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科学教学;教育;慢
作者简介:杨章萍,任教于浙江省上虞道墟镇中。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正反映了教育的变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积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笔者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慢的教育提倡的正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尊重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接受一种最适合的教育。这种尊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就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一件艰难的、费力的、复杂的工作。所以它本身的过程也只能是“慢”的。
一、慢登台——新知引入
由于教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新知的引人要慢些。引入新知时应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己有的知识尝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生惯性教学中,笔者用投影片展示公共汽车中的人在启动和刹车时的后仰和前倾的情景给学生看,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有过相同体验,所以很容易提出假设: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来导入新课,不但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况,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科学概念和规律。
再如在复习功的计算之后,通过实例引进做功的时间因素,提出做功的快慢问题,从而转入新课。在讲“速度”时,采用和上面相同的复习方式,对经过不同的路程所需时间不同的提问复习引入新课的教学。
在“物质的转化规律”教学中,笔者从酸雨的形成,正常降水的弱酸性中入手找出非金属单质转化的一般规律,进而推广到其他非金属单质的转化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阻碍,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慢表演——课堂提问
一般而言,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整理,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课堂任务完不成的心理担忧,而将用于学生思考的时间安排得相当少。由于时间的不充足,而导致产生只有少数尖子生有发言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则来不及思考的局面。因此每次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和引导,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静静的思考。因为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激烈撞击的阶段,原有的知识经验、新的知识问题等正在杂乱无序中,唯有历经思考而豁然贯穿为一体。
在学习《摩擦的利和弊》这节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了摩擦力,笔者提出了一个猜想请大家思考:“如何没有摩擦力,世界将变成怎样?”一个大大的问号,充分给予他们时间去思考,于是很多答案都出乎笔者的意料:“假如没有摩擦力,开动的火车永远也停不下来,只能永往直前;假如没有摩擦力,沿着铁轨方向的微风会吹动火车;我们也将寸步难行……”在这一片段中,教师设计的时间上的“慢”不仅使学生有时间想问题、有时间让小组探讨问题;而且在此同时,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成功纠错。教师在期间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这个独立自主的探究过程中,静静地思考无疑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研究思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只要我们在每个地方慢一点,我们的学生就会有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中,笔者会“断断续续”地慢地分解例题,却能有效地迫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连续”的理解状态,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例题的完整“出台”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他们会时刻关注例题的发展过程与解决结果。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慢动作”会时时牵挂着学生的心。
另外,笔者还喜欢“拖泥带水”,在例题中多写条件或问题,让学生酌情选择;也喜欢“短斤缺两”,在例题中少写条件或问题,让学生择机添加。如: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常温下是否反应?
总之,笔者很喜欢“折腾”上课,努力使课上得不太顺利,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在学生没有疑问或者胆怯于表达不同观点的时候,甚至提出“反例”,以此“折磨”学生的思考力或让学生来反驳,促使学生“慢慢”地想,琢磨其中的题内之意、题外之话,学习思路由此不断延伸、不断扩展。
三、慢退台----教学概括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操作、思索,有利于他们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归纳、概括结论。要慢些,不要在几个学生回答正确后就急着下结论,而可以用“你们还有其他不同想法吗?”这样求异性的问话来替代“他(她)回答得对不对?”这样判断性的问话,促使学生从仅“想别人的”变成更“想自己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如在“细胞”教学结尾中,笔者用一实例——公安部门得到一份生物样品,从外形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植物还是动物,你能否用所学的知识将它鉴定出来?在《物质的构成》这节教学结尾处,笔者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分子”,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使教学留有余地,使学生在慢慢思考回顾中使知识得以再现。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变传递结论为学生发现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不讲不会,一讲就会,稍作变化还是不会”的局面,让我们在课堂上慢一点,再慢一点!!
笔者很欣赏书中的这段话:“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要慢慢地去做。”
参考文献:
[1]王韶梅.教育是慢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道墟镇中
邮政编码:31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