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血病小鼠模型论文-葛晨涛,付彩云

红白血病小鼠模型论文-葛晨涛,付彩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白血病小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髓系白血病,小鼠品系,异种移植模型,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

红白血病小鼠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葛晨涛,付彩云[1](2019)在《常见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鼠动物模型作为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工具,在两个世纪的发展中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青睐。小鼠白血病动物模型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在近90年的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们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小鼠白血病模型来模拟人类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治疗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白血病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阐明和靶向治疗白血病药物的研发进程。考虑到髓系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目前在临床上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急需阐明其新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最常用的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包括小鼠品系、髓系白血病细胞类型、成模方式等,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在髓系白血病研究过程中选择动物模型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胡燕宁,刘小高,董敏[2](2019)在《白血病小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针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都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白血病细胞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及手段。在该次研究中首先介绍了白血病的致病因素及其分类,接着阐述了建立白血病模型的小鼠类型以及白血病细胞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构建方法,最后探讨了白血病细胞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应用前景,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15期)

马畅,郭健敏,谢松强,杨威[3](2019)在《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血病又被称为"血癌",其发病的根本特征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症状,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继发性的败血症、引起出血、肠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各种疾病、药物疗效实验的研究,是医药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白血病的研究,小鼠在生物学、遗传学、造血系统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因此是较为理想的动物白血病模型。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外研究常用的小鼠白血病模型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武小亮,卢林纲,王靖,任广旭,韩娟[4](2019)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鼠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恶性克隆性增殖引起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CML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治疗的重要载体和工具。研究表明,CML小鼠模型可以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转基因和白血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叁种方法建立的CML小鼠模型均可用于CML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评估研究。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通过血常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等检测手段,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本文就近年来CML小鼠模型的建立、鉴定及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祁娜,王雪,吴庆运,闫志凌,王林[5](2018)在《一种改良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快速建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良建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模型的方法,为Ph~+ALL提供更加便捷的研究工具。方法:使用M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BABL/c小鼠前体B细胞,输注同系小鼠,建立Ph~+ALL模型;应用外周血涂片,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BCR-ABL转录和蛋白表达,并分离发病小鼠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再次输注。结果:M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后小鼠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血涂片观察到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示白血病细胞CD19+;RT-PCR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BCR-ABL,符合Ph~+ALL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再次输注未经照射的同系小鼠能迅速发生B-ALL。结论:改良建立的Ph~+ALL小鼠模型,能够为研究Ph~+ALL提供更简便而有效的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张萍,李琛,郑铭喆,张华,季延红[6](2017)在《BCR-ABL1~+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BCR-ABL1~+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为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开发提供理想的平台.方法:利用含有p MSCV-BCR/ABL1-IRES-GFP逆转录病毒上清感染6~10周龄C57BL/6供者小鼠的骨髓细胞,移植给致死量射线照射的同种同型受者小鼠,建立BCR-ABL1~+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监测移植小鼠的体质量,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有核细胞GFP表达(代表有核细胞表达BCR/ABL1)和细胞分型;观察小鼠脾脏、肺脏和肝脏等器官大体形态和HE染色变化.结果:移植20 d后,移植小鼠呈现弓背、活动性减少、精神萎靡的状态,体质量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出现GFP~+细胞,并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GFP~+粒细胞明显增多.移植小鼠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移植小鼠发病后呈现脾脏显着增大、肺出血、肺脏及肝脏出现白色结节和HE染色呈现大量细胞浸润,且小鼠脾脏中有核细胞的80%为GFP~+Gr-1~+细胞,即BCR-ABL1~+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结论:利用此方法成功建立了BCR-ABL1~+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平台.