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进气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渔船,柴油机,排放,数值计算
进气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温小飞,龚象光,邵承谱,平弘[1](2019)在《基于进气参数的渔船柴油机尾气排放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渔船柴油机尾气排放因其进气形式的多样化而无法根据渔机型谱直接进行合理评价,特别在进气增压是否必带中冷后才能达到国Ⅰ排放标准方面存在较大争议。针对该问题,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应用AVL Fire软件对某一型号渔船柴油机的进气压力与进气温度的变化对尾气排放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及比较分析,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从而得出:低压进气形式的渔船柴油机难以达到国Ⅰ排放标准,提高进气压力并降低进气温度方法即增压中冷方法是解决排放达标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胡海明,徐永涛,徐方鑫[2](2019)在《无胶须轮胎模具弹簧气孔套进气段结构对喷射流动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利用大型流体工程计算软件CFX15. 0,模拟研究无胶须轮胎模具弹簧气孔套进气段结构对喷射流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弹簧行程下,随着阀杆锥角增大,流阻因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而在相同阀杆锥角下,流阻因数则随弹簧行程增大而总体减小;阀杆锥角和弹簧行程对流量系数和出口端流量的影响则相反。本研究获得最佳喷射流动参数的条件为:弹簧行程小于(大于)0. 2 mm时,阀杆锥角取65. 4°(69. 4°)。(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孙培锋,葛冰,袁逸人,臧述升[3](2018)在《进气参数对LPP燃烧室振荡燃烧特性和火焰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贫预混预蒸发(LPP)燃烧室振荡燃烧规律和LPP火焰结构,利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LPP燃烧室内不同进气参数下时域及频域上的压力脉动;利用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量系统研究了不同进气参数下的LPP火焰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室入口流速的增加,激励出的振荡燃烧的当量比区域会减小;在一定的入口流速下,所激励的振荡燃烧主频会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燃烧室入口空气温度的提高,激励出振荡燃烧的区域会减小,激励出的振荡燃烧的强度会下降,但振荡燃烧的主频均会增加;稳定燃烧时,LPP火焰为V型火焰;振荡燃烧则会将LPP火焰转化为平整型火焰。(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高鑫磊,张岳秋,李昂[4](2018)在《进气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款柴油机,考察不同进气负压及中冷压差对发动机动力性能及排放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特性试验时随着进气负压的加大,功率转矩最大降低0.4%,修正系数相应增加。随中冷压差的增加,功率转矩最大降低3.4%,油耗率上升;十叁工况时随着进气负压及中冷压差的升高,CO、HC排放值降低,NO_x和烟度排放值升高。(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王娜[5](2018)在《进气参数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挑战,新能源的出现和发展为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的代表之一,正逐渐走向商业化,燃料电池作为代替内燃机的新一代汽车发动机,吸引了诸多国内外学者以及商业家。然而电压衰减一直阻碍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性能的提高。合适的相对湿度和进气温度有利于获得均匀的单电池内组分分布,因此作为影响燃料电池水管理系统的重要进气参数,相对湿度和进气温度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研究相对湿度和进气温度对车用燃料电池电压衰减的影响,提出了电池阳极相对湿度(ARH,Anode relative humidity)模型。此模型根据燃料电池气体流道中压力自然下降以及阳极比阴极对水淹更敏感等现象,考虑电池堆中单电池进气压力受进气距离的影响等因素,推导并得到阳极在40℃-100℃相对湿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了PEMFC基本理论和一系列控制方程。建立了燃料电池计算模型和网格,并将ARH模型和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用于计算电池堆中电压衰减最快的单电池。分别得到不同工作温度和相对湿度下的电流密度分布、氢摩尔浓度分布、水质量分布等。第二部分搭建了由10片单电池组成的电池堆测试平台,得到了电池堆在60℃、65℃和70℃工作温度、阳极和阴极进气压力为0.1MPa,阳极相对湿度为40%、55%、70%、85%和100%时各单电池的极化曲线。第叁部分通过比较极化曲线得出性能最差的单电池C10,最后针对C10在工作温度60℃、65℃和70℃及各自相对湿度为55%、70%、85%和100%下的Fluent原模型、ARH模型和试验数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片单电池组成的电池堆,在同一运行温度和相对湿度下,C10(距离进气口最远的电池)电压衰减最快;同一运行温度下,C10性能随着电池堆进气相对湿度的增高而增大,当相对湿度为100%时,电压最高,电池性能最好,但易发生水淹;叁个运行温度下ARH模型均能较准确计算C10的性能。