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5例(论文文献综述)
毕颖文,蔡蓉蓉,王纾宜,朱雄增[1](2021)在《眼部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眼部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例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眼部转移性C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随访结果等,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脉络膜转移性CC-RCC,均为男性,年龄51~62岁,均表现为右眼前黑影伴视力下降,病程为1~6个月,术前检查视力均为眼前手动,眼底见视网膜下隆起肿块伴视网膜脱离。B超显示球内隆起肿物,中等回声,考虑脉络膜黑色素瘤。其中例2在2年前有左侧肾CC-RCC切除病史,术后1年转移至肺。3例患者均行眼球摘除加义眼座植入术。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为球内恶性肿瘤,考虑转移性CC-RCC,建议在肾等处寻找原发灶。术后例1腹部CT检查发现左肾占位,考虑肾癌。胸部CT检查示两下肺多个转移瘤。例3术后PET-CT发现左肾占位,手术切除后证实为左肾CC-RCC。2例为眼眶转移性CC-RCC,例4为女性,56岁,右眼红肿伴眼球突出2个月,2个月前行右肾CC-RCC切除术,PEC-CT提示右侧眼眶转移伴骨质破坏。例5为男性,65岁,左眼眉弓处肿物3年,7年前行左肾癌摘除术,后肺部转移。所有5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均示肿瘤细胞细胞质透明或颗粒状,呈实性片状和腺样分布,间质血管丰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K、VIM、CD10和PAX-8等标记提示CC-RCC转移。结论:CC-RCC可以转移至脉络膜或眼眶,病理学上需要和其他眼部具有透明细胞特征的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丛春霞,林锦镛[2](2019)在《1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眼外蔓延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少数葡萄膜黑色素瘤可蔓延到巩膜外、视神经内、眼眶内或眼球前部,表现出不同的临床体征[1]。为深入了解葡萄膜黑色素瘤向眼球外蔓延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我们对近13年来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眼球外蔓延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一、资料和方法
王菁洁,魏锐利,金玲,蔡季平,李由,马晓晔[3](2013)在《影像检查在诊断常见眼球内肿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CT及MRI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眼内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的差异;分析各种眼内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于上海长征医院和上海武警医院的眼肿瘤病人中的136例成人眼内肿瘤患者超声、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中葡萄膜黑色素瘤101例,脉络膜血管瘤11例,葡萄膜转移癌16例,成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3例,其他5例。超声检查125只眼,CT检查25只眼,MRI检查58只眼,眼底荧光造影(FFA)18只眼。117眼行手术摘除眼球或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不同种类的肿瘤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定性、定位诊断率不同。葡萄膜黑色素瘤三种检查方法定性符合率有显着差别,MRI定性符合率最高,结合超声或FFA可明显降低定性误诊率;血管瘤FFA定性符合率最高,结合超声、MRI可明显提高确诊率;转移瘤三种影像学检查误诊率均高,结合病理、全身检查发现原发病灶可明显提高确诊率。结论超声作为眼内肿瘤诊断的最方便手段,可作为常规检查;当怀疑黑色素瘤行MRI检查,典型的有色素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的MRI呈现特征性的短T1、短T2信号,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鉴别诊断优于CT,故以超声扫描作为常规筛选检查方法,以MRI检查作为定性诊断手段;当怀疑血管瘤行FFA检查,血管瘤的FFA图像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MRI在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较CT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不同肿瘤侧重点不同。
屠颖,魏文斌[4](2009)在《眼内肿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处理》文中研究说明较常见的眼内肿瘤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葡萄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眼内转移癌等。眼内肿瘤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包括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房角关闭,肿瘤组织侵犯房角,瞳孔阻滞和肿瘤前房播散,黑色素瘤溶解性青光眼,房角发育异常等。眼内肿瘤继发青光眼的处理因肿瘤类型、生长部位、病变侵犯程度等因素而异。对原发性肿瘤可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切除肿瘤组织或眼球摘除等手术治疗;对转移瘤可以进行药物、化学及放射治疗。
杜反珍,刘永琴,王蓓,李青,李丽贞[5](2003)在《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国内较少见,约占恶性肿瘤的1.0%,容易误诊、漏诊而不能及时治疗。我院于1975年9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24例,经病理确诊,现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75年9月-200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其中.男15例,女9例;右眼13
何为民,夏瑞南,黄薇,罗清礼[6](2002)在《359例眼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和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为了提高眼内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 ,探讨眼内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病理室于 1980~ 2 0 0 0年间收检的 35 9例临床诊断为眼内肿瘤的病例资料。 结果 恶性肿瘤 30 0例 ,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 2 38例 (79.33% ) ,恶性黑色素瘤 5 5例 (18.33% )。良性肿瘤 2 3例。非肿瘤性病变及良性肿瘤误诊为肿瘤或恶性肿瘤者 4 0例 ,误诊率 11.14 %。 结论 对眼内肿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有利于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处理
