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动力学论文-陈玲琳

微观动力学论文-陈玲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齿轮动力学,轴承表面微观特征,粗糙度

微观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玲琳[1](2019)在《轴承表面微观特征对齿轮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轴承的表面形貌对齿轮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引入分形理论修正现有轴承间隙公式,建立考虑轴承表面微观特征因素的齿轮—轴承多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RUNGE-KUTTA法获得时间历程图、相图、POINCARé映射图以及FFT频谱图,研究轴承面粗糙度参数对系统运动状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轴承面的粗糙度参数对齿轮动力学响应影响明显,随着其增大,齿轮表面动力学特性变差,这与实际情况吻合。(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曹宝贵[2](2019)在《基于感知能力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新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密度波和迟滞环的影响,进而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算例结果表明:驾驶员感知能力对交通流稳定性有显着影响,车头距离变化信息可有效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对stop-and-go交通拥堵有显着抑制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感知缓冲时间会破坏交通稳定性,进而产生严重的stop-and-go交通拥堵;密度波和迟滞环的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单译[3](2019)在《富氢气氛下CO优先甲烷化微观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富氢气氛下Ni~ZrO_2/SiO_2催化剂上CO优先甲烷化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提出了幂指函数动力学方程模型;从研究结果看,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用于反应器的模拟、放大、操作工况优化及开展催化剂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孙学舟,李志辉,马强[4](2019)在《高超声速再入气动力热环境下含碳钢的材料微观响应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求解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GKUA)在提供航天器再入稀薄流到过渡流以至连续流区的气动力热特性方面有着良好的发挥,特别是在分析服役期满大型航天器离轨再入大气层解体过程所经历的气动环境,尤其是将GKUA与求解金属桁架结构变形非线性力学行为有限元算法(FEA)结合表征材料在强气动力/热环境下的变形失效毁坏分析方面,具备极佳的工程应用前景。由于基于准静态模型,认为金属桁架结构温度上升到软化、熔点温度即认为解体,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金属/合金桁架结构内部分子键缺陷、裂纹扩展引起结构毁坏模拟方法。为此,本文以高超声速再入气动力/热绕流环境中的金属平板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揭示金属平板材料内部原子键团簇晶格缺陷生成演化微观响应行为。以含碳钢合金材料为例,研究构造基于体心立方晶格(bcc)结构的碳含量0.215%的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仿真模型。针对二组分合金晶体结构,基于可描述金属/合金内部原子间相互作用的修正嵌入原子核(MEAM)势函数,建立了基于bcc结构可用于高超声速再入钢制平板的含碳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基于分析模型平衡态晶格常数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得到模型的线膨胀系数,通过文献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使用经过验证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与MEAM势函数,模拟揭示了高超声速再入钢制平板在求解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提供外流场物面温度压力分布气动力热环境、结构响应有限元算法提供内部结构场温度增量仿真条件下,含碳钢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包括微观缺陷与塑形屈服变化过程,分析了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及弹塑性失效过程,初步证实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服役期满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结构变形软化熔融失效毁坏分析仿真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为拓展求解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在服役期满大型航天器离轨再入大气层解体过程分析预报领域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王煜烨,汤爱涛,潘荣剑,潘复生[5](2019)在《分子动力学在镁及镁合金微观塑性变形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点,被视为极具应用潜力的轻合金。然而,镁合金为密排六方结构,可启动的滑移系少,室温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这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镁及其合金的微观塑性变形机制能为合金设计、加工工艺优化提供思路。镁及镁合金的微观塑性变形行为和机制较复杂,仅通过试验方法较难厘清具体微观结构、变形条件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而分子动力学作为研究原子(或分子)微观尺度下的行为和性质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在镁及其合金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子动力学方法可用于计算各类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同时还可以模拟特定加载条件下的原子运动情况。对于镁及镁合金的微观塑性变形机制,目前研究者多关注位错与滑移、孪晶、晶界等问题。镁及镁合金最基本的滑移系为基面滑移系,同时还有潜在的柱面滑移系和锥面滑移系,研究者一般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拉伸、压缩等情况来探究镁及镁合金中各滑移系的开动情况,其中对〈c+a〉位错的滑移和分解的情况研究较多。同时,由于镁及镁合金滑移系较少,相比于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金属,孪生对镁及镁合金塑性变形能力的贡献更不容忽视,已有研究者利用设置初始缺陷、微结构、溶质原子等方法模拟孪晶的形核与长大过程,讨论孪晶的形核条件及产生的孪晶类型。对晶界的研究可与细晶强化、织构等多晶体塑性变形机制相联系,但目前分子动力学方法能达到的尺寸规模还难以模拟出微米级的多晶,因此研究者多关注双晶、纳米多晶的晶界迁移行为以及晶界与其他微结构的交互作用等问题。同时,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的可靠性主要依赖于势函数的精确性,早期由于势函数的不足,分子动力学方法仅在纯镁中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势函数的研究增多,特别是次近邻修正嵌入原子势的发展,可用于描述二元系镁合金原子间作用的势函数开始丰富,对于镁合金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对分子动力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简介,重点综述了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镁及其合金的微观塑性变形机理的研究。从分子动力学方法在镁及其合金的势函数、位错滑移、孪晶、晶界、固溶及第二相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对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运用于镁及其合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9期)