(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王艺潼,徐雯[7](2017)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造血组织的一类恶性疾病。动物模型是探讨人类相关疾病的重要工具。研究表明,APL小鼠模型可以通过转基因、逆转录病毒介导和白血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且该叁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均可再移植。这些模型的建立为了解APL发病机制和疗效研究奠定了基础。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可以通过血常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检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的相关检查完成。成功建立APL动物模型,可为研究人类APL发生、发展和评价药物疗效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APL。(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林燕,付伟,梁英民[8](2017)在《SCL-tTA/BCR-ABL转基因慢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能由Tet-off调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CML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方法提供实验工具。方法:通过撤除饮水中的DOX以诱导SCL-tTA/BCR-ABL双转基因小鼠的BCR-ABL在造血干/祖细胞的表达;鉴定小鼠基因型正确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象及脾脏指数,并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中各系细胞的分布水平。结果:BCR-ABL实验组小鼠血象中可检测到粒细胞增多,脾脏指数明显升高;且这些双转基因小鼠的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髓系细胞(Gr-1~+Mac-1~+)扩增,以及T系细胞(CD3~+)、B系细胞(B220~+)的减少。结论:通过Tet-off诱导表达系统成功诱导双转基因小鼠BCR-ABL的表达,成功建立了类似于人类CM L慢性期的疾病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王雪,祁娜,马莎,宋旭光,闫志凌[9](2016)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模型,为Ph~+ALL研究提供工具。方法:用M 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BABL/c小鼠骨髓细胞产生CML样小鼠,分选CML样小鼠BCR-ABL~+B细胞,输注同系小鼠建立Ph~+ALL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BCR-ABL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M 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后小鼠迅速发生CM L样病变,输注来自CM L样小鼠的BCR-ABL~+B细胞后受鼠均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显示白血病细胞CD19~+;RT-PCR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BCR-ABL,符合Ph~+ALL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Ph~+ALL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够为研究Ph~+ALL提供一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徐玉洁,贾文华,刘苍春,陈婉如,李德鹏[10](2016)在《人源化慢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BABL/c裸鼠人源化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模型,为CML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4周龄BALB/c裸鼠在无菌条件下行脾切除术,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及全身亚致死量照射预处理(sublethal irradiation,SLI预处理)后,经尾静脉注射CM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2组:A组(单纯预处理组)和B组(白血病细胞接种组),对A组裸鼠进行SLI预处理,经尾静脉注入0.3 ml的PBS;给B组接种的细胞为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4.5×10~7个。观察裸鼠的体重、饮食变化、血象及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13、CD45的表达;将恶病质裸鼠处死并取骨髓进行病理学检查及BCR/ABL融合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1B组的裸鼠静脉输注人的单个核细胞后,21 d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度减低,食量下降,消瘦,脊背拱起,最后出现恶病质而死亡。生存时间为46±4.2 d(45-57 d)。2B组小鼠第3周检测到外周血中CD13~+CD45~+细胞,占2.56%±0.36%,第6周占4.97%±0.43%,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小鼠第3周和第6周CD13~+CD45~+细胞分别为0.56%±0.05%,0.44%±0.07%。B组CD13~+CD45~+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3病理学检查显示,裸鼠处死,骨髓HE染色后B组鼠见增生活跃,可见白血病细胞。4从小鼠的骨髓中同样扩增出BCR/ABL融合基因。结论:用SLI预处理法初步成功建立了人源化BALA/c裸鼠CML模型,其白血病发病时间较长,建模成本低廉并且技术简单。(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红白血病小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临床上针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都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白血病细胞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及手段。在该次研究中首先介绍了白血病的致病因素及其分类,接着阐述了建立白血病模型的小鼠类型以及白血病细胞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构建方法,最后探讨了白血病细胞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应用前景,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白血病小鼠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葛晨涛,付彩云.常见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2].胡燕宁,刘小高,董敏.白血病小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中外医疗.2019

[3].马畅,郭健敏,谢松强,杨威.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9

[4].武小亮,卢林纲,王靖,任广旭,韩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鼠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5].祁娜,王雪,吴庆运,闫志凌,王林.一种改良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快速建立方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

[6].张萍,李琛,郑铭喆,张华,季延红.BCR-ABL1~+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鉴定[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

[7].王艺潼,徐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7

[8].林燕,付伟,梁英民.SCL-tTA/BCR-ABL转基因慢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

[9].王雪,祁娜,马莎,宋旭光,闫志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

[10].徐玉洁,贾文华,刘苍春,陈婉如,李德鹏.人源化慢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

标签:;  ;  ;  ;  

红白血病小鼠模型论文-葛晨涛,付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