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蓝激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蓝激光成像,JNET分型
蓝激光论文文献综述
刁文秀,沈磊[1](2019)在《蓝激光内镜结合JNET分型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蓝光激光成像结合JNET分型对结直肠病灶浸润深度的判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蓝光激光内镜下观察694例结直肠病灶。根据JNET分型,分析病灶内镜下的表现以判断其病理性质和浸润深度。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并观察各类型病灶内镜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结果在所有病灶中,共有500例息肉样病灶和194例浅表型病灶。在所有病灶、息肉样病灶和浅表型病灶中,Type1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1%,99.2%,99.0%;Type2A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7%,81.4%,78.9%;Type 2B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0%,78.8%,75.8%;Type3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96.6%,95.9%,与NBI的诊断率相似。息肉样病灶和浅表性病灶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蓝激光成像结合JNET分类是判断结直肠病灶浸润深度的有效工具,结直肠病灶的形态学差异不是影响JNET分型在结直肠病灶中应用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孔结慧,黄鹤,伦伟健,罗夏朋,洪寅生[2](2019)在《蓝激光智能内镜对食管溃疡良恶性的鉴别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应用蓝激光智能成像技术对食管溃疡良恶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普通内镜下发现的食管溃疡144例,随机分为普通内镜组和蓝激光内镜组。普通内镜组用奥林巴斯普通放大内镜进行观察、诊断、镜下活检,蓝激光内镜组用蓝激光内镜的FICE、BLI两种模式分别进行观察、诊断及镜下活检。将两组的内镜诊断数据和病理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普通内镜和蓝激光内镜智能成像技术对食管溃疡性质的判断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蓝激光内镜的FICE、BLI两种模式判断食管溃疡性质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依次升高,且均高于普通内镜。结论:蓝激光内镜的智能成像技术可显着提高食管溃疡良恶性质的诊断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王于梅,周智航,唐尚军,邓磊,何松[3](2019)在《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结合技术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行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筛查出的可疑上消化道早癌患者466例,共计病灶472处,其中227例采用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blue laser imaging,BLI-ME)、239例采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NBI-ME)分别进行早癌精查,病检确诊及内镜下高度怀疑早癌的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最终以ESD术后病理为最高诊断。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BLI-ME、NBI-ME两种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对上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炎症269处,萎缩或肠化生127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处,早癌59处,存在食管多中心癌。BLI-ME、NBI-ME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灶分别为85.2%、85.1%,Kappa值分别为0.756和0.759。BLI-ME、NBI-ME对诊断上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2.2%、12.8%;敏感度分别为89.3%、90.3%;特异度分别为97.0%、96.2%。BLI-ME、NBI-ME镜下诊断与早癌病理诊断一致的比例为96.1%和95.5%,Kappa值分别为0.810和0.825。结论 BLI-ME、NBI-ME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二者的诊断价值相当。(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杨林,刘嵩,滕晓丽,时昭红[4](2019)在《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蓝激光内镜系统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武汉市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1月行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和BLI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比较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与BLI诊断结果,评估BL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共62例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纳入研究。BLI诊断与内镜术后病理诊断(金标准)的总体符合率及其区分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显着高于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诊断[90.3%(56/62)对25.8%(16/62);100%(62/62)对17.8%(11/62);100%(7/7)对13.7%(7/51), P均<0.05]。BL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总体准确率为74.1%(45/62)。结论:BL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王于梅,何松[5](2019)在《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肠化生是胃癌前状态,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1])。研究显示诊断明确的上消化道癌,很多背景黏膜为CAG及肠上皮化生,因此,CAG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环节,开展对CAG的规范筛查、诊治对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传统内镜对CAG的诊断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内镜(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7期)
