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宇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宇宙,相,和谐,秩序
道德宇宙论文文献综述
罗兴刚[1](2019)在《宇宙(Κóσμο■)的构型对道德与政治的奠基——柏拉图论整体和谐秩序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把宇宙理解为整体秩序的和谐,是柏拉图哲学最高的相的构型,他从人的视域对宇宙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理解,从宇宙论的视角为人的道德和政治生活奠定了根基。宇宙整体秩序的和谐不仅是自然和谐,也是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身体和灵魂的和谐,而且正是在宇宙的整体秩序和谐的基础上人自身的秩序才有可能。为实现宇宙秩序的整体和谐,柏拉图通过哲学的爱欲教化打通身体和灵魂,不仅构型了宇宙秩序,以之为道德与政治的整体和谐秩序的奠基,而且也为道德与政治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周睿[2](2018)在《建立在宇宙论之上的无为之治—对老子《道德经》的社会政治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着作。老子和其他先秦诸子一样,面对当时纷乱的历史经验,经过深沉的反思之后,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基于历史现实思考的重要思想主张。他们的出发点与立脚点是补救时弊,寻觅出良好的治国主张。我们在研究时确实应该记住这一点。伟大的真理总是素朴而简单的,而这样的判断却又常常会被一些研究人员给遗忘。他们往往单纯从文本出发,忽略文本所立足的社会历史现实,渐渐被文本的表层内容所误导,忽视文本及其内在思想的社会历史土壤。而老子《道德经》也时常遭到这种误读。人们容易局限于老子《道德经》中的抽象概括与辩证思考,而纯粹从抽象的形而上学或宇宙论的视角去阐释书中的主要内容。而比较合理的现实状况是,先从具象化的社会现实经验出发,经过一定程度的思考、概括,抽象的、辨证的观念才会生成出来。本文认为,老子《道德经》的出发点首先是当时的社会历史经验。从这一基础出发,宇宙论的观念或形而上学的看法才被提升、抽象出来。也就是说本文认为老子《道德经》首先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以社会现实状况为自考对象,提出相关政治治理与国家统治方面的主张,以实现书中所反复提及的社会理想,回复到比儒家、墨家等更为古老的时代。而宇宙论、形而上学、辨证思维等抽象方面,主要是派生性的内容。本文的核心论断将会得到老子《道德经》的书中内容等的证明。而文章的主要切入点是道经的第叁章“不尚贤”章。以老子《道德经》道经的第叁章“不尚贤”章为起点,结合着其他层面的论述,逐步论述、澄清本文的主要论点。本文的论述将会证明本文的核心论断有着较大的合理性。而从本文的思考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若要领会中国古代的智慧,就不得不首先立足于历史经验的维度去展开思考。这正是中国古代的实用理性的智慧的典型特征。(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陆镜生[3](2017)在《宇宙万物一体观及其视野下的中华道德慈善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为代表。"优秀"体现在哪里?儒释道在最高境界上体现为圆满地处理人的本性与习性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宇宙不同维次空间一切众生的关系。儒家感悟到"天人合一"。孟子讲"万物皆备于我矣"。"仁者爱人"意思就是与天地合德。天象征着整个宇宙的法则,是人类的道德源泉。天地无私,太阳普照,大地生养万物,没有竞争,没有对立,(本文来源于《慈善》期刊2017年05期)
张国云[4](2016)在《有天堂,就有抵达之道——读《老子主义:揭开道德经中的宇宙奥秘》》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到中国老子,受国家领导人去捷克访问的感染,想起那里的卡夫卡一句名言:"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他告诉我们人间是有天堂的,但因现代社会被各种制度异化或瓦解,人们已经无法获得通往天堂大道的信心和力量。也许这是一个作家眼中,对老子主义的理解。欣慰的是,这几天有幸拜读到《老子主义——揭开道德经中的宇宙奥秘》,蓦然发现天堂可以如此美妙,从这里穿越过去,不但有大道还有大德。这一大道大德,不(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观察》期刊2016年09期)
贾庆军[5](2016)在《阳明良知之宇宙存有论和道德存有论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良知可分为两层,即天理良知和人心之良知。而这两层终归是一层,即天理良知。存有论的归宿也是宇宙存有论。通晓了阳明良知之宇宙存有和道德存有这两个层面之后,我们也就不用再劳神创造一些新名词来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整体和圆通特征了,如曾流行一时的"内在一元论""内在超越论"等。在先贤那里,天地万物(包括人)都从宇宙本源处所出,人的所谓的道德实践、主体创造,也是其作(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6年02期)
贾庆军[6](2016)在《阳明良知之宇宙存有论和道德存有论释义——兼论牟宗叁之道德存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良知可分为两层,即天理良知和人心之良知。这两层可以从宇宙存有论和道德存有论两个层面来理解。而这两层终归是一层,即天理良知。存有论的归宿也是宇宙存有论。所以,对良知的理解应从宇宙层面的天理良知着手才妥当。后天的心体道德存有论及其实践活动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依据。至于良知学说中的知行合一、万物一体、心物一体等旨,也只有在宇宙存有论层面才得到恰当地理解。牟宗叁只愿接受阳明心体存有论之层面,而拒绝其宇宙存有论之层面,这就使牟先生的道德形而上学接近荀子而不是阳明。(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佟艺辰[7](2014)在《“有无”、“域”与“道”——《道德经》中的宇宙本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4年02期)