在运行温度70℃、湿度85%和电流密度360 mA·cm~(-2)时,相比Fluent原模型,ARH模型精确度提高了28%。因此ARH模型为进一步优化燃料电池堆的水管理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刘佩根[6](2018)在《基于流动均匀性的进气歧管参数化设计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气歧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件之一,其结构对进气均匀性、进气阻力均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所以,进气歧管良好的结构是一台性能优良的发动机所不可或缺的。传统的进气歧管的设计,主要依靠的是稳流实验和人员经验,但这种方法的成本比较高,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汽车开发中得到应用。本文使用一维及叁维的仿真软件,针对2.0L四缸直列四冲程自然吸气汽油机进行进气歧管设计与分析。首先运用GT-Power一维仿真软件,对目标发动机进行建模。一维模型的建立主要分为叁大部分,分别为进气系统、气缸曲轴箱、排气系统。在对一维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准确之后,以发动机各转速下的充气效率、扭矩、功率为评价指标,探究进气歧管的支管长度、直径、稳压腔容积、外接管的长度、直径对整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整机需求确定各参数具体数值。之后,以一维仿真确定的主要结构参数为基础建立进气歧管叁维模型。并运用Fluent软件对进气歧管的内流场进行仿真模拟,观察并探讨进气歧管内的压力、速度矢量的分布以及各出口流量及其均匀度。发现进气歧管内部流场存在较大局部阻力,分别存在于支管与稳压腔交汇处,支管最小曲率半径处。且进气歧管进气不均匀度较高。因此,决定对外接管与稳压腔交汇处、稳压腔、支管与稳压腔交汇处、支管最小曲率半径处的结构进行改进。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对外接管与稳压腔的连接方式,稳压腔结构进行改进,并增大支管与稳压腔连接处倒角,支管最小曲率半径值。对改进后的进气歧管再次进行叁维仿真分析。发现局部阻力有了明显的降低,进气不均匀度减小,达到进气歧管的设计标准。并将此作为最终设计方案。本文对目标发动机进行进气歧管结构设计的同时,探究了进气歧管参数化设计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进气歧管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沈海涛[7](2018)在《基于进气及喷油参数控制的柴油机燃烧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是当今汽车行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重型柴油机,由于排放法规和燃油耗法规的加严,传统的单级增压已经无法满足发动机对于进气量的需求,增压系统朝着高增压的方向发展。二级增压系统可以实现的增压比高、压比灵活可调、流量范围宽,是重型柴油机实现高增压的有效手段。发动机采用二级增压系统后,进气量和空燃比得到大幅提升,有效的改善了发动机的燃烧状况,同时为大比例EGR的引入创造了条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可以独立的控制喷油正时、喷油压力等喷油参数,实现理想的喷油规律,对于进一步优化二级增压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车用重型二级增压柴油机为样机,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一维仿真模型。首先研究了涡轮旁通阀开度对二级增压压比分配、总压比及增压器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随着涡轮旁通阀开度的增加,高压级压比降低,低压级压比升高,总压比下降。并且存在一个合适的旁通阀开度,使得高低压级压气机均处于高效率区。其次,针对采用二级增压系统后EGR引入较难的问题,根据台架试验数据,设计了基于文丘里管的EGR系统。并以实现较高EGR率、较低油耗率,同时满足充足进气量为原则,对文丘里管的尺寸与结构进行仿真优化,确定出适合二级增压系统采用并联式文丘里管的EGR系统结构参数。利用AVL-Fire的ESE-diesel模块建立二级增压叁维仿真模型,并以GT-power一维仿真结果作为叁维仿真的初始条件,进行了二级增压柴油机的模拟仿真计算分析。利用单因素方法计算分析了进气及喷油参数对发动机混合气形成、燃烧过程、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污染物生成历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在二级增压系统的进气压力调节范围内(1.8-2.7bar),随着进气压力增加,空燃比增大,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soot排放降低,但由于含氧量增加使得NO比排放增加。(2)在二级增压的进气条件下,降低进气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进气量,可以同时改善二级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NO和soot排放。(3)随着EGR率增加,二级增压发动机缸压峰值和最高燃烧温度降低,燃烧持续期明显延长,NO排放显着降低,但油耗率和soot排放增加。同时,相比常规增压,提高进气压力可以使发动机在更宽广的EGR率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4)提高喷油压力可以改善二级增压柴油机EGR引入较高时soot排放量增加的问题,但会使NO排放稍有增加。同时对比不同进气压力下喷油压力对油耗率、指示扭矩和soot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提高进气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发动机对于高喷油压力的需求。