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符号边界论文-董名杰,张晓雅

群体符号边界论文-董名杰,张晓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符号边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身份危机,符号边界,群体冲突,《追龙》

群体符号边界论文文献综述

董名杰,张晓雅[1](2019)在《身份危机与符号边界——电影《追龙》中群体冲突的都市人类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都市聚集了诸多不同的群体而形成了复杂多元的文化,却也常常导致群体冲突甚至是群体对立,继而引发各种都市问题。电影《追龙》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为背景,再现了都市发展过程中殖民群体与华人群体、本地群体与外来群体之间的系列冲突,折射出不同群体在融入都市过程中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以及区分"自我"与"他者"的符号边界。群体的都市生活与生存状态一直是都市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都市人类学为视角,通过情景分析法研究这部反映过去社会现实的电影,旨在解读当时都市中不同群体的社会情绪与文化心理,反思香港城市发展中不同群体的身份危机与群体间的符号边界问题,提出平等的"都市人"身份建构是化解群体冲突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3期)

宁晶,许放明[2](2016)在《青年趣缘群体符号边界的建构——以XZ户外俱乐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趣缘群体通过其外部边界的形成,内部边界的塑造,身份边界的维持,实现其群体身份边界维持;青年趣缘群经过群体记忆的传授,群体记忆的保存,群体记忆的维持,达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强化;青年趣缘群体经过群体情感体验的获得,群体情感的调动,群体情感的表达,群体情感的维持,实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再生产。(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赵巧艳[3](2015)在《洁净与肮脏:侗族传统民居建造仪式场域中的群体符号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洁净与肮脏两个对立概念形成的术语体系在提供分类标准与原则的同时,也为区分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观念指导与实践准则,构建了族群、阶层、社会和文化边界。借助道格拉斯的洁净/肮脏二元对立术语体系,分别从女性群体和阈限实体两个角度,深描侗族传统民居建造仪式中所体现出的社会类别化现象,以及洁净与肮脏观念所赋予的仪式场域中不同性质社会群体的差别化边界符号。(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周光明,丁倩[4](2013)在《近代业界称谓与群体符号边界——以“新闻界”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出现的"界"不仅标志着当时中国社会多个亚文化圈的形成,而且由其构成的"报界"、"言论界"、"舆论界"以及"新闻界"也逐渐成为近代新闻业界称谓的四种主要表征方式,其中"新闻界"成了新闻业界最常见的群体符号。本文以新闻业界称谓为切入点,借鉴"职业认同"和"群体符号边界"等理论,探讨了新闻从业群体符号边界最终得以划定的基本过程。我们发现,特定的业界称谓从内外两个方向对新闻从业群体符号边界起到了加固或强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13年10期)

潘泽泉[5](2007)在《社会分类与群体符号边界 以农民工社会分类问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社会分类的生成源于制度性的安排,一种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的社会安排,包括先赋性的制度安排,后致性的教育水平、个人职业选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味,其动力机制表现为最初的社会化和先天的类别化安排,这是群体符号边界的生成的最初动力;其次,这种社会分类形成于某种社会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即通过社会认知系统、社会比较和自我类别化,完成再社会化或自我类别化运作,并通过行为的互动模式,进一步内化这种群体符号边界,实现这种群体符号边界的再生产;最后,社会分类是一种叙事逻辑、话语系统和符号指称进一步强化的结果,叙事逻辑、话语系统和符号指称通过社会建构和知识的再生产,达成了群体符号边界的"内固"和"强化"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07年04期)

方文[6](2005)在《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北京的一个基督新教群体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社会生活中群体符号边界形成的社会心理过程和机制。论文发现,通过社会范畴化,基督群体和他群体之间的符号边界得以形成;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所形成的群体符号边界,同时也就是群际符号边界得以不断强化;而通过内群体惯例性的和典范性的社会行动,由群体记忆所承载的群体文化、群体风格和群体社会表征体系,以及群际符号边界得以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论文还期望为宗教研究和群体研究,甚至是普通群体符号边界论的构造,提供刺激和灵感。(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05年01期)

群体符号边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年趣缘群体通过其外部边界的形成,内部边界的塑造,身份边界的维持,实现其群体身份边界维持;青年趣缘群经过群体记忆的传授,群体记忆的保存,群体记忆的维持,达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强化;青年趣缘群体经过群体情感体验的获得,群体情感的调动,群体情感的表达,群体情感的维持,实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再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符号边界论文参考文献

[1].董名杰,张晓雅.身份危机与符号边界——电影《追龙》中群体冲突的都市人类学反思[J].美与时代(下).2019

[2].宁晶,许放明.青年趣缘群体符号边界的建构——以XZ户外俱乐部为例[J].当代青年研究.2016

[3].赵巧艳.洁净与肮脏:侗族传统民居建造仪式场域中的群体符号边界[J].贵州民族研究.2015

[4].周光明,丁倩.近代业界称谓与群体符号边界——以“新闻界”为中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

[5].潘泽泉.社会分类与群体符号边界以农民工社会分类问题为例[J].社会.2007

[6].方文.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5

标签:;  ;  ;  ;  

群体符号边界论文-董名杰,张晓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