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书目论文-李超霞

引用书目论文-李超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引用书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本草纲目拾遗,引用书名,考释

引用书目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霞[1](2015)在《《本草纲目拾遗》引用书目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本草着作。该书系作者为补《本草纲目》之遗而作,收录了大量《本草纲目》之后出现的本草、医书及各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医药内容,是明清时期药物学内容的又一次系统总结,具有很高的药物学及文献学价值。《本草纲目拾遗》全书近340000字,被认为引用文献有600余种,包括大量书名、人名、方名。经本人初步统计其引用书籍类文献491种,约140000字,占全书总字数41.18%。这些引书,多为明清时期各地医家所作的本草、医书,兼及各地方志、笔记类,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今天我们看到的《本草纲目拾遗》,在引书方面有颠倒错乱处,对于同一引用书名,或用书名、或用作者名;或用简称、别名;或用作者字号等,给读者阅读和进一步文献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拟从文献学的角度,运用史源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本草纲目拾遗》中引用书目进行探讨,努力澄清一书多名,考据疑难书名,撰写引书编目,探讨《本草纲目拾遗》的引书价值。第一部分总论是对作者生平及《本草纲目拾遗》的各项内容的介绍。首先从“利济”缘起、结缘医学、广着医书、作品流传四个方面介绍了赵学敏的家庭背景和着述情况。其次介绍了《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始末、流传的版本、药物内容和引用文献,对《本草纲目拾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对《本草纲目拾遗》引用书目的分类,并为各引书撰写提要,对于不明所指的引书列名待考。据统计,《本草纲目拾遗》共引用古籍类文献491种,以医方、方志、本草、杂学、小说为主,兼及农书、史书、道家、儒家各类。从引用字数上看,本草类引文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医家、方志、杂学、小说,其他类引文所占的比例较小。第叁部分是对《本草纲目拾遗》引用书目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的分析。以本草和医书类引书为代表,分析了其引用书目的时代特点。研究发现,其所引的书目主要为明清时期的医药文献。进而对引书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赵学敏所引的本草、医书主要来源于江浙一带,地方志类主要来源于岭南地区。第四部分是对《本草纲目拾遗》引用书名差异现象(主要为一书多名)的整理与分析。据统计所引的491种引书,其中有150种引书书名有变化。其中以本草、医书、方志、杂学类为最多,其它各类书名变化的比例相对较少。其中引用书名的变化形式可归为四类:(1)引用书名时附作者名(字、号)甚至籍贯;(2)以作者名(字、号)指代书名;(3)将书中篇名或小标题并入书名;(4)将书中篇名或小标题作为引用书名。引用书名变化的可能性因素初步分析包括5个方面:书名的因素,作者习惯因素,转引因素,客观传抄因素,历史背景因素。第五部分是对《本草纲目拾遗》中引用书名的考释。主要对本草、医书、方志、杂学类较典型且易混淆的书名考释情况进行举例分析。第六部分是对论文的总结。首先对以上各章节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其次探讨了《本草纲目拾遗》引书的文献学价值、药物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最后本研究澄清了《本草纲目拾遗》中部分引书名的混乱问题,还有部分存疑待考书名有待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5-05-08)

张志斌,郑金生,李强,于大猛,范逸品[2](2014)在《关于核准《本草纲目》引用医药书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我国目前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两种重要中医古籍之一,是一部伟大的着作,但由于受时代风气与条件的影响,李时珍引书标注很不规范,存在同名异书、同书异称、人书混杂,等等混乱情况,造成对此书的理解及原文追溯方面的困难。因此,考察核准《本草纲目》引用书目是各项研究的基础,有助于该书的阅读及准确追溯原始文献。本文以核准《本草纲目》所引医药古籍为例,指出目前该项研究必须统一计点及标注书目的(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韩建立[3](2013)在《《艺文类聚引用书目》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北京大学研究所编制的《艺文类聚引用书目》的统计,《艺文类聚》的引书为1431部。此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目前所有涉及《艺文类聚》的论着均沿袭之。但该书目编制得较粗糙,错误与不当之处颇多。本文列举数例加以考辨。(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期刊2013年07期)