(5)随着主喷定时提前,二级增压发动机缸压峰值明显升高,缸压峰值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放热率峰值略有升高。喷油提前可以改善soot排放,但会使NO排放增加,且存在一个最佳的主喷定时10°CA BTDC,使得油耗率最低。(6)当后喷燃油量占总喷油量的比例在0-20%范围内,采用后喷可以同时降低二级增压发动机的NO和soot排放。后喷量继续增加,soot排放稍有增加,而燃油经济性显着恶化。最后,基于单因素仿真计算结果,利用AVL-Fire叁维仿真分析平台,以NO、soot比排放和有效燃油消耗率为响应指标,利用多因素耦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二级增压柴油机的进气及喷油参数最佳匹配策略。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选取的因素及水平范围内,对于燃油消耗率,主喷定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NO排放,EGR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soot排放,喷油压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用多指标综合平衡法确定出进气及喷油参数的最佳组合为:EGR率30%、进气压力2.4bar、进气温度350K、喷油压力140MPa、主喷定时10°CA BTDC、后喷量2mg。相比原机采用的边界条件,采用二级增压系统及喷油策略优化后的进气及喷油参数的组合,油耗率降低5.3%、NO降低54.6%、soot降低78%。(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雅楚[8](2018)在《进气参数对微燃烧室内甲烷/空气预混燃烧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尺度燃烧的研究对于提高微型动力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丰富燃烧学基础理论。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的分析,针对预热后的预混气体在微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对燃烧室内部的CH_4/Air预混合燃烧进行了相关测试,分析了不同入口参数下甲烷和空气预混合燃烧特性,并获得了预热作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搭建了可对入口预混气体进行预热的可视化微燃烧实验测试平台,并加工了不同通道高度的燃烧室,针对不同入口参数下的燃烧室内预混火焰燃烧过程、可燃界限和外壁面温度进行了实验测试。同时,建立了微尺度下甲烷空气预混燃烧的数值计算叁维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2)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提高入口混合气温度对燃烧室的可燃界限以及外壁面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气温度后通道高度为3.0 mm的燃烧室内火焰稳定燃烧的范围较常温时明显扩大,说明预热有助于增强燃烧的稳定性。且预热后的甲烷/空气预混火焰可稳定燃烧时的最小通道高度由常温下的2.5mm降低至2.0 mm。在通道高度为2.0 mm的燃烧室内,低流量下的富燃和贫燃极限范围较高流量时缩小较为显着,说明进气温度升高后混合气进入燃烧室可燃时的最小通道高度极限降低。此外,预热温度越高,通道高度为3.0 mm的燃烧室外壁面中心线温度的峰值越高,这将有助于提高燃烧的剧烈程度。且入口温度与最高温度的差值逐渐减小,有利于燃烧室入口处混合气吸收热量参与反应,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效率。(3)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进气参数对CH_4/Air预混燃烧火焰的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预热温度的升高,OH基质量分数最高区域逐渐向入口移动且燃烧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预热后当量比不小于1.0时,升高当量比显着提高了气相反应剧烈程度。而当量比大于1.0时,由于燃料浓度较大,氧化剂浓度相对较小,化学反应进行相对较慢,燃烧的剧烈程度因而变缓。此外,不同甲烷流量下提高进气温度时气相反应强度明显增强。(4)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分析了入口参数对微燃烧室内热损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预混气体温度升高,外壁面平均温度不断上升,壁面热损失不断增大。随着预热后的混合气当量比不断增加,外壁面热损失先增大后减小。预热后当量比不变时随着甲烷质量流量增加,外壁面热损失不断增大。当预热温度较低时,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小幅增大;而当预热温度较高时,甲烷转化率明显增大,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减小。预热后随着混合气当量比的增加,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增幅较大。当量比不变时其随着甲烷质量流量的增加不断增大。此外,随着入口预热温度的升高,排气热损失增大,预热后不同当量比对排气热损失的影响较小,而甲烷质量流量对排气热损失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韩志强,何文潇,田维,韩伟强,夏琦[9](2018)在《附加升程参数耦合对柴油机进气状态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进气门升程曲线在附加升程持续角与附加升程高度的耦合作用下对柴油机进气状态参数的影响。