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论文-万甜明,舒豆豆,何年,罗率,李义

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论文-万甜明,舒豆豆,何年,罗率,李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烯丙醇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聚羧酸减水剂,正交试验

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论文文献综述

万甜明,舒豆豆,何年,罗率,李义[1](2018)在《烯丙醇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马来酸酐(MAH)、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链转移剂,共聚合成烯丙醇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合成工艺为:酸醚比n(AA)∶n(APEG)=3.5∶1,MAH与APEG摩尔比n(MAH)∶n(APEG)=1.25∶1,链转移剂用量m(SMAS)∶m(APEG)=2.0%,引发剂用量为m(APS)∶m(APEG)=1.0%,反应温度为80℃。混凝土测试结果表明,与同类产品相比,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低,分散性好,坍落度损失小,抗压强度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8年08期)

余江,陈志荣,金一丰,尹红,王胜利[2](2017)在《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生产装置用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甲基烯丙醇聚醚及起始剂甲基烯丙醇生产装置的用能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反应热的回收利用。研究表明,通过用能优化工艺能耗显着降低,节能达50%。(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7年06期)

郭国龙,裴继凯,刘冠杰,王自卫,任建国[3](2014)在《DMC催化制备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及其应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ZnCl_2和K_3Co(CN)_6制备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DMC),继而用该催化剂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合成了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5000)-A。通过凝胶色谱以及双键保留率的检测,杂质聚乙二醇含量为1.78%,比传统APEG(5000)-B低,双键保留率比传统APEG(5000)-B高。对以A:PEG(5000)-A为大单体合成的减水剂与传统APEG(5000)-B大单体共聚而成的减水剂进行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保持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APEG(5000)-A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更佳。(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李晋玲,杨溢,王自为,陈莉,任建国[4](2013)在《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与马来酸酐的共聚合及竞聚率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和马来酸酐(MA)为单体,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蒸馏水为溶剂,在65℃下,自由基聚合合成共聚物P(APEG-co-MA)。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计算得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组成摩尔比,得到的实验数据利用FR法、KT法和YBR法进行竞聚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低转化率的条件下,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与马来酸酐的竞聚率分别为r1=0.33090,r2=0.04761,说明与马来酸酐相比,烯丙醇聚氧乙烯醚更易倾向自聚,马来酸酐基本不发生自聚。(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3年11期)

邓亚婷[5](2013)在《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型减水剂的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性能良好、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外加剂,是混凝土行业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优选不同单体,优化合成工艺,对于合成成本较少考虑,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也少见报道。因此,合成工艺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的不多。本研究以降低合成成本为目标,建立了简单的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丙烯酸(AA)的二元共聚合体系,优化了合成工艺参数,探讨了聚合反应动力学,并对减水剂的结构、分散性、分散保持性、对水泥的适应性、稳定性、抗酸雨腐蚀性能等进行了测试。论文研究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下:以过硫酸铵-30%双氧水为引发体系,巯基乙酸为链转移剂,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为单体,二元共聚合成了一种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型减水剂,并对该减水剂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及核磁表征。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为:单体摩尔比为AA:APEG=4:1,引发剂为单体总质量1.5%APS-2%H2O2,链转移剂为单体总质量的1.6%,聚合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5h。当减水剂折固掺量为0.3%,水灰比为0.29时,掺减水剂的水泥初始净浆流动度达到300mm,120分钟内流动度基本不损失。合成的减水剂具有低掺量、高分散性及良好的分散保持性。研究了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与丙烯酸(AA)的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反应机理,考察了聚合温度、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对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得到的共聚合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为45.048KJ/MOL,聚合转化率同单体配比的0.4405次方成正比,同引发剂用量的0.7819次方成正比,建立APEG与AA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APEG/AA]0.4405[APS-30%H2O2]0.7819e-5418/T。该机理研究有利于合成工艺应用于实际生产,也为同类型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工艺革新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了自制减水剂的性能包括水泥净浆凝结时间、减水率、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散性、分散保持性、适应性及稳定性。研究了掺入自制减水剂后砂浆条的抗酸雨腐蚀能力。自制减水剂具有一定的缓凝效果;减水率达到了高性能减水剂的要求;掺入自制减水剂混凝土的3天、7天、28天的抗压强度增强,其中3天强度增强50%以上,具有明显的早强效果;自制减水剂对不同种类的水泥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在2个月内有较好的稳定性;掺入自制减水剂的砂浆有一定的抗酸雨腐蚀效果。(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邓亚婷,朱霞萍,王海,刘冬梅[6](2012)在《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型减水剂的合成工艺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铵-30%双氧水为引发体系,巯基乙酸为链转移剂,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为单体,二元共聚合成了一种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型减水剂,并对该减水剂进行了红外表征。探讨了加样方式、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对所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水剂掺量为0.3%,水灰比为0.29时,水泥初始净浆流动度达到300 mm。该工艺成本低廉,适用于工厂批量生产。合成的减水剂具有低掺量、高分散性及良好的分散保持性。(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2年10期)

余铖[7](2008)在《采用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合成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羧酸系减水剂具有高减水率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优点,是高效减水剂的发展方向。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方法及发展趋势,并且从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入手,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出了含羟基、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等基团的具有梳型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课题选用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D)与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材料,在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引发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聚羧酸减水剂。试验结果表明:当单体APEG:AA:MAD:SMAS摩尔比为3:4:8:3时,该共聚物有较好分散性能。同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合成浓度为25%;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h。通过对自制PC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分子中含有羧基、磺酸基和醚基等多种官能团。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水泥、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自制PC对水泥浆体有较好的分散性能,与水泥的相容性好配制的混凝土有较好的保坍性,当掺量为0.3%时,减水率可以达到32.4%,各龄期抗压强度比均超过160%,性能远优于萘系减水剂,可应用于混凝土行业。通过对自制PC溶液的表面张力、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和吸附量的测定,进一步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其减水作用机理主要为减水剂与水泥粒子之间的吸附-分散作用,即在减水剂-水-水泥体系中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双电层,从而产生静电斥力作用,而在吸附过程中,其主链上的长侧链可在体系中充分伸展而发挥空间立体位阻作用,因此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通过综合性能评价,自制PC具有一定的性能和价格优势,应用前景良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4-01)

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甲基烯丙醇聚醚及起始剂甲基烯丙醇生产装置的用能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反应热的回收利用。研究表明,通过用能优化工艺能耗显着降低,节能达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论文参考文献

[1].万甜明,舒豆豆,何年,罗率,李义.烯丙醇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8

[2].余江,陈志荣,金一丰,尹红,王胜利.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生产装置用能优化研究[J].现代化工.2017

[3].郭国龙,裴继凯,刘冠杰,王自卫,任建国.DMC催化制备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及其应用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4

[4].李晋玲,杨溢,王自为,陈莉,任建国.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与马来酸酐的共聚合及竞聚率测定[J].高分子通报.2013

[5].邓亚婷.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型减水剂的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6].邓亚婷,朱霞萍,王海,刘冬梅.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型减水剂的合成工艺与性能[J].新型建筑材料.2012

[7].余铖.采用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合成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及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

标签:;  ;  ;  ;  

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论文-万甜明,舒豆豆,何年,罗率,李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