石象婷[4](2010)在《论注释家与引用书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录学里似阙一卷书,即注释家与引用书目。今人已开例,古人虽未开列,而引用书目即存于注中。若将古今注家征引考索成卷,可补目录学一空白,且可示学术诚信而防学术腐败,以推进学风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闫璟[5](2001)在《《汉书》引用书目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书》在我国史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是班固倾 注一生心力完成的一部历史巨着。班固在撰述《汉书》的过程中,大量采录了先 秦、秦汉时期的文献,引用材料十分丰富。但由于大多数人认为《汉书》着有《艺 文志》,研究《汉书》引用书目没有意义。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着述历来十分有 限。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汉书》引用材料及书目的分类和分析,总结出《汉 书》引用书目的五个特点,从而探讨班固的政治思想和着述观点,了解当时文献发 展的状况及《汉书》在中国古代文献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部分:前言包括对《汉书》及班固的介绍;《汉书》历史地位的评价,以及 《汉书》引用书目工作的简短评价。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一百篇,主要记述汉高帝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二百叁十年的史事,全书八十余万字。班固一生的主要精力和成就,都体现于《汉书》的着述。班固自永平初年起着手编撰《汉书》,在其父班彪《后传》的基础上,他博采众家之言,着成《汉书》。《汉书》的成书,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政治上,他编写西汉全史,给了统一的西汉王朝以突出的历史地位,总结了它兴亡盛衰和政治上的成败得失,适应了东汉王朝大一统的时代要求。思想上,《汉书》推崇汉为正统,独尊儒学,宣扬大一统思想,得到东汉王朝统治者的允许和帮助,为他提供了着史的便利条件。在文献典籍上,《汉书》前有《史记》及其父《后传》作基础,又身处兰台,得以遍览群书。班固所处之时代,正是典籍汇集的时期,。经过西汉历代的收集,在东汉时文献十分丰富,这些都是班固撰述《汉书》的必备条件。 《汉书》首创断代体;首开史志目录之先河,根据《七略》编成《艺文志》,开辟了纪传体史书内立“艺文志”的做法,都是其历史地位的突出体现。它承袭了《史记》的体例而有所变化,改“书”为“志”,舍弃“世家”,四体形式,体例严整,为我国正史定下了格局,遂成为后世正史“不祧之宗。” 第二部分:《汉书》引用书目情况的具体分析根据《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原则,本文将《汉书》弓佣之书目大体分为七大类:一、六艺类。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八个小类;二、诸子类。包括儒、道、阴阳、法、纵横、杂家及其他七个小类;叁、诗赋类。包括辞赋、歌诗两个小类;四、兵书类;五、方技术数类。包括天文、五行、历谱叁个小类;六、诏令奏议类。包括诏令、奏议、个人书信叁个小类;七、俗语谚语类。每类中每部分书前做关于此书的简要介绍,依据鹏行本之排列内容,将《汉书》中出现之文字与晰本进行对照比较,并注明《汉书》引佣的方式(内乳谰括叁种:原文引用,变化引用,省略引用。形式上讲包椭文有目,即有文字贿书名的引佣情况;有文无民 即仅有文字而无书名的引用情况;有目无文,或称篇名引用,即只有书名而无文字的引用情况)。对《汉书·艺文志》中没有G薯录的书目,在本文中狮日以注明。 第叁部分:对《汉书》引用书目工作的评价 通过《汉书》引用书卧清况的分析,总结出《汉书》引用书目的原始性、灵活性、选择性、侧重性和多样性五个特点。通过举例详细论述这五大特点,进而从这五个特点总结班固的推崇汉为正统以及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和“探纂前纪,缀集所闻,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治通”的着述观点。通过对《汉书》引用书卧清况的分析,总结当时文献发展的状况及特点:五经为主;儒家地位突出;诗赋流行。文献典籍的丰富及当时文献发展的特点,从本文中可以得到W碎现。通过对《汉书》引用书目情况的分析,无论从史料的选择处理、目录学角度还是辑佚、编纂学方面,都反映出《汉书)}在文献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总之,《汉书》引用书目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D探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1-05-01)

段逸山[6](1991)在《《素问》王冰注引用书目条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素问》王冰注所引的书目作了穷尽性稽考,就中有医书类与非医书类,共计书目叁十八种,引文计536条。(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1991年11期)

冯方,王凤华[7](1991)在《引用书目发展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界颇为注重引进、探讨西方的引文分析方法。其实,我国古人最晚在距今8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已经注意引书问题并编辑引用书目了。以后历经南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很多着名学者都注重,编辑,利用引用书目,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但很少有人对引用书目的发展源流进行系统的研究。王重民先生有一篇《书古书目四种后》(发表在《图书馆学季刊》第3卷第4期)的文章,对清以来引用书目的发展略有论述,指出(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学研究》期刊1991年05期)

引用书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我国目前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两种重要中医古籍之一,是一部伟大的着作,但由于受时代风气与条件的影响,李时珍引书标注很不规范,存在同名异书、同书异称、人书混杂,等等混乱情况,造成对此书的理解及原文追溯方面的困难。因此,考察核准《本草纲目》引用书目是各项研究的基础,有助于该书的阅读及准确追溯原始文献。本文以核准《本草纲目》所引医药古籍为例,指出目前该项研究必须统一计点及标注书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用书目论文参考文献

[1].李超霞.《本草纲目拾遗》引用书目探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2].张志斌,郑金生,李强,于大猛,范逸品.关于核准《本草纲目》引用医药书目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韩建立.《艺文类聚引用书目》考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

[4].石象婷.论注释家与引用书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闫璟.《汉书》引用书目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

[6].段逸山.《素问》王冰注引用书目条数考[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

[7].冯方,王凤华.引用书目发展述略[J].图书馆学研究.1991

标签:;  ;  ;  

引用书目论文-李超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