张子立[8](2014)在《“本体宇宙论”与“实现物自身”——论牟宗叁“道德的形上学”两种创生型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牟宗叁对"道德的形上学"之解释实蕴含创生的两种型态。其一是"本体宇宙论的创生"。其中创生之关键为"性体",性体在人表现出道德创造,至于就实现或创生存在而言,则显发为天道、乾道。人真正直接创造的是道德行为,天人关系乃是"内容的意义"相同,道德创造与创生存在二者之间仍有区分。但另一"实现物自身的创生"型态,则主张"本心仁体"或"良知明觉"才是创生关键。天道不再是本体宇宙论之原理,而是人之智的直觉,而可统道德与存在而一之,成为"作用的意义"之同。牟宗叁整合这两种创生型态的理论发展为:以"实现物自身的创生"融摄"本体宇宙论的创生",贯彻"作用的意义"相同之论点。(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9](2014)在《金墉:让道德宇宙的弧线偏向正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银行将争取一切力量,开展一场终结全球贫困运动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世界。贫富差距在世界各地显而易见。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道德宇宙的弧线是漫长的,但它会偏向正义。"今天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像金博士生前那样尽己所能,尽力弯曲历史的弧线使其偏向正义,使其偏向帮助10多亿人摆脱极贫的灾难。金庸担任世界银行集团行长以来,世界极贫的(本文来源于《财经界》期刊2014年04期)
任明艳[10](2013)在《论新儒家对道德良知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处理——以对熊十力体用论的辨析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十力先生的所谓"体用不二"主要是指宇宙本体与人的道德良知之间具有同质性;他的"体用有分"的命题则是指本体能够恒常地保持其自性,而物质现象却是生灭无常的。然而,在论述"体用有分"的过程中,熊先生误将良知的发用这种精神现象与生灭无常的物质现象相混同,不作区分地视两种用均与体有分,这恰与其"体用不二"之说自相矛盾。熊先生的这一矛盾在他的弟子牟宗叁先生的"道德的形上学"体系中得以消解。(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道德宇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着作。老子和其他先秦诸子一样,面对当时纷乱的历史经验,经过深沉的反思之后,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基于历史现实思考的重要思想主张。他们的出发点与立脚点是补救时弊,寻觅出良好的治国主张。我们在研究时确实应该记住这一点。伟大的真理总是素朴而简单的,而这样的判断却又常常会被一些研究人员给遗忘。他们往往单纯从文本出发,忽略文本所立足的社会历史现实,渐渐被文本的表层内容所误导,忽视文本及其内在思想的社会历史土壤。而老子《道德经》也时常遭到这种误读。人们容易局限于老子《道德经》中的抽象概括与辩证思考,而纯粹从抽象的形而上学或宇宙论的视角去阐释书中的主要内容。而比较合理的现实状况是,先从具象化的社会现实经验出发,经过一定程度的思考、概括,抽象的、辨证的观念才会生成出来。本文认为,老子《道德经》的出发点首先是当时的社会历史经验。从这一基础出发,宇宙论的观念或形而上学的看法才被提升、抽象出来。也就是说本文认为老子《道德经》首先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以社会现实状况为自考对象,提出相关政治治理与国家统治方面的主张,以实现书中所反复提及的社会理想,回复到比儒家、墨家等更为古老的时代。而宇宙论、形而上学、辨证思维等抽象方面,主要是派生性的内容。本文的核心论断将会得到老子《道德经》的书中内容等的证明。而文章的主要切入点是道经的第叁章“不尚贤”章。以老子《道德经》道经的第叁章“不尚贤”章为起点,结合着其他层面的论述,逐步论述、澄清本文的主要论点。本文的论述将会证明本文的核心论断有着较大的合理性。而从本文的思考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若要领会中国古代的智慧,就不得不首先立足于历史经验的维度去展开思考。这正是中国古代的实用理性的智慧的典型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宇宙论文参考文献
[1].罗兴刚.宇宙(Κóσμο■)的构型对道德与政治的奠基——柏拉图论整体和谐秩序之美[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周睿.建立在宇宙论之上的无为之治—对老子《道德经》的社会政治哲学解读[D].海南大学.2018
[3].陆镜生.宇宙万物一体观及其视野下的中华道德慈善文化[J].慈善.2017
[4].张国云.有天堂,就有抵达之道——读《老子主义:揭开道德经中的宇宙奥秘》[J].中国发展观察.2016
[5].贾庆军.阳明良知之宇宙存有论和道德存有论释义[J].教育文化论坛.2016
[6].贾庆军.阳明良知之宇宙存有论和道德存有论释义——兼论牟宗叁之道德存有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佟艺辰.“有无”、“域”与“道”——《道德经》中的宇宙本体论[J].华夏文化.2014
[8].张子立.“本体宇宙论”与“实现物自身”——论牟宗叁“道德的形上学”两种创生型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9]..金墉:让道德宇宙的弧线偏向正义[J].财经界.2014
[10].任明艳.论新儒家对道德良知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处理——以对熊十力体用论的辨析为中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