张洪琦,杜广煜,李国浩,巴德纯[6](2019)在《YSZ掺杂涂层微观裂纹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热障涂层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航空发动机的使用需求。研究发现在YSZ中掺杂其他金属氧化物来提高相变温度,从而制备出耐高温、耐腐蚀及抗氧化等性能更为优异的热障涂层陶瓷材料。热障涂层的微观裂纹作为影响热障涂层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其成因及扩展的研究成为改进热障涂层力学性能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热障涂层的微裂纹尺度为纳米级,而且与涂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所以很难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为了研究掺杂YSZ陶瓷微裂纹成因及微裂纹的扩展对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YSZ掺杂微裂纹模型进行模拟。通过对模型施加循环应力作用,输出力学加载过程中分子动能、位置等参数分析微裂纹的形成及扩展机理;通过模拟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应变能及阻尼因子等参数,得到微裂纹缺陷对涂层力学性能阻尼作用的微观机理。(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4)

杨微,陈仁朋,康馨[7](2019)在《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黏土矿物微观行为研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黏土矿物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土水相互作用对土体许多宏观力学响应、物质运移和传导起重要影响。现有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即很难在物理上微观探测黏土从绝对干燥至含微量水分子的吸附过程,也很难实现黏土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过程的跟踪。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黏土矿物的水化性质及对放射性污染物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蛭石、高岭土及蒙脱土叁种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晶层间距、自扩散系数、径向分布函数、吸附复合物结构等模拟测试结果对蛭石的水化性能和黏土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阐述。最后,对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张清东,李硕,张勃洋,谢璐,李瑞[8](2019)在《金属轧制复合过程微观变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建模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金属层合板轧制复合过程界面区材料的微观变形行为,从力学性能和位错运动的角度,对比研究双金属FeCrNi/Fe与单金属的压缩变形,揭示非共格界面对金属微观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模型与2种单金属模型在应力-应变关系和变形行为规律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复合界面的存在,变形过程中双金属模型纯Fe基体中的位错在界面附近积累,界面原子的局部剪切作用使FeCrNi基体中的位错形成变得容易,降低了FeCrNi基体的屈服强度;复合界面对于变形过程中位错传播的阻碍作用,使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得到提高,变形过程中2种金属基体内位错密度的交替变化导致2种金属基体的变形量也对应呈现交替变化的特殊现象。(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永豪[9](2019)在《MgO-Al_2O_3-SiO_2-TiO_2系微晶玻璃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MgO-Al_2O_3-SiO_2-TiO_2(MAST)系微晶玻璃具有优异的绝缘性、机械强度、抗热震性能和小的介电常数等特性,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材料。由于该体系微晶玻璃的制备通常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以现有的实验分析手段很难对其高温熔体进行分析,因此,借助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模拟实验成为重要的研究途径。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建立了MgO-Al_2O_3-SiO_2-TiO_2系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模型,确定了合适的相关计算参数,从多方面模拟和分析了TiO_2和SiO_2含量对MAST系微晶玻璃高温熔体的作用。通过对不同TiO_2添加量的MAST系微晶玻璃进行模拟计算发现TiO_2添加量对Si-O之间成键没有太大影响,包括键长和峰形。TiO_2添加量的变化对Al-O键的影响较大,随着TiO_2添加量的增加,Al-O键长分布更广,峰形变宽。在MAST系微晶玻璃高温熔体中Si-O-Al的数目占比最大,几乎占到桥氧数目的一半,之后是Si-O-Si的数目,然后是Al-O-Al。在TiO_2的添加量达到5.2%时,Si-O-Al的数目达到最大,占桥氧总量的51%。随着TiO_2添加量的继续增大,Si-O-Al的数目开始减少。随着TiO_2含量增加总的桥氧数目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TiO_2的含量为5.2%时总桥氧数目达到最大,这时MAST系微晶玻璃内部的网络结构最完善。当TiO_2的添加量增加时,Ti-O-Ti、Ti-O-Al和Ti-O-Si的数目均会随之增加,表明了更多的Ti粒子参与到了网络结构的构建。通过径向分布函数分布可以得出当TiO_2添加量为5.2%时各种粒子之间的分布最为均匀,此时网络结构分布也最均匀。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当晶核剂TiO_2添加量为5.2%时,该体系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得到最多且均匀的网络结构。通过对不同SiO_2添加量的MAST系微晶玻璃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在该体系高温熔体中Si-O键长集中分布于1.5-1.8?之间,Al-O键长集中分布于1.6-2.0?之间。当SiO_2添加量改变时对Si-O键长影响不大,当SiO_2添加量增多时Al-O键长分布图的变化幅度较大,Al-O键长分布图中的峰形先变的集中尖锐且分布范围减小,当SiO_2添加量达到50%时Al-O键长分布第一峰最尖锐且最靠左,然后随着SiO_2含量的继续增多Al-O键长分布图中的峰形逐渐趋于平缓且分布范围开始变大。通过径向分布函数分析能够得出体系中的Si、Al、Ti、Mg粒子同O粒子之间的结合能力依次降低,即它们之间形成的团簇结构单元的稳定性逐渐降低。通过各粒子的均方位移分布图能够得到,在MAST系微晶玻璃高温体系中均方位移的大小顺序Mg2+>Al3+>O2->Ti4+>Si4+。当SiO_2添加量的增大时,其高温熔体中Mg2+的均方位移逐渐减小,同时Ti4+的均方位移量首先增加随后减少。随着SiO_2添加量增大[Si O4]的数目逐渐增加,而[Al O4]与[Ti O4]数目均有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Si-O-Al数目开始逐渐增多,当SiO_2的含量为57.1%其数目最多,之后再增加SiO_2含量其数目开始降低。另外,随着SiO_2的添加量增大,Si-O-Si的数目逐渐增大,总的桥氧数量先逐渐增加而后逐渐趋于平缓,当SiO_2的含量为57.1%时桥氧总量和Si-O-Al的数目最多,这时得到的硅酸盐网络结构最完善。(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4-01)

