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中心52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同时我国基础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气候变化问题已变成国际上研究有关环境问题的焦点议题。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深入,其对渔业造成的影响越发明确。
关键词:气候变化;海洋渔业;影响与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加大力度进行改善,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气候变化是全球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冰融化、低氧区扩散、极端事件等均对海洋渔业的丰度、分布及表型反应产生影响,不同海洋生态系统中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差异明显。
1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
1.1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范围内普遍面临的难题。IPCC第5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小组报告指出,过去20年间,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的冰量损失速率加快,北极海冰范围和北半球积雪面积也在继续减少,几乎全世界的冰川都处于持续退缩的状态,大量冰融水流入和海水热膨胀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近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明显加快,1901—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已上升了0.19m(0.17~0.21m),并将在21世纪持续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面的,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危害,还会引发社会经济问题。海平面上升,沿海低洼地区空间减少,以低洼地区为栖息地的生物生存空间遭到压缩,加快了濒危物种的灭绝速度,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更易对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低洼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1.2盐度趋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很可能加强了海洋表面盐度的地理差异,蒸发大于降水的中纬度地区,盐度相对较高的表层水的盐度进一步升高,而降水大于蒸发的热带和极地地区,盐度相对较低的表层水的盐度进一步降低;海洋内部也很有可能发生了盐度变化。
1.3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度量标志是气温较往常的气温有所升高。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气温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和时令的气温也有差别。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道,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57.9华氏度(约为摄氏17度),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第14个高温年,比20世纪平均气温高0.9华氏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研究所揭示新的资料分析显示,2014年地球表面温度比20世纪中期的平均值高0.52℃。2009年全球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提出控制温度升高幅度低于2℃为目标,也就是说,近期全球变暖的平均气温不超过2℃,具体表现为日常气温比往年同期的高,极端最高温的日数比往年的多,应该指出的是,全球变暖是大趋势。目前,对气候极端变化所能依据解释的科学证据并不充分,甚至对因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暖化的科学论证都还不能确定。首先,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山消融,北极冰山变矮,冰山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近30年来,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是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1.7毫米/年的速率。可以预见,海平面上升,影响着海水鱼塘的养殖面积,养殖面积减少。甚至普遍认为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正在加快。其次,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暖水性的养殖种类将有机会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转移迁徙,改变海区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学的结构,如颇具经济价值的大黄鱼由福建沿海扩增至江苏、山东沿海实施人工养殖将成为可能。再次,气温升高,水温也随同升高,海水鱼类胚胎和胚后发育期所需要的温度累加值的日期“积温日期”将缩短,也就是发育加快;由于水温升高,养殖鱼类的新陈代谢将加快,在每年5月份至10月份有效的养殖生长时期的生长率将提高,产量随之提高;再由于水温升高,每年的冬季将推后来临,延长了养殖季节,养殖鱼类个体加大而提高了产量。
1.4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
渔业资源管理的根本是要维护渔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其目的是为保证人类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使天然水域能为人类长久地提供大量经济水产品。海洋生物通过其分布、丰度、物候和个体大小等生物特征的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这导致了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和营养作用的改变,最终造成了对渔业的影响;除此之外,人类行为引发的全球性捕捞过度将进一步降低鱼群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并直接破坏渔业资源,从而放大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不确定性将给渔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因素的变动对于渔业资源管理的影响就引起了学者的重视,但当时对于环境因素的处理比较简单,既没有对不同的环境因素进行区分,也没有考虑环境对于渔业资源影响的机制,仅仅是将环境因素的变动当作随机正态偏差融入管理模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气候变化逐渐成为了渔业管理模型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将鱼类生长和补充作为SST的函数,以北海鳕鱼管理作为案例,研究了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短期资源恢复和长期可持续性管理策略的稳健性;在1龄鱼补充量方程中引入了降雨量、SST等变量,以阿拉斯加湾狭鳕鱼作为管理对象,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评估了目前所使用的渔业管理策略和一种替代策略在应对气候变化情况下的表现。
2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渔业管理
2.1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发展影响的严峻性
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影响是全球科研工作者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鱼类等海洋生物地理分布的迁移、种群丰度的变化、群落稳定结构的改变以及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等,造成了渔业资源衰退、渔业产业发展受限、粮食安全、营养供应、人类生计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发展的影响十分必要,唯有如此,方可探究适应和缓解这一影响的良方。
2.2影响因素分析
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海洋环境物理属性会直接影响鱼类洄游、集群,从而引起渔业资源分布的变动。目前在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分布的影响方面,研究主要讨论了气候变化各因素自身对资源分布的影响,对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交互作用对资源分布影响的讨论极少。另一方面,由于共同受到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种气候变化模式与海洋环境因素之间应该存在一些共性部分,虽然已有文献对部分气候变化模式之间以及气候变化模式与海洋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包含因素仍不够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可以加强气候变化表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从物理过程的角度加强影响各海域的各种气候变化模式与该海域海洋环境因素变动量之间的系统研究,探索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以及相互联系。
2.3重视全球变暖问题并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之一,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低氧区扩大以及珊瑚白化等均对海洋生物渔业资源造成不利影响。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导致全球变暖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因此,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耗能工业,加强国际合作,治理全球变暖问题。
2.4温度盐度的防控办法
海水鱼养殖承受的天然灾害有其特殊性,除了一些无法抗拒的冰、雪、雹、雨、风灾害外,在养殖水体中有些受灾引发的水体温度、盐度变化,一般都能有对应措施加以防护。各种海水养殖动物对水温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范围,分为适应生存的温度和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
2.5应对气候变化应兼顾适应和减缓战略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是既定事实,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发展已造成影响。基于此,兼顾适应和减缓战略措施是海洋渔业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必要措施。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可以自发发生,例如海洋生物的迁移以应对气候变化,但是自发适应是有限制的,加强渔业管理等人为干预,适应更见成效。
结语
渔业是以各种水环境为基础的产业,特别是海洋渔业,其水环境自然特性受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且影响显著,因而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赵宗慈.IPCC科学评估报告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1999,10(增刊1):114-122.
[2]孙成权,高峰,曲建升.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览[J].自然杂志,2002,24(2):114-122.
[3]秦大河,罗勇,陈振林,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6):311-314.
[4]董思言,高学杰.长期气候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1):56-59.