以1台DK4A轻型柴油机为基础搭建了热力学模型,以发动机转速n=2 800r/min,50%负荷(扭矩110N·m)工况下获得的试验数据为边界条件,在模型中导入呈不同升程趋势的进气门升程曲线(不同附加升程持续角和附加升程高度),利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不同的进气状态参数(进气流量、缸内压缩上止点温度、缸内压缩上止点压力),系统分析附加升程持续角与附加升程高度的耦合作用对进气状态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两者对进气状态参数影响权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附加升程高度与附加升程持续角的耦合作用对进气状态参数的影响关系中,单位附加升程持续角的影响权重大于单位附加升程高度的影响权重;在k倍单位附加升程高度对应的进气状态参数变化率与单位附加升程持续角对应的进气状态参数变化率等量影响权重关系中,当进气状态参数变化率为定值时,随着k值增加,等量影响权重关系曲线往附加升程高度与附加升程持续角均增大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在附加升程高度和附加升程持续角越大的区域,k倍单位附加升程高度对进气状态参数变化率的影响权重大于单位附加升程持续角的影响权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查海恩[10](2017)在《进气参数和喷油策略对汽油压燃(GCI)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油压燃(GCI)在实现清洁燃烧方面具备较大潜力,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燃油喷射控制策略、进气参数控制等对燃烧过程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是燃烧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系统研究了进气参数及预主喷两次喷射策略对不同负荷汽油压燃燃烧性能及排放的影响。本文研究在一台单缸试验发动机上进行,试验采用辛烷值为92的汽油作为燃料,研究工况为小负荷、中等负荷和大负荷叁个典型工况。在单次喷射条件下的研究表明,引入适当比例的EGR对GCI小负荷工况下指示热效率有一定改善,而中高负荷EGR率增大造成热效率下降。EGR率的增大对GCI小负荷soot影响很小,而中高负荷下soot排放逐渐升高。增大进气压力能够改善GCI小负荷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和指示热效率,也能提高中高负荷热效率并明显改善soot排放。喷油时刻变化对汽油压燃小负荷影响更加明显,而提高喷射压力能够明显降低GCI大负荷soot排放并改善指示热效率。进一步研究预-主喷两次喷射策略发现,较小的预主喷间隔对燃烧影响更大。采用预喷射相对单次喷射能够降低最大压升率,中低负荷下较小的预主喷间隔效果更明显,而较大的预主喷间隔对大负荷最大压升率具有更好的降低效果。较小的预主喷间隔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指示热效率,较大的预主喷间隔有利于中高负荷soot排放进一步降低。主喷时刻对燃烧的影响随负荷的增大而减弱。中小负荷下采用较小的预主喷间隔并适当推迟主喷时刻,可以在保证较高热效率的同时降低最大压升率和NOx排放,大负荷适当推迟主喷时刻可降低最大爆发压力及NOx排放,对热效率和soot影响较小。小负荷适当增大预喷比例可以提高指示热效率并且降低CO及THC排放,中高负荷适当提高预喷比例有利于降低压升率,同时保持较高热效率,但爆压有所升高。根据工况特点对进气参数及燃油喷射策略进行优化,是实现更大工况范围汽油压燃高效、低排放燃烧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进气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利用大型流体工程计算软件CFX15. 0,模拟研究无胶须轮胎模具弹簧气孔套进气段结构对喷射流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弹簧行程下,随着阀杆锥角增大,流阻因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而在相同阀杆锥角下,流阻因数则随弹簧行程增大而总体减小;阀杆锥角和弹簧行程对流量系数和出口端流量的影响则相反。本研究获得最佳喷射流动参数的条件为:弹簧行程小于(大于)0. 2 mm时,阀杆锥角取65. 4°(69. 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气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温小飞,龚象光,邵承谱,平弘.基于进气参数的渔船柴油机尾气排放影响分析[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
[2].胡海明,徐永涛,徐方鑫.无胶须轮胎模具弹簧气孔套进气段结构对喷射流动参数的影响[J].橡胶工业.2019
[3].孙培锋,葛冰,袁逸人,臧述升.进气参数对LPP燃烧室振荡燃烧特性和火焰结构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18
[4].高鑫磊,张岳秋,李昂.进气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8
[5].王娜.进气参数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6].刘佩根.基于流动均匀性的进气歧管参数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7].沈海涛.基于进气及喷油参数控制的柴油机燃烧优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张雅楚.进气参数对微燃烧室内甲烷/空气预混燃烧特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8
[9].韩志强,何文潇,田维,韩伟强,夏琦.附加升程参数耦合对柴油机进气状态参数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查海恩.进气参数和喷油策略对汽油压燃(GCI)影响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