路树枝形专用线和放射形专用线在形状特征和取送车组织方法上的对比,引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主要对铁路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问题进行研究。随后针对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作业,以调机取送总时间、车辆总的车小时数为两个优化目标,分别建立了单一送车、单一取车、送取结合、送兼调移、取兼调移以及送调取结合六类模式下的取送车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针对两个优化目标下的各模式的取送车问题数学模型进行算法设计,针对每个数学模型设计包含10个专用线作业点的算例,并对所设计的算例分别利用两种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算例的求解结果对两个优化目标下各模式取送车问题两种算法的求解效率以及解得优劣性等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还对多调机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调机总的走形公里数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多调机问题的单一送车数学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通过包含15个专用线作业点的算例进行了求解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对整个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解决问题时尚未考虑到的因素及所建立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对文中有待于改善的部分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王晓凯[5](2016)在《铁路专用线取送车作业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取送车作业作为铁路货运站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车辆周转速度的快慢以及列车出发的正点率都影响着取送调车作业的工作效率。研究取送车问题,不但有助于改善列车能够按照正点出发,同时有助于加速车辆周转的速度,缩短货物在站停留时间,而且对各项运输生产指标的完成至关重要。本论文以铁路专用线取送车作业优化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该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放射状和树枝状专用线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首先,本论文论述了取送车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概括了取送车作业的具体流程、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不同的作业类型,分析了与货物作业车在站停时关联的各种因素,同时论述了有效缩短货物作业车在站停时的几种方法。随后,本论文重点分析了放射状专用线取送车作业过程,针对取送顺序的确定展开研究,用机车走行车公里损耗最小为研究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对任选两条取送车走行路线所对应的目标值进行比较,总结出选择装卸效率高的专用线优先进行取送作业对于选择最优的取送车走行路线是有利的,并给出了寻找最优取送车走行路线的算法设计步骤。接着,通过分析树枝状专用线的特点,本文构建了取送车问题的图论模型,并将其归结为TSP问题;并针对取送车作业方式的不同,用取送车过程中机车走行时间最小化、车辆走行时间最小化和各专用线作业点装卸作业最后结束时间最小化为研究目标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针对单送模式设计了一类遗传算法,通过引入了一个算例,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并求解出模型各目标取得最优值时所对应的取送车路线。最后,分析了取送车问题研究中尚未考虑的因素及其不足之处,提出需要完善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便可以在后续研究中得到改进。(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肖媛[6](2012)在《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编组取送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作为有色冶金企业货运运输的主要方式,承担着企业以运保产的重任。若根据冶金企业自身的特点,系统科学地对调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出企业铁路运输智能调度系统,可有效提高企业铁路运输调度效率,加速货物周转,达到节约企业运输成本的目的,实现企业调度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论文首先研究了单批次摘挂列车整列编组调车作业的编制问题,在分析其作业原理的基础上,将列车编组问题抽象为排序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排序二叉树的编组钩计划自动编制方法。钩计划编制过程包括叁个步骤:(1)根据待编列车序列构造排序二叉树,并利用其有序性及利于搜索的特点,采用前序遍历方式快速搜索出有序数组;(2)制定相应规则筛选得出可根据现有调车轨道灵活调整、不受轨道数量限制的较优下落方案;(3)定义收编固定组的概念,简化列车收编过程,并予以计算机实现。所提方法经过实例验证,可节约列车编组过程的调车钩数,并实现调车作业钩计划计算机自动编制。针对多批次到达列车编组与取送作业协调优化问题,论文根据冶金企业的特点,确定企业铁路特有的“满轴”条件,将编解子系统与取送子系统作为整体协调配流,建立了编解与取送作业协调优化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遗传精英蚁群算法(GAASelite)求解最优调车方案,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企业铁路运输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铁路运输取送与编解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信息综合管理查询等功能,验证了以上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工程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6-30)
彭光明[7](2012)在《企业铁路运输放射状取送车作业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是有色冶金企业的大动脉,它肩负着运送物资保障生产的重任,在有色冶金企业物流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有色冶金企业铁路规模偏小,大多以人工调度为主,容易导致列车运行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有色冶金企业发展。因此,研究有色冶金企业货运站列车的调度方法,对缩短车辆周转时间,提高我国有色冶金企业的铁路货运组织作业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系统地分析和对比了国家干线铁路和企业自备铁路的异同,将站内机车的调车作业分为列车分组、列车编组、取送车、进路选择四个子问题。采用图论建立了企业编组站的静态站场模型,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的进路方案,为后续取送车作业提供最佳行车路径信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铁路的放射状取送车优化问题,建立了以机车等待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和机车等待时间与装卸作业完成时间综合考虑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交互式群智能混合算法予以求解。