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随葬车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齐国,车马坑,随葬
随葬车马论文文献综述
于美杰[1](2019)在《车辚辚 马萧萧——试论齐国的车马坑随葬》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考古发现的齐国四座车马坑进行总结,认为齐国实行车马随葬有着充足的条件和悠久的历史;车马坑的埋葬位于墓室的后方与墓道方向垂直;西周车马坑的车呈前后摆放,春秋和战国车马坑的车采用横向摆放;马与车的配置有二马和驷马,高青陈庄的马呈站姿,临淄后李和东孙的马呈一侧侧卧或左右侧卧的形式;车、马的多少,反映了墓主人的等级。(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9期)
印群[2](2018)在《论春秋楚墓随葬车马制度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东周墓葬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春秋时期随葬车马制度既反映了该时期贵族的出行方式,更揭示了其身份等级与财富地位。春秋时期楚墓随葬车马坑所表现出的与莒、嬴秦及商文化的相似性实际上是暗示出了其所包含的东方文化因素。(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8年04期)
印群[3](2018)在《论沂水纪王崮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兼谈嬴秦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之东夷文化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文化的随葬车马不但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反映了文化内涵之差异。随葬车马也是古代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年代的标志,反映着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山东沂水纪王崮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以莒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之内涵。通过比较,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的随葬车马坑与该时期以洛阳王畿地区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为代表的周人贵族墓随葬车马坑有很大的差异,揭示出其文化因素颇不相同。而与此相反,莒国贵族墓的随葬车马坑与嬴秦贵族墓以及殷商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暗示出莒文化与秦文化及殷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反映出嬴秦文化与当时以莒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春秋时期莒国作为东夷古国,其贵族墓与嬴秦贵族墓在随葬车马坑上的高度相似性不仅揭示出其文化因素上的密切关联,并且还暗示出两者在族属方面的共同因素,这恰好与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和传世历史文献里关于秦之先人被西迁、莒与秦皆为嬴姓、同属东夷的记载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传世历史文献与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记载相契合、与考古发掘资料相印证的多重证据,昭示着嬴秦源自东方,秦文化中有明显的东夷文化因素。(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印群[4](2015)在《论山东沂水刘家店子莒国国君墓的随葬车马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葬车马坑在一定意义上是商周时期高级贵族墓的一种等级标志,春秋时期的一些大贵族墓如山东沂水刘家店子莒国国君墓~([1])、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2])和山西太原晋国赵卿墓等~([3])都有随葬车马坑。本文拟对有关的随葬车马坑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山东沂水刘家店子莒国国君墓随葬车马坑之特点及相关诸文化因素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叁代考古》期刊2015年00期)
李媛[5](2013)在《楚墓车马随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埋葬制度是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而车马随葬制度则是埋葬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一个地区车马随葬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该地区埋葬制度的深入了解,而且对当时社会、科技、军事、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楚墓车马随葬制度作为楚文化的一部分,是与楚文化相始相终的,是楚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楚墓车马随葬制度又与中原地区的车马随葬制度密切相关,这也为中原车马随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材料。楚墓车马随葬包括墓外设置车马坑和主墓内埋葬车马器,本文主要是在对目前已经发现的楚墓中的车马随葬遗迹、遗物进行整理,利用类型学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楚墓车马随葬的一般规律,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楚墓车马遗迹可以分为车马坑和墓内埋葬遗迹两类。楚墓车马坑随葬的埋葬方式以车马合葬为主,车与对应的马呈驾乘状摆放在一起,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个别使用马坑、车坑的情况。墓内随葬车马器包括了仅使用车马器随葬和同时使用车马器和车马构件随葬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从春秋中期一直持续至战国末期,后一种方式主要出现于战国以后。楚墓中,使用车马坑及车马器随葬有一套固有的方式。在车马坑的设置上,车马坑一般位于主墓的西部,坑平面一般为近方形或长方形。车马的埋葬方式上,普遍是车马同坑,车衡向西,马侧卧于车辕两侧,背对车辕。墓内埋葬车马器,一般与兵器一起放置于椁内一侧。演变方面,前期设置车马坑的墓葬较少,而且规模一般,进入战国中期后,车马坑随葬的现象逐渐增多。车马器方面,早期的墓葬随葬车马器的组合主要是軎、衔、镳等,进入战国时期后,用于随葬的车马器种类及数量大增。促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战国中期,国力强盛,使得一些普通的贵族阶层有能力设置车马坑随葬,或随葬大量车马器;二是当时的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表现在丧葬上则是大量使用超出本身等级的随葬品。楚墓中,车马随葬一般只见于贵族墓葬,墓葬的等级与是否设置车马坑及使用多大规模的车马坑并无明显的关系。而车马器的使用则与墓葬等级关系比较明确,等级高的墓葬往往随葬的车马器种类及数量更多。(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3-03-01)
印群[6](2011)在《谈琉璃河遗址殷遗民墓之随葬车马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琉璃河遗址的概况及墓葬族属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该遗址的墓葬经过了较大规模的发掘~([1])。琉璃河遗址的墓葬被发掘者分为Ⅰ区墓和Ⅱ区墓,并认为通过对陶器组合以及埋葬习俗的分析,Ⅰ区墓和Ⅱ区墓之间的差异反映出其族属是不相同的。Ⅰ区墓葬的墓主在埋葬习俗方面还保留着殷人之遗风,而Ⅱ区墓葬应该是商亡后被分封至燕地之周人墓。由此不仅表明Ⅰ区墓葬属于殷遗民墓,也反映出Ⅰ区墓的随葬车马坑当为殷遗民墓之随葬车马坑,Ⅱ区墓的随葬车马坑则是周人墓之随葬车马坑。(本文来源于《叁代考古》期刊2011年00期)
随葬车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东周墓葬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春秋时期随葬车马制度既反映了该时期贵族的出行方式,更揭示了其身份等级与财富地位。春秋时期楚墓随葬车马坑所表现出的与莒、嬴秦及商文化的相似性实际上是暗示出了其所包含的东方文化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葬车马论文参考文献
[1].于美杰.车辚辚马萧萧——试论齐国的车马坑随葬[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印群.论春秋楚墓随葬车马制度的特点[J].南方文物.2018
[3].印群.论沂水纪王崮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兼谈嬴秦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之东夷文化因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印群.论山东沂水刘家店子莒国国君墓的随葬车马坑[J].叁代考古.2015
[5].李媛.楚墓车马随葬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6].印群.谈琉璃河遗址殷遗民墓之随葬车马坑[J].叁代考古.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