杜反珍,刘永琴,王蓓,李青,李丽贞[7](2001)在《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经病理证实的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方法:分析其临床、B超、CT特点及病理改变。结果: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0~61岁,平均年龄41.66岁。病程1周~1.5年。视力主要症状为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底可见棕褐色实性隆起。病理:梭型细胞型11例,上皮样细胞型7例,混合细胞型5例,1例未分型。结论:视力与病程及肿瘤所占位置有关,预后与肿瘤细胞分型及肿瘤治疗早晚有关,并指出早期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毛卫红,龚启荣,徐建云,王淼[8](1997)在《26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多种影像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20例B超示眼球内实质性不均质占位;16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示肿瘤内斑驳状荧光、肿瘤自身血管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等特征性改变;12例CT扫描示眼球内高密度块状影像;1例MRI示T1加权呈高信号,T2加权呈低信号;26例均为病理学检查证实。随访5例,2例死于肝转移,3例存活。结论:FAA、MRI等检查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必须综合多种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该病的预后与瘤细胞类型、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毛卫红,龚启荣,徐建云,王淼[9](1997)在《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26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对临床疑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26例行多种影像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20例B超示眼球内实质性不均质占位;16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示肿瘤内斑驳状荧光、肿瘤自身血管等特征性改变;12例CT扫描示眼球内高密度块状影像;1例MRI报告T1加权呈高信号,T2加权呈低信号,均经病检证实。眼球摘除25例,眼眶内容剜出术2例。行CT、B超、FFA等综合多种检查可提高临床确诊率和避免误诊。
Willam E Benson,刘轶凡[10](1989)在《后巩膜炎》文中认为对闭角型青光眼、脉络膜皱襞、视盘水肿、界线清楚的眼底肿块、脉络膜脱离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许多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都必须考虑到后巩膜炎。因为此病罕见,故必须高度怀疑。有前巩膜炎、眼痛或胶原血管病病史者,有助于临床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女性患后巩膜炎者较男性常见,但环形睫状脉络膜渗出和脉络膜皱襞则多见于男性。渗出性黄斑脱离和界线清楚的眼底肿块,均常见于女性。本文着重论述了后巩膜炎的临床特征,并介绍了一些有助于确诊的辅助性诊断试验。
二、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5例(论文提纲范文)
(1)眼部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特点 |
2.1.1 脉络膜转移性CC-RCC |
2.1.2 眼眶转移性CC-RCC |
2.2 病理学特点 |
2.2.1 脉络膜转移性CC-RCC |
2.2.2 眼眶转移性CC-RCC |
2.3 治疗和随访 |
2.3.1 脉络膜转移性CC-RCC |
2.3.2 眼眶转移性CC-RCC |
3 讨论 |
开放获取声明 |
(2)1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眼外蔓延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一)临床表现 |
(二)眼部影像学检查 |
(三)病理学检查 |
1. 肿瘤部位和生长方式: |
2. 肿瘤细胞类型和黑色素含量: |
3. 肿瘤细胞向眼球外蔓延的部位: |
三、讨论 |
(一)前部巩膜外蔓延 |
(二)眼眶内蔓延 |
(三)弥漫性生长 |
(四)肿瘤细胞类型 |
(五)延误治疗及其他 |
(6)359例眼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和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2.1 眼内肿瘤323例分类 |
2.2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 |
2.3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 |
2.4 误诊病例 |
3 讨论 |
(7)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眼底表现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超声波检查 |
2.2 CT检查 |
2.3 病理改变 |
2.4 治疗及随访 |
3 讨论 |
四、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眼部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 毕颖文,蔡蓉蓉,王纾宜,朱雄增. 眼科学报, 2021(09)
- [2]1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眼外蔓延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 丛春霞,林锦镛. 眼科, 2019(05)
- [3]影像检查在诊断常见眼球内肿瘤中的应用[J]. 王菁洁,魏锐利,金玲,蔡季平,李由,马晓晔.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03)
- [4]眼内肿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处理[J]. 屠颖,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09(03)
- [5]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A]. 杜反珍,刘永琴,王蓓,李青,李丽贞. 山西省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2003
- [6]359例眼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和误诊分析[J]. 何为民,夏瑞南,黄薇,罗清礼.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01)
- [7]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J]. 杜反珍,刘永琴,王蓓,李青,李丽贞. 中国肿瘤临床, 2001(10)
- [8]26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J]. 毛卫红,龚启荣,徐建云,王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7(03)
- [9]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26例临床分析[J]. 毛卫红,龚启荣,徐建云,王淼.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7(03)
- [10]后巩膜炎[J]. Willam E Benson,刘轶凡.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