混合算法由基于蚁群的底层空间和基于佳点集遗传算法的上层空间组成,底层的蚁群数据库不断向上层数据库提供适应度高的样本,同时上层数据库也定时向底层数据库提供若干适应度较好的个体,共同进化共同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求得这两个模型的最优解,且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方面比其他算法要好。考虑到轨道占用对进路作业以及取送作业的影响,对动态调整的特点以及调整方法进行了分析,采用贪婪算法对进路作业进行局部动态调整,同时提出融合弹性搜索和射线法的局部调整策略实现取送作业的局域动态调整,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马军[8](2012)在《本站货物作业车取送顺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车站取送车作业过程的分析,将车站取送车作业归纳为一个典型的旅行商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求解最优调车作业过程的启发式节约算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算,此方法对优化车站各项技术作业过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2年02期)
雷友诚,肖媛,王雅琳,桂卫华,周开军[9](2012)在《企业货运铁路取送车作业智能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综合布局(同时具有放射状和树枝状)的企业货运铁路专用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智能优化方法.该方法在建立取送作业模型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解,提出了两级优化策略,即先并行求解各车间内树枝状取送作业的子优化问题、再综合求解车间之间放射状取送作业优化问题.依据该优化策略,设计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遗传精英蚁群优化算法(GAASelite)求解取送车作业优化问题.实验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优化铁路取送车作业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雷友诚,肖媛,王雅琳,桂卫华[10](2011)在《冶金企业铁路运输中编解与取送作业的协调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解与取送作业是冶金企业铁路运输调度作业计划中的主要环节,合理确定解体方案,并与取送车作业密切协调配流,可减少货车在站停留时间,压缩企业成本。论文针对冶金企业的特点,确定企业铁路特有的"满轴"条件,建立了其解体方案优化的数学模型;改进已有放射状取送车模型,提出了一种使编解与取送作业达到整体优化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遗传精英蚁群算法(GAAS_(elite))求解优化问题,通过确定最优的送车方案,得到整体最优的解体方案与取车方案。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期刊2011-07-22)
取送车作业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装卸区取送作业是货运站和货物中转装卸较多的技术站作业的一项重要的调车作业,是保证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货物交付能力、车辆运转效率、货运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合理确定装卸区取送作业顺序,使技术站货运站到、解、编、发技术作业与取送调车作业紧密的结合起来,能有效减少铁路货物车辆在末端转运站的待送、待取等由非生产所造成的滞留时间,提升调车机车运行效率,减少铁路货物车辆的使用周期本质上也是为了减少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研究、借鉴前人在该领域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研究“最后一公里”取送车系统作业问题为核心,由特殊到一般,从研究放射形装卸区取送问题着手,挖掘与混合型装卸区问题的异同,进而建立“最后一公里”混合型装卸区一般取送模型,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系统的描述了“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的内容、装卸区布置的方式、取送系统的特征,介绍了“最后一公里”车辆由技术站货运站至装卸站、及装卸站至装卸点的运到期限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最后一公里”取送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论文研究放射形装卸区取送问题,分析该布置形式下装卸区特点及作业特点,指出了取送作业的批次划分的条件,作业逆序约束条件等以此作为模型求解的约束条件,为了满足模型一般性同时增加了车组作业时间窗约束。在设定的条件下建立了求解模型,针对调机占用时间最少和系统车小时最优为两个优化目标,构造方案值生成函数。(3)在研究混合型装卸区取送问题时,结合树枝形装卸区作业的特点,指出了批次划分的影响因素,基于两种装卸区布置的特点,将混合型装卸区从车站放射出来的不同分支看做放射形,各放射出去分散开的子支看做树枝形,设定条件,在上述两种布置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最后一公里”混合型布置装卸区带时间窗的取送问题的数学模型,针对调机占用时间最少和系统车小时最优为两个优化目标,构造方案值生成函数。(4)简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在本文中的应用,在分析问题及模型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工作序号组成的染色体编码形式,通过模型约束条件生成大量初始种群,根据问题特点,设计了改进的遗传机制。最后获取太原局太原局某货运车站某个计划阶段12h内调车计划,在不同优化目标下求解该阶段取送作业顺序批次等,对不同优化目标所产生结果做了详细分析对比,并给出加强铁路“最后一公里”运到时限的具体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送车作业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郭垂江.基于阶段计划的取送车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优化研究[J].铁道学报.2019
[2].陈敬欣.铁路“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冀巨海,张璇.考虑取送作业的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系统科学学报.2019
[4].赵维.铁路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作业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5].王晓凯.铁路专用线取送车作业优化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6].肖媛.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编组取送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优化[D].中南大学.2012
[7].彭光明.企业铁路运输放射状取送车作业优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
[8].马军.本站货物作业车取送顺序优化研究[J].甘肃科技.2012
[9].雷友诚,肖媛,王雅琳,桂卫华,周开军.企业货运铁路取送车作业智能优化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雷友诚,肖媛,王雅琳,桂卫华.冶金企业铁路运输中编解与取送作业的协调优化[C].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