蒋永平[10](2019)在《CO_2复合驱油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微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较大幅度提高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采收率,提出了CO_2复合驱方式进行剩余油开采对策并在矿场先导试验井组取得了显着的增油降水效果,但对CO_2复合驱油体系微观增油机理的相关研究较少,亟需开展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基于CT扫描结果,结合油藏开发实际,明确了滴状和膜状剩余油为难以动用的2种剩余油类型;构建了溶解油滴模型和剥离油膜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模拟。溶解油滴模拟结果表明,CO_2扩散至油滴中,增加其体积,然后油滴分子逐渐溶解在驱油体系中;剥离油膜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CO_2在油相中先形成扩散通道,随后CO_2优先通过扩散通道至岩石表面,CO_2在表面上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微观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新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密度波和迟滞环的影响,进而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算例结果表明:驾驶员感知能力对交通流稳定性有显着影响,车头距离变化信息可有效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对stop-and-go交通拥堵有显着抑制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感知缓冲时间会破坏交通稳定性,进而产生严重的stop-and-go交通拥堵;密度波和迟滞环的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玲琳.轴承表面微观特征对齿轮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曹宝贵.基于感知能力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

[3].单译.富氢气氛下CO优先甲烷化微观动力学[J].化工设计通讯.2019

[4].孙学舟,李志辉,马强.高超声速再入气动力热环境下含碳钢的材料微观响应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5].王煜烨,汤爱涛,潘荣剑,潘复生.分子动力学在镁及镁合金微观塑性变形中的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19

[6].张洪琦,杜广煜,李国浩,巴德纯.YSZ掺杂涂层微观裂纹分子动力学模拟[C].第十四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9

[7].杨微,陈仁朋,康馨.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黏土矿物微观行为研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9

[8].张清东,李硕,张勃洋,谢璐,李瑞.金属轧制复合过程微观变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建模及研究[J].金属学报.2019

[9].张永豪.MgO-Al_2O_3-SiO_2-TiO_2系微晶玻璃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东建筑大学.2019

[10].蒋永平.CO_2复合驱油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微观机理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9

标签:;  ;  ;  

微观动力学论文-陈玲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