孙君军,李建华,李建辉,花海洋,蒋海森[6](2019)在《蓝激光成像及染色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道早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筛查主要借助于消化道内镜技术,为提高传统内镜发现诊断消化道病变的能力,通常于内镜检查前行消化道染色以突出病变。蓝激光成像技术是新一代的消化内镜技术,相比传统的内镜技术,蓝激光成像技术具有特有的发现消化道病变的能力,不仅可以用于非癌疾病的诊断,而且具有很强的发现消化道早期癌病变的能力。近年来关于蓝激光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表明其能显着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本研究主要分析国内蓝激光成像技术结合染色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高原,刘贤玲[7](2019)在《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症中的诊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症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140例的140例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内镜检查(记为研究组)以及传统消化系统内窥镜检查(记为对照组)。比较不同诊断方式两组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对不同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浸润检出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诊断方式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准确率为92.14%,相比对照组的67.86%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方式对胃癌、食管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6.43%、23.57%,相比对照组的43.57%、14.29%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诊断方式对十二指肠癌的检出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方式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浸润的检出率为19.29%,相比对照组的10.0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内镜应用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中的效果显着,有利于提高胃癌、食管癌的临床检出率,同时有效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浸润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9年Z1期)
闫晨薇,张晓菲,李建,呼圣娟[8](2019)在《蓝激光内镜在上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消化道早癌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但是早期发现预后相对较好,故我国肿瘤防治的攻坚阶段,调整为早诊早治方面。普通白光内镜有其局限,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较易漏诊。为了提高内镜下早癌检出率,目前研发出新一代内镜系统,此系统包括多种观察模式:白光成像模式(white light imaging,WLI)、联动成像模式(linked color imaging,LCI)、BLI及蓝激光成像亮度模式(blue laser imaging-bright,BLI-bright),此文就蓝激光各种模式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3期)
易楠,农兵,张文华,梁列新[9](2019)在《内镜下蓝激光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蓝激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BLI)技术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06~2018-0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的437例患者,对比内镜下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多原发食管癌共47例,占所有食管癌患者的10. 75%(47/437);共检出癌灶99个,分布于食管上段24个,中段58个,下段17个;早期食管癌27个,进展期食管癌72个。BLI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 36%、99. 49%。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 74%、98. 97%。BLI和碘染色在诊断多原发食管癌上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 914; Kappa=0. 930)。但是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镜下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张伟[10](2019)在《蓝激光内镜在消化道早期癌精准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即为浸润深度仅局限于黏膜层或者超过黏膜下层的一种消化道癌症,其包括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等,具有症状轻、转移机会小、病灶较为局限等多种特征,且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不会出现消瘦、食欲减退、便血、胃痛等典型临床表现。过去,临床多采用普通白光内镜技术(WLI)对消化道早期癌进行诊断,但早期癌在该内镜下的表现并无明显特征,故仅能通过与患者周围黏膜表现不同的局部黏膜改变进行进一步判断,包括局部黏膜呈现小结节状或细微颗粒状粗糙不平、色泽变化以及呈现凹陷或隆起状态等,极易出现漏诊现象。现阶段,随着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超声内镜(EUS)、窄带成像技术(NBI)等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消化道早期癌疾病的诊断能力明显提升,且消化内镜已从单纯诊断逐渐演变为将治疗与诊断合为一体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蓝激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应用蓝激光智能成像技术对食管溃疡良恶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普通内镜下发现的食管溃疡144例,随机分为普通内镜组和蓝激光内镜组。普通内镜组用奥林巴斯普通放大内镜进行观察、诊断、镜下活检,蓝激光内镜组用蓝激光内镜的FICE、BLI两种模式分别进行观察、诊断及镜下活检。将两组的内镜诊断数据和病理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普通内镜和蓝激光内镜智能成像技术对食管溃疡性质的判断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蓝激光内镜的FICE、BLI两种模式判断食管溃疡性质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依次升高,且均高于普通内镜。结论:蓝激光内镜的智能成像技术可显着提高食管溃疡良恶性质的诊断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激光论文参考文献
[1].刁文秀,沈磊.蓝激光内镜结合JNET分型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
[2].孔结慧,黄鹤,伦伟健,罗夏朋,洪寅生.蓝激光智能内镜对食管溃疡良恶性的鉴别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王于梅,周智航,唐尚军,邓磊,何松.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4].杨林,刘嵩,滕晓丽,时昭红.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9
[5].王于梅,何松.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6].孙君军,李建华,李建辉,花海洋,蒋海森.蓝激光成像及染色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研究现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7].高原,刘贤玲.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症中的诊断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9
[8].闫晨薇,张晓菲,李建,呼圣娟.蓝激光内镜在上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易楠,农兵,张文华,梁列新.内镜下蓝激光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10].张伟.蓝激光内镜在消化道早期癌精准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