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助学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文学习活动,助学,设计,引导
助学者论文文献综述
李仁甫[1](2018)在《教师应成为助学者(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力倡导,先学后教,语文教师要成为助学者。成为助学者,就是要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如果能够做到优化设计、合宜引导、有效组织,那么语文教师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助学者。(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34期)
李仁甫[2](2018)在《教师应成为助学者(上)》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力倡导,先学后教,语文教师要成为助学者。成为助学者,就是要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如果能够做到优化设计、合宜引导、有效组织,那么语文教师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助学者。(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31期)
闫华[3](2018)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从教学者向助学者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教师的传统角色正受到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互联网使知识获取的渠道灵活多样,慕课、微课打破了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社会化网络互动学习削弱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互联网教学也向传统课堂教学发起严峻挑战。然而,互联网只是将教师从教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却取代不了教师对"学"的指导,当教师从教学者转向助学者,教师的数量不减反增,教师的任务不轻反重,教师的责任不降反升,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学生自学,组织课堂深度交流促进学生互学,创设体验情境促进学生悟学,以此重新树立角色信心。(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宝敏,黄庆玲[4](2018)在《助学者支持与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关系研究——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工作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及助学者支持进行调查,然后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助学者支持与在线讨论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助学者支持对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在线讨论深度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助学者支持不同;在助学者支持中,坊主的引导在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的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最后,针对在线讨论深度的每个阶段提出了一些助学者支持建议:(1)引导学习者对讨论主题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主动发现新的问题;(2)激发同伴之间的争论,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与知识的协同建构;(3)帮助学习者进行观点整合与意义建构,得到问题解决方案;(4)促进学习者的深层次讨论,实现知识迁移。(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王建明[5](2018)在《在线讨论中助学者辅导策略设计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线讨论作为在线课程的主要学习活动之一,是通过讨论区、讨论论坛以及其他交流工具,以文本为主要形式,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线讨论中助学者辅导是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环节,也是在线学习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观点的共享、经验的分享和知识的传播,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在线讨论存在着以下问题:学习者的参与人数较少;讨论的深度不够,缺乏批判性的思考;学习者不能紧密围绕讨论主题开展;助学者的引导、组织欠缺,导致了学习者的参与度较低,进而影响学习者讨论的进一步“持续”,因此,如何设计在线讨论中助学者辅导策略已成为研究者不断关注的话题之一。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设计的研究、调查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通过对国内外在线课程中在线讨论的相关文献分析,在价值定位、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在线讨论中助学者辅导策略的阶段与具体内容,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在线课程中助学者辅导策略,并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实践过程中学习者参与在线讨论的情况,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访谈、量表等方法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叁轮的迭代、修改和优化,完善在线讨论中助学者的辅导策略。通过叁轮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或助学者因素、学习者自身因素、平台与讨论区易用性和在线讨论设计因素是影响学习者参与在线讨论的主要因素;(2)在线讨论中助学者的辅导可以显着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3)提出在线讨论中助学者辅导策略,即话题开始、聆听肯定、搭建支架、知识建构及自我提高五个阶段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卢潇[6](2018)在《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及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盛行,教育虚拟社区作为网络学习的高级发展形式逐渐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其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也面临着一些伦理问题,容易产生伦理失范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伦理失范现象,充分发挥教育虚拟社区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促进社区有序运行及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特殊场域内的行为主体,在社区学习与交往活动过程中,在处理社区主体之间、主体与社区诸要素之间关系时应遵循一定的准则与行为规范。而助学者作为社区的核心主体之一,其行为对社区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本研究重点对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及作用进行研究,一方面构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为助学者在社区中的行为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分析阐述助学者伦理规范具有哪些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作为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的学习者、助学者和研究者,多重身份为笔者开展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实施上的便利。另外,通过前期实践调研了若干知名MOOC平台及相关社区,并与其中的组织者、助学者等进行深入访谈,为本研究提供了更宽广的思路。通过研究,构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并分析其作用,以期为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助学者提供行为指导,使其行为合乎伦理,进而促进学习者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如下:本文第1章对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并且阐述目的论、义务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核心思想,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2章对伦理、伦理学、网络伦理、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内涵进行解读,提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概念;第3章为问卷设计、实施及实证分析部分,通过专家咨询及问卷预测试,对问卷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问卷进行发放、回收、筛选,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并采用多种实证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构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第4章主要分析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遵循相应的伦理规范对规范主体品行、提高主体的知识与技能、构建社区文化叁方面的作用;第5章为研究总结及展望,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与内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剖析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并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发展及打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8)
李刚殷,陈毛应[7](2017)在《一位浙江小伙儿爱的“反哺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各位学弟学妹,生活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贫穷。”还是那间普通的会议室,还是一样的会议内容。唯一不同的是:16年来,参会的对象年年都是新面孔。而今年,其中有一个人却是老面孔,他就是马丽君——一个过去的受助者,今天的助学者。“我上大(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7-09-01)
贺明霞[8](2017)在《从教学者到助学者——谈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换,从教学者变为助学者,从"授鱼者"变为"授渔者",以全新的角色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与学生一起探究、对话,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唤醒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7年06期)
李阳,罗玉枝[9](2016)在《国内虚拟学习社区助学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0-2015年CNKI收录的虚拟学习社区助学者研究相关文献为原始资料,其中重点查阅了2004-2015年10份国内核心期刊上刊载的相关文献,调研结果如下:有关虚拟学习社区助学者的研究文献在2004-2010年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11-2013年达到最大值,2014-2015年呈现回落的态势;相关文献的研究角度包括了助学者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职责权限和群体组成结构;研究主题围绕着助学者的教学方式和职责权限展开,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角度趋向于深层次、多角度的发展轨迹。进一步研究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着重复研究、研究方向单一等问题,并就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后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占伟[10](2016)在《教师角色,是教学者还是助学者(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以教为前提,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都是教师说了算。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重新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究竟是教学者还是助学者?教师应是(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报》期刊2016-09-14)
助学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力倡导,先学后教,语文教师要成为助学者。成为助学者,就是要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如果能够做到优化设计、合宜引导、有效组织,那么语文教师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助学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助学者论文参考文献
[1].李仁甫.教师应成为助学者(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
[2].李仁甫.教师应成为助学者(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
[3].闫华.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从教学者向助学者的转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李宝敏,黄庆玲.助学者支持与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关系研究——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工作坊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8
[5].王建明.在线讨论中助学者辅导策略设计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卢潇.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及作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7].李刚殷,陈毛应.一位浙江小伙儿爱的“反哺行”[N].工人日报.2017
[8].贺明霞.从教学者到助学者——谈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换[J].名师在线.2017
[9].李阳,罗玉枝.国内虚拟学习社区助学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10].王占伟.教师角色,是教学者还是助学者(叁)[N].中国教师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